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十八岁仍率兵抗日的怒江土司

2016-08-14赖晨

中华魂 2016年1期
关键词:土司怒江渡口

文/赖晨

七十八岁仍率兵抗日的怒江土司

文/赖晨

从1942年至1944年,滇西怒江以西约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沦陷,凶残的日寇无恶不作,蹂躏我大好河山。78岁高龄的怒江土司段浩率领“福碧泸练民众自卫支队”,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积极协助正规军进行抗日,支援抗日部队各方面的工作,为滇西抗战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那么,段浩有着怎样的家世、经历和爱国事迹呢?

年轻有为却冤狱10年

据明正统九年(1444年)的《段福墓志铭》记载,段家祖籍在云南省大理府周城村,从明朝洪武年间开始世代任老窝(云南怒江州泸水县六库镇老六库村)土知州,即一直是泸水六土司(六库、老窝、鲁掌、登埂、卯照、练地)的首领。段浩(1865~1947),字镜湖,别号泸溪居士。泸水六库人。14岁袭父职,为六库1l世土千总。其家产殷实:衙门一座,青砖瓦屋面,走马转角楼一大院,还有厨房两所、畜厩3所、仓库4所、建筑面积共2000多平方米;田庄3个、旱地5950亩、水田1904亩;骡马15匹、黄牛40头、水牛9头,猪80余头。

1894年,高黎贡山西境浪速喇乱酋长前来怒江向段浩报告,英国借口一个英国人被野人山傈僳族人民所杀,派兵占领了野人山和江心坡的一些村寨,边境人心惶惶;此外浪速、江心坡地区民间为争执盐水井发生械斗,经年不止,闹得当地群众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生活,要求六库土司派兵治乱,保卫边防。段浩为保土安民,即派他的胞弟、六库土练团首段济率土司兵300余人前往浪速地、江心坡平乱卫防。段浩到达目的地后,恩威并用,排难解纷,迅速平息了动乱,取得了当地酋民的信任。

当地村寨酋长纷纷率众要求归附六库土司,段济顺应民意,收复了茶山、里麻长官司属地二十一寨,拓地600余里,重新委任了村寨头人,宣布土司治理办法,各寨酋民表示愿意接受管理,按例向六库土司交纳岁贡。段济将江心坡盐井收为六库土司所有,就地招募民工,开凿盐矿恢复盐业生产,解决了当地群众的食盐需要,又为群众增加了做工谋生的出路,酋民称服。以后六库土司经常到浪速地、江心坡辖区收取岁贡,调解民事纠纷,处理边境事件,当地酋民把土司段浩视为朝廷命官,顶礼膜拜,十分诚服。

六库土司在五土司中实力最强,但遭匪劫也最甚。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粤匪数十人欲抢劫六库土司财产,乔装枪械修理工,将六库土司的枪支骗到手后,计划首先枪杀土司段浩,后因段浩与匪首穿的都是白色衣服,结果误杀了匪首,致使粤匪大惊而逃。但后来却遭粤匪诬告以“不付枪支修理费,还杀人”的罪名,使段浩坐牢10年。经胞弟段济多年申诉营救,才洗去不白之冤,恢复世职。

率兵收复片马

片马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高黎贡山西麓,总面积为160平方公里。片马与缅甸毗邻,南控中印通道,为中国西南重要关卡之一,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10年12月3日,英国当局趁高黎贡山大雪封山之际,派密支那府官赫兹上校率兵2000人,军马1000余匹,越野人山,进据片马。随着在上片马建筑军营,并分兵占领岗房、古浪,烧毁片马汉学堂,赶走了教师姜光耀。

段浩向云贵总督李经义电告英军占领片马,他被清政府任命为腾(冲)永(昌)云(龙)泸(水)等属乡兵事务所所长,督练乡兵。清政府下令逮捕“守土失职”的登埂土司段浍入狱,命泸水等地各土司守土抗敌。泸水六库等五土司积极响应,组织起一支以土司兵为骨干的司属土练武装队伍,人数共400余人,号称“弓弩队”。

老窝土司衙门正厅

宣统三年(1911年)一月,正值片马丫口冰雪消融之时,“弓弩队”在六库土司段浩等指挥下,将400余人平均分为二队向片马进击,南路由片马丫口强行佯攻,北路由称戛自八丫口穿插迂回片马。

