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的传播手段
2016-08-16文|刘禹
文|刘 禹
曲艺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的传播手段
文|刘 禹
既然要论述曲艺在当今环境下的传播手段,就要对“传播手段”进行辨析。根据2014年6月第3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解释,“传播”一词指的是大范围散布、传送。“手段”一词有三种解释:1、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的方式方法;2、待人处世的不正当方法;3、本事,技巧。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对于“手段”的解释应该是第1种和第3种。
另外,要探寻当下的曲艺传播手段,恐怕还要从曲艺的本体开始思考。因为时至今日,还有很多曲艺界的从业人员,包括相关专业的理论学者,都搞不清到底何为曲艺艺术。笔者就曾遇到一位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问到:大鼓算是曲艺么?——不具备起码的曲艺理论基础知识,实在令人汗颜。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对曲艺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是多么薄弱——在学术层面尚且如此,也就无怪乎在一些曲艺比赛中,某些原本属于其他艺术门类的形式也被糊里糊涂地划入曲艺范畴当中进行评审的现象屡见不鲜。
正因如此,研究曲艺艺术的理论学者就更加有必要、有义务,对这种常识性的问题再次进行澄清。早有不少专家学者对曲艺进行了多种不同形式的定义,笔者这里引用吴文科先生对曲艺的定义:“演员以第三人称,用口头语言进行‘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按此定义与古代的曲种进行印证时,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发现,无论是唐代的啭变,还是宋代的“说话四家”,或者是金元时期的诸宫调,又或是明清时的评话弹词——它们无不是以第三人称的口头语言来叙述作为统领,且,或“说”,或“唱”,或“又说又唱”,或“似说似唱”,为观众进行表演的。所以,只要把握住对“第三人称”、“口头语言”、“说唱”、“叙述”及“表演艺术”这几个重点要素的理解,就不会偏离曲艺的轨道,更不会犯以上提到的诸般常识性错误。
中国的曲艺艺术有近千年的积淀,它出现的时间比中国戏曲艺术还要早一些。所以,还有必要对古代曲艺艺术的传播方式进行大致的梳理。
除了评书、评话及相声等纯粹用口语叙述的曲种外,其他曲种几乎都涉及到曲唱音乐。但由于年代久远,我们无法知道古代的曲唱音乐样貌如何。另外,古代没有电视和网络这些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就连曲艺在电台的播讲也是从民国时期才开始的。所以,古代曲艺的传播手段具体指的就是:1、当时的曲本样式;2、演员的表演方式与伎艺水平;3、曲艺的演出场所。
唐代的曲艺开始有了“信史”,这时期最主要的曲艺形式是俗讲,进行俗讲的僧人实际上是借助佛教的讲经形式在寺院中讲说故事以博取俗众的施舍。所以,在寺院中面对俗众的讲经活动是此种曲艺艺术的主要传播手段。
而到了宋代,曲艺艺人则走出了寺院,来到勾栏瓦舍,讲述市井百态。他们伎艺精湛,宋代曲艺理论著作《醉翁谈录》中曾经描述他们是“说收拾寻常有百万套,谈话头动辄是数千言……冷谈处提掇得有家数,热闹处敷衍得越长久”。另外,除了勾栏瓦舍,还有冲州撞府的“路岐人”以及“打野呵”的曲艺艺人,他们甚至把曲艺艺术带到了当时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进入元代,战乱频生,瓦舍这样的曲艺演出场所大都消失,而酒楼茶肆成为了明清之际“弹词”“鼓书”的主 要演出场所。尤其是到了清末民初,北京、天津、南京、沈阳、上海、武汉等全国各大城市的茶馆书场、杂耍园子、坤书馆星罗棋布,极大促进了曲艺艺术的传播与繁荣。
也正是在清末民初这一时期,工业化悄悄地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电台的出现就给了曲艺艺术一个纵横驰骋的崭新天地。民国时期,王傑魁在电台说《包公案》获得“净街王”的美誉。段兴云的《济公传》,连阔如的《东汉》《三国》,品正三的《隋唐》,赵英颇的《聊斋》都是通过电台被广大听众熟知的。电台通过电波传播声音的手段与曲艺艺术的口头叙述的特点结合在一起可谓“一拍即合”。从此,曲艺演员有了一个崭新的传播手段。而更重要的是,以电台为先导的各种媒体在之后的时间里深刻地影响了曲艺艺术,并使其听讲方式有了极大的变化。
