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信道下微波输能与数据通信干扰机制研究
2016-08-13满忠诚刘晓明赵端
满忠诚, 刘晓明,2, 赵端,2
(1.中国矿业大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8;2.中国矿业大学 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 江苏 徐州 221008)
共信道下微波输能与数据通信干扰机制研究
满忠诚1,刘晓明1,2,赵端1,2
(1.中国矿业大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江苏 徐州221008;2.中国矿业大学 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 江苏 徐州221008)
摘要:研究了间歇共信道机制下,微波输能与传感器节点通信之间的影响关系;建立了丢帧率模型表达式,分析了丢帧率与输能持续时间、间歇时间和数据传输速率之间的关系。仿真结果表明,输能持续时间和间歇时间的比值越大,丢帧率越高;在数据传输速率小于100 kbit/s时,数据传输速率越小,丢帧率越低。实测结果证明了丢帧率模型的有效性。
关键词:传感器节点; 微波输能; 数据通信; 通信干扰; 共信道; 丢帧率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2.1627.TP.20160803.1000.006.html
0 引言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在灾变环境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能提供第一手救援信息。传统的无线传感器节点大多采用电池供电,电池电量的有限性制约了网络生命周期。在发生灾难时,保持传感器节点电量的充足性尤为关键。无线微波输能(Microwave Power Transmission,MPT)技术的发展[1-4]为解决无线传感器节点电量有限问题提供了新方法。
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之初是为了以无线形式进行数据通信,并没有考虑通过无线输能给传感器节点供电的问题。在数据通信基础上引入能量传输机制,必然会产生相互干扰。目前研究无线MPT技术的文献有很多,但很少涉及无线MPT对数据通信的影响问题。针对该问题,参考文献[5-6]提出并分析了2种解决方法:间歇共信道机制和相邻信道机制。这2种机制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有限的频谱资源。假设传感器节点天线带宽为2.4~2.5 GHz,MPT系统的工作频点为2.45 GHz,当输能和数据通信工作同时进行时,为相邻信道机制;当输能工作间歇进行时,为间歇共信道机制。
参考文献[5]在微波暗室中通过实验方式探索了2种机制的特点。在相邻信道机制下,当传感器节点的数据接收功率不大于0.6 μW/cm2时,MPT对数据通信没有影响;当接收功率超过0.6 μW/cm2时,数据通信工作停止。这是因为通信天线侦测到数据发送功率时,其带通滤波器无法完全衰减掉接收到的输能功率,导致通信天线在能量接收与数据发送之间发生冲突。一般情况下,传感器节点的接收功率最小为mW/cm2级别,因此相邻信道机制不太适用。间歇共信道机制可利用现有的商业设备轻松实现,通过间歇控制输能的持续时间来降低对数据通信的影响,是解决共信道机制下输能与通信共存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针对间歇共信道机制,通过分析丢帧率来探索微波输能与数据通信之间的干扰机制,由此寻找最优输能策略。 [5]采用理论推导方式,得出丢帧率Rloss与TPT,TPS的关系:
1 共信道MPT与数据通信下的丢帧率模型
在间歇共信道机制下,MPT系统间歇性地传输能量。设其能量发送持续时间为TPT,停歇时间为TPS。在TPT内,传感器节点探测到MPT系统发射能量,此时传感器节点将停止数据通信工作,并将传输数据暂存在一个有限大小的缓冲区;在TPS内,传感器节点将继续传输缓冲区内的数据。因缓冲区大小有限,所以会出现数据溢出现象,导致数据丢帧。
(1)
式中:Ntotal为发送数据的总帧数;Nreceived为接收到的数据帧数。
定义缓冲区大小为Z,数据传输速率为G,则GTPT为TPT内暂存在缓冲区待发送的数据帧数,为了保证不丢帧,在TPT内产生的数据应不超过缓冲区大小,即GTPT≤Z,此时令TPT≤Z/G=A。
同时要保证在TPS内,将缓冲区内数据和TPS内产生的数据发送完毕,即
(2)
式中:L为所采用的数据通信协议中1帧数据大小,不同的传输协议(如UDP,TCP等)具有不同的L值;τ为传感器节点2次数据传输的时间间隔。
令TPS≥GTPT/(L/τ-G)=B。如果TPS太短,则无法将缓冲区中和TPS内产生的数据发送完毕,也会发生丢帧现象。此时所丢帧数为
(3)
当GTPT>Z,即TPT>A时,开始出现丢帧现象。TPS≥B时,所丢帧数为
(4)
当TPT>A且TPS
由式(1)—式(4)及Ntotal=G(GTPT+GTPS)/L,可得出总的丢帧率为
(5)
A,B,C,TPT,TPS在1个输能周期的示意如图1所示。
图1 A,B,C,TPT,TPS在1个输能周期的示意
Rloss随TPT的减小而减小,随TPT的增大而增大。假设1个输能周期(TPS+TPT)内的能量发送功率为PPT,平均能量传输功率为Pe,则有
(6)
式(6)揭示了MPT系统发送功率与传感器节点数据传输速率之间的关系。数据传输速率G值越大,意味着平均能量传输功率Pe越低。τ=0.6 ms,L=1 470 B(UDP协议)时,Pe/PPT与G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可看出,Pe/PPT随G值增大不断下降,也就是说,为了给传感器节点提供更多的能量,必须降低传感器节点的数据传输速率。
图2 Pe/PPT与G的关系
2 丢帧率模型仿真
在巷道中应用MPT系统时,根据无线传感器的工作方式,有2种输能方式。
(1) 如果设定传感器节点在MPT期间不传输数据,那么MPT系统对传感器节点的数据通信没有任何影响。但是需要一种机制来协调MPT系统和传感器节点,使二者互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