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慢动
2016-08-13周东江
周东江
我们日常使用的家电、汽车等机器,寿命一般不会超过15年。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体也是一部机器,而且寿命还挺长。为什么由骨骼、肌肉、血管、神经等相对柔软零部件组成的机器,要比用坚硬的金属零部件组成的机器寿命更长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体这部机器同时还是生命体,机体细胞能够自我修复更新,通过不停地更新换代、吐故纳新来维持生命。这一点是金属机器望尘莫及的。
人类之外,其他具备自我更新换代功能的生命体,寿命都很长吗?未必。看过一份资料,是心率与寿命的关系:时刻处在惊恐和警惕中的老鼠,心率每分钟900次,寿命只有2年;大象的心率每分钟40次,寿命80年;乌龟的心率每分钟10次,寿命百年以上。正常人的心率为每分钟60~100次,低于或高于这个心率都属于不正常。
每个人其实都是一个生命能量场,每个能量场有大有小,什么时候把它消耗完了,生命也就结束了。这就相当于造物主送给每个人一个粮囤,预备你用一百年吃完,若是省吃俭用、量入为出,就能吃到一百二十年;若是大吃大喝,不停地透支,就吃不到一百年。有的人在某一方面消耗的能量比较大,比如运动强度过大,或者在某一方面过于出众,都有可能造成生命的透支。
在人们的一般印象里,运动员往往象征着健康和活力,但是能代表长寿吗?未必。都说生命在于运动,但是就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长寿老人,年轻时都不是运动员。相反,运动员猝死的新闻倒是时有耳闻。即便说到运动与健康有关,现在的体育比赛,赛的也不是健康,而是人类对自身运动极限的挑战,谁突破了极限———换句话说,谁打破了纪录,谁就是冠军。比如中国飞人刘翔,腿上有伤还要参赛,跟腱断裂后还不能彻底停赛,还要试图再破纪录———你说他能象征健康吗?这只是彰显了一种精神!
那么,如果我们不使用这个生命能量场,让它始终保持满满的正能量,我们是否可以万寿无疆?还是拿粮囤比喻,我们守着上帝赐予的粮囤,但是一口不吃,结果无非有二:一是粮食变质,二是我们饿死。就好比一輛车,闲置不用,要比正常使用,报废得更快。
因此,我认为应该把“生命在于运动”修改成“生命在于慢动”。因为“动”,我们的生命体得以锻炼,生命得以健康活跃;因为“慢”,我们的能量场得以量入为出,减少不必要的消耗,便可以延年益寿。当然,这个“慢动”可作无限解读,既是机体运动,也是养生之道、精神调摄,甚至是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