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堂常见问题行为原因及改善措施
2016-08-15陈家燕杨昌盛
陈家燕 杨昌盛
初中体育课堂常见问题行为原因及改善措施
陈家燕杨昌盛
为了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本研究通过分析初中体育课堂常见的问题行为,分别从学生、教师、课堂环境、社会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这些原因包括了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偏差,教师教学方法枯燥,课堂周边环境的影响社会的不良信息等,都对体育课堂的正常进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课堂这些常见的问题行为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初中;体育课堂;问题行为
1. 前言
体育课的教学主要包括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为了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初中的体育课主要是室外实践的形式。室外的课堂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学生也会产生不同的课堂问题。要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更好地掌握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都是需要良好的体育课堂秩序以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1]通过分析体育课堂问题行为,更有效的完成课堂教学,达到教学目的。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其心理和生理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体育课堂有着自己独特的行为和个性[2]。通过对学生在体育课堂常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学生的生理、心理、教师的教学内容、课堂环境等方面的研究。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提供更好的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有利于充分发挥体育课的作用,促进学生体质的发展。
2. 初中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体育教学是由8个基本因素组成的,其中包括了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一堂优秀的体育课堂是由多个方面共同产生的[3]。体育课堂中出现的课堂问题行为也不只是学生单方面的影响,更是多个方面地综合因素组成的。要提高课堂质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体育课堂环境,首先要保障课堂的顺利进行,分析体育课堂的问题行为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可以促进课堂的顺利进行。
2.1学生方面的原因
2.1.1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偏差
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出现各类的问题行为,很大原因是学生对体育课堂持有的一种偏见。认为体育课是一种副科,不需要太认真去学习,家长也只是关注学生主科的成绩,不会过问学生的体育课表现如何;老师眼里也只有那些主科学习好的学生,对于体育好的学生老师也不会过多得地表扬,导致很多学生都认为体育课不重要,上体育课就当出来放松一下,休闲娱乐。有部分同学认为体育课太累,不喜欢体育课。甚至有少部分学生还认为体育课是多余了,不用上就最好,可以留在教室学习。这些对体育课堂产生的偏见会直接影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导致体育课堂上出现种种的问题行为。
2.1.2学生的个人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4],调查显示有95%的学生都是喜欢体育运动的,但是对于体育课,只有56%的学生喜欢。喜欢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体育课,那是因为大多数的学生都是都体育项目的一些球类比较感兴趣,像篮球,足球,羽毛球这些有对抗性的运动项目。但是在体育课堂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上一些有关跑跳的运动项目,像耐力跑,跳远,短跑等,都是比较枯燥的项目。在初中相关的体育测试里,耐力跑是不可缺少的,学生都是为了完成任务去练习,而学校的体育课也主要是围绕中考的一些体育项目来开展的。越是频繁地练习,学生就会越抗拒,产生的后果就是学生会选择逃避,不愿意练习,对体育课产生恐惧,在体育课堂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行为来扰乱课堂秩序。
2.1.3初中特殊心理阶段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一时期也被称为“青春叛逆期”,这一阶段的学生不再像小学那样只是做模仿者、适应者、顺从者,他们都变得有自己的想法,一些创新性的思维,不再一味地模仿顺从老师的分配[5]。教师在课堂上越是要求严格,他们就会越反抗,在课堂上表现出各种的行为来吸引别人的眼球。这个时期的学生的自尊心都非常强,一旦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挫折,他们就会越来越不信服这个老师,在课堂上与老师对着干,破坏课堂的秩序。还有部分学生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挫折后,会变得忧郁,严重的还会产生心理疾病,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2.2教师方面的原因
2.2.1学生课堂的主体性
当代的教学理念都是提倡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6]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又会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没能起到一个主导的作用,没能和学生进行一个课堂的互动,认识学生的想法,指导学生去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只是在课堂上展示自我,完成自己的教学内容,不理会学生是否掌握和理解,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也只会服从和模仿,教师说的都是对的,按照教师教的准没错。不仅会扼杀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也会让学生觉得课堂就是教师的课堂,没有自己发挥的机会,学生很容易就会出现厌倦课堂的表现,进而产生一系列的课堂问题行为。
2.2.2教师教学方法的枯燥
体育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为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7]。体育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一般的室内教学方法,体育教学主要是以身体运动为主的。但是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太过于单一,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很多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都是采用了教师教,学生只是负责学习,然后跟着模仿,练习。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课堂兴趣会完全丧失,只想着一味的逃避,偷懒。更多时候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学生不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抵触体育课堂,出现各种的课堂问题行为,导致课堂的秩序混乱。
