论《学记》教法在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16-08-18姚嘉敏赵景阁李群力
姚嘉敏+赵景阁+李群力
摘要:《学记》是中国最早的教育经典论著,其教法在现代各级各类教育中被广泛应用。其中,“车在马前”“长善救失”“豫时孙摩”等教法,在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中应用得十分广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代教法:高职教育:实践教学:应用:研究
《学记》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教育学论著,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一篇教育学论著,对中国历代教育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就20多年的高职教育发展历程来看,其实践教学中的不少教学方法就根植于《学记》。笔者主要探讨了这些教法在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一、“车在马前”教法
《学记》云:“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其意思是:高明的铁匠向儿子传授技艺时,先教他学会用皮革制作烧火的鼓风皮裘(也有人认为是缝皮衣);高明的弓匠向儿子传授技艺时,先教他学会用柳条编制盛箭的袋子(也有人认为学编簸箕);训练小马驾车则不然,就是把小马拴在车后边,让小马跟在车后跑。有德性的人明白这三种教法的涵意,就完全弄通传道授业的方法了。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技能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环节。见习、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形式,是高职教育对《学记》中的“车在马前”教法的传承、创新和发展。高职生入校后,学校组织学生到本专业实训实习基地参观学习,认知本专业应用技术涉及的相关设施,熟悉本专业的生产环境,这就是“车在马前”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高职生在学习完一门相关专业课程后,学校组织他们到实训中心或实习基地进行阶段性的实习,做一些如物流管理专业的仓库存储、物品搬运等技术技能训练,这就是“学为裘”“学为箕”教学方法的应用。“良冶”“学为裘”“良引”“学为箕”“始驾者反之”,强调的是不同技艺要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无法而有定法”是至理名言,“无法”说明传道授业因内容不同而不能固守一种教法;“有定法”说明传授某一内容或技艺必定有一种最适合于它的固有教法。这种“定法”源于所传授知识内容或技术技能的应用方法,依据“用法”选择“学法”,依据“学法”选择“教法”,这样学生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学以致用”,指导实践。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日新月异,并呈现出“井喷式”的状态。服务经济发展对人才供给侧改革需要,探索适用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方法,是目前高职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长善救失”教法
《学记》云:“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这里的意思概括来说就是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的优点和缺失,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要因材施教,进行“长善救失”的教育,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生的共性特点是“失则寡”“失则止”,他们普遍在高考中分数不高。但是,我们不能只知道学生分数不高的缺点,还要认识到这些学生的优点:这些学生无论在思维上还是在行动上都是比较灵活的,他们爱动不爱静,虽排斥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传授,却喜欢参加实践教学活动;以其聪慧的天赋,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敢动手、善动脑,并能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很快把控动手程序,领悟关键环节的窍门,能有奇想与妙招。
高职教育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高职教育一半以上是实践教学活动,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高职教育偏重实践教学的课时结构,为实施“长善救失”教法提供了职业教育的生态环境。高职院校完善的实验、实训设施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实践教学条件为这些学生提供了敢动手、善动脑的学习平台。同时,这些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实现了“学然后知不足”的自省自励,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补救了他们“失则寡”“失则止”的学习缺失,实现了“长善救失”的教学效果。正是这种“长善救失”教法的实施,使高职教育落实了“人人皆能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人本教育。
三、“豫时孙摩”教法
《学记》云:“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豫”,即计划、预案;“时”,即时机;“孙”,古通“序”,即顺序;“摩”,即研究,切磋。这段的意思是:高层次教育有四项根本性的原则和方法,在教学之前要精心设计教学预案,防止各种不当思想与行为的发生;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最恰当的时机,予以启发、点拨或指导;教学过程不能破坏教学内容的逻辑次递,要适应课程的知识结构顺序;教学总结归纳阶段,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相互讨论、研究、切磋,进而内化为学生稳固的认识。
“豫时孙摩”教法在我国现代教育中早己被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应用,并不断进行创造性地转化。但是,笔者认为这种教法应用得最恰当的还是在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中,它不仅保持了“豫时孙摩”的“原汁原味”,还精细创新“烹调”流程,增添新的“食材”与新的“佐料”。以广州华商职业学院为例,在实验、见习、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中,对“豫时孙摩”教法的运用进行了精心设计、严格管理。“豫”是实践教学前置阶段的“重头戏”:教务处制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教学组织单位制订实践教学具体安排计划,指导教师制定实践教学全部流程的目标任务书。在每次大型实践教学活动之前,要召开专题培训会,对本次实践教学的方案、计划、目标、任务及安全、纪律等要求进行详细讲解。除此之外,实践教学组织单位和指导教师还要对实践教学中可能突发的其他情况制定解决问题的预案。古语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是确保实践教学取得预期成效的首要教法。“时”是实践教学的核心教法。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在实习教学中实施“双导师”制,即对每个实习小组配备校内专业理论指导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指导教师,并要求“双导师”各司其职,对学生实习全过程进行适时恰当地指导,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瞎指导”“乱指导”,而要适时对学生在技术技能把控上出现的偏差给予纠正,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适时点拨。“时”的关键在于对时间节点的把控,其着力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孙”是处理实践教学过程顺序的教法。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对顶岗实习的安排,非常讲究实践流程的合理性和培养能力的顺序性,既注重实习岗位对技能要求从易到难的递进,还注重实践岗位对技术和工作程序由简单向复杂的转化,循序渐进、稳步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等综合能力。“摩”是核查、巩固和提升实践教学成效的教法,没有“摩”,整个顶岗实习过程可能会“虎头蛇尾”。学院特别重视“摩”的方式方法,具体做法是:第一,不论是实验、实训或实习,每个过程结束后,所有参与的学生都必须写出实践总结;第二,组织学生以座谈会的形式将各自在实践教学中的收获和感想进行总结交流,相互切磋;第三,教师对学生研讨情况进行总结评讲,既要总结共识性的得失,又要对创造、创新性的收获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评价,还要对今后开展持续性的研究提出希望和要求;第四,顶岗实习是对学生理论学习与技能培养的综合性考核,要求学生在交流研讨、教师总结评讲的基础上,写出个人顶岗实习研究报告,按毕业论文的水平进行考评。学院要求其篇幅不得少于3000字,对顶岗实习要从理论的高度分析认识,认识必须有一定的创新性观点或自得性体会。分派教师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研究报告进行具体指导,组建校企评审小组对顶岗实习研究报告进行评审,成绩按优、良、中、差四级评定。对优等者组织公开答辩,对差等者要求重写,达不到中等以上等次,实行“一票否决”,不予颁发毕业证书。
《学记》的教学方法在高职教育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以上仅是随意摘取三种教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来做具体阐述。笔者撰写此文的目的是既要礼赞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又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对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进行创新性的转化,以弘扬中华传统、牢记时代使命,为国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