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薛海翔:饱暖之后思写作

2016-08-16倪立秋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伊娃伍迪

倪立秋

知道薛海翔是因他写了《早安,美利坚》,以及他2004年为《文学报》写的那篇《饱暖之后的思考——看〈海外知性女作家小说丛书〉》一文,此文这样概述新移民文学的产生背景:

“80年代出国热时,来到美国的数以十万计的中国留学生,经过十几年的筚路蓝缕,抵足并肩,如今,多数也熬到了拥有几千平方英尺的房子,几万元的车子,十几万的年薪,可谓衣食不愁,俨然中产矣。

“跟留学生生活同步行进的文学作品,也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发生了变化。早期的危言耸听的打工苦,后来的不无吹嘘的发财乐,现在都看不到了,因为,留学生终于在美国这块土地上,跟千千万万的美国人过着大同小异的庸常生活,苦兮兮的日子是不会再来了,一夜暴富的奇遇,现在也知道那是以讹传讹,不足为外人道也。

“现在的留学生,在加入了浩浩荡荡的美国上班族之后,已经易名为新移民了,在‘朝九晚五的日复一日的循环不休之中,终于对自己发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衣也丰了食也足了,饱暖解决了,以后干什么?

“现在的留学生文学,在相应易名为新移民文学之后,也同步地提出了这样的命题:饱暖以后思什么?

“于是,新移民文学,开始回归到文学的本宗上来了,它告别了早期的事件报道的新闻色彩、个人自传的纪实面目(相当可疑的‘纪实)和域外猎奇的故事性,而将注意力转移到文学本来的范畴之内:它观察人的生存状态,探讨人的生存位置,倾诉对这个问题的困惑和思索,表达人要与这个世界交流的意愿。”

这段话虽然主要针对美国新移民文学的产生背景而言,但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国家,这段长引文道出了新移民文学之所以会产生,有其必然性,也同样道出了他本人从职场转向写作的主要动因:饱暖解决后干什么?答案是:去写作。

等到我见到他本人,薛海翔早已把自己成功打造成一名拥有高收视率的电视剧作家,由他担任编剧的电视剧作品在黄金时段播出,成为电视台收视率的保证。

一、遍尝士农商学兵,还是从文最心仪

薛海翔,男,美籍华人作家、编剧,曾为美国全运会乒乓球金、银牌得主,也是拳击、滑雪和游泳好手,现居中国上海和美国丹佛市。

1951年,他生于上海一个干部家庭。父母都是老革命,父亲出生于马来西亚,长大后加入马共,20岁前后回到中国参加抗日;母亲是护士,曾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

1966年,读到初二时,“文革”爆发,薛海翔被迫停学,却同时创下壮举——用脚丈量京沪之间的每一寸土地,他用78天时间,从上海徒步北京,那一年他15岁。

1969年,他打起背包,到广西壮乡十万大山插队落户。1970年,到黑龙江炮兵部队服兵役。1976年复员后回到上海,被分配到中科院上海研究所从事激光科研。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薛海翔参加“文革”后首届高考,入读上海师大中文系。求学期间,他努力写作,积极投稿,不断有小说、诗歌、散文作品见诸报刊。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同年发表短篇处女作《不为自己》。

1980年,加入中国作协上海分会。1982年大学毕业后,担任机关干部。1984年,改革开放的气氛越来越浓,薛海翔离开上海远赴深圳,创办一家民营公司,从事科研、生产和贸易,弃文从商。同年,中篇《啊,生活的浪花——一个女大学生的日记》获首届钟山文学奖。

1987年,薛海翔赴美自费留学,其时公司生意正红火,可他又弃商从文,以中国青年作家的身份进入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院。初到美国时,为了生存,和许多留学生一样,他做过清洁工,送过盒饭,当过房管工,还当过刑事犯罪调查局调查员,在每份工作中,他都以真诚、勤劳、朴实来赢得务实的美国雇主的信任和真情。

1990年,薛海翔受美国电脑业之托,在丹佛创办《美中时报》,出任总编辑。他网罗人才,组织班底,很快办成一家颇具规模的报纸,《美中时报》是当时在美国最多刊发中国新华社和中新社新闻电讯稿的大报,每期发行5000余份,引起美国中部华人社区的广泛关注。

1993年,他写成长篇《早安,美利坚》,小说讲的是几个去美国的中国人历经艰苦、拼搏人生的故事,反映美国社会现状和东西文化碰撞。同年,薛海翔在丹佛创办“美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经营国际商务咨询服务。1994到1996年,他先后为苏北地区引进美资建起一家油墨厂,为苏南一家电缆厂联系到出口高压电缆接头的业务,为上海医疗单位引进眼科先进仪器,还为美方财团在大陆寻求8000万美元的实业投资对象,努力为中美经贸牵线搭桥。

