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科技进步贡献率实证研究
2016-08-13张慧朱立冬
张慧 朱立冬
摘 要:利用C—D 生产函数和索罗余值法计算了2005—2014年皖江城市带科技进步贡献率并对皖江城市带各城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皖江城市带科技进步贡献率整体较低,经济增长主要依托资本投入;同时,皖江城市带8城市中仅仅只有合肥市、宣城市、池州市和安庆市四个城市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起到正向促进作用。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 科技进步贡献率 科技进步贡献率比较分析
皖江城市带自2005年以来已经发展了有10年,皖江城市带经济的增长液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新古典经济理论指出,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十八大报告也强调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研究科技创新对皖江城市带经济发展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可以分析目前皖江城市带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程度,同时了解皖江城市带目前的科技创新水平,为今后安徽省制定相关的科技创新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一、文献回顾
科技进步贡献率”是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即科技进步贡献率是科技进步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比。学术界关于“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内涵有比较统一的认识,认为除去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的贡献份额,“其他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之和即是科技进步贡献率。国内学者对科技进步贡献率的研究较晚,大多数学者关注对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量方法上,路琮等(2000)通过回顾国内外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作用的相关文献,梳理和归纳了测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方法,主要包括索罗方程、丹尼森增长因素分析法、乔根森的生产率分析、前沿生产函数。于洁等(2009)采用DEA-Malmquist方法,对我国1979—2004年间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定量分析;李兰兰等(2011)则综合运用C—D 生产函数和索罗余值法计算了中国31个省市1998—2007年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徐盈之和韩颜超(2009)采用索洛余值法计算出1999-2007年间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同时对比分析了分别影响三个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因素,发现不同区域之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影响程度也各不一样。郏竞鹏等(2011)分析促进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因素时发现资本投入依旧是推动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不明显,但由于他们研究的是1990—2011年的数据,数据相对滞后。自2005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立至2014年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有了质的飞跃,本文主要利用用C—D 生产函数方法计算2005—2014年近10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以分析近十年科技创新对皖江城市带的经济是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皖江城市带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公式与数据收集
1.科技进步贡献率方法确定
科技进步贡献率公式为:
其中,EA表示科技进步贡献率;k、l、y分别表示资本增长率、劳动力增长率和产出增长率;表示资本贡献率;表示劳动力贡献率。
2.数据收集以及参数确定。
2.1总产量(Y)。根据对相关文献的阅读,我们了解到经济总量的增加反映了经济增长,所以本文的总产量(Y)主要是选择皖江城市带区域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时2005-2014年这10年是皖江城市带自成立示范区以来迅速发展的十年,研究这十年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为了更为准确地测量皖江城市带科技进步贡献率,本文对统计年鉴里皖江城市带各市、县的GDP进行加总,并以2005为基期,将所获得GDP数据换算成以2005年为基期的可比价格。
2.2资本存量(K)。本文关于资本存量(K)数据的获取主要是选择统计年鉴中皖江城市带各市、县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本文也将皖江城市带2005—2014年十年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换算成以2005年作为基期的数据。
2.3劳动投入量(L)。皖江城市带各地区的劳动投入量(L)主要用皖江城市带各地区就业人口数表示,该数据可通过查阅安徽省统计年鉴获得。
通过对上述皖江城市带总产量(Y)、资本存量(K)、劳动力投入量(L)汇总成的数据进行整理,最终汇总成皖江城市带2005年至2014年产出、资本投入及劳动力投入变化情况表,具体见表1。
三、皖江城市带科技进步贡献率分析
根据科技进步贡献率计算公式,计算出各年科技进步贡献率EA,为方便对比研究,同时计算出资本贡献率和劳动力贡献率(见表2、图1)。
通过表2和图1,我们可以看出,科技进步对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表2表明,科技进步在皖江城市带增长是较为缓慢的,基本处于负的状态,同时,科技进步对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较低的。2010-2011年,科技进步对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的贡献处于快速上升阶段,但自2011年以后,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出现快速下降,甚至在2012年后,大部分时间内都为负。2005-2014年年科技进步的平均贡献率仅为12%,远低于全国水平。当然,科技进步贡献率为负,并不代表科技进步阻碍了皖江城市带的经济增长,只能说明,皖江城市带在市场制度、市场环境、管理水平等方面,尚未达到较理想的水平,从而阻碍了科技进步对于经济增长作用的发挥。
四、皖江城市带各城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比较分析
通过对皖江城市带各城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比较分析,只有合肥市、宣城市、池州市和安庆市四个城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为正,其他城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为负。并且通过纵向对比发现,所有城市的科技进步贡献率都处于下降趋势,这也反映的科技创新并不是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五、结语
通过对皖江城市帶2005年—2014年十年来科技进步促进其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实证分析,我们能够明显的看出,虽然截止2014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已经成了10年,但皖江城市带的经济发展依旧是依托于资本投入,这并不利于皖江城市带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对皖江城市带各城市带的科技进步贡献进行对比分析时我们也可以发现,只有合肥市、宣城市、池州市和安庆市四个城市的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合肥作为安徽省科技创新产业集中地,应该发挥产业创新的带头作用,促进产业升级。最后,科技进步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内生因素,在国家强调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皖江城市带应该加大对科技创新产业的投入,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积极推动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最终实现皖江城市带的产业升级,从而加大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孙一民.现代企业技术创新[M].太原: 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53.
[2]路琮,范英,魏一鸣,等.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作用定量化分析的若干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2000,( 11) :103- 113.
[3]于洁,刘润生,曹燕, 庞景安.基于DEA-Malmquist方法的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1979~2004年[J].软科学,2009(02):1-6.
[4]李兰兰,诸克军,郭海湘.中国各省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实证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4):55-61.
[5]徐盈之,韩颜超.科技进步贡献率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应用江苏省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9(11):1-5.
[6]郏竞鹏,朱洪兴,高志强.皖江城市带经济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2(6):18-25.
作者简介:张慧(1992—),女,安徽芜湖,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朱立冬(1977—),男,安徽六安,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
※基金项目:《2015年度安徽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与实践项目》;2015cxsj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