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中村”治安管理系统的SysML模型构建研究

2016-08-16祝小宁杨力维韩家升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治安管理城中村治安

□祝小宁 杨力维 韩家升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1731]

公共管理

“城中村”治安管理系统的SysML模型构建研究

□祝小宁 杨力维 韩家升

[电子科技大学 成都 611731]

“城中村”治安问题是公共服务与城市治理的重难点,由于对“城中村”的改造不能一蹴而就,一定时期内“城中村”治安问题将长期存在。基于公共服务理念和系统管理的思想,在引入系统建模语言SysML的基础上,对“城中村”安全需求系统性地分析,由此提炼“城中村”治安管理运行机理,构建了由治安调适子系统、治安防控子系统、舆情预警子系统、联动响应子系统和治安恢复子系统组成的“城中村”治安管理SysML模型。根据模型探测出现阶段治安管理在思路、环节、方法上的不足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与对策。

治安管理;城中村;模型构建;对策研究

一、“城中村”治安研究背景

(一)“城中村”治安问题的提出

“城中村”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社区形式。在高速推进城市发展、不断扩张城市用地的过程中,大量农村耕地被征用,这些地区的原住农民仍然在该地区生活,他们表面上实现了向城市的转化,但其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甚至自组织方式都并未转变,仍然保留着农村的特性,显现出“非城非村”的景象,因此又称“城中村”。“城中村”自形成以来问题就层出不穷,受到来自城市、乡村和其他外来成分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城中村”呈现明显的人口复杂性、经济复杂性和管理复杂性[1],而在二元管理体制下,其内部建设的无序性、人员构成的复杂性、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性埋下了许多社会隐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人际关系和社会聚变方式的变化引起社会关系的急剧变化,即“社会解体”,加速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2]。而“城中村”复杂环境以及与城市的不相融,更是催化了社会失范和犯罪行为的产生,“城中村”治安问题日益突显。

(二)“城中村”治安研究基础概述

国外没有直接的“城中村”治安问题研究,但不乏对“城中村”和“社会治安”的相关研究。关于“城中村”,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20世纪30年代的旧城更新理论,德国20世纪50年代的城市边缘区理论和韩国20世纪70年代的新村运动理论。而关于“社会治安”,西方以“社会解体理论”和“社会失范理论”为代表,以社会结构变化研究犯罪心理动机。

对“城中村”治安问题专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国内,但起步较晚。国内对“城中村”治安问题的研究承袭了西方部分研究基础,多从“犯罪形成机制”来进行研究,代表性的有杨高峰《广州城中村农民工犯罪原因之解释——以默顿社会失范理论为展开》[3],刘战国《城中村犯罪的形成机制》[4],以及徐启明《我国中西部城中村原住居民犯罪形成机制》[5]。另一部分是从“人口构成”的角度进行“城中村”治安问题研究,并由此分流为“流动人口犯罪研究”和“原住民犯罪研究”。分别以刘阳《成都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研究》[6]和赵熙竹《重庆城中村原住居民犯罪形成机制探究》[7]为代表。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多以某个城市、某个村的具体研究为主,缺乏对“城中村”治安管理的系统性研究,因而难以建立有效的“城中村”治安管理模式,难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城中村”治安问题。

二、“城中村”治安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城中村”治安现状

“城中村”是城市犯罪的髙发地带。这既不利于“城中村”的管理与发展,也为整个城市的发展埋下了安全隐患和社会风险。据统计,城中村犯罪率高发已经成为诸多城市的共同现象。根据表1,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居住在城中村的比例极高,成都70%,广州60%,深圳90%,太原80%,苏州90%,昆明80%[4],且每年城中村人口违法犯罪嫌疑率的比例在不断增长,根据图1中成都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统计还可看出逐年攀升的趋势。

表1 城中村人口犯罪率

图1 城中村犯罪嫌疑率占比变化趋势

(二)“城中村”治安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社会解体引起的治安风险,即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解体因素。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人际关系和社会聚变方式相应变化,如贫富差距的加大、人际关系的疏离等,这些变化是引起犯罪的重要因素。“城中村”经历了城市高速发展、社会经济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住居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因而“城中村”内部结构具有明显的社会解体特征,这是造成“城中村”犯罪的重要原因。

