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6-08-15巫茂珍
巫茂珍
(江苏省句容市磨盘山林场,江苏 句容 212400)
林下经济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巫茂珍
(江苏省句容市磨盘山林场,江苏 句容 212400)
林下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循环经济,能够将森林与土地资源进行充分的发挥,并在此基础上大力兴办种植业、养殖业和旅游业,最终实现,投资少、回报快、潜力大的生态资源平衡与共享。但是在真正实现林下经济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现实性困境,发展现状也不尽如人意,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林下经济进行阐释。
林下经济;现实困境;价值;模式;对策
1 林下经济的综合价值表现
1.1 使林场的得到最大化的综合效益
森林中的林下空间是非常丰富的,用其发展种植业与养殖业,可以在最低成本下实现最大程度的森林产出,使林场从传统的单一经营实现资源综合化的转变,从而帮助林场得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1.2 极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单纯依靠农作物的产量来提高林区农民的收入,其程度是非常有限的,发展林下经济,将从前闲置浪费的空间利用起来,不需要额外的投入,就可以为农民打造多一条的创收之路。
1.3 加快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的转化
发展林下经济,能够将周边各个行业纳入到统一的产业链当中进行管理,最终实现各个行业的实效推动。农产品的加工、运输、物流、服务、开发等等吸纳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实现了人力资源向经济资源最大效益的转化。而当地的居民在工作中也会提升素质,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2 常见的林下经济模式
2.1 林菌模式
当地森林的空气湿度比较大、氧气量充足、昼夜温差小、光照时间短强度低的话,则适宜发展这种模式。森林的下部空间可以种植各种食用菌,从而实现种植、供给、包装、运输、销售一体化。
2.2 林禽模式
森林面积较小,植物年龄尚幼,空气流通性好、光照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大力发展主要是针对于家禽的养殖业,这样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可以家禽可以食用害虫,减少林间害虫的侵害,家禽的排泄物可以作为树木的养料,二者互相促进,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成本都控制在了最低,实实在在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2.3 林草模式
在这样的模式之下,林木对于大环境起着调控的作用,而在林间的草可以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以便于更好的建立起完善良好的生态系统,更进一步的减少水土流失,另外草丛还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温保湿的作用,提高林木产出。
2.4 林花模式
针对鲜花市场的巨大潜力,选择森林中的有效空间,进行花卉种植,既可以满足市场要求,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形成风景资源,开展林花旅游观光。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不断推进,学校要积极构建学生核心素养教育体系,并在此框架下,明确和完善学生各阶段的学习和成长目标,这一创新的教学理念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高中时期是学生三观逐渐形成、思想政治意识逐渐产生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阶段通过开展良好的政治教育,能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高中政治教学应积极响应新课改提出的相关要求,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理论知识和辩证思想有机融入到课程内容中,打破教学模式单一的制约,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最终达到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目的。
2.5 林药模式
同样是要选择适宜的森林,进行药材种植,相对来说,中药的种植效益较高,使用的土地资源环境限制较少,林木和药材的协调与平衡更容易达到,农民收入的提高更加明显。
除了上述5种模式之外,林下空间种植其他的农作物或观赏性植物也是可以的,有些地区还因为大力发展种植业,走上了绿色工业的道路——旅游业。
3 发展林下经济的现实困境
3.1 农民的土地生产意识低下,思想包袱比较重
小农意识在当代的农村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几千年来,农民已经习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只要有自己的一块土地,就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状态。这种没有约束、不需协作的生产方式在意识上给予农民安全感。小农意识的形成不单单是农民个体的原因,和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实行的农民政策也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失,传统的耕种意识也在遭受着巨大的冲击。再加上,无法形成规模的种植、交通不便利、农作物成本与收益的负相关,新兴的经济模式使得农民在保守的意识下,又增加了对未来的诸多恐慌,思想包袱愈加沉重而不敢前行。
3.2 林地换手率有限,规模化的实现较为困难
