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

2016-08-15刘满凤

华东经济管理 2016年5期
关键词:耦合度战略性新兴产业

梁 威,刘满凤

(江西财经大学 a.协同创新中心;b.信息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华东经济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

梁威a,b,刘满凤a

(江西财经大学 a.协同创新中心;b.信息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往往又被落后的区域经济所制约。如何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机制,实现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良性发展局面,已成为政府部门和学者们日益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评价模型,对江西省11个地市2011-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程度偏低,只有南昌进入初步协调阶段,大部分地市处于濒临失调或失调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促进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江西

[DOI]10.3969/j.issn.1007-5097.2016.05.003

一、引 言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转型的双重压力之下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10月,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确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规划到2015年和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分别达到8%左右和15%左右。在此背景下,全国各省市纷纷出台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且选定了各自的重点发展领域。在市场需求、产业政策的双重驱动下,各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产业地位和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也越来越大。以江西为例,2013年,江西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 077.19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36.1%,拉动全省工业增长4.4个百分点,贡献率为35.8%[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具有显著的耦合特征。一方面,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使区域经济发展充满活力。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多种资源保障,而这些资源都离不开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发达的区域经济环境会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而落后的区域经济环境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步伐。因此,有效测度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对政府部门准确把握两者的协调状况,制定推进两者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近年来,关于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相关关系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研究成果日益丰富。Scott采用2001年美国48个州的截面数据,对美国的文化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美国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了经济增长[2]。贾海成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考察了天津和上海两个城市物流业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3]。杨松茂和任燕对2000-2010年陕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互动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陕西旅游产业的发展一直优于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对旅游产业的支持作用不如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4]。纪玉俊分析了海洋产业集群与沿海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内涵和特点,并以我国11个沿海省为例,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海洋产业集群对沿海区域经济的带动效应和沿海区域经济对海洋产业集群的支持效应[5]。谢波基于1990-2010年我国中、东、西部地区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资源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呈现出负相关关系[6]。李蓉等探讨了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相互关系,认为二者实现协调发展将带来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高,并运用Bootstrap-DEA方法评价了中国31个地区2007-2011年间工业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复合系统动态协调度,发现大多数省份复合系统状态协调度在这5年间均呈现出先降低而后升高的情况[7]。洪嵩等从发展、演化的视角探讨了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两者共同演化水平的高低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并基于共同演化理论构建了两者演化模型,最后实证分析了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演化水平,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总体演化水平不高且东西部存在明显差距[8]。这些研究为探析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借鉴。然而,现有文献中,对兼具战略性与新兴性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研究还鲜有所见。在当今中国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的背景下,知识技术密集、资源消耗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两者相互关联也日趋紧密,研究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很有必要。因此,本文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概念,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评价模型,对江西省11个地市2011-2013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评价模型

(一)“耦合”的内涵

“耦合”(coupling)一词最早源自于物理学,在通信工程、机械工程、软件工程等工程中均有“耦合”这个名词出现,如耦合电容、软件耦合度等等。在物理学中,耦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彼此影响,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9]。从协同学角度来看,系统到达临界区域时将走向何种序与结构,取决于系统内多个子系统之间耦合作用及其协调程度[10]。近年来,“耦合”的概念被推广到了社会科学多个领域,许多学者把两种或多种社会现象有机结合而发挥作用的客观事物也称为“耦合”,并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模型来定量分析其耦合协调的程度[9-10]。本文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两个子系统通过各自的元素产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现象定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经济”耦合系统,并采用物理学中的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来度量耦合系统内部元素协同作用的强弱程度。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的区别在于,耦合度反映了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元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弱,没有好坏之分[11];而耦合协调度则反映了这种相互作用中良性耦合的程度,也即协调状况的好坏程度[12]。

(二)耦合评价模型

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经济分别看成两个复合子系统,构造耦合评价模型来测度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评价模型包括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

