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大发现
2016-08-17
2016巴西里约奥运会结束已有一段时间,从开幕前观众对场馆建设的吐槽,到比赛过程中出现的挂错国旗等“乌龙”事件,再到傅园慧的表情包、菲尔普斯的第23枚金牌,这届奥运会与以往“大有不同”,其中一些发明故事也让人玩味。
飞机究竟出自谁家
众所周知,美国的莱特兄弟在1903年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载人飞行的飞机“飞行者一号”,并且试飞成功。而在里约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巴西人却说飞机是他们发明的。这是怎么回事?
1906年,巴西人桑托·杜蒙建造的一架动力飞机在法国试飞成功,为纪念他为飞行事业做出的贡献,目前里约的国内机场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1906年比1903年晚,为什么还说是杜蒙发明了第一架飞机?其实,这里面有个小故事。
1898年,杜蒙在讓·夏勃罗教授的指导下制成了安装着汽车内燃机的软式飞艇。在第一次试飞时,飞艇撞在了树上,接下来的几次试飞都不成功。直到1901年10月19日,杜蒙终于驾驶他的第6号飞艇从巴黎郊外的圣克卢顺利起飞。
1903年,杜蒙研制的第9号飞艇已相当完善。同年,美国航空先驱查纽特远渡重洋来到法国,向法国的同行介绍了美国航空事业的进展,其中谈到莱特兄弟1901年和1902年的一系列滑翔试验。杜蒙从查纽特的报告中得到启发,也开始考虑制造飞机的事。
1906年,杜蒙在瓦赞兄弟的协助下开始研制飞机,并制成了一架有前翼的盒型双翼风筝式飞机。他为它定名“14-比斯”,这是欧洲的第一架动力飞机。
今天,一些学者之所以坚持认为杜蒙是真正的飞机发明家,有以下三点理由。
1.杜蒙1906年的飞行过程完整,起飞、飞行、降落三个阶段都没有借助外力,而莱特兄弟1903年的飞行要靠弹射升空,飞机上没有起落架。
2.杜蒙的飞行试验有专业人士和公众的见证,还有人把飞行过程用胶片记录了下来,影像资料至今保存完好。而莱特兄弟的飞行试验没有客观的证人,目击者多是自行车行的员工。
3.莱特兄弟把所有技术都申请了专利,杜蒙什么都没申请——前者忙着把飞机卖给各国军队赚钱,而杜蒙则对把飞机用于战争深恶痛绝。
国球并非国人造
“无敌是多么寂寞”这句话似乎是多年来中国乒乓球队的真实写照,今年的里约奥运会也不例外。然而,作为国球的乒乓球并非源自中国。
乒乓球作为一种绅士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英国。当时的贵族用完晚膳后有些无聊,于是他们把书本放在桌子中间,拿着用雪茄盒的硬纸做成的球拍,把香槟塞当作球,在餐桌上打起来。身着长裙和燕尾服的淑女和绅士们对这项舒适而不剧烈的餐后运动乐此不疲,还给它取了一个高贵的名字“Wiff Waff”。
当这项消遣运动传到享乐主义盛行的美国,就变得更有趣味。在20世纪的美国,乒乓球不再带有高傲的贵族烙印,而是一战后兴起的郊区繁荣与休闲文化的展现,代表了一种新潮前卫的生活方式。
比如对于影星伊丽莎白·泰勒而言,乒乓球就是她享受生活的一部分。她和丈夫理查德·伯顿的家中有两张乒乓球桌。
如今,乒乓球延续了过去的传统,在西方重新担任起社交的功能。在英国,尽管乒乓球在世界级大赛上毫不占优势,但爱打的业余人士却越来越多,约有200万英国人热衷于乒乓球运动。其中,大约有9.6万名超过16岁的爱好者每周至少打30分钟乒乓球,而且这个数据还在以每年4000人的速度增长。除此之外,英国还有许多80岁以上的高龄乒乓球运动爱好者。
“拔罐”历史不悠久
游泳名将菲尔普斯在里约奥运会期间“拔罐”的新闻大热,以至于国人非常自豪地发出了“这届奥运会最大的赢家竟然是老中医”的感慨。其实,中医里的“拔罐”乃是舶来品,历史一点都不悠久。
我国真正的“拔罐疗法”到清代才有典籍记载。如康熙年间的徐彬在《金匮要略论注》中说:“余见近来拔火罐者,以火入瓶,罨人患处,立将内寒吸起,甚力”。显然,在徐彬眼里,拔火罐还是个新鲜事物。而在西方、印度乃至中亚,“拔罐疗法”见诸典籍的时间要早得多。
古希腊“拔罐疗法”的理论基础是“体液学说”——医者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内有血液、黏液、黄胆、黑胆四种体液,某种体液过多时就会致病,故需要将其从人体内吸出。希腊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墙壁上绘有两个吸杯(时间大概是公元前8世纪至12世纪),被认为正是用来从人体抽取血液的器具。
古印度文献《妙闻集》成书于公元2世纪之前。该书认为,人的体液会受到“风、胆、痰”三种病素的侵害。水蛭可以吸走因胆汁素而恶化的血液;动物的角可以吸走因风素而恶化的血液;葫芦可以吸走因黏液素而恶化的血液。其中,葫芦中置灯吸血与拔罐利用负压的原理类似。
活跃于公元2世纪的罗马科学家安提洛斯提出了“干杯吸法”和“湿杯吸法”。简单说来,前者不刺破皮肤,仅使用吸杯造成皮下淤血;后者则在划破皮肤后,再用吸杯将部分血液抽离身体。
小编有感:
很多事情的来源都跟我们想象中的不同,只要努力探究每件事情背后的故事,你一定会有所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