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高校体育选修课程的职业实用性优化设计与改革

2016-11-16刘大明田云平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实用性工科课程内容

刘大明 田云平



工科高校体育选修课程的职业实用性优化设计与改革

刘大明田云平

当前多数工科高校的体育课程设计没有考虑到学生未来从事职业所应具备的特殊体能、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严重压抑了学生体育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不能有效提高学生对职业环境的适应能力。本文以项目课程理论、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工科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选修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并通过构建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五个环节,对工科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选修课程进行了具体设计,为工科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体育选修课程;工科高校;职业实用性;设计;改革

1. 工科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选修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

1.1项目课程理论

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来顺应“以职业岗位能力设计课程”的教育课程模式。项目课程理论认为,应以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设置课程,应通过对工作岗位能力点、知识点、技能点和非智力因素优化点的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任务)为驱动,来设置课程体系和结构,合理高效设计课程模块,组织安排课程内容,从而实现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和效益最大化。[1]

1.2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建立在经验论基础上的实用主义,被美国等西方国家应用在教育改革的各个方面。实用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思维是经验的一种方式,是人的适应行为和反映的技能,是为了求得适应环境的满意效果,以便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的命题。它强调“普通教育中要含有一定比例的职业课程”,使得受教育者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具备基本的职业转换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2]

2. 工科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选修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在遵循体育课程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从“职业实用”的角度出发,以未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中心,以提高职业特殊体能为目标,以不同运动项目的职业体能培训价值为基础,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类型特点科学地制定课程内容,合理地安排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积极发展学生适应未来职业需要的职业能力。

3. 工科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选修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3.1实用性原则

要依据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和未来职业的体能需要,选择实用性强的课程内容开展教学,选择与职业特点关系最密切、最符合职业体能要求的运动项目进行训练。使学生感到课程教学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和未来工作有帮助,增加课程设计的实用性效果。

3.2科学性原则

要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体育技能形成规律科学地进行课程设计,力求合理地积累学生的职业体能和运动技能,不能盲目追求实用性而背离职业劳动体能技能形成的规律,进而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无法实现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

3.3导向性原则

要以教学过程增强学生的职业体育锻炼意识进行课程设计,要教会学生熟练进行体育锻炼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自主坚持职业性体能锻炼,加强劳动保健,调节生理机能,矫治职业疾病,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4. 工科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选修课程的设计

4.1课程目标

体育课程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体育课程实施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它是体育课程设计的首要环节,是体育课程评价的依据,也是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3]工科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选修课程的课程目标包括以下内容:合理选择发展职业体能技能的运动项目,提高学生职业相关的运动技能,增强学生的职业特殊体能,使学生具备应对职业需求的基本体能储备,使学生掌握消除职业身心疲劳及预防职业病产生的运动锻炼方法,使学生养成适合于职业岗位的运动锻炼习惯,为学生适应未来职业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4.2课程设置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所以,工科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选修课程的设置学年应为三、四学年,每学年72学时,共计144学时。第三学年侧重安排提高未来职业体能的课程内容,第四学年侧重安排提高未来职业体育技能的课程内容,根据不同专业的职业类型分别设置对应的课程内容。

4.3课程内容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对于工学门类划分为31类共104个专业。[4]本课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各专业的职业体能素质需求和职业岗位工作特点划分职业类型,将104个工科专业划分为坐姿操作型、站姿操作型、变姿操作型、户外操作型、野外操作型、河海操作型、军工操作型等7种类型。在剖析不同职业类型对体能素质需求的基础上,总结不同运动项目的职业体能素质培训价值,形成不同职业类型的实用性体育选修课程内容。(见表1)

4.4教学方法

在工科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选修课程的设计中,教学方法的选用不但包括传统的语言法、直观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法、预防与纠错法、游戏法、比赛法等体育教学方法,而且重点构建符合课程需求的“教学方略”层次的体育教学方法,如:①针对“准职业人”在未来工作过程中身体活动的特点而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身体练习内容,达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更好地消除职业身心疲劳的教学方法——职业实用性体能训练法;②根据职业活动对身体姿势、身体状况的具体要求,选择在操作方式或身体能力方面与职业特点相似的运动项目进行教学,预防职业活动对身体状况和姿势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的教学方法——职业实用性运动项目教学法。[5]

表1 工科高校不同职业类型的实用性体育选修课程内容对照表

表2 工科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选修课程学生考核评价方案

4.5考核评价

体育课程考核评价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原则,对体育的“教”与“学”的过程及其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和量评工作。考核评价的对象是体育课程的“教”与“学”的过程和结果,重点对象是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的“学习”。[6]工科高校职业实用性体育选修课程的学生考核评价,主要体现了“三个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技能素质评价和学习态度评价相结合。(见表2)

5. 结语

工科高校体育选修课程的职业实用性优化设计,必然对工科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工科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服务功能的提高,有利于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工作的体能素质需求,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1] 徐晓斌.项目课程理论指导下民航空中乘务职业实用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建设[J]. 浙江体育科学,2009,31(2):75-77.

[2] 崔万珍等.基于实用主义理论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课内容安排与教学方式改革[J]. 经济师,2011(2):146-147.

[3] 崔伟.体育课程论[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5:72.

[4]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2012)[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7-9.

[5] 徐建超.山东省高职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方案的研究[D]. 聊城:聊城大学,2014:13-16.

[6]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96.

2014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科高校体育选修课程的职业实用性优化设计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UPRP20140296)。

刘大明(1974- ),男,辽宁阜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副教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体育学院;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7.041

田云平(1983- ),男,吉林白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讲师,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实用性工科课程内容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