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阈下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研究

2016-08-15吴芳张家斗尹德志

求知导刊 2016年19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大学生

吴芳 张家斗 尹德志

摘 要:面对全球范围内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尤其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之后所选择的人类文明的新形式。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直接影响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和成果,由此,无论是从大学生自身环境道德素质的提升抑或是从社会的长远发展来看,对大学生加强环境道德教育都势在必行。然而我国目前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方面还存在着师资不足、重视不够等一系列问题,这就需要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课程体系等方面加以完善。

关键词:生态文明;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3-16

作者简介:吴 芳(1990—),女,陕西汉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张家斗(1990—),男,四川彭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尹德志(1969—),男,四川营山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问题。

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并将“生态文明”这一概念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在全社会倡导生态文明观念。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使“四位一体”变成“五位一体”,首次把生态文明作为独立篇章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铁腕治理。”党和国家之所以把生态文明提到如此重要的高度,是因为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忽视,已经开始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如果置之不理,任其恶化,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肩负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重任,对他们进行环境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生态文明与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

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生态文明旨在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突出可持续发展,强调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是“人类存在的基本形式,即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环境道德体现了人类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所提出的道德要求,从道德层面上对人生态活动中的行为进行规范,产生影响。环境道德教育是指“一定的社会,为了使人们在生态活动中遵循生态道德行为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自觉履行维护生态平衡的义务,有组织、有计划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生态道德影响的一种活动。它是环境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的环境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果得不到改善,势必影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成果。对大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环境道德素质,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能正确处理好追求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生态文明与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相互关联,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首先,生态文明要求人们要尊重和保护环境,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和目标。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是为了规范大学生在生态活动中的道德行为,培养大学生正确处理人的发展与保护自然之间的关系,其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生态文明是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体现。生态文明体现着人们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以及改善、保护环境的强烈诉求,而针对大学生进行的环境道德教育正是通过系统规范的教育途径和手段,使大学生树立起环境道德意识,增强保护环境的观念和行动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社会。最后,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又为生态文明的实现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需要大批高素质劳动者的努力,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就是专门为树立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的环境道德修养、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而开展的教育活动,以这种目标而开展的教育能够为生态文明的最终实现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生态文明视域下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对大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有助于从道德层面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来分析,加强针对大学生而开展的环境道德教育还具有更高、更深层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生态文明视域下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体现,更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开展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好人类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学生作为当代文明的发展者和推动者,他们对发展道路的认识和选择将会大大影响我国发展的进程和成果,加强对大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可以端正他们的环保意识,促进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和实现。

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整个国民素质、营造良好社会风气的必然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以此说明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和终极目标。对大学生进行环境道德教育,能够有效树立大学生的环境道德意识,提高环境道德素养,提高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向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迈进一步。同时,大学生环境道德意识和素质的提高对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国民素质整体水平也起着重大的作用。

2.生态文明视阈下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急需环境道德教育发挥成效。近年来,我国在环境治理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一些环境问题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好转,但是整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水污染、大气污染、尤其是今年来雾霾的加剧等,这一系列摆在人们面前的严峻现实,时刻警示着人们生态环境问题不容忽视。恩格斯曾经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只有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摒弃过去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等过激做法,才能帮助他们认识并找到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点,有效解决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大学生不容乐观的环境道德现状需要通过教育进行改善。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任也必然会落到他们的肩上。然而,目前大学生的环境道德状况并不理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使用一次性餐具,“长流水”“长明灯”等现象并不少见,很多大学生对环境问题认识不足,缺乏忧患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环境道德意识和素质还不够,这就急需通过教育有针对性地加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三、当前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存在的不足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他们环境道德素质的高低将极大地影响到未来的生态环境状况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师资不足,重视不够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大学生对环境道德、素质等的认识绝大部分直接来自于教师,可以说教师环境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环境道德水平。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环境道德教育专业,这样就使得环境道德教育没有专业的任课教师,而兼职教师又没有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这就大大影响到了教学质量和效果,甚至有些教师自身的认识和行为都有偏差,更难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加之对大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还没有被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中,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

2.专门的环境道德教育类课程缺失

培养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大学生的环境道德素养,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教育,而教育最普遍的途径就是课堂教育。目前的高校里面除了与环境类相关的专业院系的学生能够接受到一定的环境道德教育,其他关联性不大或几乎没有关联性专业的学生则很难接受到专门的环境道德教育课程。霍卓兰在《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现状分析与模式构建》中的调查结果显示,开设过环境道德教育类课程的仅占11.0%,比起学生对该类课程的需求(认为必须开设和可以开设的占到86.6%),远远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接受过专门环境道德课程的系统教育。

3.教育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新意

教师在课堂上大多使用描述、讲解等传统的灌输方式,然而,与环境道德相关的课程并不是单靠纯理论讲解就能达到成效的,它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有相关调查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环境道德教育形式首先是参与式课外活动,占38.5%,其次是观看图片、录像,占29.4%,再者是听讲座、报告之类。”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不受学生欢迎,教学效果也大大降低。同时,在教学内容上重理论轻实践,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时事联系较少,实用性低,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兴趣,也影响教学效果。

四、生态文明视域下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生态文明强调尊重和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加强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主体的重视程度是前提

要组织对从事环境道德教育的教师开展相关知识、教学方法等的培训,帮助他们形成完善、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在培训过程中鼓励专业和非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将环境道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产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教师也应以身作则,充实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环境道德素养,给学生做好榜样。

2.完善相关的课程体系,开设专门的环境道德教育类课程是基础

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需要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同时,将环境道德教育渗透其中。在人生价值观培养的过程中结合当代现实问题,激发大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以此培养他们的环境道德意识,提高他们的环境道德素养。同时,还需要开设专门的环境道德教育类课程,在大学生当中普及专业知识,增强他们对当前环境状况、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学、理性的认识,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采取科学可行的方式保护环境。

3.改进教育教学方法,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是手段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道德的灌输,忽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价值的澄清、道德的养成、品格的炼就。大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不是纯理论的讲解灌输,它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必须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要考虑到学生的认识和接受能力,结合当前环境问题的现状进行讲解,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课外公益活动、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主动发现环境问题的现状,唤醒他们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敏锐度和积极性,使环境道德教育活动更具成效。

4.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环境道德氛围是保障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我国“孟母三迁”以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许多名言故事都强调了环境在人的塑造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和家庭成员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充分利用家庭对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的影响作用,家长必须端正自身的环境道德观念,在做好表率的同时要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不良环境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环境道德观念。同时,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在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过程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此外,还应优化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加强对环保知识的普及和环境保护的宣传,在全社会唱响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主旋律,创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以此多管齐下,对大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形成合力。

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和大学生不容乐观的环境道德现状,加强对他们的环境道德教育、提升他们的环境道德意识、培养他们的环境道德素质、规范他们的环境道德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多管齐下,这样才能使环境道德教育取得实效,使大学生在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沈国明.21世纪生态文明:环境保护[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曾建平.寻找绿色:环境道德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霍卓兰.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现状分析与模式构建[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09.

[4]田 甜.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5]刘 铮,郭昭君.生态德育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J].长白学刊,2013,(2).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