1995年,《早安,美利坚》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此书很快重印三次,迅速产生轰动效应,特别是在美国华人中产生了更加强烈的反响。这个时期以前,他的创作活动一直以写小说为主。

1996年,导演黄蜀芹看了《早安,美利坚》之后,打电话给当时身居美国的薛海翔,叫他回国写剧本。在黄蜀芹和张昭(现为乐视网总裁)的邀请下,他踏入影视圈,开始电视剧本的写作,创作一部反映中国留美学生回国创业故事的23集电视连续剧《情感签证》,这是他的电视剧处女作。剧组要求他在1997年3月脱稿,一共只给他不足四个月的创作时间,他凭着自己丰厚的生活积淀,如期完成剧本创作。此后,他一发不可收,十多年来,以平均两年一部电视剧写作并投拍的速度进行创作,拍竣播出的电视剧累计有九部之多,参与写作、策划并播出的电视剧多部,另有数部影视剧作品正在筹拍过程中。经过多年的创作磨砺,薛海翔已成功转型为一名成熟的编剧,能写不同题材的各种电视剧作品。“黄导引我走上影视编剧之路,为我开辟全新职业生涯,人生际遇全然改观。”ii他在自己的微博中如此感谢黄蜀芹的知遇之恩。

在写作电视剧剧本的这些年间,薛海翔也曾出版过两部长篇:《情感签证》(1998年)和《栀子花白兰花》(2003年),这两部小说均是从写竣投拍的电视剧本改写而成,这种创作现象是不错的尝试。

纵观薛海翔的生活经历与创作之路,其成功主要源自他惊人的适应能力,无论大江南北,海内海外,还是军营内外,城市乡村,他都能随遇而安,应付自如。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每年在东西半球平均分配一半时间,身上仿佛装着两套系统,一到中国,就是彻底的中国生活方式,骑自行车,在拥挤的人潮里早晚奔忙,好像从来没有出过国;一到美国,便在信息高速公路和汽车高速公路上遨游,对后工业时代驾轻就熟、安之若素。”iii他把自己丰厚的生活积淀流诸笔端,成就了一部部小说和影视作品。

到目前为止,薛海翔出版和播出的主要作品有:

中篇《啊,生活的浪花》(《钟山》,1981年第1期,《新华文摘》,1981年第5期,获首届“钟山文学奖”);《旷野》(《江南》,1983年第3期);《普外第一病室》(《青春》,1983年第2期);小说集《一个女大学生的日记》(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长篇《早安,美利坚》(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情感签证》(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栀子花白兰花》(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

电视剧本《情感签证》(23集,1997年);《生死同行》(20集,1999年);《恋恋不舍》 (20集,2002年);《就赌这一次》(20集,2005年);《栀子花白兰花》(20集,2005年);《在悉尼等我》(21集,2005年);《情陷巴塞罗那》(23集,2008年);《红玫瑰黑玫瑰》(31集,2010年);《潜伏在黎明之前》(40集,2013年)。

电影文学剧本《雄河》、《亚当·帕克逊》,还有话剧剧本《雪满天》。

获奖情况:中篇《啊,生活的浪花》获1984年首届钟山文学奖;电影剧本《亲吻江河》获2008年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创意电影剧本奖。

二、小说:重视技巧性和画面感

相较于其影视作品,薛海翔的小说作品数量明显偏少,但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其小说虽不算多,可技巧性和画面感都很强,或许这是黄蜀芹导演看中他有编剧潜质,用越洋电话把他从美国叫回上海写剧本的主要原因。

《早安,美利坚》主要写了三个人物的中美生活与求存经历,薛海翔用三条故事线来分别叙述这三个人物的悲剧命运,最后把这三条线系于主人公伍迪一身。

伍迪原本学的是音乐专业,在美国留学拿到音乐硕士学位,在手风琴演奏方面有不俗的造诣。和其他留学生一样,即将毕业的伍迪面临着如何在美国合法居留的现实问题。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美国女孩伊娃愿意跟他结婚,帮他申请美国绿卡,解决他合法留在美国的身份问题。

在伊娃之前,伍迪曾有多个女友,比如关琴、芭芭拉、邝玲玲,还有个妻子刘惠娟,为了跟伊娃结婚,他决意跟刘离婚。虽然那时刘刚到美国不久,立足未稳,如果离婚,刘很快就会失去依亲签证,沦为非法移民。为了自己拿到美国绿卡,伍迪顾不了原本就没付出多少真情的刘惠娟,通过法律手段强行与刘离婚。