第二,集体效能低下导致社会失范。“城中村”内部较低的集体效能表现为:(1)人口结构的稳定性差。“城中村”是人口流动的高频地带,居民以租房为主,人口的快速流动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难以形成有效的社区组织和社区网络。复杂的人口结构导致档案管理难度增大,发生治安事件后不易查清。(2)群体内部的异质性程度高。“城中村”的外来人口来自全国各地,语言、文化、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异,排异心理和沟通欠缺使得居民之间的信任缺乏,难以团结起来共同维护社区治安,相反还会增加矛盾与摩擦,增加了犯罪的可能。(3)社会弱势地位。“城中村”基础设施落后,原住居民长期以农业为生,本身文化程度不高,转型后并不具备在城市生存的能力,在社会上不能得到足够的尊重,经济上又处于劣势,在金钱和物质的刺激下,激发了犯罪动机的形成。

第三,城乡二元结构的不利影响。受二元体制的影响,由农村转变为“城中村”以后,相应的管理规制尚未制定或修改,不适应城市管理需求。这使得“城中村”各管理部门之间衔接脱节,部门之间联动行为缺失,难以形成严密的防控体系。同时,对“城中村”居民心理关注的缺失,以管控为主的传统治安方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城中村”治安问题。

综上,造成“城中村”治安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固然弊病,基本原因是治安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直接原因是“城中村”环境复杂性与不安定性[8]。“城中村”治安问题不仅影响居民生活,更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一种新的解决思路:SysML的引入

(一)系统管理思想与SysML

系统管理思想,是把一般系统理论应用到组织管理之中的思想。将系统科学的思想运用到公共管理领域,把管理对象视为一个生态系统,对其中的子系统和各要素加以分析,能够有效避免管理脱节和顾此失彼等问题。随着系统研究的深入,一种新兴的系统建模语言SysML破土而出,将SysML引入公共管理,是系统管理理论在研究方法上的优化,是系统管理思想指导下的方法论创新。利用SysML建模技术对“城中村”领域展开研究,能够将复杂的“城中村”内部系统条分缕析,基于SysML的系统研究能够更好地解决“城中村”治安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二)SysML的机理分析

SysML包括语义和表示法两个部分。SysML为系统的结构模型、行为模型、需求模型和参数模型定义了语义,同时通过类图、装配图、参数图、需求图、活动图、顺序图、时间图、状态机图和用例图9种基本图形来表示模型的各个方面,实现语义的可视化表示。SysML作为一种多用途的标准建模语言,支持各种复杂系统的详细说明、分析、设计、验证和确认,能够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9]。在结构模型层面,用类图、装配图厘定参与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在行为模型层面,以活动图、顺序图、时间图理顺关系,优化流程;在需求模型层面,以需求图实现需求先导的公共服务供需分析;在参数模型层面,一定条件下可结合参数图实现定性、定量研究的结合,实现公共服务程序化。这既是一套建模技术,也是一种思维方式。

图2 SysML图形结构与机理[10]

四、“城中村”治安管理系统的SysML模型建构

(一)“城中村”治安管理系统运行机理

1.“城中村”治安管理需求分析

“城中村”治安管理需求分析主要从“城中村”居民的安全需求和管理者治安需求两方面考虑。“城中村”居民生存在城乡“夹缝”中,一方面依赖于生命、健康和财产等生理安全与物质安全;另一方面,他们更依赖于心理安全保障,这种心理的安全感来自于城市社会的接纳以及生活方式的融入。因而“城中村”居民安全需求表现为:第一,保障“城中村”居民心理安适;第二,维护“城中村”居民生理安全。因此,“城中村”治安管理的第一要义是安全服务,其次才是治安管理。而对于“城中村”管理者而言,为了完成治安管理职责,他们的需求主要表现为治安管理实施所必须的条件与保障,具体而言包括治安资源需求、治安组织需求与治安信息需求。

图3 “城中村”治安管理的SysML需求图

图3为“城中村”治安管理的需求模型。如图,安全作为一种社会需求处于顶层,并向下派生出两个子需求:需求表征居民安全需求、需求表征管理者治安需求,继承于顶层需求,并向下派生出更加细化的子需求。图中以“城中村”居民和“城中村”管理者在社会活动中的交互影响为例,阐释了居民安全需求对管理者治安行为的决定作用,以及管理者治安行为对居民安全生活的影响作用[11]。

