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来了,学校如何应对
2016-08-18
二孩来了,学校如何应对
编者按:自今年1月1日起,我省全面实施两孩政策,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子女。二孩来了,教育做好准备了吗?基层学校将面临怎样的挑战?作为校长如何未雨绸缪?本期邀请几位学校管理者进行探讨。
提前预防 保证师资力量
■ 巨鹿县第五中学 韩海兵
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学校也将受到考验。目前,在许多中小学中女教师的占比很高,国家放开二孩政策,可能会出现女教师扎堆生二孩的现象。女教师“产假式”缺编问题,这也是中小学校长最担心的。为减少“产假式”缺编造成的影响,我觉得学校应提前做好预案,试行“错峰生育”,鼓励教师互助,建立师资人才库,争取顶岗实习生等。
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学校也将受到考验。目前,在许多中小学中女教师的占比很高,国家放开二孩政策,可能会出现女教师扎堆生二孩的现象。女教师“产假式”缺编问题,这也是中小学校长最担心的。就在笔者身边,本学期已经有三位女教师休假,或保胎、或生育、或做起了全职妈妈,其中一位是班主任老师,两位是主课老师。为减少“产假式”缺编造成的影响,我觉得学校应提前做好以下工作。
做好预案,试行“错峰生育”。现在的教师队伍,女教师比例越来越高,对具备生育二孩意愿的女教师相对集中的学校,教师资源难免捉襟见肘。学校可根据女教师年龄分布,在生育二孩高峰之前做好预见,对女教师生育二孩情况做好摸底调查,加强沟通,柔性协调,试行“错峰生育”,通过人性化合理安排,让育龄女教师“排排坐,生宝宝”,不至于因多个教师请产假而影响到学校教学分工。
做好协调,鼓励教师互助。生育二孩的女教师休假,对没有生育计划的教师也是考验,因为她们或将承担为“产假式”缺编救急的重任。在临时缺编情况下,让没有生育计划的老师增加工作量,虽然可以一解燃眉之急,但这些“救急”的教师课时增多,还要处理更多的学生和家长问题,工作难度也将增大。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对暂时没有生育计划的教师,学校应该提前做好安排,让这些教师存救急之心,有救急之力。
做好储备,建立师资人才库。建立储备人才库,将老龄化师资、退休师资、社会师资进行“摸底”建档,如果以上对策均无法解决“产假式”缺编问题时,可以启用储备人才库,第一时间为学生找到合适的代课教师。笔者单位本学期合理利用人才库,解决了临时缺编问题。对于那些岁数稍大的、身体稍差的教师平时可以在科室和专业教室服务,在缺编时,随时应急。同时适当启用退休师资,及时补充到一线教学岗位,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做好沟通,争取顶岗实习生。自2006年,河北师范大学在全国率先实施“顶岗实习”工程,当年破解农村教育“人才荒”,今天或者也可缓解“缺编急”。缺编学校可以与师范院校建立实习基地联系,培训实习生上岗,虽有临时性、短期性之虞,但在能找到教师就庆幸的情况下,让有经验的老师带着实习生,边上课边培训,把“产假式”缺编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也不失为一种对策。
未雨绸缪化解二孩“入园难”
■ 邢台市桥西区群星幼儿园 陈 冲
当下,优质幼儿园数量本来就很少,如果全面放开二孩,适龄幼儿就园需求更加紧张,难免会导致新的“一园难求”。全面二孩可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要善于抓住机遇,勇于面对挑战,科学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利用好现有资源,积极应对二孩浪潮的到来。
自今年1月1日起,我省全面实施两孩政策,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子女。教育部门也将因此面临挑战,“入园难”就曾经成为困扰教育的一大难题,作为教育系统的最基层——幼儿园,如何提前做好准备,积极应对二孩的到来,不再出现“一园难求”的教育窘境,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
笔者认为,除了政府层面的加大投入、提高办园水平、增强师资配备等宏观调控措施外,幼儿园本身也要合情、合理、合规地引导现有管理人员及教职工调整好状态,积极参与迎接二孩的到来,切实解决“入园难”问题。
放开二孩对幼儿园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要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发挥好现有编制的最大效用。幼儿园要结合本园实际,针对教职工的不同岗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切实保护他们包括生育二孩在内的各项合法权益,完善教职工工资、保险等待遇保障机制,让他们抛却后顾之忧,以轻松的状态积极投入迎接二孩生育高峰带来的又一轮“入园难”冲击。