跟伊娃结婚后的伍迪,为了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自己擅长的音乐专业和心爱的手风琴,弃艺从商,利用各种国内外关系从事中美贸易,几经起落,终于把公司经营到了上千万美元的规模,事业有成,伊娃也给他生了个儿子,称得上五子登科。除了在纽约有房产外,他还在洛杉矶买了数百万美元的山顶豪宅。可是商场的成功、物质的丰富、金钱的富有并未能弥补中美文化差异上的巨大鸿沟,让伍迪过上真正幸福的生活:他和伊娃及其父母的关系并不好,尤其是和伊娃父母的关系非常紧张,甚至一度出现过与伊娃父亲拔枪相向的惊险局面。他和伊娃的离婚大战甚至波及到华人政治领袖关民智的州长竞选,还间接导致齐敏女儿齐醒儿被劫丢命。

齐敏是伍迪曾经想拥有的众多年轻女性之一,在伍迪眼里,她美丽高雅,冰雪聪明,敢闯敢干,诚实可靠,是不可多得的集美貌、智慧、善良、真诚、进取于一身的理想女性。她曾在上海工作,后辞职闯荡深圳,有所成就之后又回沪创业,但她却不可救药地爱上了有妇之夫、政坛新星顾长春,并怀上了顾的孩子。在为了救顾却反被顾误解之后,齐敏独自远赴美国,一边为公司拓展美国市场,一边在美国生育和抚养女儿齐醒儿。在人见人爱、美丽可人的齐醒儿被劫丢命之后,悲伤欲绝的她对滚滚红尘已了无眷恋,在洛杉矶东兴寺剃度出家,削发为尼,成为普智法师。

黄耀宗原本是福建闽北山区的农民,靠着聪明才智和勤劳肯干成了当地的小富翁,并娶了平地女子林琴娇为妻。他冲破家乡婚俗传统,不办酒席,带着新娘阿娇去上海度蜜月,却在这座他曾经梦想过的美好城市遭遇排斥和欺侮,无论是金钱上还是人格上都损失惨重,导致他们的这趟上海蜜月之旅变得不堪回首。

被上海人瞧不起的黄耀宗,回到家乡后决定大干一场,在赣闽公路何厝镇开了一家“古道饭店”,生意一度非常红火,却因不愿给当地各级干部白吃白喝而被迫关店结束营业。中学同学汪力的出现让黄耀宗的生活再度改变,汪力借钱给黄耀宗,鼓动他走私电视机,可是黄耀宗不幸被抓,还经历了半年的牢狱之灾,其间妻子阿娇怀孕,为了救他而摔倒流产。经此一变,黄耀宗算得上人财两失,可他此时却梦见一个与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这个人就是后来他在美国碰到的伍迪。

不甘心就此认栽的黄耀宗,在汪力的再度鼓动下决定偷渡美国,和阿娇乘坐走私船到夏威夷后,很快就被警察抓住并关进非法移民拘留所,夫妻俩险遭遣返。从拘留所出来后,他们到了纽约,为汪力经营一家小餐馆,取名“古道饭店”。其间他们又经历被黑人骗食,被帮忙送外卖的同胞骗钱,有一次阿娇还看到另一个黄耀宗(其实是伍迪)。在送外卖途中发现被食客骗单后,回到“古道饭店”的黄耀宗发现已有身孕的阿娇在店里被杀。

孤身一人、悲伤绝望的黄耀宗,背着装有妻子和孩子骨灰盒的背包离开纽约开始流浪,决定自东而西徒步穿越美国,长途跋涉、风餐露宿差不多一年后到达洛杉矶。就在他要偷偷乘坐中国货船“久安”号回国的那天晚上,他的骨灰背包被一群中学生拿走,好不容易他在一个山坡上找到背包,却发现骨灰少了三分之一。为了尽可能多地找回原有的妻儿骨灰,黄耀宗在山坡上点火照明引发火灾,伍迪在此地刚买的三百万豪宅也毁于这场大火。在火灾避难区,伍迪与黄耀宗最终相遇,彼此在美国见到了另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此时的伍迪终于印证了朋友胡达舟曾经的预言:在世界的另一端还有一个一模一样的自己。

猜你喜欢

伊娃伍迪
看了伍迪·艾伦的食谱,才知美国中产吃这些
伍迪·艾伦妻子:他从未性侵养女
自从有了赵肉肉
电梯事件
雏菊
丝绸去哪儿了
Midnight in Paris《午夜巴黎》
速写本里的记忆密码
速写本里的“记忆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