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复仇者
2016-08-17马辉
马辉
军迷来夏威夷,珍珠港自然是必到之地。这里是太平洋战争的起点,也可以说是终点,誉为重点是因为日本签字投降的密苏里号就在这里!除了密苏里号纪念舰和亚利桑那号纪念馆外,在珍珠港值得一游的还有太平洋航空博物馆、“俄克拉荷马”号纪念碑等地方。在这些著名景点之间,有个“不起眼”的地方,那就是“弓鳍鱼”号潜艇。如果你用中文问导游“‘弓鳍鱼号在哪里?”,导游可能一时答不上来。在当地只要是用中文写的资料,一般都把这艘潜艇称为“鲍芬”号或“波芬”号,即“Bowfin”的音译。但根据美国海军1931年制定的命名规则来说,潜艇要以“鱼类或深海生物”为名,且这一规则延续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所以我觉得还是把这艘SS-287号称为“弓鳍鱼”号为好。
“弓鳍鱼”号
“弓鳍鱼”号属于白鱼级潜艇,它是小鲨鱼级的改型,前后共建造了120艘,是美国海军二战期间建造数量最大的潜艇级别。在这120艘之中,SS-426“长牙”号于1973年10月移交给中国台湾海军(即现在的“海豹”号)。后经现代化改装一直服役至今,成为了世界上服役年限最长的潜艇之一。
“弓鳍鱼”号全长95.02米,最大宽度8.31米,最大吃水5.13米,水面排水量1550吨,水下排水量2453吨。该艇于1942年7月23日在缅因州朴茨茅斯海军造船厂开始建造,1942年12月7日下水,1943年5月1日正式服役。由于该舰下水时恰逢珍珠港事件一周年,因此“弓鳍鱼”号被当时的人们称作“珍珠港复仇者”。
1943年7月,潜艇启程前往太平洋战区。8月25日,“弓鳍鱼”号从达尔文港拔锚,开始第一次战斗巡航。在这次巡航中,“弓鳍鱼”号旗开得胜,击沉了“雾岛丸”号客船,造成一艘油轮起火,一艘货船失去动力,并用甲板炮击毁了多艘日军的交通艇。
除了攻击敌舰以外,“弓鳍鱼”号还在第一次巡航期间执行了一项秘密任务:向在菲律宾的游击队运送药品、无线电、弹药等补给,并在返航时接回9名己方人员。这9人中,包括了一名美陆军航空队少尉塞缪尔·格拉索。此人在巴丹战役中被日军俘虏,经历了恐怖的死亡行军后,与其他9名被俘美军及2名菲律宾人逃入丛林,加入游击队继续与日军战斗。并因此成为了巴丹死亡行军后,最早被营救回盟军占领区的幸存者之一。这不是美军潜艇第一次执行这样的任务。自菲律宾被日军占领后,美军潜艇就在该地区执行过包括救援麦克阿瑟将军在内的多次秘密运输行动。
1944年8月22日,在执行第6次战斗巡航中,“弓鳍鱼”号在恶石岛发现了一个由三艘货船和两艘护航舰组成的日军船队,并在夜幕中击沉了其中一艘没有任何标示和灯光标志的货船。这一战果起初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直到战后艇员们才得知:被击沉的这艘客货船便是排水量6754吨的“对马丸”号。当时该船正在执行从冲绳疏散学童到日本本土的任务。1944年8月21日从那霸港出发的“对马丸”,共载有834名学童在内的1788人。22日晚被鱼雷击中后,船上约有1482人死亡,其中包括780名学童。“对马丸”的沉没,也预示了几个月后,军国主义蹂躏下的冲绳即将迎来血雨腥风。
到二战结束时,“弓鳍鱼”号共进行了9次战斗巡航,历经四任艇长,击沉约44艘各类舰船共计179646吨,击伤约7艘共计33934吨。但战后被JANAC(美国陆海军联合评估委员会,其任务是评估敌方战舰和商船在二战期间的损失情况)认定的战果只有38艘共计67882吨。尽管如此,在二战期间取得战果的美国海军188艘潜艇中,“弓鳍鱼”号排在以吨位计第17位。如果以击沉的船只数量计算的话则排在第15位。
在参观潜艇时可以看到数面旭日旗、日本国旗和法国国旗被漆在指挥塔上(在第二次巡航中,击沉了一艘原属法国的货船“Van Vollenhoven”号),以此来彰显“弓鳍鱼”号在二战中取得的战功。
二战结束后,“弓鳍鱼”号开始在大西洋舰队服役。后于1947年2月12日退役并被封存。1951年“弓鳍鱼”号一度因朝鲜战争恢复现役。但于1954年再次退役封存。1960年5月1日,“弓鳍鱼”号取代“河豚”号(Puffer SS-286)作为训练海军预备役人员的训练舰又服役了十多年。1971年12月1日,“弓鳍鱼”号终于被从海军舰队的名单里移除,并被带回珍珠港,作为纪念馆供人们参观至今。
参 观
参观“弓鳍鱼”号需要购买门票。票要到潜艇边上的纪念品商店里购买,别怀疑工作人员递给你的那张购物小票就是门票。出了商店就是参观潜艇的入口,在门口的小亭子里可以免费领到有中文解说的语音讲解器。上船之后,会看见有的地方挂着带有白色数字的红蓝标牌,这是语音讲解器的编号,只需输入对应的编号,就能听到相应的介绍,与蓝牌相对应的便是中文讲解。