1.耦合度模型

(1)构造功效函数。设ui(i=1,2)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经济”耦合系统中第i个子系统的综合序参量,uij为系统中第i个序参量的第 j个指标,对应的值为Xij,j=1,2,…,m。αij、βij是系统稳定临界点序参量的上、下限值。当Xij为越大越好型时,对系统的功效贡献为正,反之则为负。则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对耦合系统有序的功效函数uij表示为:

其中,uij为指标Xij对系统的功效贡献大小,其值越接近于1,表明贡献程度越大,0≤uij≤1。

(2)计算序参量综合贡献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经济是两个不同的子系统,系统中各个序参量有序程度的综合贡献值在实践中通常采用集成方法来计算,常用的集成方法有几何平均法、线性加权法等,本文采取线性加权法,公式如下[9]:

其中,ui(i=1,2)分别为战略性新性产业子系统和区域经济子系统的综合评价函数;λij为各项指标的权重。

本文运用熵值赋权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熵值赋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其步骤如下[9]:①对指标做比重变换:;②计算指标的熵值:;③将熵值标准化:αj=max(hj)/hj(j=1,2,…,p);④计算指标xj的权重:其中,xij为样本i的第j个指标的数值(i=1,2,…,n;j=1,2,…,p),n和p分别为样本个数和指标个数。

(3)计算耦合度。设C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系统的耦合度。在物理学中,n个系统相互作用的耦合度模型如下[13]:

(3)式可以推广到社会科学领域,因此,包含2个子系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经济”耦合系统的耦合度模型如下:

由(4)式可知,耦合度0≤C≤1。当C=0时,说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之间关联度极低,处于完全不耦合阶段;当0<C≤0.3时,两系统之间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很弱小,区域经济发展也较落后;当0.3<C≤0.5时,两系统之间处于颉颃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区域经济发展也有所提升;当0.5<C≤0.8时,两系统之间处于磨合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均获得快速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开始成型并形成产业集群,系统步入高速发展时期;当0.8<C<1时,两系统之间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当C=1时,两系统之间达到良性共振耦合,趋向新的有序结构(见表1)。

表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度划分标准

其中,D为耦合协调度,D∈[0,1];C为耦合度;T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综合调合指数,反映了两个子系统的整体协调效应;a和b分别代表区域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贡献系数。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受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本文赋予a=0.6,b=0.4。

3.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评价标准

为了更好地区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程度,有必要划分耦合协调度的等级,耦合协

按照区域经济综合序参量u区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序参量u战略的相对关系,可以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类型分为三种类型:①若u区域>u战略,则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滞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优化区域的产业结构,定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型;②若u区域<u战略,则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领先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未能提供战略性新兴产业足够的支持作用,定义为区域经济发展滞后型;③若u区域=u战略,则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处于同等水平,定义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同步型。

2.耦合协调度模型

耦合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程度,但并没有表现出两者在总体上的发展水平。单纯依靠耦合度指标在有些情况下会导致评价结果失真。例如,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两个子系统各自发展水平都比较低的情况下,有可能得出耦合度较高的评价结果,这明显与事实不符[14]。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则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它与耦合度模型相比具有更好的区分度,不仅可以反映出不同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程度,而且还能反映出两者发展水平的相对高低。其计算公式如下[13]:调度评价标准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廖重斌的分类标准(见表2)[15]。

表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的评价标准

三、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测度与分析

(一)数据来源

选取2011-2013年江西省11个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经济数据,对各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其中,区域经济子系统的数据来源于2012-2014年《江西统计年鉴》,战略性新性产业子系统的数据来源于江西省统计局。在进行功效值运算时,将各指标的最大值上调10%作为序参数的上限,将最小值下调10%作为序参数的下限。

(二)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的确定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和数据可获性原则,构建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系统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赋权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用熵值法计算的2011-2013年的指标权重稍有些不同,取三年平均值作为各指标的权重,见表3所列。

表3 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测度指标体系

(三)结果分析

根据前文的功效函数(1)式和系统序参量综合贡献值(2)式,计算出区域经济序参量综合贡献值u区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序参量综合贡献值u战略,并对比两者大小确定耦合协调类型(见表4)。根据耦合度模型(4)式和耦合协调度模型(5)式,计算出江西省11个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度C和耦合协调度D,详见表5所列。

