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尘封还是开启

2016-08-15朱彦

电影评介 2016年13期
关键词:壁橱莉娅莎拉

朱彦

人类战争留下的创伤,可以忏悔与原谅,但绝不能遗忘。电影《莎拉的钥匙》于2010年公映,根据法国女作家塔季雅娜·德·罗斯奈2007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改编,该书曾连续56周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Top10,2008年获得科西嘉读者奖、书商首选书奖,并在全球33个国家发行,感动了300多万读者,这也让作者成为2009年欧洲最畅销的法语作家。

影片由吉勒·巴盖特—布赫内执导,没有强大的明星阵容,没有华丽的后期特效制作,但在同类题材的电影中却别具一格,广受好评与关注。究其原因,在于故事本身所呈现的被刻意遗忘的历史事实与震慑人心的反思力量,对战争的思考与对和平的珍视,以及对希望与绝望的辩证审视,对忏悔与救赎的温存表述。以一部电影的长度,囊括了宏大历史背景下特殊时期广为人知又鲜为人知的不堪过往,不只是控诉,更多的是对真相与人性本质的挖掘,留给观众的是对战争以及如何走出战争创伤的反省。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故事中的“钥匙”意象进行剖析,具体探寻电影所要传达的主题内涵,在对历史真相的考察中汲取面对不幸的勇气,以及弥补伤害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对和平与爱的捍卫与坚守。

一、 生命的封存之钥

影片中的故事始于1942年7月16日下午,莎拉和弟弟米歇尔在房间里嬉戏打闹,充满了温馨的童趣,然而,突然的敲门声打破了本应舒适的惬意时光,是的,警察来了。受命于德国纳粹的法国警察,需要定期移交足够数量的犹太人送往集中营。起初,他们只是带走家中的成年男性,但为了讨好德国上司,这一次,却将女人和孩子们一并驱逐出去,以凑够人数。

莎拉的母亲手足无措,哀求警察带她去哪里都可以,只要把孩子们留下。但这样无异于缘木求鱼,无论成人还是孩子,都没有挽回的余地。莎拉异常镇定,她说爸爸带重病的弟弟出国去了,不在家。当警察在家中搜查的时候,她用眼神会意了母亲:不用担心,弟弟在壁橱里,我们会回来接他的。的确,她告诉弟弟到壁橱里去,给了他水和吃的,叫他等自己回来,在那里会很安全,就像平时他们玩的一样。于是,她用钥匙把米歇尔锁在了壁橱里,她很安心,并坚信,很快她就会回来。

手握钥匙的莎拉一直心心念念自己的弟弟,她要回去找米歇尔,然而,连同爸爸妈妈,他们似乎离家越来越远。冬季自行车竞赛体育场里没有卫生间,只有少量的水和食物,医生紧缺,一向高贵优雅的犹太人无奈只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方便,连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不可能得到满足,他们的待遇似乎连囚犯都不如。一名无法忍受折磨的女人最终从楼上跳了下去,以死维护着自己可怜可悲的尊严。不是暂时的审查,他们又会被带往何方,恐怖绝望萦绕着整个赛车场。终于,所有人被要求到警察那里确认身份,他们被推搡着坐上了开往集中营的列车,他们再也不会回来了。

该片的历史背景正是1942年被德国占领的法国巴黎所处的状态,听命于希特勒的法国维希政府和警察,屠杀了大量犹太人,这惨绝人寰的杀戮被称为“春风行动”,多么讽刺的名字。然而,不为人知的是,在这次事件中,竟有3000多名犹太儿童同时被秘密逮捕,死于奥斯维辛的毒气室。塔季雅娜·德·罗斯奈正是以此出发进行叙事,围绕赛车场圈押事件架构了整部小说,将人物命运置于历史的血腥沉浮之中,加之影片通过光影艺术的润色呈现,便有了更加震撼的对战争的反思与个人心灵的解构。

爸爸妈妈被强制要求与孩子隔离,坐上了只有死神才会眷顾的集中营列车,结果毫无悬念,因此,他们唯一的希望便是自己的孩子能够幸存。莎拉病重,昏睡了三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逃出临时集中营,回到巴黎,她要找到弟弟,他还在壁橱里。在尚有良知的警察雅克的帮助下,莎拉和同伴逃了出去,不幸的是同伴死于白喉。鉴于莎拉执意回巴黎,保护她的老夫妇决定冒险尝试,莎拉回去了。

