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救吾先生》的纪实影像风格
2016-08-13李杰锋
李杰锋
[摘要]2015年上映的《解救吾先生》由丁晟执导,改编自真实事件。影片上映后,获得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被誉为近年来中国犯罪警匪片的典范之作。影片最特出之处,就在于其将犯罪警匪片演绎得如纪实片般真实,尤其是原型事件的当事人吴若甫加入剧组并参演,进一步保证了影片与真实事件的无缝对接。真实的质感使影片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文章从镜头处理、题材选取与改编、情感氛围营造三方面,分析《解救吾先生》的纪实影像风格。
[关键词]《解救吾先生》;丁晟;影像风格;纪实
2015年上映的《解救吾先生》由丁晟执导,改编自真实事件。影片上映后,获得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被誉为近年来中国犯罪警匪片的典范之作。影片特出之处,就在于其将犯罪警匪片演绎得如纪实片般真实,这得益于创作团队的创作理念以及前期的精心准备。为筹拍影片,导演丁晟和主演刘烨在警队体验生活三个月,其间丁晟还完整跟拍了七宗绑架案,从而掌握大量一手资料。丁晟的诚意也打动了息影十年的吴若甫,也就是原型事件的当事人,吴若甫加入剧组并参演进一步保证了影片与真实事件的无缝对接。因此,《解救吾先生》整体上呈现出纪实的影像风格,这无疑使影片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文章从镜头处理、题材选取与改编、情感氛围营造三方面,分析《解救吾先生》的纪实影像风格。
一、镜头处理
影片中,为接近现实生活的状态,导演在镜头处理上采用了纪实风格的拍摄手法。无论是机位的选取,还是镜头取景视角的选择,都为这一目的服务。为达到接近纪实的目的,通常带有主观性的视角会被弃之不用。但导演丁晟的创作则不然,他既用跟拍来体现影像的客观性,同时也刻意安排具有主观视角的镜头,来展现影像背后的主观思想。主观视角以及跟拍成为丁晟的重要表现手段。
跟拍是纪实电影常用的手法。所谓跟拍,指的是创作者用摄像机对被采访人物或事件进行原生态的真实记录,跟拍是纪录片创作最基本的也是常用的方法。丁晟使用跟拍的方法,无疑使电影的纪实风格更加浓重。如,片中张华一行人企图绑架孔老大未遂,邢峰、曹刚接到孔老大报警后马上展开追捕。当邢峰驾车将张华同伙一人的车子撞停后,他马上下车对犯罪嫌疑人实施抓捕。但这一过程并不顺利,犯罪嫌疑人挣脱后夺命狂奔,邢峰则在后面紧追不舍。从撞车的一瞬间开始,摄像机就利用跟拍的手法,来对全程进行记录。二人在如织的车流中你逃我追,而镜头也在不断地摇晃,并且快速地在二人之间切换。多数时候,因为跟拍的角度原因,取景框中只能有一个表现中心,或者是邢峰,或者是犯罪嫌疑人,很少的情况下能将二人同时框入镜头内。跟拍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创作者主观倾向对事件客观性的破坏,从而使呈现的画面更具真实感。观众在欣赏电影时,甚至会造成一种自己正在看某个电视台纪实栏目的错觉。而这种错觉,无疑是导演精心安排后追求的效果。
镜头视角的选取,体现出创作者对客观内容的选择过程。主观视角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影片开头的一段镜头,就以主观视角向观众展示了繁华喧闹的都市中暗藏的危机。焰火在都市的上空炸开,镜头中车流如织,熙熙攘攘的人们忙碌着自己的事情。随着镜头的快速剪辑,观众可以感受到,此时镜头的主视角处于移动的车内。随着车的前进,周围的风景与司机擦肩而过,一闪即逝。观众所见,恰如车内人的视角,繁华的都市仿佛与车内人无关,这也暗示了车内之人与这个都市的疏离。中间偶有几个远景镜头缓解一下观众疲劳的视觉,之后马上又切换回车内人的视角。直到车开到案发地点,镜头的变换缓慢下来,绑架吾先生的主犯张华现身,开始向KTV外的停车指挥员打听关于豪车车主的信息。这一段的主观视角,形成了对车外世界的窥视过程,既可以表现出绑匪行动之前的忐忑不安,也可感觉到车内与外部繁华喧嚣世界的隔绝,从而进一步使观众体会到车内之人与外部世界的格格不入。主观视角将犯罪分子的内心展现在观众面前,同时也表明了他们被社会抛弃的身份。此外,配合主观视角快速剪辑的使用,进一步增加了影片的紧张感,使影片整体叙事更加紧凑有力。