表4 2011-2013年江西省各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序参量综合贡献值及对比类型

表5 2011-2013年江西各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程度

根据表4和表5的计算结果,可以发现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有以下几个特征:

(1)从耦合协调度D值来看,2011-2013年江西省各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程度偏低,目前还没有能达到中级协调、良好协调、优质协调的地市。耦合协调度最高的为南昌,3年耦合协调度值均在0.6以上,为江西省最高,表明南昌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初步协调阶段。九江、新余、鹰潭、宜春的耦合协调度3年平均值均在0.4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处于濒临失调阶段。赣州、吉安、上饶的耦合协调度3年平均值在0.3~0.4之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处于轻度失调阶段。景德镇、萍乡、抚州的耦合协调度3年平均值在0.3以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处于中度失调阶段。

(2)从耦合度C值来看,目前江西省还没有达到高水平耦合的地市,只有南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进入磨合阶段。南昌是江西省的省会城市,也是江西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在江西省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3年,南昌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389.2亿元,占全省总量18.74%,接近1/5,航空制造、半导体照明、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文化及创意等产业已形成集群优势。除南昌外,江西省其余地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均处于颉颃阶段。其中,新余的光伏产业、宜春和上饶的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鹰潭和新余的金属新材料产业、九江和宜春的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已形成集群优势。景德镇、萍乡、抚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最为薄弱,尚处于零星发展的状态。

(3)从2011-2013年江西省各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u战略)与区域经济(u区域)序参量综合贡献值的对比情况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南昌、景德镇、萍乡、抚州4个地市。南昌虽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经济发展水平均居江西省首位,但战略性新兴产业仍相对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南昌应依托其良好的区域经济基础,把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良好效益更多地投入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围绕财税、投融资扶持、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养引进以及市场环境培育等方面,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予以大力支持,使经济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趋向良好协调发展。景德镇、萍乡、抚州三个地市区域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很薄弱,因此,这些地区既要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要积极利用资源禀赋或招商引资,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新余、鹰潭、吉安、宜春、上饶5个地市,这些地区中,有些是由于地方产业政策大力扶持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出现“跃进”的态势(如新余的光伏产业),有些是依托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如鹰潭的金属新材料产业、宜春的锂电池产业),但由于区域经济的相对滞后使这些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难以获得相应的产业配套,制约了耦合协调度进一步提高。九江、赣州2个地市2011-201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2013年两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开始同步于区域经济发展,但是耦合协调度D值不高,仍属于低水平的耦合协调发展。

(4)从耦合协调发展空间格局来看,2011-2013年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态势总体上无重大变化。变化最大的为新余,受其支柱产业—光伏产业的剧烈波动所影响,耦合协调程度由濒临失调降为轻度失调,D值降幅达0.11。萍乡和抚州由中度失调降为严重失调,九江和宜春由轻度失调升为濒临失调,但D值变化不大。其他城市耦合协调程度基本不变。耦合协调程度较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浙赣铁路沿线的上饶、鹰潭、南昌、新余、宜春5个地市。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对江西省11个地市2011-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测度和分析。测度结果与江西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并可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2011-2013年江西省各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差距较为明显,较好者如南昌已进入初级协调阶段,较差者如萍乡、抚州仍处于严重失调阶段。虽然耦合协调度D值整体偏低,但2013年江西大部分地市较之2011年已有所改善,反映出两系统由无序逐渐向有序发展的良好趋势。

第二,2011年江西省大部分地市两系统对比类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型,而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滞后型城市不到一半,表明江西多数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制约效应开始显现。

第三,2011-2013年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D值较高的城市均主要集中在浙赣铁路沿线,空间格局变化不显著。

为完善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机制,实现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良性发展局面,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拓展区域经济增长空间。江西已具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有些产业如金属新材料、航空制造等产业在中部地区甚至全国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受产业链条短、配套能力弱、核心技术匮乏、高级人才紧缺等短板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远未充分发挥,还有很大空间可以拓展。要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使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拓展延伸,不断提升产品层次,获取更高附加值,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经济的发展后劲。产业链的延伸可以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而关联产业的发展又反过来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从而使区域经济驶入多种产业协调发展的良性轨道。