片马丫口为通向片马的主要通道,位于海拔3700~3800米的两个高地之间,地势十分险要。英军占领这里后,已在两高地上构筑了防御工事。南路进攻丫口英军的200余名“弓弩队”在六库土司段浩率领下,由古炭河直插片马丫口。但因英军早有准备,队伍刚进入丫口就被强大的火力封住了通路。段浩机智地指挥“弓弩队”由丫口两翼,利用森林向敌阵地迂回。不料英兵大队人马已全部进入丫口阵地,当“弓弩队”向敌发起冲锋时,被英军集中火力射击,当即伤亡练丁数名。“弓弩队”顽强地用火枪和弩箭反击敌人,但因火器明显落后于敌人,并且敌已据险扼守,“弓弩队”终不能取胜,段浩迫不得已,下令全部撤退,进攻丫口失利。次日凌晨,段浩友军率兵攀上称戛自八丫口。与此同时,英军巡逻队军官吾库爬抵丫口。段浩等率先指挥“弓弩队”占领丫口阵地,张弓射敌,射中英巡逻队军官眼睛,在这突然袭击面前,英巡逻队撤离阵地向山下逃跑。“弓弩队”士气大振,一鼓作气,将英军巡逻队赶回了巴吾库营地。后来,突入片马的“弓弩队”与原在这里坚持斗争的蓑衣队汇合,他们积极利用夜幕和地形,不断用夜袭、断水、投毒等方法骚扰敌人。使英军处处受敌,不得不退守军营。

英军的侵略行径在遭到清政府抗议和世界舆论谴责,同时在片马又遭段浩等人的反抗,处处被动挨打,英军不得不在3月份撤出片马,并在1911年4月10日,照会清政府,正式承认片马、古浪、岗房等地为中国领土。

与此同时,云贵总督李经义派遣李根源入怒江调查,作进军部署。1912年上半年,在辛亥革命的有利形势下,派遣殖边队分三路开辟和进驻菖蒲桶(现贡山)、上帕(现福贡)、知子罗(现碧江),巩固了怒江边防。同年,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李根源赴片马等地勘查,电告蔡锷,请改六库等五土司地为泸水行政委员区,并推荐段浩暂为统领。李还赠段浩“捍卫边徼”的匾额。

民国7年,段浩被选为云南省参议会怒江七土司特派代表,并任泸水劝学所长、建设局长等职。在职期间,致力于兴学校、办实业、设义仓、修桥梁、造船筏等。1933年,段浩将土司职传长子段承经。自己寄情于诗书画之中,并开设了一个中药铺。

救助难民与伤员

1942年年初至5月,大批缅甸华侨难民相继渡过泸水逃回祖国内地。段浩领着儿子段承经、段清华,在六库成立了“临时难民接待站”,自己以身作则,拿出大量谷米钱财,发动土司、土舍以及富户有钱的出钱,有粮的出粮,热情接待从缅甸遣退回国的远征军官兵及华侨难民,迎入国门。段浩父子为难民提供免费吃住,并资助少量盘缠,资助他们撤回内地;五六月份接待站还承担了接应撤退远征军的任务,10个渡口的竹筏和小船最多时一天渡过1000人。仅是段清华接待的官兵即有三四百人,难民难以数计。

在段浩等爱国土司的垂范下,各族绅民踊跃捐粮献金,在各交通要道、江岸渡口接待,供水供食,并发放少量的路费。远征军96师3000余人由缅甸经福贡、碧江设桥渡江,撤回内地;第5军200师将士几百人由腾北、片马撤入到达六库渡江,戴安澜将军的灵柩也由腾冲迎送到泸水,经栗柴坝怒江渡口渡江归来。副师长黄翔率队经过泸水,受到各族人民的支持帮助。

除第5、第6军将士外,还接济收容了大批缅甸华侨难民。国难当头,缅甸失利,段浩等人的泸水“临时难民接待站”为风尘仆仆的祖国亲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同胞的温暖。

78岁任抗日少将司令

段浩从清末到抗战,尝尽了酸甜苦辣,他的老祖宗深入片马,拓地300里,被英国人强占了。日本人侵占了缅甸,又侵入到怒江,在他家门口的栗柴坝渡口惨无人道地活活杀死华侨近300人,怒江两岸的大片山河遭蹂躏。