在当下,给曲艺造成影响最强烈的媒体莫过于电视与互联网。有一些新作品正是借助了网络的传播让人知晓的。比如,近期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根据日本同名漫画书改编的长篇评书《海贼王》,它的点击率已经超过了百万。这部书是由业余评书爱好者张准录制并且上传到网上的。张准的本职工作是在企业里做网络管理员,但业余生活中,他对评书、相声、快板、单弦等曲艺形式非常痴迷。像很多80后一样,青少年时期的张准也酷爱日本漫画,特别是曾经风靡一时的《海贼王》。某天,他突发奇想,用评书的形式把这部漫画录制了一小段并试着上传到了网上,没想到点击率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已经过万——这极大的鼓励并刺激了他的创作欲望,于是就有了第二段、第三段……
应该说,评书《海贼王》的成功,除了网络传播的便利条件外,原作漫画的深入人心也对该评书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喜爱这部书的听众当中至少有一半是没有看过这部同名漫画书的人——这些人纯粹是被此段评书当中的故事情节以及评书艺术中特有的魅力所吸引的。比如,评书《海贼王》当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帆船的“赞”:
这艘船,真壮观,高高的桅杆挂白帆。
纯木质,不一般,双层的船舱甲板宽。
绵羊船头白围栏,刁斗之上竖着旗杆。
铁炮口,冲着前,威风凛凛把气势添。
船舱后,三角帆,控制方向他不跑偏。
船舱内,有洞天,两室一厅和杂物间。
有厨房,卫生间,生活用品是样样全。
路飞索隆笑连连,娜美她喜得舞翩翩。
可雅小姐亲手赠,黄金梅里这一帆船。
这是评书当中非常常见的“赞”,它让听众产生的联想与看漫画时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这种现象在张准说的另外一部新书《魔兽争霸》当中也同样存在。关于这部书的内容,游戏玩家早就很熟悉,而且也有同名的小说,但听众还是喜欢听这部评书,究其原因,恐怕还是评书特有的魅力吸引了他们——我们从此部书的开场诗就可见一斑:
泰坦创世万物成,
众生惊叹鬼斧工。
上古巨魔立奇迹,
暗夜精灵法术精。
世界大树永恒井,
翡翠梦境五真龙。
人心不足蛇吞象,
龙争树倒井水崩。
万年文明一旦毁,
众生流离难安宁。
基尔加丹起歹意,
嗜血兽人齐进攻。
为保家园揭竿起,
七国联合共誓盟。
燃烧军团难善罢,
又将瘟疫散艾星。
天灾之祸如山倒,
亡灵复活心胆惊。
愤怒王子拔霜剑,
堕落骑士坐冰封。
各族勇士齐奋起,
力挽狂澜谁堪称。
平心而论,以目前张准说书的伎艺水平,很难进入一流甚至二流的评书艺术家行列,充其量也就是比较不错的业余爱好者。但是,正因为网络评书不需要视觉效果,而纯粹以声音来传达内容,这就为他的播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张准之后,王玥波的《火影忍者》、郭鹤鸣的《哈利波特》、叶蓬的《霍比特人》都相继问世而且也都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而这种以他国或其他民族的故事为题材,采用本国或本民族的曲艺形式来播讲的现象,其实并不少见。比如,蒙古族的乌力格尔,除了反映本民族的作品《忽必烈汗》《黄金史》等,还一直有说唱《封神演义》《春秋战国》《西汉演义》《三国演义》《唐五传》《红楼梦》等。其中,《唐五传》比汉族的原有书目中的情节更为复杂,且增加了不少虚构的人物。
所以,无论是“旧瓶装新酒”的创播新书目,还是互联网、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平台,都为曲艺艺术的传播创造了比以往更为便利的条件。但是,笔者认为,无论何种传播手段都必须建立在曲艺艺术独有的伎艺之上,即口头语言的“说唱”叙述,否则便不能称之为曲艺艺术,而此种艺术之特有魅力也就消失殆尽了。所以,归根到底,曲艺艺术得以传播的前提还是对于伎艺的传承和“一遍拆洗一遍新”的打磨。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
(责任编辑/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