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构想
2016-08-13尹洁
尹洁
【摘要】随着社会全面迈向信息时代,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了我国的发展战略。但就目前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讲,仍有许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在单纯的软件使用阶段。笔者就建筑施工企业如何科学、系统、完善的构建与运用信息系统,提出构想,使其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进而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构想
【Abstract】With the move towards comprehensive social information ag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 strategy. However,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the level of information still many companies still in the stage of a simple software. Author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how scientific, 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and us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proposed the idea to be able to maximize the role, and thus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Key words】Construction enterprise;Information technology;Conception
當今社会互联网行业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新常态下发挥着驱动和引领作用。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要着力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挥积极作用。”
1. 信息化与信息化建设:
(1)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同,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及思维方式,它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2)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就是在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手段,以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主要载体的基础上,对施工的全过程以及相关各部门往来数据实施动态管理,实现施工企业的计划、采购、生产、成本、物资、人力资源等管理功能,并有效平衡企业的各种资源,控制库存,减少资金占用,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工程成本的管理过程。做到企业的人员流、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的集成科学管理。
2. 实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1)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管理逐渐向创新管理和知识管理转变,施工企业为适应新时期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就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
(2)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在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通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可进行业务和管理流程再造,对组织机构精简改革,使得信息流动更为顺畅,从而提高企业决策的效率和水平。
(3)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主要特征是计算机技术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为此,要求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对员工进行相应的教育培训,学习信息化管理知识,掌握系统管理软件操作技能,并应用于日常的业务工作中,从而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
(4)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增强对外交流。信息化建设的实施,为企业公关与对外宣传自己提供了新的平台。网络环境的建立,极大的方便了企业对外信息交流,可以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企业在竞争中创造更多的商机。
(5)建筑施工企业,面对着企业内部施工地域广、工程作业面分散、集中管控难度大,企业外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更应该运用信息化手段,能够实现对内规范企业管理,为领导者管理决策,提高管控能力提供有效支持;对外展示企业自身良好形象,为开拓市场承揽工程提供有力保障。
3. 信息化建设的构想:
(1)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围绕总部管理信息化和项目信息化两大重点展开,信息系统的开发基于可视化网络办公平台和大型后台数据库存储。系统建设要有整体设计和安排,各子系统模块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研发。
(2)企业总部实行管理信息化,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行政文书管理系统及OA办公平台。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员工的基本信息及培训、考核、薪酬、奖惩、晋升等进行管理。通过财务管理系统,可以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应收(应付)管理、资金管理、票据管理、财务分析、税务管理等。通过行政文书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内、外部文件的收、发及归档管理。依托OA办公平台,总部可将计划安排、任务指令、公告通知等发布给下属单位及外埠项目部,从而实现信息发布、信息流转等功能;下属单位、项目部,可通过点对点的方式,将施工现场资料与信息传送回总部,并能将意见及时进行反馈。企业的高管层,随时都可通过互联网登录平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处理各类文件和事务,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
(3)企业下属单位及项目部实行项目信息化,推行项目管理软件,包括项目策划、生产管理、技术及质量管理、安全环境管理、分包管理、物资及设备管理等一系列与工程建设相关的管理过程。项目管理软件与OA办公平台建立链接,公司高管层可以通过OA平台访问项目管理软件,随时全面掌握各个工程实施与进展情况。信息系统提供的资料客观、公正、齐全,反应速度快,能为企业高管层做出客观理性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4)信息管理软件的应用,实现了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外埠项目的信息与管理数据,可以准确快捷地传递回总部,使总部对异地项目部的零距离管控成为可能。业务往来电子化和无纸化办公,促进了企业管理信息的集成化,企业决策层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各项业务进展和公司最新动态,改变了原有办公模式。
(5)信息系统涵盖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质量、安全、物资、设备、预算、财务、人力资源、档案、领导查询等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并做到各子系统之间信息共享,使系统内的信息交换畅通。
4. 信息化建设的实现条件:
(1)一是要注重基礎设施建设。计算机、服务器和内部网络的组建是必备的前提条件,也是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硬件设备质量优劣,直接影响信息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企业对硬件的配备应予以高度重视,根据自身的经营规模和业务特点进行选择,并在功能容量的设计上超前考虑,为今后业务的扩展留有一定空间。
(2)二是应加强组织建设。设立信息化管理部门负责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企业信息化需要既精通信息技术,又知晓企业管理的综合性人才。企业需要培养一批能够熟练使用管理软件和具有系统维护知识的技术力量,其中包括软件使用人员、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人员,以及信息数据管理分析人员等。
(3)三是要加强信息安全建设。信息化的实质是实现信息共享,在利用信息化带来管理工作方便的同时,也存在数据和信息安全的隐患。信息系统中的一些重要企业数据,如:投标报价、核心技术一旦泄露,将会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数据库在信息化系统中处于中心地位,其安全性至关重要。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应把数据库服务器独立设置,使其在数据中心的内部局域网运行。同时,完善并强化对系统安全的防护和访问权限控制体系,真正有效地屏蔽外部非法访问或恶意攻击,确保企业信息安全。
5. 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要实现规模、效益的更大提升,实现经营管理的精干高效,推动企业全面科学健康发展,就必然利用信息化这一有效途径,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伯明、卫明、徐关潮.《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06).
[2]武刚.《信息化管理与运作》.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