1942年5月19日,日本侵略军100余人,从腾冲越过高黎贡山,窜犯怒江,追击自缅甸撤回国内的中国远征军部队。日军窜至栗柴坝西岸渡口(位于泸水县上江乡,怒江西岸栗柴坝渡口西边200米地)时,发现远征军已经东渡,渡口被严密封锁,只有未及过渡的300余人缅甸华侨难民和腾冲、龙陵难民滞留在渡口。日军不能东渡,恼羞成怒,兽性大发,竟于光天化日之下,首先对妇女难民进行集体强奸,然后架起机枪对手无寸铁的难民进行疯狂屠杀,除少数脱险外,290多位难民惨遭杀害,这就是日寇窜入怒江第一天就犯下的滔天罪行。段浩的土司衙门也遭到了炮击。他高举起爱国的旗帜、拿出血本要同日本鬼子战斗。

栗柴坝惨案发生后,以段浩为代表的怒江爱国土司和各族人民准备举旗抗日,与抗日军队并肩作战。

1942年5月,腾冲、龙陵等地失陷后,云贵监察使李根源奉命西征,到了大理,监察使有弹劾地方官吏的职权,与省长平级。李根源同第11集团军战区总司令宋希濂将军共同商议滇西抗日战事。李根源发表了主张抗战的《告滇西父老书》。泸水民众积极响应李根源的号召,各副县级设治局长和众土司当即向李根源致电,愿同仇敌忾保乡保国。第11集团军以转国民党中央军委致滇西各司官的专电,要求各司官“深明大义,当能一心一德,与国家共休戚,与疆土共存亡,协助国家,努力作战”,泸水各族人民对此也作了积极响应。当时,段浩正生病,他派了练地土司代办杨子亮,孙婿、鲁掌土司的胞弟茶继周等人,前往大理第11集团军战区司令部请示泸水抗日事宜。宋希濂总司令和李根源监察使亲自接见了杨子亮、茶继周等人,派第5军运输13团上校团长谢晋生带100多远征军同杨子亮、茶继周等一起到了六库,同段浩共商泸水抗日事宜,决定组织民众游击自卫队伍,开展军民协力作战。

1942年8月初,经第11集团军司令部批准,在六库成立了“福(贡)碧(江)泸(水)练(地)民众自卫支队”。老土司段浩应命毅然出山,任民众自卫支队少将司令,统领地方武装配合抗日军队抗击日寇,这时,他已经78岁了。

在六库成立的民众自卫队的副司令由谢晋生上校担任,队部设政治部、军需室、副官室、参议室、总务室、特务大队等。下辖4个游击大队,第一大队由白族土司(镇长)、段浩儿子段承经任大队长,负责六库防务;第二大队由白族土司段承功任大队长,负责鲁掌防务;第三大队由彝族土司茶光周任大队长,负责老窝防务;第四大队由白族土司杨子亮任大队长,负责练地防务。

全自卫队的人员达700余人,其中400多人为当地少数民族子弟。该支队使用武器大多为步枪、长矛、大刀、弓弩等,另有几支机枪、冲锋枪和手枪。

协助正规军抗战

福碧泸练自卫支队的主要任务是协助作战,为抗日部队筹集粮秣、运输支前等。

1943年9月,为了保证六库渡口的江防,11集团军派预备2师第五团李颐部到六库加强江防,李颐团1500人星夜赶来,一时间军需粮秣接济不上。段浩决定将石索、瓦戛、瓦多罗三个乡的六库积谷100多石(约4万多斤),开仓支援部队。组织动员各乡群众全力投入粮食加工。各族群众不分昼夜,利用碾、碓加工成米,背运到六库和斋房给部队。

随着部队进驻数量的增加,粮食、马料、蔬菜、肉食等副食品供应紧张,为了保证部队供给,段浩还相继成立了泸水军民合作站、西区军民联合办事处、称戛、老窝、鲁掌、六库军民联合办事站等机构,主要负责募集采买驻军的粮秣、猪鸡、油脂、副食、马草、马料及各项夫役等任务。老窝土司辖区除将两仓积谷共500多石供应战军外,又征派了十几万斤军米、十几万斤马料、十几万斤马草、5匹骡马、400多头肥猪,其它鸡禽副食难以数计。老窝当时属云龙县,接待和支前任务特别重,家家驻扎部队,户户出动运输,连妇女也不例外。从保山瓦窑到片马的运输线几乎全在高山和深谷的崎岖小道上穿行,既有江岸酷暑地带,又有高山雪原及原始森林,条件极为艰苦,加上战时供给困难,缺医少药,饥饿、劳累和时疫使不少民工倒在运输途中。两年中老窝区共有100多民工死亡。

