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国内段区域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

2016-08-13赵伟光贾晓佳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增长一带

敬 莉 赵伟光 贾晓佳



“一带”国内段区域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

敬莉赵伟光贾晓佳

摘要:“丝绸之路经济带”作为我国新时期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深化向西开放的重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其经济关联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使用空间理论和计量方法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所属省区经济关联程度及演变,运用改造后的C-D生产函数结合空间误差模型,并加入代表区域经济关联的市场潜能这一新经济地理变量,以2000年到2013年135个地级市及直辖市组成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用以揭示关联性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区域关联模式从明显的“低低型区域经济关联”转变为明显的“高低型区域经济关联”、“高高型区域经济关联”,并形成各省份以城市群为增长极的多极化发展模式,同时市场潜能每提高1%,人均生产总值提高0.12%。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 区域关联; 经济增长;空间溢出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优化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意味着我国区域经济将进入到经济协调发展的更高层次。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标志着“一路一带”建设进入实际推动阶段,这对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中西部地区、西南沿海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和跨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推行关键在于打破以往的区域垄断式发展模式,形成跨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所属地区通力合作、协同发展的大局面。因此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外学者运用空间经济理论和方法研究区域经济问题的相关研究较为丰富。艾萨德(Walter Isard)反对“没有空间基础”的“空中楼阁”式的一般均衡分析,他强调应该将地理学与经济学结合起来*沃尔特·艾萨德:《区位与空间经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1-69页。;美国学者厄尔曼(E.L.Ullman)认为空间相互作用的产生必须伴随三个重要条件:互补性、中介机会和可运输性*E.L.Ullman.The Nature of Cities,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amy of Politcal and Social Sciences,1945,(242):7-17.;1991年,克鲁格曼(Paul R.Krugman)发表力作《规模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标志着新经济地理学诞生,并提出“中心—外围”模型,认为本地市场效应、运输成本相互作用造成空间经济布局形成和演变,为空间经济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基础*Krugman,P.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3):483-499.。Anselin在其著作《空间经济学》(1988)中首先提出关于检验回归模型中空间效应以及如何估计这样模型的方法论,为空间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方法*Anselin.Interactive Techniques and Exp 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1988:9-24.。国内学者对于空间经济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吴玉鸣、袁冬梅、魏后凯、于斌等学者最早运用空间方法研究我国经济问题*吴玉鸣:《县域经济增长集聚与差异:空间计量经济实证分析》,《世界经济文汇》2007年第2期。。张学良(2012)指出中国区域经济正从传统的“带状经济”向“块状经济”转换*张学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新格局与区域协调发展》,《科学发展》2012年第7期。。芦惠、欧向军等(2013)通过运用相关差异系数和极化指数,以中国地级市为分析单位,指出就省域而言,大部分省域内部差异和极化的变化存在正向关联*芦惠、欧向军、李想、叶磊、孙东琪:《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极化的时空分析》,《经济地理》2013年第6期。。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也非常丰富。胡鞍钢等(2014)解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并从经济安全和区域发展等角度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意义,进而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合作发展的相关战略和政策建议*胡鞍钢、马伟、鄢一龙:《“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14年第2期。;龚新蜀等(2014),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观背景下,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同中国与中亚贸易增长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加大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的必要性*龚新蜀、马骏:《“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区域贸易的影响》,《企业经济》2014年第3期。;王保忠等(2013),分析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战略实施,并认为首先应加强政府间政治互信和实物合作,其次是加快推进操作层面的体制机制的建设步伐*王保忠、何炼成、李忠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战略路径与实施对策》,《经济纵横》2013年第11期。;林治波(2013),基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意义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西部地区更好地发挥区位、资源等优势,推动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力争实现我国东西部经济的平衡发展*林治波:《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意义重大》,《资源环境与发展》2013年第4期。。