参观路线是固定的,从艇首下去,艇尾上来,之后参观指挥塔的外部和甲板武器。从艇首下去,首先看到的是鱼雷舱,“弓鳍鱼”号一共装备了10具21英寸(533毫米)鱼雷发射器。其中6具位于艇首鱼雷舱,4具位于艇尾鱼雷舱,总共可携带24枚鱼雷。鱼雷舱内的鱼雷与发射管管壁光亮如新,想必这里一定持续进行着相当仔细的保养。从鱼雷舱出来,穿过前部的军官舱就来到了潜艇中部的指挥舱。在这里可见不仅舱壁上的各种金属开关阀门依然闪亮,就连操纵潜艇的舵轮和各种阀门也可以随意拔动。估计大部分的游客参观到这里都想用用潜望镜,过一把指挥官的瘾。我们也不例外,笔者一行人不断张望四周,可惜在指挥室里找了半天就是没看见潜望镜在什么地方。后来经人指点才发现,想用潜望镜的话,得上到指挥舱的上层去,可惜那里不对游客开放,只能从下面“望梅止渴”一下了。
继续按游览方向前行就来到了厨房和餐厅,这里是整艘潜艇里空间利用率最低的地方了。透过隔板可以看到厨房里的设施还是很齐全的,但是有一点让我感到很困惑,那就是从远处看到碗橱里面的碟子和碗是没有固定住的,不知道在紧急机动的时候,那些餐具会不会飞出来。餐厅里还配有一个5加仑容量的电热咖啡壶和饮水器。与厨房餐厅相邻的就是艇员的住舱了,不大的空间里一共放了24张床,中间6张床由铁链和立柱相连,两侧各有9张床由铁链和艇壁相连。虽然床垫摸上去还算柔软,但是上下铺之间空间狭小,连翻个身都有一定的难度,更不要说坐在床上了,由此可见二战时代艇员生活的艰苦。住舱的隔壁就是卫生间,相比“卧室”的拥挤,卫生间倒是显得宽敞了不少,可惜要这么多人共享一个,还真不知道早上起床的时候,潜艇兵们是怎么排队的。(编注:实际上潜艇实行轮班制,没有早上起床的概念哦。)整艘潜艇共配有八间卫生间,每间都提供热水。除此之外还有三处浴室可供淋浴,考虑到人员配置、执勤时间等因素,这些设施还是可以满足艇上官兵的需求的。
再往舰尾方向走就进入了机舱,“弓鳍鱼”号装备了4台通用动力的16-248型V16柴油引擎,2组126芯电池组,4台通用电力的电动机,其水面最大动力可以达到3971千瓦,水下为1816千瓦。水面最大速度为20.25节,水下则可以达到8.75节。如果是在水面以10节速度航行的话,潜艇的航程可以达到11000海里,其最大水下续航能力约为48小时。“弓鳍鱼”号采用了经典的常规潜艇动力布局。水面航行时用柴油引擎带动发电机。发电机产生的直流电一方面驱动电动机通过减速装置带动螺旋桨旋转,另一方面也为艇上的蓄电池充电。等到水下航行时,就利用蓄电池驱动电动机来带动螺旋桨。所以,从艇首方向过来,能依次看到柴油引擎、发电机和电动机。舱室的部分结构也由透明的塑料隔板代替,以方便游客参观时看到其内部情况。在机舱的后部,能看到通用电力生产的变速齿轮装置。这个装置的主要作用是控制螺旋桨的运转,以实现潜艇的启动、停车、倒车等功能。二战期间,美军潜艇装备的动力控制装置主要由通用电力、西屋电器及卡特拉.汉莫提供,虽然在设计、安装位置及方式上略有差别,但控制原理和功能是基本一样的。纵观整个机舱的维护状况,同行的朋友开玩笑说这船只要加了油就能开走。
紧挨着机舱的是艇尾鱼雷舱,从这里就可以回到甲板上。甲板的后部有一门127毫米口径/25倍径的甲板炮。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火炮已经无法移动,但保养的不错,基本上没有锈蚀的情况,炮管里面的膛线清晰可见。看完了甲板炮,就可以去参观潜艇指挥塔了,这是整个潜艇之旅的最后一部分。指挥塔上的观察设备依然可以使用,用它能看到对面的密苏里号,透过二战时代的望远镜看到战列舰,这种感觉简直无与伦比。除此之外,你还可以把玩下潜艇上装备的40毫米博福斯防空炮和20毫米厄利空防空炮。
如果觉得意犹未尽的话,还可以去参观潜艇对面的博物馆,在博物馆同样可以凭门票领取中文讲解器。博物馆占地面积不大,里面除了有介绍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发展历史的展品外,还有“弓鳍鱼”号的剖面模型等展品,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对美国海军潜艇的发展历程有个初步的了解。
“吐 槽”
这里我还是想要吐槽下,那天笔者一行人还去了密苏里号博物馆和亚利桑那号纪念馆,密苏里号的门票与这艘潜艇一样,就是一张收据,相反倒是不需要花钱的亚利桑那号是一张单独的、可以用来留作纪念的门票,这令笔者很是不爽。另外,要是几个人一起去的话,拿到手的还是只有这张小票,这种情况下,必须安排好所有人一起进入潜艇参观才行。
提示:
1.“亚利桑那”号纪念馆和“弓鳍鱼”号是在同一个园区里,“密苏里”号和太平洋航空博物馆则是在福特岛上,上岛要做摆渡车。
2.进入园区要存背包,所以不要带太多的随身物品。
3.乘坐公交车的话,Route42,、6 2、2 0、A都可以到达,其中Route42比较方便,在Arizona Memorial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