二、题材选取与改编
影片以2004年发生在吴若甫身上的真实绑架案件为原型改编而成。真实案件成为影片的基础,而影片在叙事主体上也采取了对案件高度还原的方式。2004年的吴若甫绑架案曾轰动一时,从凌晨两点他被人劫持,到半夜11点被人解救,吴若甫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二十多个小时。后来,这一事件被改编成电视剧的情节,在《特警力量》中亮相。在丁晟的诚恳邀请下,事件的当事人吴若甫也成为《解救吾先生》中的一员,这进一步保证了影片对案件的还原。真实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已经可以保证将观众带进影院,而如何保持影片满足观众的预期,则是创作团队着力解决的问题。
影片在叙事上进行了艺术加工,将孔氏兄弟的案件并入其中,这既增加了影片的叙事张力,也反映出了匪徒的嚣张、残暴。绑架案发生时,吴若甫正当红,因此这一事件引起的轰动效应也非常大。当时既有《法制进行时》的纪实报道,也有各大网站的关注。这一事件以吴若甫被成功解救而收尾,其结果可以说是人尽皆知,而电影基于这一事件改编,自然对其结尾观众也已产生了预期,那就是吾先生一定会被解救。如此一来,影片的悬念无疑大打折扣,而这对于一部警匪片来说,无疑是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片中,导演将孔氏兄弟的案件穿插进叙事中,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孔氏兄弟案件也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并且此案的犯罪分子正是绑架吴若甫的人。孔老二被绑架虽然只是影片中辅助叙事的线索,但事关一个人的性命,自然能引起观众的注意。而孔老大在支付了绑匪华子300万赎金后,弟弟孔老二仍被华子撕票,此事带给观众巨大的心灵震撼。同时,华子还声称,“再给100万,我就告诉你们埋尸地点”,其嚣张气焰可见一斑。影片中,还安排了华子试图绑架孔老大的桥段,这一次他是在光天化日下实施犯罪。虽然最后绑架没有成功,但劫匪的嚣张、残忍已经给观众留下了足够深刻的印象,影片的叙事张力也得以提升。
同时,创作团队在对原事件的改编过程中,引入了“最后一分钟营救”的叙事模式,虽然略显老套,但其起到的效果仍是非常优异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是源于好莱坞的经典叙事模式,是叙事性影片中无可替代的经典编码和对观众心理的控制最有效的叙事惯例。虽然观众很明白这一套路,但仍乐此不疲。影片中,从在审讯室中的张华抬眼看时间的一刻起,以红色数字显示的电子时钟就成为特写镜头中的常客。特写镜头通常是用于强调作用的,而镜头中只有一个电子时钟时,其不断跳动的红色数字,会激起观众内心情不自禁的紧张感。而每一次特写镜头的强调,都是这一紧张感的延续。观众内心紧绷的弦直到人质被解救才能松下来。片中,张华设定了最后的期限为晚上九点,这个时间一到,无论是否拿到赎金,人质都会被杀害。为了增加紧张感,导演还特意加入了绑匪二号人物仓哥这一充满不确定性的人物。片中,仓哥心狠手黑,其程度丝毫不亚于张华,并且仓哥早就对张华怀有二心,他不想等到晚上九点再准时动手,而是准备提前下手。绑匪内部的这一不确定因素使观众悬起来的心更加紧张。此时,导演适时将镜头对准了在绑匪老窝中桌面上的电子时钟,时间指向了晚上8点50分。在下一次的特写镜头中,时间从8点57分前进到58分,而绳索已经套在吾先生和小窦的脖子上,二人被匪徒用力勒住咽喉,眼看就要死去。关键时刻,“最后一分钟营救”上演,二人转危为安,观众也终于得以轻松释怀。这一叙事模式虽然饱受诟病,但作为经典模式,自然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解救吾先生》的成功是经典模式永不过时的又一明证。