上述学者从不同研究角度出发,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空间性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和研究。尽管这些研究对于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空间问题是有帮助的,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以往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更加注重定性层面的分析,运用实证方法的研究还不多;二是大多数学者多是运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问题,传统的经济学分析是在空间均质、要素完全自由流动、运输成本为零的假设下进行的,这与现实中区域空间非均质、规模收益递增、运输成本非零的经济事实不符;三是以往关于区域经济关联的研究多以省域划分为单位,但随着我国城市群与经济带日益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的重要支撑,文章以地级市为分析的基本单元。因此,文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运用新经济地理和空间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经济关联程度和演变,同时运用改造后的C-D生产函数,通过加入表征区域经济关联的市场潜能这一新经济地理变量,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关联性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影响程度。

一、经济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的理论说明

1991年,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发表的力作《规模收益递增与经济地理》标志着新经济地理学的诞生。劳动力市场共享、市场潜能和前后向关联等所导致的货币外部性与集聚之间的内生互动*颜银根:《微观主体异质性行为: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研究方向——兼评〈产业空间分异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一书》,《经济地理》2014年第12期。。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的条件下,货币外部性的来源明确,有着清晰的福利效应,这种福利效应引起正向或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由于交通运输成本存在随着距离增而增加的现象(冰山运输成本),产业部门将倾向于靠近消费市场,以降低运输成本。同时一个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越完善,它与周边地区的商品流通和要素流通成本越低,表明这一地区的市场潜能越高,生产型企业更倾向于集聚于此。产业部门在某一地理空间的集聚不仅会形成规模经济,还会促进当地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这会进一步吸引产业和生产要素的转入,形成“循环因果累积效应”,区域经济呈现地理空间集聚,形成佩鲁提出的增长极。随着集聚程度的加深,规模经济、技术和知识资源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外部性,同时集聚区也会出现过度拥挤带来的负效应,使产业倾向于扩散,这会形成这一地区对周边区域的经济带动和关联效应,形成赫希曼(A. O. Hirshman)提出的涓滴过程。根据以上论述,区域经济关联会形成三种模式:高高型经济关联、高低型经济关联、低低型经济关联。

低低型区域经济关联模式是区域经济关联的最初阶段,在这一阶段区域之间未形成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区域之间的经济关联效应较弱,是区域经济关联的初级阶段。

高低型区域经济关联,在这一阶段某一区域形成了支撑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经济发展处于极化效应下,外围地区的生产要素向区域增长极集中。区域经济关联模式发展到中期,区域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关联效应,但多为单向的流动,中心地区对外围地区的带动效应较弱。

高高型区域经济关联模式,在这一阶段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中心区域的经济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更加明显。对周边地区的带动效应显著,区域经济关联进入到高级阶段。

综上所述,区域经济关联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区域经济关联效应会随着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程度出现从低级向中级再向高级阶段的演变过程。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关联效应的总体特征描述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空间上的关联性,并且这种关联性会对临近地区产生空间溢出效应,现实中是否真的存在这种空间特性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一)方法介绍

空间统计分析Moran’I指数是一种分析区域之间空间自相关性统计分析技术。Moran’I定义如下:

式中,i、j表示观测地区,其总数为n。

Moran’I指数取值范围在-1和1之间。计算结果为负代表区域之间存在负的经济关联性;结果为正表明区域之间存在着正的经济联系,系数值越大,关联性越强。以上计算借助于OpenGeoDa软件完成。

(二)数据来源

(三)分析

按照上文计算方法,得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相关性的Moran’I指数,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关联的Moran’I指数

整体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自相关性呈现出先增高后下降的“倒U型”的发展趋势。从2000年的0.15上升到2004年的0.18最高值,又逐渐回落到2013年的0.15,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区域经济关联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这一阶段“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区域经济关联性逐年提高。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从非均衡向均衡发展战略转变。伴随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3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出台、2004年中部崛起战略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推行和实施使各类财政转移支付、国债、预算内建设资金和部门建设资金逐渐向这些地区倾斜,助力西部地区逐渐依靠资源优势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西部地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1460元增加到2004年的2876元(均为1978年实际价格),超过同期全国人均生产总值增长率。

