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业用地标准的工程技术应用
2017-01-13林琳
林 琳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提升农业用地标准的工程技术应用
林 琳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土地整治工程是将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的农业用地提升为高标准农业用地的关键,工程技术手段是土地整治工程取得成效的基础。本文以富县直罗镇土地整治项目的工作实践为例,通过土地平整工程、灌溉排水工程、道路工程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应用,达到提升农业用地标准的目的。
农业用地;工程技术
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土地问题一直伴随着整个国家的发展历程。当前,工业化、城镇化扩展和生态退耕引发耕地数量不断减少,加之水资源短缺,气象灾害及粗放式的管理等对农业的不利影响,造成土地利用率低下、产业结构规划不合理、污染严重等现状[1],随着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的重要地位越来越突显。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土地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2-4],土地整治对补充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发挥了巨大作用[5-6]。本文以富县直罗镇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基于土地平整工程,灌溉排水工程,道路及农田防护工程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应用,明晰工程技术手段在土地整治工程中的作用,为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提供参考。
1 项目区概况
1.1 自然条件
项目区位于富县西部的川道地区,葫芦河中游,起于直罗镇安家川村,止于宽坪村,地理位置介于E108 56′29′~10901′02′,N3556′51′~3559′45′。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多风干寒,气候升降变化大;夏秋季节雨热同期,多阵性降雨,旱涝相间,年均日照在2468.8h,降雨量500~600mm,多集中于夏秋,年际变化较大,无霜期多在166d左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发展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2 河流水文
项目区水资源由天然降水、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组成,其中地表水有葫芦河及葫芦河支流南川小河。项目区内流域面积≥100km2的河流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项目区流域面积≥100km2河流基本情况表
2 工程技术应用
2.1 土地平整工程
土地平整是农业机械化生产和农田水利、道路等建设的基础,目的是便于机械化耕作,发挥机械生产效率,提高机耕质量,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有利于水土保持,满足灌溉排水,便于田间耕作和管理。土地平整包括表土剥离、地块平整等。
表土剥离:表土层植物根系密集而有机质丰富的土层,是地球有机物活动的主要场所,拥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微生物,以及植物生长所需的更高水平的营养物质。已有研究表明,形成1cm厚的表土需要100~400a时间。因此为保护珍贵的表土层,在地块平整之前先进行表土剥离,厚度为20cm。具体施工方法为:以单个田块为基本单元,第1个田块表土剥离后,将表土堆放在田块一侧,待土方平整后,再将表土摊铺回田块面。
地块平整:施工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施工为辅。施工过程包括:土方开挖、运输、填筑和压实,采用74kW的推土机进行地块平整,施工过程中要规划进出场的行车路线,避免车辆行驶对田面造成超压现象。
2.2 灌溉排水工程
项目区土类主要是黄土,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08%,土壤全氮平均含量为0.07%,碱解氮平均含量多在30~60ppm,无盐碱化及次生灾害影响,主要是干旱制约农业发展。项目主要针对地表水进行工程整治。
项目区属于葫芦河灌区,灌溉水源为葫芦河和南川小河。根据水文站的实测资料(表1),葫芦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23亿m3,50%频率年径流量为 1.079 亿m3,75%频率年径流量为0.769亿m3。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葫芦河来水总量满足项目区灌溉需水量,为满足灌区灌水要求,项目区采用自流灌溉为主,提水灌溉为辅的灌溉方式。
表1 葫芦河年径流特征值统计表
自流灌溉工程主要整修双联坝、返修坝、跃进坝、胡家坡坝和直罗坝,通过雍高河道水位,引水进渠道灌溉。
提水灌溉主要针对由于受地形和河流水位的限制,自流灌溉不能满足局部地势较高区域田块灌溉用水需求,项目区采用泵站提取葫芦河、南川小河渠水灌溉农田。项目区渠道为U型渠和石渠,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并修建跌水,下田涵,农涵,农门,倒虹吸等配套设施。
2.3 道路及防护林工程
项目区道路工程部分主要包括田间道、生产路、沿河路。道路工程布置的基本要求:尽量少占农田;道路尽量短顺平直;与田、林、村、渠、沟等布局相协调,有利于田间生产管理;田间道路布局要形成网状,具有完善的通达度,杜绝断头路;项目区内外的主要干道应贯通,并与村庄干道相连。项目区在田间道两侧种植护路林,并在沿河道单侧种植护岸林。使方田林网化,绿化了生态环境,有效抵御风害,保护河道两岸耕地安全。
3 效益分析
3.1 社会效益
通过土地整治中的工程技术应用,不但改善了农业的生产条件,提高产出水平,促进了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而且完善了交通设施,有效推进小城镇、中心村建设,对于夯实农村基础,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3.2 生态效益
项目区的路边林和护岸林的建设,使区内环境大大改善,另外林网的建设使项目区的防风固土能力大大增强,减少水流冲刷对河道两岸农田的侵蚀。构成了稳定性强、生物生产力高的立体农业生态系统,使水、土、气候等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展示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的美好景观。
3.3 经济效益
项目区将旱地改为水浇地221.62hm2。按照水浇地每667m2产玉米550kg,旱地产玉米300kg/667m2计算,项目实施后可增产83.11t。按玉米价格2.0元/kg计,可增加收入166.22万,对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工程建设改善了生产条件可有效提升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间接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总体评价认为其经济效益显著。
4 结论与展望
项目区完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以田、坝、渠、路、林、村相结合为准则,以工程技术为核心,不但使农民增产增收,还使项目区在保持水土、巩固退耕还林、防洪减灾等方面的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在应用工程技术进行土地整治过程中,不但要广泛应用土壤保护的技术,还应该立足于区域环境进行综合的技术应用。在土壤层进行土壤保护及土体重构,保护土壤肥力,为满足水资源需求进行水源设计、灌排体系布局及配套工程,防止盐碱化进行地下水控制,提高土壤持水能力,进行减少污染物淋溶的土壤水状况改良,并应用物理、化学、生物技术进行设施的生态化设计,通过综合的整治提高农业用地的标准。
[1]韩霁昌.土地工程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2]薛剑,韩娟,张凤荣,郧文聚,刘玉.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建设时序的确定[J]. 农业工程学报,2014(05):193-203.
[3]杨伟,谢德体,廖和平,潘卓,朱琳,李涛. 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模式的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3(07):219-229,298.
[4]张海欧,韩霁昌,王欢元,张扬. 提升农业用地标准的工程技术措施及发展趋势[J]. 农学学报,2016(03):27,32.
F301.2
A
10.11974/nyyjs.20161232058
林琳,男,满族,黑龙江省五常市,助理工程师,研究生学历,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土地整治工程等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