她冲向三楼,使劲敲门,开门的小男孩被吓了一跳,莎拉不顾一切地跑进房间,打开壁橱,但跳入眼帘的却是已经发霉腐烂的米歇尔尸体。从此,莎拉的双眼不再清澈单纯,或者说她的眼睛里、脑海里、心灵里已不再有蔚蓝的天空和广袤的麦田,此般美好的事物再也进不了她的世界,失去了父母与弟弟,她仅存的一点希望也破灭了。哀莫大于心死,可以说,莎拉已死。她手中的那把壁橱钥匙,打开的是潘多拉的盒子,仅存绝望与哀伤。又或者说,这把钥匙同时也紧锁了一道门——莎拉的希望之门,她的心门。至此,莎拉将自己牢牢禁锢于自责与痛苦之中,无法自拔,即使离开了法国,来到大洋彼岸,即使收获了幸福的婚姻,重新生活。在她的内心深处,她仍是一个孤独的游魂,背负着战争的创伤与内疚的枷锁,漂泊于这和平的大千世界里。正如她的丈夫所说,她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最漂亮、最优雅的女人”, 但同时,“在她迷人笑容的背后,似乎隐藏着很多的故事”,她生活得并不自在,即使极力掩饰,但眼神中仍透露着不快乐。

莎拉自从失去了亲人,她的一生都生活在战争带给她的无尽痛苦之中,无论她如何奋力挣扎,始终逃脱不了内心自责的阴影,并且最终因无法摆脱伤疤遗留的缺憾,毅然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既然走不出也忘不了,那就让过去永远成为秘密。她走了,留下了那把钥匙,那把让她一生无法释怀的封存之钥。

二、 历史的探索之钥

影片采用了原著中双线叙述的模式,除了莎拉一线,同时附有当代女记者茱莉娅的事业与家庭的发展脉络。茱莉娅来自美国,在法国成家,有一个女儿,生活得很顺利。片中茱莉娅生活在2002年,距离1942年事件已有60年,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在纪念馆作了演讲,对1942年1.3万名犹太人被抓的行动进行忏悔和道歉。对于圈押事件,茱莉娅给时代杂志写了篇60周年祭,并向上司申请更多版面进行详细阐述,还原历史真相。因此,她藉此展开了全面地走访调查。

无意中,她得知自己将要搬进的新家是丈夫祖父母于1942年8月开始入住的房子,至今60年,她的职业敏感意识让她不禁想对此追查下去,她想知道,60年前,是什么样的人住在这里,为什么离开。她不顾丈夫的反对与家人的劝告,即使面临家庭破裂也愿意继续寻找真相。与丈夫努力了7年,一直希望能再要一个孩子,始终未果。当茱莉娅意外得知自己怀孕的时候,她原以为这对丈夫来说一定是个惊喜,但丈夫却希望她把孩子打掉。面对婚姻的困境,茱莉娅坚持探究真相,寻找着和莎拉有关的蛛丝马迹,也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自我身份的认同,得到了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当她只身前往美国和意大利,还原了历史中真实的莎拉,她被深深震撼了。莎拉在逃出集中营后的生活里,实际上从不缺少爱与温情,有爱她的农民夫妇和丈夫,还有孩子,但她仍然生活在痛苦之中,最终自己终结了生命。而她的儿子,在知天命的年龄依然不知自己母亲的真实身份以及她的人生经历,这对于茱莉娅来说,多少有些震惊与不解。对于历史,如若连亲历者都不愿诉诸真相,那么战争犯下的罪行,又何以让后人以此为鉴,珍爱和平。因此,茱莉娅似乎半强迫地想要莎拉的儿子威廉了解当年的事实,无论他愿不愿意接受,这都是他应该知道的,这是他的权力。

此后,茱莉娅的生活发生了彻底改变,她与丈夫离了婚,坚持生下了第二个女儿,并移居美国,开始了崭新的人生。而威廉由最初的不愿相信,到父亲的坦白相告,他带着母亲生前留下的那把生了锈的钥匙,开始直面生命中的不幸与挫折,正视历史曾犯下的错误。虽然最终走出了婚姻,也不如以往意气风发,但从他灰白的发色和胡须中,依稀可见岁月淬炼后的沉稳坦荡。