所谓的林地换手率还有一个名称就是林地流转,具体就是林地的承包人按照湘桂规定,将土地的经营权出租、转让或者以其他手段进行林地的流转。林地流转的前提是林地确权,但是大部分的农民都将土地视作生存的根本,只有在自己手里经营才实在。因此,这就造成了实际上的缺乏统一管理,土地的规范化与合法化使用基本上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也就变得无从谈起,这样也就严重阻碍了农户投资林下经济的积极性。
3.3 林权缺乏资金支持、政策扶持
3.4 生产销售两张皮,市场动态与农民受益不相适应
发展林下经济,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就比较高,而自然条件又直接决定着产品产量,产品产量有关系到当年甚至未来两三年的市场价格,所以,不得不承认,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谷贱伤农”是一个必然会发生的经济规律。农民对于生产种植是行家里手,但是对于市场经济规律的把握显然是门外汉,如果没有统一的管理、统一的指导、政府又没有相对倾斜的保护性政策的话,让农民在未来市场收益不可预期的情况下,先期投入巨额资金,几乎直接就会造成农民的信心不足,而将林下经济搁置不前。
4 发展林下经济的对策
4.1 政府提高宣传力度,林改配套政策落到实处
林下经济要想大力发展,首要完成的是林改工作,作为先期工作,林改工作第一步是林地确权,进而逐渐的完善一些相关的配套政策。所以政府以及相关的部门,应该积极地组织专人对于林下经济进行研究,并且结合各个地区的特点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出相应的完善的对策,让农民能够认识到政策的实际内涵,大胆解放思想、开拓眼界,从有积极意向的农户开始,逐步做好林下经济的各项工作。
4.2 适当减少审批程序,强化融资效率
针对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银行的贷款的审批程序较为繁琐,正是因为程序繁琐有可能造成一次额损失,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在维护银行的利益贷款的前提之下,杜宇银行贷款的审批手续进行史迪拿个的简化和加速,以减少在等待贷款审批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损失。另外在强化融资效率方面,应该主要在用途、期限以及额度这3方面做出适当的调节,使得信贷的灵活度能够得到提高,进而使林企以及农企的贷款需求得到满足,更好的促进农企以及林企的良好长远的发展。
4.3 做好林业技术培训以及科学指导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技术指导,在林业经济方面更甚。当地的林业部门应该积极的组织一些专业人员进行走访,进入到林地农家之中,或者是组织林地承包者来进行技术的培训,实施技术服务,在林家农户遇到专业方面的问题时,专家应该积极的给予解答,并且致力于提高群众的林业相关知识和技术,并且在培训完成之后,也应该选出在培训过程中表现优秀的技术骨干力量,来带领农户集体创业、集体提高。
4.4 培养林下经济示范户,实现规模化经营
政府部门要将成功的、优秀的案例宣传到农户身边,同时划拨专项的资金对于在林下经济之中的一些是示范者进行大力扶持,并且给予一些福利待遇。并且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对农户尽心积极的宣传,让农户能够意识到规模化经营所带来的利润将会是无限的,最终使得产业链条得以延伸,促进生产加工以及销售为一体的一体化产业格局,为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4.5 建立林业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市场竞争力
林业经济合作组织主要就是根据自身的意愿将分散的林地经营权以及资金技术等进行结合统一,然后再合理的分配到各个环节之中。建立林业经济合作组织能够使得林下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提高农户的经营能力,并且能够强化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农户经济利益的增长。我国林业民间合作组织也主要帮助林下经济实现规模化经营。
4.6 增强服务意识,实现共同发展
上文中提到,林下经济能够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就应该实现规模化,这需要相关部门以及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在这一过程中要进行资源的整合、技术的创新,由当地的科学技术部门组织建立技术服务专业小队,给农户以专业科学的知识和技术的服务,政府部门同时也应该加快林地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积极的进行市场调研活动,并且做好充分的市场分析,避免市场风险,促进林下经济的规模化以及产业化的发展。
5 结束语
林下经济作为新兴的生态循环经济,能够将森林与土地资源进行充分的发挥,是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原动力,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因此,各个相关部门一定要因地制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灵活组织,力求使林下经济成为农民们实实在在的“金元宝”。
[1]丁国龙,谭著明,申爱荣.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及优劣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3(02).
[2]另青艳,何亮,周志翔,蔡绍平.林下经济模式及其产业发展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3(01).
[3]李娅,陈波.我国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模式探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3(03).
[4]曹玉昆,雷礼纲,张瑾瑾.我国林下经济集约经营现状及建议[J].世界林业研究,2014(06).
[5]扈婕.林下经济的发展策略探讨[J].绿色科技,2016(13).
F326.27
A
10.11974/nyyjs.2016123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