三、情感氛围营造
情感氛围营造是《解救吾先生》中纪实影像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真情实感的影像很难打动观众,纵使是以客观为准则的纪录片,也要注意其中渗透出的情感,何况是作为警匪故事片的《解救吾先生》。情感氛围营造的方式很多,不仅通过人物的表情、对白可以实现,通过光影的变化也可从侧面进行烘托。影片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来营造真实的情感,使影片在观众心中打下了真实而深刻的感动。
片中最动人的情感,莫过于吾先生与小窦对活下去的渴望。影片通过细节展现了极端条件下人的生存意志的强大。其一,吾先生被绑架到匪徒巢穴后,张华为逼迫其快速交出钱财,要让其见识一下不交赎金的后果。他的手下将被铁链捆绑的小窦押到吾先生面前,用绳子猛力勒住小窦的咽喉,差点将其勒死。吾先生见识到了绑匪的残忍,而他此刻不光想着自救,还想要救小窦一起脱身。吾先生先设法用拍戏的300万酬金来诱惑张华,并与其讲明利害关系,期望以这种方式完成自救,但他此时还不知道张华的真面目。其二,影片利用吾先生的幻想场景,来渲染其逃生欲望的强烈。当张华去吾先生公寓拿银行卡时,屋子里剩下三个同伙,恰好其中两个去了厕所,剩余的一个则把枪放在桌子旁边,而自己则蹲在地上收拾电炉子。此时的吾先生向小窦示意配合自己去拿枪,然后在接下来的镜头中,吾先生用脚踢到了枪,然后拿起枪将屋内的绑匪首先击毙,接着击毙了闻声赶来的一个匪徒,而在射击最后一个匪徒时,吾先生与小窦也纷纷中枪。这突如其来的一幕令观众应接不暇,完全超出对剧情的预期。但接下来的电话声则将这一镜头打断,画面回复了平静,吾先生和小窦仍坐在那里,而绑匪也还在。观众此刻才明白,原来这一桥段完全是吾先生内心所想。观众不禁为其勇敢而喝彩,但也为其冲动的想法担心。
此外,光影效果也是影片营造情感氛围的重要手段。如,吾先生在张华不在的情况下,试图从绑匪内部对其进行分化,从而争取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在吾先生的感召下,绑匪伟哥忍不住吐露了实情,即无论能否拿到赎金,吾先生二人都得死,此时小窦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他的哭闹喊叫招致了仓哥的毒打。二人都已明白,如果无人解救,等待他们的只能是死亡。此时,吾先生仍强打精神,安抚着小窦。他轻轻地哼唱着歌曲,后来小窦的情绪也有所缓和,和他一起哼唱。这一段充满了悲戚的色彩,影片利用光影效果进一步烘托了情感氛围。光从吾先生的侧上方打过来,吾先生有一半脸沉浸在黑暗中。观众能看到那张轮廓分明的脸,但却无法看清其眼睛,只有从鼻翼快速滑落的眼泪,令观众领会到吾先生的心酸。而当小窦抬起头来,亮光打在他的脸上,其噙满泪水的双眼分外明亮,而吾先生的脸则没人黑暗中。两个生命将要走到尽头的人的相互慰藉,带给观众无尽的感动。又如,吾先生到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努力,他在争取绑匪中最有可能倒向自己一方的胖子伟哥。此时胖子在屋子里踱来踱去,展现出内心激烈的冲突。光源仅有一个吊在屋顶的灯泡,发出昏黄的光。镜头时而对准胖子被光照亮的脸,时而对准其背光留下的阴影,以此来展现他的游移不定,将其举棋不定的内心和紧张的氛围烘托至高点。
综上,在警匪片已经令观众产生严重审美疲劳的今天,丁晟的《解救吾先生》带给了观众一些新意,或者说,丁晟的纪实影像更像是一种返璞归真。丁晟无意讨好观众对明星遭遇绑架时真实状态的窥视欲望,而是将明星还原为人,表现了一种普遍意义下的人在极端状况下的求生欲望。影片的戏剧张力集中体现在警匪交锋中的真实以及由此产生的惊心动魄感。丁晟对警匪片创作的尝试,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