在这个时空格局里,莎拉的那把钥匙依然存在,它像一面旗帜一样,引领茱莉娅和威廉不断探索历史的真相,还原战争的真面目,并以一颗坚定富有勇气的心去面对创伤,将莎拉的命运轨迹扭转,不再充满阴霾,而是打开生命之窗,让更多的阳光照进来,融化曾经被冰冻的灵魂,活出自由真诚的自己。过去的伤痛无法抹去,但未来可以把握在自己手中,不要害怕,站起来,绝不倒下。

三、 战争的反思之钥

在影片开端,茱莉娅的年轻同事对于1942年的圈押事件一无所知,甚至不知是法国人具体实施的。窥斑见豹,可知“春风行动”如此残酷的暴行在法国社会中被刻意遗忘的事实,就连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都鲜有耳闻。这种对于历史真相的冷漠无知,对于战争创伤的缄默无言,不禁让人不寒而栗。除此之外,对于威廉和茱莉娅丈夫这样的战争亲历者后代,长辈们的不愿提及更是无形中助纣为虐,让真实的过去湮没在历史长河中。这都让我们看到了铭记历史的必要性,并非揭开伤疤,也不是牢记仇恨,而是将之作为前车之鉴,汲取面对未来的勇气,珍惜和平的来之不易。

诚然,电影并没有一味地控诉战争带来的伤害,很多细节之处也体现了人间的温情和人性的闪光之处。在临时集中营,仍然有好心人愿意前来给孩子们送食物。当莎拉去捡苹果时,警察雅克本应制止,却抬起了他踩在苹果上的脚。另外,当莎拉和同伴意图逃走时,发现了她们的雅克又一次帮助了她们,这都让我们看到了在历史大背景下人性的光辉与良知的存在。善良的老夫妇为了保护孩子,冒险找来了警察和医生,将莎拉藏起,后又帮助她回到巴黎,愿意收留她,此般行为,为压抑悲凉的影片基调增添了几分温情。而希拉克在大屠杀纪念馆的致歉镜头,也多少为以莎拉为代表的孩子们及犹太人博得了一丝宽慰。

无论如何,战争都是对平民最大的伤害,而种族间的迫害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污点与罪行。该片不仅仅是对战争的指责,更以冷静地表现手法,将战争对人类心灵造成的不可挽回的创伤呈现给观众,当木已成舟,伤疤必然是永久性的。莎拉不仅失去了至亲,也丢了灵魂,而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不知战争曾造就了多少个“莎拉”,抑或多少个“米歇尔”,又有多少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面对希拉克的致歉,不知莎拉是否愿意原谅,我们只知道,她不会忘记那段灰色的记忆,更不会忘记壁橱里米歇尔的尸体,或许,她保存一生的那把钥匙就是最好的答案。灵魂的伤害,或许永远都不可能痊愈,无论后人如何悔过,无论他人如何鼓励,亲历者都不可能真正摆脱战争残酷的阴影对他们生活的笼罩。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铭记历史,还原真相,给予他们生而为人的尊严,不枉其为和平作出的牺牲。同时,莎拉手中的壁橱钥匙也带给我们对战争无限的反思,既然历史曾那样走过,当代人就不应遗忘,去勇敢面对,才是对过去最好的忏悔,也才能从根本上懂得如何把握未来。

结语

当茱莉娅再次见到威廉,二人都释然了许多。威廉叫茱莉娅的小女儿露西的时候,茱莉娅笑着说那是她手里娃娃的名字,而她女儿的名字,叫莎拉。那一刻,他们沉默不语,随后相拥而泣,他们望着这个稚嫩女孩在窗边自顾自地玩耍,相互感谢。事实上,他们都在感谢莎拉——这个改变了他们生命轨迹的名字,望向夕阳,直到泪不再流。

影片通过与众不同的叙事视角向观众呈现了战争的无情,让我们从一个女孩的命运沉浮感知到了历史的悲欢离合。莎拉手中的钥匙,禁锢了她自己的生活,却揭下了战争真实的面目,也让我们不仅沉浸在悲伤之中,也从悲伤中走出,告诫自己,不忘历史,珍视和平。

猜你喜欢

壁橱莉娅莎拉
乖乖鼠在帮谁
Eight O’Clock/by Sara Teasdale八点钟
我的壁橱里有个大噩梦
梦想做“完美母亲”,更难成为好母亲
在冒险中成长——《壁橱里的冒险》
饲养员手记
朱莉娅·罗伯茨
———“人民的选择”
三根孔雀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