要制定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规划,建立完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保教知识和业务能力。如果政府新建的幼儿园快速投用,而成熟的幼儿园管理者却不能迅速补充到位,优质资源将不能发挥其效用,对国家和社会可以说是巨大的损失。所以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教职工专业水平,储备优秀人才,无疑是幼儿园平时应下的硬功。只有这样,在二孩导致“入园难”等急需的时候,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让储备人才及时上岗,并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要坚决防止、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切实提高保教质量。某些家长因为追求所谓的教学质量而“乱择园”,却导致了另一些孩子的“入园难”。要引导教师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的科学保教,创出一片具有本园特色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严禁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严禁以实验、科研等各种名义开设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课程。教师不得给幼儿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不得举行任何形式的知识性考试和测试。不得进行有损幼儿身心健康的比赛、演出、训练等活动,不得组织幼儿参加任何形式的商业性活动。严禁举办与幼儿取得入园资格相挂钩的任何形式的“占坑班”,不给“乱择园”提供机会,减少“入园难”机率。
当下,优质幼儿园数量本来就很少,如果全面放开二孩,适龄幼儿就园需求更加紧张,难免会导致新的“一园难求”。全面二孩可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我们要善于抓住机遇,勇于面对挑战,科学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利用好现有资源,积极应对二孩浪潮的到来。
着力做好教育布局规划和资源均衡配置
■河北临城中学 井丽娟
全面二孩政策的提出,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但是,二孩政策对教育而言,也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教学资源配置、教师短缺、教学管理正常秩序被打乱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等问题。我认为,教育部门应做好教育布局规划,从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入手,未雨绸缪,才能赢得主动。
全面二孩政策的提出,是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但是,二孩政策对教育而言,也带来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教学资源配置、教师短缺、教学管理正常秩序被打乱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庭教育等问题。我认为,教育部门应做好教育布局规划,从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入手,未雨绸缪,才能赢得主动。
及早规划布局。教育管理部门应积极主动地加强与计生、城建、规划、财政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根据人口变化的实际规律做出及时研判和科学决策,组建起出生人口、年龄、性别结构等与教育资源关系的信息管理系统。校长应对学区、学校所辖范围内的二孩生源进行摸底调查、提前预测,针对每年新生儿出生数量、入园或入学人数、入学年份、性别比例等,从学校容量、班级数量、教学仪器配备等方面,布好局、起好步。就城镇而言,在城市开发中要依法预留教育用地,确保新建小区和旧城改造配套学校落实到位,解决好孩子入园、入学难、班额大及住宿生安排等问题,尤其是面对当前学前资源短缺、公办幼儿园数量相对不足的现状,更应科学合理规划好学前教育资源,按照居住人口和发展需求配套建设相应的学前教育资源,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就农村而言,在继续保持一定数量的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重点解决好教学设施、校车配备、教学点规范化管理等问题,不断增加乡村教育的承载能力,以前撤并的农村教学点,随着入园入学人数的增长,需要改建、扩建,以便让适龄孩子能够全部就近入学。
均衡配置资源。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多数家庭的教育费用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据统计,一个孩子的教育成本约占总成本的68.8%,这说明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因此造成许多农村的孩子争着到乡镇去读书,乡镇的孩子挤着进市区优质学校学习。教育管理部门应树立教育均衡发展的大理念,均衡教育资源配置,调整资源配比结构,分阶段、有步骤地统筹好教育资源,循序渐进地缩小教育差距。就义务教育阶段而言,在对优质学校扩规模的同时,可以通过均衡教学仪器设备、激励城镇教师到农村任教、补充完善课程设置和考试评价等规章制度来均衡教育资源配置。就高中段教育而言,将来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高中段教育应不断契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优化普通高中教育的同时,还应加大对职业高中的投入力度和资源配置,加大职业技能培训,以满足职高学生就业需求、扩充就业渠道。
