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学习无力感”

2016-08-15王玉兵

青春期健康 2016年13期
关键词:习得性借口天生

文/王玉兵

走出“学习无力感”

文/王玉兵

学习上的“无力感”或者“无奈感”是由于多次学习失败的挫折积累造成的,若考试成绩一连几次不理想,自信心便一次次被磨蚀。直至内心再也燃不起丝毫努力进取的热情,“学习无力感”便习得形成了。

有位同学在心理咨询信件中这样写道:“看到同学们一个个都在刻苦学习,我很羡慕,也很焦急。我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做题时却是十个错七八个,真拿自己没办法,现在我见到数学题就有一种无奈的感觉。”

这位同学的体验就是“习得性学习无力感”,即对所进行的活动(学习或做其它事情)因长期持续遭受挫折而丧失成功的希望,感觉前途渺茫,认为即使付出努力也不会出现什么有效结果。大多数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无力感”。

一位心理学家用实验揭示了这种“无力感”习得的过程。他将一只饥饿的狗放在类似迷宫的木板围成的甬道中,狗为了觅食会不断地向上蹿,向上跳,企图越过木板出去。但每当狗向上蹿时,就会得到一次电击的惩罚。开始时受饥饿的驱使,狗仍然向上蹿跳,但次数越来越少。经过反复几次惩罚,狗就完全放弃出去的希望,再也不往上蹿跳了。

一个人自信心的丧失与这个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没有哪一个学生生来就缺乏自信心。以学习为例,天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对学习从开始就没有信心的学生是不存在的。

学习上的“无力感”或者“无奈感”是由于多次学习失败的挫折积累造成的,若考试成绩一连几次不理想,自信心便一次次被磨蚀。直至内心再也燃不起丝毫努力进取的热情,“学习无力感”便习得形成了。“学习无力感”形成的原因多是在遭受挫折后,不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失去了一次次本可以走出逆境的机会,最后对自己只好彻底绝望。

“习得性无力感”除了“学习无力感”外,还有“社交无力感”“工作无力感”等等。存在无力感的人大多已经没有了战胜困难的信念,学习和行动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应付状态。如前文提到的那位同学,每到做数学题时便感到茫然不知所措,首先想到的是“我做不好”这个消极的结果,大脑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相应被抑制。连尝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自然更谈不上探索与提高。

与自信相对的是自卑,存在“无力感”的人都很自卑,所以消除“无力感”的根本出路是克服自卑,树立自信。下面的建议可以帮助你走出“无力感”。

1.回顾“无力感”习得的过程,跟昨天说再见

回顾过去,你会发现,自己之所以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不是先天能力低人一等,而是在跌倒的同时,连爬起来的勇气也丢掉了。人生如白驹过隙,青少年阶段更是人生中最珍贵的时光,你已在自卑中失去了很多改变自我的机会,何不就此跟过去说声再见,重新披上铠甲,昂头面对现实,寻回失落已久的自我。畏惧、逃避,不会给你带来奇迹和转机,只会使你在自卑中越陷越深。告诉自己:令人伤心的昨天已经过去,新的一轮太阳已经升起来,明天的路将撒满阳光。

2.只想自己会成功,不想自己会失败

自卑的人有种思维定势,无论做什么,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做不好的情景,担心做不好别人会怎么看自己。其实,越是担心自己做不好,就越容易紧张,也就越容易出错或表现失常。学习时是这样,与人交往时也是如此。例如考试时担心考不好,同学会看不起,老师会失望,父母会训斥,结果考虑的越多,精神上的负担越重,实际学习水平越难发挥出来;交往中害怕说错了话别人会嗤笑,结果越是担心越容易出错,越害怕,越说不好。这些都是“我会失败”的心理在作怪。

可见“我会失败”的心理只会导致你走向失败,而“我会成功”的心理却会指引你走向成功。美国智能专家大卫•史华兹说:“我一定能”的信念使你产生克服万难的力量、技巧与精力。一旦你相信“我一定能”,那么如何去做也就随之产生。这便是信心的功效。失败的心理会抑制你智慧的开发,阻碍策略、技巧的产生。因此,要想走出失败的阴影,首先对自己说:我行,我会成功。冲破了失败心理的束缚,你便向成功迈出第一步。

3.只要我去做,一定会做得很好

存在“无力感”和自卑的人自我评价普遍偏低,他们低估自己的智能,低估自己的语言表达等各种能力,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感觉别人都比自己好。许多自信心差的同学都有一个通病,就是将失败归因为自己能力不如别人,这是一种借口症的表现,即为自己的失败,为自己的退缩行为找借口。有人认为95%的人或多或少有这种借口症。

借口有时可以带来一些精神安慰,避免长时间过度懊悔、自责或内疚而伤害身心健康。但这种借口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要比精神安慰大得多,它会把你进取的勇气、尝试改变自我的欲望一点点排挤掉,最终变成自甘堕落的行尸走肉。所以长期否定自己的能力,在行动中推诿、退缩是很危险的。

有这种习惯的中学生必须悬崖勒马,改变对自己的这种消极评价。当失败和挫折来临时,多从主观努力、外在影响条件等方面分析和寻找原因,不要总是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我天生笨,我天生不擅与人交际”等等。但克服“无力感”,树立自信,关键要落实到行动中,在行动中确信自己的能力并不比别人差。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95%以上)与人之间的才智并没有太大差异,你没有必要高估别人的能力而贬低自己。你要经常提醒自己:我比我认为的要好得多,只要我去做,我一定会做得很好。这样坚持下去,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自己的确比想象中的要好得多,你的表现确实不比别人差。

(编辑 王娜)

猜你喜欢

习得性借口天生
别找借口
爱找借口的小猫咪
别让“佛系”成为你不努力的借口
例谈分数意义习题习得性教学误区
天生好闺蜜
萌娃天生爱搞怪
学业成绩与习得性无助: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初中生自尊和习得性无助感的关系研究
女导演 天生就爱霸道
天生无畏 试驾奔驰GLA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