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扩大工业有效投资的对策建议
2016-08-15周旭霞
文 周旭霞
杭州市扩大工业有效投资的对策建议
文 周旭霞
2015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之年,国家将推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杭州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同时也是区域经济版图中“走在前列”的城市之一,如何扩大工业有效投资、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潜能和后劲,是一个急待破解的重大问题。
过去,杭州凭借环境、文化、人才及“服务业优先发展”等政策构成的综合优势,实现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也存在“过早去工业化”的问题,从而致使部分工业企业外迁,大大影响了杭州工业经济的发展规模和实力。工业经济和实体经济是城市发展之基,离开了工业实体经济,一个城市便缺乏了相应实力。所以,在西方发达国家实行“再工业化”和工业4.0战略的全球经济大背景下,我们应当对城市工业实体经济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和认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应当继续作为驱动城市发展的“双引擎”。
挖掘土地资源,引导工业轻资产化发展
随着城市走向土地即将售罄的“绝境”,新增可建设用地极为有限,杭州必须摆脱眼前的困境,充分挖掘土地资源潜力,通过空间资源的配置优化来增强工业经济发展保障。一是扩张生存空间和延伸经济腹地,积极推动五县(市)及周边区域“同城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区县产业协作机制;二是加大土地清理和处置力度,实施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并以亩均GDP产出率、亩均固定资产投入率等作为土地利用目标管理考核指标,建立相应奖惩机制,为工业发展腾挪空间;三是推进工业项目用地“多规融合”。借鉴广州“三规合一”的经验,项目用地由牵头部门统一受理,同步审批,实现“报得进,审得快,批得出”,建立“1+3”(一个公共平台,规划、国土、发改三个业务子系统)信息联动平台,实现数据对接,资源共享;四是探索工业用地的流转机制,政府可统筹规划出较大型的集团总部用地区块,建立优秀企业总部集约基地群;五是鼓励保有富余产业用地的社区,以资金、土地、厂房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工业项目建设,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水平和效益,搭建平台让“地主”和“资本家”对接,引导“地主”参与到工业经济发展之中。
实施智慧化改造,加快信息工业融合力度
要帮助企业进行智慧化改造。把智慧经济发展和工业企业培育结合起来,如通过组建企业信息交流平台引导大型企业与小微企业经常性联系沟通,解决信息不畅,扩大信息资源共享,有效帮助企业化解“订单少”和“用工难”等问题;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产业联盟和技术创新联盟,组建信息服务产业协会,推进资源共享;设立智慧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引导和带动信贷资金、各类投资基金投向优势企业。
要提振企业家发展工业信心。加大“再工业化”“工业强市”“工业4.0”的宣传力度,开展“访企解难题”活动,帮助企业解决或缓解各类要素所造成的瓶颈制约困境。企业家精神是工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企业家对利润机会的追逐和捕捉,将推动企业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一个企业能否进行创新以实现技术领先,与企业家的技术战略抱负及领导素质紧密相关。在强调单纯的财政资助或税收优惠之外,不应忽视企业创新文化和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与激励。建议构建企业家人才选拔和继续教育机制,培养企业经营者自主创新、主动升级的长远目标。
强化政策统筹,及安全产业协调推进机制
政出多门、重复交叉、标准不一等碎片化现象依然存在,政策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政策统筹极为重要。一是要发挥财政资金“酵母”和“杠杆”作用,实现“三个转变”。由“直接投入”向“间接引导”转变,由“无偿拨付”向“有偿使用”转变,由“分散补贴”向“集中扶持”转变。二是要健全产业协调推进机制,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一是健全产业协调推进机制。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合作,建立月度协调例会制度,努力把问题解决在一线;二是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破除不合理的进入壁垒,进一步清理与“民间投资36条”及其细则相冲突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三是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梳理相互矛盾的前置审批条件,清理不必要的评估环节,尽可能采用事后监督的备案制。探索建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基础数据共享库,扩大并联审批范围。
探索工业投资风险分散机制,推进投融资改革
一是引导资金进入前端企业。企业反映,信息、生物、物联网等产业以新技术开发应用为主,具有前期投入大、项目周期长、技术水平高、市场风险不确定等特点,是公认的资金、技术、智力密集型产业,投融资对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尽管风险投资日渐活跃,但资金主要进入后端,对前端企业来说,迫切希望政府建立投资风险分散机制;二是引导资本回归实业。建议出台小额贷款公司审批事项工作制度及分类监管办法,逐步规范并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业务。加强信息融合和共享,为企业提供与风险投资机构或银行进行投融资对接的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杭州与平安集团共建新型金融资本交易市场,发挥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杭州产权交易中心作用,利用差异化优势与其它金融机构合作创新金融产品或市场。推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以钱江新城为主平台对接上海自贸区。
完善供给端管理,促进企业淘汰落后产能
一是加强对过剩行业的供给管理。针对新增、在建违规、建成违规的过剩产能项目制定更为严格的分类管理措施。对过剩产能实行“强制性退出”向“援助性退出”转变,判别落后产能由“规模标准”向“环境标准”“安全标准”转变;二是引导新供给创造新需求。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以资产、资源、品牌和市场为纽带促进跨地区、跨行业的兼并重组,提升工业的产业集中度。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市场释放新供给创造条件,最终通过供给结构的调整,让工业经济回到“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理想运行轨道。
推进首台套应用,增加产品进入市场机会
建议杭州试行招投标制度改革,加快本地创新产品首台套应用,加大对自主创新产品首台套和示范应用的政策支持。适度拉动需求,在优化投资结构基础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市场机会,缓解企业产能过剩的负担。实施“厂商补贴”向“消费者补贴”转变,破除新能源大规模应用瓶颈,着力缓解光伏、风电设备行业的产能过剩。
加快智慧应用和信息服务。推进电子政务平台、城市管理指挥平台、电子商务质量检测协作平台、智慧健康平台等一批智慧应用项目,以点带面催生出一批工业新业态、新经济。坚持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方向,引领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加快梳理完善智慧经济项目库,制定智慧应用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智慧经济统计考核体系,加快民生领域的智慧应用。
优选创新型人才,构建技工人才引进培养机制
要加大创新型人才引进与培养力度。构建以企业家群体为核心、以企业管理团队和科技研发团队为支撑、以技术工人为基础的企业人才供应链。注重培养和尊重现有创新型人才,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加快人才发展平台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切实发挥创新型人才在提高杭州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中的支撑作用。
要健全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职业技术人才是经济腾飞的翅膀,也是工业经济的柱石。借鉴苏州职业教育“专业对接产业、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学校办学对接区域经济”的经验,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城市经济发展的针对性、有效性。学习宁波政府当“指路灯”,企业做“试验田”的做法,实施“双链互动”“双园融合”“双师轮动”“中外交融”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由杭州市决咨办供稿,课题负责人周旭霞系杭州市社科院研究员)
《发展智慧经济 建设丁兰智慧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