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塑造了华工独特的精神气质

2016-08-13李培根

教育家 2016年14期
关键词:华工工学院华中

文/李培根



他塑造了华工独特的精神气质

文/李培根

朱九思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界屈指可数的教育家之一,在华工人(华中科技大学的前身为华中工学院)心里,他更是“校父”。先生在华中科技大学历史上的地位是极其特别的,不管是他之时代的经历者还是未经历者,都承认他的功绩和地位。

九思先生之特别,当然在于他主政华中工学院时,做出的丰功伟绩以及对于这所学校后来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九思先生之特别,在于他的独立精神。不唯上,只求实。他认定的某些事情,即使上级部门不同意,他也要迂回前进,达到目标。在华中工学院办文科,即是如此。他不盲从上级的指示。当年,他以麻省理工学院为华中工学院的模仿和追赶对象,就违背了当时教育部主要领导的指示。最终,事实证明了先生的判断与胆识。九思先生任校长时期,奠定了学校后来几十年学科发展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后期,他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造专业,实现理工结合”。1980年,正式提出“把华工办成以理工为基础的综合大学”。今天,华中科技大学已经是一所真正的综合性大学。作为一个教育家,九思先生给留下了宝贵的教育思想。他非常强调科研的作用,这对于华中工学院后来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在教学思想和方法上,他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反对把学生当作小孩,老是抱着他们走。他指出,“抱着走”的实质就是“把学生禁锢在传统的知识圈内,不图革新创造;它让‘孩儿’安卧于母亲的怀抱之中,不愿自己走路”。在从校长位置上退下后,九思先生也一直思考着教育的一些重大问题。1999年,他在《大学生命的真谛》一文中,将自己的教育观概括为“学术自由,追求真理”。这些思想,即便在未来依然具有指导作用。

九思先生为我们树立了杰出的领导风范。他对事业的热爱与执着,他的视野与气魄,都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正是九思先生,使华中工学院乃至今天的华中科技大学形成了宝贵、独特的精神气质。他提倡而且秉持的“敢于竞争,善于转化”成为华工的精神风貌和光荣传统。也正是这种精神风貌,使得这所学校得以持续、快速地发展,并取得今天的地位。正如人们所言,华工“多年以来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内无历史积蕴,外无(‘无’应该为‘少’)‘贵人’相助,取得的成绩都是‘一刀一枪’搏来的”“敢于竞争,善于转化”应永久地成为华中大的精神风貌。那就是,在艰难的条件下,也要敢于与那些比自己条件优越得多的学校竞争并追求卓越,这当然需要善于把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把困难转化为机遇,把劣势转化为优势。九思先生眼光独到。当年,他组织多个系的力量,开展激光方面的研究,取得很好的成效,使华中工学院在激光领域研究方面很快确立了在国内的优势,为学校后来建立激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激光国家工程中心奠定了基础。今天华中科技大学的“有组织创新”,其实就得益于九思先生的真传。

从华中工学院到华中理工大学再到华中科技大学的快速发展,见证了九思先生作为中国教育家的地位。九思先生晚年对中国教育不乏真知灼见,他也直陈中国教育的某些弊端。斯人已去,但其精神永存!九思先生已经成为华中大历史的一座丰碑,愿先生的精神永远成为华中大的财富。

猜你喜欢

华工工学院华中
华中要塞:义阳三关
华中建筑2021年总目录
新四军华中抗战
大连中华工学会旧址纪念馆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一战时期的法国华文报刊和华工教育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明年或激增40%?华中3万多吨加州鲈市场谁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