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义模糊性的理解及其表现形式
2016-08-15纪国峰
纪国峰
摘 要: 万事万物都具有无限性,词汇的容量却是有限性,而在无限的客观事物中,任何词语都不可能拥有一种意义,不但会存在多义性,而且语义之间有交叉性。从某种层面上讲,语义的模糊因产生根源不同,它的表现形式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本文对语义的模糊性进行理解分析,然后探讨语义模糊性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两种,一是语义本身的模糊,二是转化来的语义模糊。
关键词: 语义 模糊性 表现形式
语言的模糊性可以说是自然语言的最基本的属性,在日常的语言系统中,大量模糊现象都存在于不同的层面之中,且各自的语义都不相同,甚至存在较大差异。近些年来,尽管我国模糊语言学取得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对语义模糊性的理解不足,甚至分不清消极的交际语言和积极的交际语言,本文主要探讨了语义模糊性及表现形式,期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一、对语义模糊性的理解
中国语言学家伍铁平说道:“模糊语言是一种表达模糊概念的语言,且外延不明确的概念叫模糊概念。”在国外语言学研究方面,突出的有英国语言学家J.Channel的定义:“模糊语言是语言的自然属性,模糊语言表达的均为不确定的语义,属于语言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国内外语言学家的观点可以发现,模糊语言体现了语义的不确定性,它是相对于精确语义而言的,二者之间存在对立关系,模糊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义的多重性。
通常情况下,人们会使用两种模糊语言:一种模糊语言表现为人们无意识地显露出含混不清的语义,这种现象产生于思维混乱、用词不当、语言结构的多义性等方面,给交际带来了消极作用;二是人们利用语言的模糊属性,有意识地通过模糊语言的表述,达到想要的某种交际目的,这种模糊语言在人际交往中具有积极性,它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且具有较强的语用价值。
二、语义模糊性的表现形式
1.语义本身的模糊
关于语义模糊性的表现形式,首先表现为语义本身的模糊,常见有十类:(1)时间范畴上的语义模糊,主要由于时间是一个连续体,从而导致相邻时段的界限难以划分清楚。(2)颜色范畴上的语义模糊,这种方面的模糊相当突出,比如:相邻的颜色几乎没有明确的界限。(3)方位范畴上的语义模糊,比如:方向名词南与北、东与北、西与东、南与西等的界限也是很含糊的,一般很难明确地划分开来。(4)表示称谓范畴的语义模糊,比如:普工、员工、职工等很难截然划界。(5)事物范畴上的语义模糊,这方面的模糊可以体现在某类事物外延上的对象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6)表示动作范畴的语义模糊,比如:走、路的边界往往难以划分。(8)数量范畴上的语义模糊,比如:许多、很少、一点等。(9)心理活动范畴上的语义模糊,像讨厌、恨、思念等语义也是很模糊的。(9)指代范畴上的语义模糊,比如:“这时”或“那时”、“这里”或“那里”,彼此之间难以界限。(10)程度范畴上的语义模糊,这方面的例子挺多,比如差不多、特别热、室内、校外,等等。从上面几种语义模糊性的表现形式可以看出,一方面是语义范畴边界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是语义的交叉现象和重叠现象,另一方面是各种范畴的核心比较明确,但是范畴成员却是模糊的,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
2.转化来的语义模糊
根据不同的研究角度,我们可以把语义模糊性的表现形式分为转化来的语义模糊,这种通过其他方式转化而来的模糊也细分为四类形式:(1)在某些语义精确的词语中添加一些修饰语后,就会使其语义变得相当模糊,例如:在“这棵树有10多米高”中添加了“多”而使语义变得十分模糊。(2)有些时候,精确语义在特定语境中可以转化为模糊语义,例如:在汉语词典中,“半”被注解为“一半”,语义比较精确,但是它在“半亩方塘一鉴开”中却表示概量,从而使语义变得模糊,精确性不足。(3)随着时代的变化,语义也夹杂了一些模糊性,比如:“朋友”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彼此有交情的人”,但是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有交情的人”呢?不难看出,“朋友”一词的外延界限模糊了。(4)通过词语的组合,语义变得十分模糊,比如:“咫尺”就具有模糊性,二者本来都是表达精确概念的,但是连成词语后,却变成了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这种也是典型的转化来的语义模糊。
总之,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它可以说是“意义”上的模糊,这也是对客观世界类属划分的结果。一般来说,语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绝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因为每个平常的词语和句子所包含的矛盾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正是这些矛盾促成了语言的模糊性。因此,相关人员一定要全面认识并理解语言的模糊性,结合实际,不断探讨模糊语言的表现形式,进一步挖掘其语义学价值和语用学价值,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有效利用模糊语言进行交际。
参考文献:
[1]刘佐艳.关于语义模糊性的界定问题[N].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4).
[2]黎千驹.模糊语义学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205-218.
[3]方伟.语音、语义模糊产生的根源及表现[N].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