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的若干思考
2016-08-15郑媛元
郑媛元
为了保证景观设计学科的时效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各界学者也曾进行实地的考察,并且总结出了相关教学工作的意见。这些对学科建设的积极探索,也为以后的教学工作积累了经验。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已经把风景园林学提升到了一级学科的地位,足以见证我国构建全新生态学科和创造生态社会的决心。而我们今天所研究的景观设计,把景观的结构功能,景观的管理和规划以及动态变化过程作为主要研究目标。并且该学科已经应用到我国土的地治理和景观开发和保护等一系列问题上。基于此等原因,如何构建出合理的学科内容体系,已经不仅仅关系到学科本身的发展,更关系到相关产业的建设和国家土地、景观的开发和保护。此文,就将对如何构建合理完善的景观设计学科内容,提出笔者相关的意见和看法。
一、明确学科定位,突出学科特色
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所侧重。《景观设计》这一门学科,包含的内容和相关的理论是非常多的,如空间的格局和景观过程、复种群理论和岛屿生物地理学、等级系统理论、尺度及效应、景观多重价值理论和景观演化中人类的主导性。教学侧重点的选择,应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不同的专业,应挑选出不同的教学重点。早在俞孔坚教授的《景观设计学》就对景观设计作出了诠释。从景观的定义中分别就景观作为审美学概念、地理学概念、生态系统的载体、视觉景象、地理区域等作出阐述。是一本充满设计意味的书,并将景观的审美意义、社会意义、生态意义融为一体。学科发展到今天,随着设计理念、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城市生态化、人性化、现代化的发展,可能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当时有所差异,但是,俞教授专业的学术素质和学术思想是应该被继续传承下去的。所以,学校应进行必要的学科市场更新,及时改变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以适应学科发展越来越快的步伐。
二、加强教学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如果只是单方面被动地接受老师课堂传授的内容,而没有去实地考察和接触过景观的真实情况,其效果往往都是纸上谈兵。尤其,景观设计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变化性较大、学科所涉及内容的牵扯面比较广且作用对象的理论抽象性,如果学生坐在课堂看景观建设,对其运作过程和规律不能有直接的接触和体验,很难达到科目要求。对此,笔者有三方面建设意见。
1、丰富课程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科的教学成果,提升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体验,建议可以采取多方式结合教学。把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和现场分析结合起来。比如可结合滨水景观设计的经典案例或广场和小区的规划进行讲解和解读。在课堂教授的时候,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需要讲授的知识图片化,视频化,将景观的空间特征和立体化直观地传达给学生,加强学生的多感官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鼓励学生积极讨论,通过交流建立深层次的认知。
2、增加实践分析次数
除了在课堂上的感受以外,教师应当结合身边的资源,使学生尽可能全面直观地接触到真正的景观设计案例。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简单的景观图纸或者规划图,运用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结构模式进行专业地分析。在看到景观的空间感以后,尽量鼓励学生就功能、交通、植物搭配和公共设施等方面进行细致地分析,发表自己的看法。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景观设计学理念,它不仅仅是局限于小范围的绿化和美化,而是着眼于生态的长远发展,顾及全局。因此,景观设计的这一定义也客观要求了学习本专业的学生必须能够通过对景观现有状态的判断,预估其未来价值。即培养学生识别景观的可持续性,评估它的动态变化。对于此类问题,可以选取湿地、城市绿地、风景旅游区等作为研究对象让学生进行分析,分析其理论内涵和合理性,由此提出自己的看法。
3、丰富成绩考核形式
当今,多数的高校在考核学生成绩的形式的上,有些缺乏创新意识。这是存在于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通病。由于学校在监督成绩考核时,没有明确的要求,导致了有时任课教师结课时的考试往往是要求学生写一篇结课论文或是简单地开卷考察就草草交差。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会使学生在上课前期就树立了不正确的学习观,长此以往危害极大。所以高校有必要进行成绩考核形式的更新。比如景观设计类课程的考试内容可以结合实际的场地进行分析和设计,要求学生提交完整的设计方案。到期提交的时候,老师可以随机抽查学生询问前期调研和设计中的细节和心得。这样既保证了文化知识的运用和掌握,也促使学生进行了实地的实践,一举多得。
总之,景观设计的教学内容体系应该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实践,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才最有利于学科培养建设性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