怒江各族人民起早贪黑,不分阴晴风雨,历经艰难,保证作战部队的正常需要,另外还组织担架队救护伤员和便衣队负责侦探、向导等。据不完全统计,仅反攻期间为支前运输就有338人为国捐躯。从1942年9月到1944年3月,段浩的自卫支队和各族人民为部队运输粮秣和军需物资,人背马驮达200万斤。在1942年9月前几个月中,六库、鲁掌、登埂、卯照、大兴地五个地方,出民夫4000余人,支援积谷3000余石,粮1000余石,柴薪16万斤,草料6万斤。

1944年2月,反攻片马之战,段浩的支队承担赶修人马驿道的任务,动员组织了近1000人的修路民工,经过三个月的奋战,修通了从称戛的河尼密,经过排巴、怒扒托王、王马米、拿那米、水扒卡到尺别哥垭口的通道。部队进攻时,登上3000多米的雪山垭口为部队破雪开路,经过10多天的艰苦奋斗,掘冰挖雪,为谢晋生等部队反攻片马、收复失地作出了贡献。

怒江渡江大反攻开始,第54军198师5400名官兵从栗柴坝、孙竹渡口渡江,段浩组织100多名水手运送部队。在怒江各渡口,组织民众造船筏,泸水境内有10个渡口,每个渡口设置竹筏2至8个,计35个;较大的渡口制造可容100人的船,计11艘。每个渡口配备水手4名以上,栗柴坝渡口配设45名,共配备193名。从1943年到大反攻一年多时间里,划归江防部指挥使用。

以段浩为首的自卫支队,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参与了在怒江北段的游击战争和反攻时期的所有军事行动。1943年10月,马掌河包围战,有自卫队派遣的茶板发扒渡江侦察,为预2师提供了情报。片马反攻战和怒江大反攻,自卫队组织便衣队深入敌后进行侦察,收集情报。第三大队茶光周以从大理干训团毕业回来的茶兴周等5人为骨干,组织了30多人的便衣队,化装进入敌占区,为腾龙大反攻搜集提供了重要的情报。

1944年5月的反击战惨烈之极,敌我双方死伤都十分惨重。但是,军民同仇敌忾,经过猛烈的进攻,顽强的战斗,不可一世的日军终于被赶出了怒江西岸。

毁家纾难,保家卫国

段浩的自卫支队成立初期,原定装备和薪饷由第11集团军发给,但未实现,只给了一点服装。司令部的经费由段浩承担,先出资半开银洋1万元。各大队的兵源、武器、粮秣、军饷等经费,由各大队就地征募、筹集。自卫支队司令部及第一大队全体官兵的粮食及菜金由段浩负责,第二大队的粮食由段承功和当地富户分担,菜金及运输骡马等开支由段承功负责。段浩等人向土司、土舍、有钱农户募捐。身为司令的段浩,他率先献出50多匹骡马,拿出现洋10万元,打开粮仓,供给自卫队官兵。

据统计,到抗战结束为止,段浩用去了全部家产的八成,段承功和茶光周则用去了全部家产的六成。李根源曾作诗称赞段浩:“潞水诸土司,忠贞知报国,上游段镜湖,下游线比德。”段镜湖即泸水老土司段浩,线比德即潞江土司线光天。

1946年,省民政厅委任段浩为泸水文献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被选为泸水参议会议长。次年农历五月初一病故于六库,享年83岁。

猜你喜欢

土司怒江渡口
贵州土司史籍编年系列总序
界首渡口缅怀红军
怒江卡雀哇节
怒江 神秘绝美的“东方大峡谷”
汉江渡口——两代艄公的“价值观”
美丽公路 串起怒江人民幸福的生活
民间方言的弦外之音
从土司军事活动窥探土司文化
每一个彷徨的人生渡口,唯有自渡
在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