2.“城中村”治安管理机理分析

“城中村”治安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以“城中村”居民需求分析作为研究的起点,可以发现,治安管理包括治安调适、治安防控、监测预警、治安响应和治安恢复五个阶段。由此需要建立和完善与之相匹配的管理机构并形成衔接有效的体系。

图4 “城中村”治安管理运行机理的SysML顺序图

具体的“城中村”治安管理系统的结构应当包括:以综合管理和心理调适为主要职责的治安调适子系统,以社区警务为核心的治安防控子系统,以信息平台为支撑的舆情预警子系统,以应急响应为保障的联动响应子系统和以处置安抚为主要内容的治安恢复子系统。如图4,首先,应当预防治安问题的发生,这就需要一个完善的“城中村”社区综合管理机构来构建安全的“城中村”社区环境。其次,应当对治安问题和治安事件形成强有力的防控,通过治安防控警务机构展开流动人员登记管理、劳教及刑满释放人员监督管理、下沉群众的走访工作等,防患于未然,及时化解潜在犯罪的可能;同时,通过取缔非法经营、治安巡逻等,对普通治安案件进行处理。再次,有效的治安防控需要以舆情预警系统为支撑,在线上和线下搭建起信息传输的渠道和情报共享的平台,在治安案件发生前,通过群众举报或提供线索,及时中止事件发生。一旦治安问题和治安事件发生,应当形成强有力的处置和联动行为,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联络应急响应中心,由公安和其他管理部门共同介入,成立专门的行动小组,快速反应,联动处理。最后,应当进行治安恢复与安抚,整理归档,评估补偿,总结经验,并将每一次应对和处置的过程方法,逐一反馈,为今后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

(二)“城中村”治安管理系统SysML模型

根据“城中村”治安管理运行机理,可以构建“城中村”治安管理结构模型。图5以SysML类图描绘了“城中村”治安管理的体系结构。整体“城中村”治安管理系统作为父类,向下派生出“城中村”治安调适子系统、治安防控子系统、舆情预警子系统、联动响应子系统和治安恢复子系统五个子类。父类由所有子类组成,子类继成父类属性,父类与各个子类之间既是泛化关系又是1对n的组合关系,各个子类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具有内在关联,是n对n的关联关系。

1.“城中村”治安调适子系统

建立完善“城中村”社区治安综合管理机构,由街道办牵头,将社区居委会、原住民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安保部门联合起来,形成由政府、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居民代表共同组成的集治安服务、治安协调、治安管理为一体的社区治安综合管理机构,预防“城中村”治安问题发生。这个综合管理机构一是要整合社区治安资源,改良“城中村”内部环境;二是要强化社区服务和关怀,调适好“城中村”居民在城市生活的心理,增进邻里关系并强化社区凝聚力;三是要积极联系外部资源,强化普法宣传与教育工作,为“城中村”营造良好的治安氛围。“城中村”社区治安综合管理机构应以社区治安服务先行,工作重点在于化解社会矛盾,营造温馨安全的社区环境。

图5 “城中村”治安管理系统SysML类图

2.“城中村”治安防控子系统

“城中村”治安防控是“城中村”治安管理的核心环节,应当建立并完善“城中村”社区治安警务系统,将社区警务室独立出来,赋予相应的权责,并定义社区警务工作内涵,完善社区警务队伍建设,形成以社区治安防控为核心的社区警务系统。社区警务的工作重点包括:第一,形成针对性人群的管理服务制度:强化对流动人口的登记管理;做好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关注劳教及刑释人员的社会融入程度。第二,形成对重点区域的巡查与防控制度:滚动排查,对易发生治安案件地区重点监控;综合整治,对治安乱点进行安全改造。第三,形成多警联动的快速响应机制,建立居委会、警务室、流动人口管理站、调委会、物业管理站“五位一体”警民联动工作机制,及时化解治安案件[12]。