第二,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区域布局上,应根据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从整体上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做大做强一批高成长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使基地成为科技成果研发和孵化的中心、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例如,大力发展鹰潭铜产业基地、赣州稀土产业基地、大余钨产业基地、新余钢铁产业基地、宜春钽铌产业基地等。通过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区域企业协同效应,降低产业内交易成本,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充分利用现有的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平台,积极发展和完善各产业链的重点环节,促进各产业基地、园区之间协同发展,使江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空间上做到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实现产业的集群发展和链式发展。

第三,完善产业发展支撑体系,提高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建立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条件和氛围,提高区域产业配套能力,从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一是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政府应立足于区域比较优势,整合现有优势资源,集中力量对重点地区、重点技术、重点产品给予支持,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尽快形成产业优势。二是提供财政和金融帮助,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企业给予奖励和项目投资支持,建立健全投融资保障机制,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建设。积极推进法律服务、技术咨询、产权交易等中介机构的建立,使其在支撑产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四是积极培育市场需求,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政府部门可以推动示范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技术、新产品,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内销市场,在政府采购、财政投资项目和本地企业采购中鼓励优先采购本省产品。五是及时了解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产业配套关联情况,针对龙头企业的发展需要,重点推出配套项目开展招商,完善产业链条。

[1]李兴文.修订规划推动江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N].中国改革报,2014-05-08(4).

[2]Scott A J.Cultural-Products Industries And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spects for Growth and Market Contestation in Global Context[J].Urban Affairs Review,2004,39 (4):461-490.

[3]贾海成.物流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关联分析——以天津和上海为例[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23):44-49.

[4]杨松茂,任燕.陕西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3,28(3):76-81.

[5]纪玉俊.海洋产业集群与沿海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机理[J].华东经济管理,2013,27(9):71-75.

[6]谢波.资源产业集聚、技术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 (7):31-36.

[7]李蓉,强林飞,蔡敬梅.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竞争力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29(3):70-76.

[8]洪嵩,洪进,赵定涛.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共同演化水平研究[J].科研管理,2014,35(6):84-93.

[9]吴玉鸣,张燕.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资源科学,2008,30(1):25-30.

[10]刘耀彬,宋学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及其预测模型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34(1):91-96.

[11]杨士弘,廖重斌,郑宗清.城市生态环境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12]吴跃明,张翼,王勤根,等.论城市—经济系统协调度[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7(1):20-23.

[13]熊勇清,李世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10):38-44.

[14]王琦,陈才.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的耦合度分析[J].地理科学,2008,28(2):145-149.

[15]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19 (2):12-16.

[责任编辑:余志虎]

A Study on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Regional Economy —Evidence from Jiangxi Province

LIANG Weia,b,LIU Man-fenga
(a.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b.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chang 330013,China)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re making increasingly remarkable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Nevertheless,they are hindered by underdeveloped regional economy in the mean time.It has become a growing concern of government and researchers to realize the coupling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regional economy.This paper constructs a coupling and coordinated evaluation model and makes systematic evaluations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regional economy of 11 prefecture-level cities in Jiangxi province from 2011 to 2013.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coupling degree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regional economy is relatively low in most regions of the province,only Nanchang has reached the primary stage of coordination,whereas the rest is almost in the state of imbalance or on the verge of it.Based on the findings,this paper offers suggestion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and regional economy in Jiangxi provinc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regional economy;coupling and coordination;Jiangxi province

F127;F264

A

1007-5097(2016)05-0014-06

2015-09-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63020);江西省软科学重大项目(20143BBA10002);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ZDGG201305)

梁威(1980-),男,江西吉安人,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决策与分析;刘满凤(1964-),女,江西吉安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决策与分析。

猜你喜欢

耦合度战略性新兴产业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辽宁省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分析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回望“十二五”:中国的战略性转换与评估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农业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耦合协调度测算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