这一阶段“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关联性逐渐回落,造成这一趋势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伴随东部地区产业的转入,投资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大量的资金和政策优势资源并不是平均分布在各省份的内部地区,各省份资源型区域和省会城市成为吸引东部产业转移和投资的主要区域,在省域经济来看,各省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在缩小,如果将视角放到更细的地级市来看,各省份内部的区域差距却出现了加剧的趋势,这是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区域经济关联降低的主要原因。以新疆为例,2013年“天山北坡经济带”生产总值达到5803.52亿元,占全疆比重为69.4%,相比于2004年增长了18.9%*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二是中西部地区都是人口稀少,资源丰富的特点,这一特点造成东部地区转移到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多是资源开采和初级加工产业部门,由于交通不便,市场规模较小,工业基础不完善的限制,其他工业部门并没有显著的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这一原因造成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多以资源型产业为主,产业结构趋同现象阻碍了跨区域的经济合作,这也就解释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区域经济关联效应下降的部分原因。例如2013年山西原煤产量超过 9亿吨,外运出省煤炭近6亿吨。2013年,新疆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约有 70%的贡献是来自于石油、煤炭等相关的资源、能源行业*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

图2 2000年“经济带”区域关联       图3 2013年“经济带”区域关联*图中黑色区域代表高高型区域经济关联,深灰色代表低低型区域经济关联,中灰色代表高低型区域经济关联,淡灰色代表区域关联性不显著。

图2、图3清晰地展现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局部地区空间关联性的变化趋势。总的来看,2000年“丝绸之路经济带”范围内的西北、西南、东北区域主要以“低低型区域经济关联”和少数的“低高型区域经济关联模式”为主,整体“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缺少带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2013年则形成了多极化的区域经济关联模式。为了清晰展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变化,给出表1:

表1 2000年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地级市经济空间类型变化

注:HL表示“高低型区域经济关联”、LL表示“低低型区域经济关联”、LH表示“低高型区域经济关联”、NS表示经济关联性不显著。

从图2可以看出,2000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段区域经济关联模式主要以“低低型区域经济关联”为主。这一关联模式主要分布在青海、宁夏、陕西、重庆、四川五省区市的交界地带,主要是秦岭、大巴山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地区;四川省西部;云南西南部地区。造成2000年“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关联模式呈现“低低型关联”的原因主要是这一区域位于内蒙古、陕西、甘肃、四川等省份的行政交界地区,由于各省份纷纷围绕省份内部的增长极进行经济建设,造成对这些省份边界地区的资金和政策的向内倾斜,出于行政垄断,造成这一区域形成了“跨省区的低低型经济关联模式”。同时这一区域在我国的自然地貌中分布着众多的生态保护区,在我国最新发布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中,这一区域被划分为“生态保护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一区域的经济发展。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的计量分析

从上面分析看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效应,经济增长的地理空间效应对地区经济增长一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空间溢出效应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经济发展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 这就需要通过严格的实证模型来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一)模型介绍

文章借鉴一个新经济地理学的概念指标和模型来表征空间溢出影响效应。新经济地理发展出以空间距离权重将周边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加总来衡量一个地区生产产品和服务的潜在需求规模,称之为市场潜能*赵伟光、敬莉:《区域经济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以新疆为例》,《财经科学》2015年第3期。。这个指标说明了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受本地区到其他地区市场潜能的影响,这实际上就表现为区域经济的外部性和关联性。为了更全面地反映地区经济增长问题,引用资本、科技、劳动力、外商直接投资投入。考虑到制度因素对新疆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加入一个反映制度变化的虚拟变量来反映这种作用。面板数据模型形式如下:

LnYit=γ0+γ1LnMpit+γ2LnKit+γ3LnHLit+γ4LnFKit+γ5LnLit+γ6D1×LnKit+μit

(3)

用各地区人均GDP数据来代表Y,表明区域经济增长情况,并通过各地级市(自治州)人均GDP环比指数进行缩减。

用各地级市(自治州)生产总值来计算市场潜能变量,同时生产总值也通过GDP环比指数进行缩减。在计算市场潜能变量时,需要计算空间权重矩阵,文章用各地级市(自治州)质心之间欧式距离的倒数来表示空间距离衰减效应,并通过将倒数值乘以GDP进行加总来计算各地市场潜能变量,计算公式如下:

(4)

式中,i、j代表不同地区,dij代表两地区欧式距离,文章通过ArcMap10.0计算“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地级市(自治州)质心欧式距离*赵伟光、敬莉:《新经济地理视角下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基于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实证研究》,《新疆农垦经济》2015年第2期。。

用各地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来代表K,表征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用各地区固定资本投资环比指数进行缩减。用各地全社会从业人员代表L,表征劳动力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用每万人大学生人数来代表HL,用人均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来代表区域吸引外资情况,并按汇率调整为人民币数值。

文章运用RStudio和空间面板数据包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和空间面板数据回归分析。

(二)实证分析

1.普通面板数据回归分析

在对模型进行回归之前要先对各变量做平稳性检验,经检验各变量在零阶条件下都表现平稳,这里不给出具体的结果。为了对比区域经济关联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给出不考略区域经济关联变量市场潜能的传统模型回归结果模型(Ⅰ),再给出加入表征区域经济关联影响因素的改造后的C-D模型(Ⅱ),以便比较分析。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面板数据估计结果

注:括号内为估计值的t统计量,***代表拒绝概率为0.001,**为0.01。

回归结果来看,当不考略区域经济关联时,投资增长1%,“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属区域经济增长0.34%;劳动力增长1%,“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属区域经济增长0.25%;科学技术每提高1%,“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属区域经济增长0.7%,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属区域经济增长0.15%。当加入表征区域经济关联的市场潜能这一变量后,区域经济关联每提高1%,经济增长0.89%,其他变量也出现了较大的波动,表明市场潜能确实是影响新疆经济增长的不可忽视的变量。

2.空间面板回归模型分析

如果不考虑空间效应,我们的分析到此结束。但前文有关区域关联性的研究已经通过Moran指数得出结论,“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关联性,如果忽视空间关联性运用普通的回归方法会造成由于数据自相关引起的估计结果有偏,对估计结果和实际应用造成困难。因此必须运用空间回归方法来做出有效的估计。

空间计量模型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空间滞后模型(Spatial Lag Model),主要是讨论各变量在空间上是否存在扩散效应和溢出效应;另一种是空间误差模型(Spatial Autoregressive Model),主要探讨因变量之间的彼此影响。由于我们研究的是新疆区域经济的关联性和溢出效应,因此选择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对原有计量模型进行改进,结果为:

(5)

上式中,LnY、LnMp、Lnk、LnL、LnFK、LnHL、D*LnK与之前模型代表意义相同,新加入项代表因变量的空间滞后向量。其系数反映了邻居地区对区域自身的影响作用。表明区域经济增长不仅受自身发展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周边邻近地区经济增长情况的影响。若回归系数显著,表明区域之间存在着空间依赖,同时系数值也反映了空间依赖程度的大小。在进行空间面板数据回归时,普通的OLS估计不再有效,应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或广义矩估计,这里我们运用广义矩估计。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空间面板数据估计结果

注:括号内为估计值的t统计量,***代表拒绝概率为0.001,**为0.01。

为消除数据自相关的影响,在运用空间回归模型对原数据进行重新回归后各变量系数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动,各变量的概率也比较显著,证明采用空间误差模型有效地避免了数据自相关性。通过空间Hausman检验,chisq统计量值21.3086非常显著,因此拒绝原假设,空间模型应该考虑固定效应模型(Ⅱ)。与普通面板数据相比,空间模型回归结果有了显著地变化。市场潜能估计值为0.11,t统计量为4.8671,非常显著,表明区域经济关联这一影响区域经济关联的因素在以往的研究中被忽视,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回归结果来看,市场潜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几乎与外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当。资本对经济贡献度为0.43,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更为相符,说明资本投入依然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劳动变量的估计值依然不显著。同时技术每提高1%,人均生产总值提高0.04%,表明在现阶段科学技术并没有成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属区域经济增长决定性因素,这主要是受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特征所决定的,这些地区应加快产业升级,注重技术对经济增长作用,在全国产业分工中应摆脱单纯依靠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低端开采和初级加工环节。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为0.10%,这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属区域内多以国有和集体企业为主、行政色彩较浓、远离海岸港口有关。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应完善同中亚国家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综合保税区、开展有效的互联互通,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1.“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自相关性呈现出“倒U型”的发展趋势,表明从整体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关联性呈现出先增高后回落的趋势。“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属区域的经济关联,但也造成中西部、东北部地区形成了以各省经济增长极组成的“多极化经济发展模式”,未形成跨区域以经济带和城市群为着力点的经济发展联动局面。