3.“城中村”舆情预警子系统

搭建舆情预警信息平台,及时中止潜在治安事件。具体来说,应当由社区警务与综合管理机构协作搭建一个集线上、线下为一体的舆情预警系统,疏通信息传递渠道,建立情报共享平台。通过大力宣传和奖金嘉奖,鼓励群众发现和举报不法行为,通过信息的收集、分类、判断,对可能的治安事件进行研判、分类、分级,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中止潜在犯罪或者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积极处置,有效应对。

4.“城中村”联动响应子系统

要实现“城中村”安全治理,必须构建“城中村”联动响应系统作为保障,形成以公安、消防和医疗急救为核心机构的应急联动中心。及时进行事件处理,进行先期处置、快速评估、协调联动和科学决策。对受害人群、影响区域进行调查,尽快侦破案件,将不法者缉拿归案。在平时,做好模拟演练,以保证在事件发生时从容应对。

5.“城中村”治安恢复子系统

建立“城中村”治安恢复与安抚机制,做好社区秩序恢复、群众安抚与责任追究等后续工作。每一次治安事件的处理,都应当作为数据进行储存,评估处理过程,总结处理经验,并逐一反馈给各个机构,有计划地或适时地进行防范措施的培训、宣传和演练等工作,使各部门、各单位能够按照应急预案按时到位,为今后的工作开展积累经验。

五、完善“城中村”治安管理的对策

(一)由传统“治安管控”向“治安服务”转变

“城中村”治安管理系统运行的关键,在于改变以往滞后的治安问题处置方式,将工作做在事前,构建社区与居民、民警与居民的沟通平台,加强社区服务与社会关爱,缓和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社会矛盾与纷争,避免治安问题和治安事件发生,为“城中村”社区居民创造安全的环境,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公共安全服务。第一,做好社区治安服务工作。一方面,对“城中村”常驻居民进行心理辅导和社会关爱服务,提高他们在城市生活的心理适应性;另一方面,关注社区流动人口,给予新进入“城中村”的人口以社区关爱与服务,尝试举办素质拓展等活动,使他们尽快融入,重塑有效的社区组织和社区网络,强化“城中村”内部凝聚力。第二,做好普法宣传与教育工作。开展治安宣传与教育,提升居民的预防意识和自卫能力;对特定人群,如流动人口、青少年等进行教育,帮助他们建立起遵纪守法意识。

(二)由治安“事后处理”向“事前防控”转变

“城中村”治安管理系统运行的核心,在于建立起“城中村”治安防控体系。首先,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严格、清晰的警务工作体系。形成权责对等、职责明确、严格考核的警务管理体系。让警力下沉到城中村社区,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防控,对部分容易诱发犯罪的场所进行定期巡查或改造,对未成年人、对犯罪嫌疑人、有违法犯罪前科和非监禁服刑人员、流动人口以及潜在犯罪人形成重点防控。其次,需要构建一个有机运转的警民互动系统,形成警方和群众之间的合作机制,促使警务人员与人民群众团结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发现和解决城中村的治安问题。形成以居民治安积极分子、社区保洁员、人口信息员等为主体的义务化群防群治队伍[13],及时发现和制止可能出现的犯罪行为,以保障居民的安全与城中村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构建治安防控体系的支持性系统

第一,强化治安防控的资源支持。有效的“城中村”治安防控体系要以充足的硬件、软件资源为保障。硬件资源包括专项资金、安全管理物资以及安全改造的必要投入。这些硬件资源一方面要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保障,逐年增加相应的财政投入,另一方面还要走市场化路线,拓宽筹资渠道,创新运营模式,筹集防控系统建设经费。软件资源则主要指治安防控管理体系,应当总结经验,不断摸索,探寻一条适用的路径,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

第二,强化治安防控的组织支持。“城中村”治安防控的核心在于警务系统力量的提升。构建强有力的警务系统,关键在“人”。强化“城中村”治安防控的组织支持,需要适当扩充警力人员并建立科学的警务人员管理制度;不仅是数量上的增加,质量上也要不断提升。要以科学培训、分工、监督、评估为管理流程,提升警务系统的防控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外部力量,获取群众的参与与支持,建立民警合作机制,将群众的自治力量和公安机关的强制力量紧密结合起来。