2.2.3教师的课堂管理制度
体育课堂都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体育活动。但由于个别教师严厉、粗暴、强制的领导方式而导致学生的压抑和不满,师生关系会显得异常紧张。教师不愿放下架子,不能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和沟通,无法真正理解学生;同时也有些教师是以成绩的好坏来判断一个学生的课堂态度,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在课堂上一定会认真,成绩不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捣乱的一定是他们,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也造成了师生关系的疏离。很容易就会在学生心里产生一种偏差,教师不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造成学生也不愿意去配合教师的教学课堂,甚至还会出现很多影响课堂秩序的问题行为。
2.3课堂环境的原因
2.3.1学生之间的干扰
在体育教学课堂上,学生基本都是以排或列的站立形式进行学习。站立形式的课堂也会让学生很快就出现疲倦感,注意力不集中,有些学生还会故意打扰其他学生上课。在调查中有84%的学生在课堂上受到其他学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有部分学生是在课堂上走动,分散他人的注意力。还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大声喧哗,干扰其他学生上课;这类经常在体育课堂出现的问题行为是每个体育教师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任务。
2.3.2外界环境干扰
体育教学大部分都是在室外进行的,在室外进行的课堂活动很容易会受到外界的影响,对课堂周围的环境都是非常地好奇。课堂周围发生的任何一件事都会比老师的讲课内容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特别是在中学里,体育课的上课安排都是几个班同时进行的,大家的活动范围都是在同一块空地上,很容易就会出现班级与班级之间的一种干扰,学生的好奇心也很容易让他们分散注意力,左顾右盼。外界环境的干扰还包括了天气的干扰,在室外上课,天气太冷或太热都会引起学生的不适,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懒散等课堂行为;课堂周围的一些突发的事情是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致于学生出现多种体育课堂问题行为,不能专心上课学习。
2.3.3场地器械有限
根据调查显示,体育场地的不足和拥挤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躁动,出现学生之间争执场地的行为。还有部分没有拿到相应的体育器材的学生,就会几个人坐在一起聊天,也很容易出现其他的一些课堂问题行为。
2.4社会方面的原因
2.4.1大众媒体的影响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会受到来自不同的高科技信息的影响,一些低俗,不文明的网络知识不断地冲击着现在的青少年。对于那些消极的思想,一旦被青少年所接受,就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受到大众媒体的影响,学生的思想也会比较早熟,很容易就会出现早恋的一些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正常的生活方式。
2.4.2同伴群体的影响
在现代的一种生活方式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在我们的初中校园中同样存在着。积极向上的朋友圈可以促进大家的共同进步,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消极的朋友圈就是会磨灭掉人的热情。在课堂上一个学生起哄,跟着他一起起哄的一定是他的好同伴,所以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行为很多都是同伴之间的一个传染。
3. 初中体育课堂情况的改善措施
3.1关注学生发展,改变学生传统观念
为了使人类健康成为现实,我国的新体育课程凸显了“素质教育”、“健康教育”、“终身教育”的思想,体育与健康课程已经成为我国教学重要的一门课程。体育课不是娱乐课更不是放松课,学生要在体育课上学到新知识,掌握运动技能,增强体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只会越来越注重身体的健康状况,体育运动带给人类的不仅是身体上的锻炼,更是心灵上的一种释放,现代的学生不仅要改变对以往体育课不重要的过时看法,更要改变体育课只是一种娱乐放松的课程,要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8]。
3.2根据学生需求,培养学生个人兴趣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教师要清楚学生的个体差异基本情况,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情况把运动技能和水平设置到与学生相应的一个层面,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9]把相近水平的学生放在同一组学习,这样可以诱发学生的竞争欲望,激发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
3.3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初中的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爱好、个性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和后天的学习有关,也与先天的因素相联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和分配教学任务,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强迫每一位学生都达到一样的运动水平,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10]。
3.4发挥教师主导性,体现学生主体性
新型的教学模式更加强调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师要树立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观念,实现体育教育课程教学由以前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理念,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上只是一个领导者,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宰者,通过教师的指引让学生分组去探索体育教学的奥秘,参与体育教学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激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11]。
3.5改变教学方法,发掘新思路