推进信息化建设。面对二孩政策,校长应借助教育信息化建设,通过互联网,加大“宽带网络校校通”建设,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以此化解二孩政策带来的师资紧张、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一方面可以有重点地开发建设名师和名校网络课堂,构建高效课堂,组建本土教育资源库,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学校也可借助新媒体,通过微信、微博、校讯通、QQ群等平台,让家长及社会方便及时地获取学校动态、活动安排等,把学校与社会、家庭等联系在一起,实现家校良性互动沟通,形成工作合力,推动教育发展。
莫让二孩成教育之痛
■ 邢台市育红小学泉北校区 耿锡田
作为学校管理者,笔者认为应切实转变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保障教师应有权利,优化家校共育理念,不让二孩成为教育之痛。
全面放开二孩是社会的福利,但对教育来说却是一场严峻的挑战。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基层学校将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教育系统中女教师占比较大,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必然导致教师产假“撞车”现象,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随着二孩出生高峰的到来,必然将加剧教育资源的紧缺,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就学难问题,曾经给教育抹上灰色的笔触,二孩来了,不能再让教育给他们快乐的童年蒙上阴影。作为学校管理者,笔者认为应切实转变管理理念,以人为本,保障教师应有权利,优化家校共育理念,不让二孩成为教育之痛。
生育权是女性的基本人权,既然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我们就要鼓励教师享受国家“造人”政策的红利。生不生二孩关乎教师的家庭以及未来人生规划等大事,只要符合政策、符合条件,对有生育愿望的女教师,学校要创造好的环境条件满足她们的要求,也要妥善处理好可能给学校工作带来的影响,既让教师享受好应有权利,又不能让学校缺人。
如果说师范专业遭冷遇、教师队伍整体结构性缺编是教育的“远虑”,那么,教师生育二孩扎堆歇产假,造成学校短时缺编就是教育的“近忧”。学校要设置预案,加强沟通协调。对具备生育二孩条件女教师相对集中的学校,将会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因此主管部门和学校要提前谋划方案,做好教师工作,按年龄分好档,错时段合理安排好生育教师的人数、时间。同时征求好即将退休教师的意见,采取返聘或延迟退休,以解学校师资匮乏之急。
如果女教师生育二孩,她既要做好工作,又要照顾好孩子,还面临着不断调整任课老师的问题。所以二孩政策对学校的冲击,不仅考验着女教师的价值取向与个人能力,还考验着学校管理制度与能力。所以,学校要协助女教师做好生育规划,协调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比如找好代班老师、做好工作交接、和学生家长及时打招呼征求理解,还要和其她想生二孩的女老师协调彼此预产期的时间安排等。
教育部门也可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合理交流调整区域内教师,以解决短期内师资不足的问题。也可以根据各片区、各学校教师富余和短缺情况,进行统筹调配,做区域间交流。还要鼓励城区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对他们给予评优晋级等优先权,这也可以有效解决个别学校、学科师资短缺的问题。
二孩给学校的家校共育也提出了挑战,留守儿童、务工随迁子女都有不同程度的家庭教育缺失。这些孩子的家长受传宗接代、养儿防老的落后观念影响严重,家庭教育对他们来说置若罔闻。如果不打破传统的思想观念,二孩放开后,留守、随迁儿童的群体将更加庞大,优生优育无从谈起,孩子们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也得不到保障。学校教师要及时对片区内家长进行二孩教育的引导,很多家长还是希望在怎样教育多个子女的问题上得到学校和老师的建议。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都应摒弃旧观念,切实肩负起让所有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使命和责任,携手提升基础教育质量,使教育受益最大化。
二孩是国家生育政策的红利,既然来了,就不能让其成为教育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