2.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链接区域的云南、广西未形成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南区域缺少经济关联的着力点。

3.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发现以往研究中忽视了经济关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过高地估计了资本投入和劳动力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当加入表征区域经济关联的市场潜能变量后,表明市场潜能每提高1%,人均生产总值提高0.12%。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属区域要重视经济关联。同时回归模型中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和技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属区域经济增长作用较小,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属区域行政体制过重,市场化程度不高,开放程度不够,缺乏有效顶层设计等因素阻碍区域经济增长。

(二)政策建议

1.通过“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战略,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已经形成多极化的经济发展格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应加强顶层设计,建立统一协调各区域经济发展及合作的机制建设。在多极化经济发展格局中通过以城市群和经济带为着力点,以点带面,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所属区域经济关联度,形成合力效应。

2.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首先应继续以“天山北坡经济带及城市群”为核心,促进区域内外资源向该地区集聚,建设成为亚洲中部有力的经济增长极,强化核心区实力,提高自身发展能力,避免过道效应;其次应加强同甘肃“关中-天水产业带”、宁夏“沿黄河经济区”之间的以经济关联及产业分工为方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加强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以经济带为着力点的“西北部经济关联轴线”。

3.内蒙古地区应依托“呼包鄂榆地区”加强同东北“辽中南经济带”等经济发展增长极的经济关联,加强跨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要素流通成本,形成经济发展联动格局,构造路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东部经济关联轴线”。

4.陕西应依靠其工业基础雄厚,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同西部地区、西北同中部及东北地区枢纽的有利区位优势,以西安为着力点构建链接“西北部经济关联轴线”和“中东部经济关联轴线”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关联第一大动脉。

5.云南、广西要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历史契机,培育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构建起链接东南亚国家经济关联的桥头堡,同时应加强同“珠三角”、“长三角”区域经济关联,吸引产业转移,形成互补式的经济发展格局,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南部经济关联轴线”。进而形成同“珠三角”、“长三角”组成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经济关联第二大动脉。

6.四川成都、重庆要利用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关联的枢纽区位,依靠工业基础和经济优势以“成渝经济带”为着力点构建起链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第一大动脉”同“丝绸之路经济带第二大动脉”的两大经济关联动脉的联动式发展。

[责任编辑:邵世友]

收稿日期:2015-11-1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疆周边国家经济安全机制比较和整合研究”(14ZDA088)、2014年度新疆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产业扩散视角下新疆承接转移产业的行业选择研究”(cdyjk2014004)。

作者简介:敬莉,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乌鲁木齐830012);赵伟光,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产业经济学研究生(乌鲁木齐830012);贾晓佳,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13级区域经济学研究生(乌鲁木齐830012)。

The Regional Correlation of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s of Economic Growth

JING LiZHAO Wei-guangJIA Xiao-jia

(Economic Department, Xin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Economics, Urumqi 830012, P.R.China)

Abstract:The study of regional economic correlation and the spatial spillovers effect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are of great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long-term stability.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regional economic correla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through introducing a new economic geography variable “market potential”. We found that the regional correla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is becoming stronger and stronger. If market potential is increased by 1%, there is a 0.12 percentage point increase for regional economy.

Key words: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Regional Correlation; Economic Growth; Spatial Spillovers

猜你喜欢

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增长一带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丝绸之路经济带”教育合作现状分析
“丝绸之路经济带”下中国的中亚能源政策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丝绸之路经济带”跨境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