在体育教学上,教师要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局限,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和学习氛围的好转。教师要注意教材内容的安排,在教学方法上可多采用看一看,练一练,想一想,比一比,赛一赛,充分体现现代体育的运动的活动性,游戏性,竞争性和娱乐性。在一些比较枯燥的体育教学项目上,教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适度采取一些奖罚手段。教师可以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根据学生的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3.6转变教学管理制度,体现民主化
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保持着平等的思想,从认知的角度来看,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是知识的先知和后知,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者自居;从情感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一样,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感情表达方式,都需要教师的尊重和理解。[12]教师不应该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在教学的管理制度中,教师与学生都应该具有民主平等地意识,享有平等地权利,师生相互尊重彼此的人格,只有学会尊重他人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教师只是课堂中的带领者而不是专制者,与学生和平共处才能创造更好的教学效果。
3.7师生共同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堂环境
体育教师要善于观察体育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积极的情景,可以充分利用它们来调节和改善体育课堂的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环境质量。同时也要冷静沉着地对待课堂上发生的消极偶发事件,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针对课堂上出现的各类问题行为,教师可以根据实情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在课前应该把课堂上要用到的器材准备好,对器材的不足可以进行分组交换练习,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进行锻炼,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3.8构建和谐社会风气
在现实生活中,广播、电视、书籍、报刊等大众传媒和计算机网络构成了体育教学的重要信息源,对体育教学活动有非常大的影响。但是这些信息本身是良莠混杂的,其中不乏有许多消极的信息,会对体育的教学形成负面影响。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和运用各种信息,保留有利于学习和成长的各种信息,尽量排除各种不良信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社会也应该为青少年的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构建出有助青少年发展的和谐社会风气。
4. 小结
4.1学生方面
定期开展相关的一些体育教育方面的座谈会,举行班级的一些体育活动班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还可增加学生之间的一种友谊合作精神。同时也要加强学生思想方面的工作,让学生意识到课堂行为的产生会对学习和生活习惯造成不良的影响,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转变。针对青春期体育的开展做相应的宣传,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的重要影响,让青春期的孩子们都爱上体育,活出精彩人生。
4.2教师方面
教师需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理论水平,活到老学到老。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召学生。教师要不断地获取新知识,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感染学生,并适时调整知识信息量发送的程度,保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也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选择,融入学生群体,与学生共同发展。
4.3学校方面
学校应提高对体育课堂的重视度,关注学生的体质发展,制定相应的体育教学体系,不仅要对学生的体育课堂纪律进行整改,也要对教师的言行举止进行规范,让教师做一个好榜样。另外,学校要完善体育设施,充分利用场地进行规划,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体育教学环境。
[1] 张卫民.论中小学生体育课堂里的问题行为及其处理矫正[J].体育学刊,2000.13(2):65-67.
[2] 雷雳,张雷.青少年心理发展[M].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76-185.
[3] 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3-125.
[4] 韩勇.对体育课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4.
[5] 刘春雷.青少年心理咨询与辅导[M].北京市: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78-95.
[6] 王卫东,田秋华.教育学纲要[M].广州市: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133-137.
[7]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2-83.
[8] 孙寿鹏.太原市初中生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及其策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
[9] 孙毳.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J].学校体育学,2003.3(31):54-55.
[10] 王都留.初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
[11] 耿志勇.新课标改理念指导下哈尔滨市初中体育课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9.
[12] 杨文轩,杨霆.体育概论[M].北京市: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3-101.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地域特色项目引入高职体育课程开发研究”(项目编号:JG201521)。
陈家燕(1992-),女,广东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广州大学体育学院。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7.036
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15年度(体育专项)课题“地域文化资源语境下南湖船拳在学校教育中的文化传承研究-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ZGT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