第三,强化治安防控的信息支持。加强治安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建立舆情监测预警平台,利用现代通信和计算机技术,构筑集警民沟通、信息传递、情报共享为一体的城中村治安防控信息中心。同时,建立信息共享与联动平台,整合“城中村”治安管理系统中各类业务相关的信息资源,形成部门与部门之间横向集约、纵向贯通的情报信息共享平台,以信息化带动治安指挥与调度系统性,形成治安行动的联动响应。

六、结 论

“城中村”治安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它强调以“社区为中心”的心理调适与服务,以“警务为核心”的治安防控与预警,以“信息平台为支撑”的案件化解与预警,以“联动机制为保障”的治安响应与应急,以及以“警务与社区联合”的治安处置与恢复。理顺治安调适、治安防控、舆情预警、应急响应、治安恢复之间的关系,促进各个子系统有机运转,是目前解决“城中村”治安问题的直接手段。然而,“城中村”是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产物,只有彻底打破二元机构,才能根除“城中村”治安问题,实现城市的长治久安。

[1] 尹兆南. 城中村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研究[D]. 荆州:长江大学, 2014.

[2] 袁方. 多中心治理下城市边缘社区治安管理模式探析[J]. 中州学刊, 2011(3): 130-134.

[3] 杨高峰. 广州城中村农民工犯罪原因之解释——以默顿社会失范理论为展开[J]. 赤峰学院学报: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3): 118-122.

[4] 刘战国. 城中村犯罪的形成机制——以深圳T村为例[J]. 侦查实践, 2010(6): 64-71.

[5] 徐启明. 我国中西部城中村原住居民犯罪形成机制[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2014(2): 1-9.

[6] 刘阳. 成都市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研究[D].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 2013.

[7] 赵熙竹. 重庆城中村原住居民犯罪形成机制探究[J].重庆与世界: 学术版, 2014, 31(3): 72-76.

[8] 刘铭宇. 试论我国城市治安管理机制的革新[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4): 160-161.

[9] 蒋彩云, 王维平. SysML:一种新的建模语言[J]. 系统仿真学报, 2006 (18): 1483-1492

[10] DELLOGATTI L. SysML distilled: A brief guide to the systems modeling language[M]. Beijing: China Machine Press, 2015: 1-8.

[11] 顾潇. 基于SysML的应急管理系统建模技术研究[D]. 南京: 南京理工大学, 2012.

[12] 张荆. 日本社会治安管理机制与犯罪防控体系的研究与思考[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社会经济科学版, 2015(7): 67-77.

[13] 彭林华. 城市社区治安管理探析[D]. 湘潭: 湘潭大学, 2012.

[14] 于越. 从“城中村”治安问题看“城中村”改造的必要性[J]. 理论观察, 2011(3): 37-38.

[15] 高学武. 城镇化视野下城中村治理困局的破解之策[J]. 宏观经济研究, 2014(3): 24-29.

[16] 李立勋. 城中村的经济社会特征——以广州市典型城中村为例[J]. 北京城市规划建设, 2005 (3): 34-37.

编辑 刘 波

SysML Model Construction of Urban-village Public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System

ZHU Xiao-ning YANG Li-wei HAN Jia-she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1731 China)

Urban-village security problem is the major difficulty for urban governance. As the reconstruction of urban-village can’t be accomplished in one-time action, urban-village security problems will exist over a period of time. Based on public service theory and system management thought, i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modeling language SysM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mands of urban-village security systematically, refins public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mechanism of urban-village, and builds the SysML model of urban-village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consisting of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subsystem, secur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ubsystem, early warning system, 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and recovery subsystem. Also, it finds out problems in existing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systems compared with the ideal model and proposes solutions and strategies.

security administration; urban-village; model construction; solutions and strategies

D631

A [DOI]10.14071/j.1008-8105(2016)04-0001-06

2016 - 05 - 15

祝小宁(1956- )男,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力维(1991- )女,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治安管理城中村治安
“城中村”改造与规划的思考
Me & Miss Bee
发达地区城中村改造困境与出路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基于知识管理的建设企业治安管理模式
特色城中村景观设计初探——以建荣村为例
《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公开征求意见稿)》的接引与疏漏
存续与发展:我国城中村治理的路径探讨
新形势下治安管理适度控制的必然性分析
新形势下推行治安管理社会化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