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更多人骑上碳纤维自行车
——访连云港神鹰碳纤维自行车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斯纬

2016-08-13余海峰王震蒙薛征征

中国自行车 2016年7期
关键词:车架碳纤维生产

文:余海峰 图:王震蒙、薛征征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让更多人骑上碳纤维自行车
——访连云港神鹰碳纤维自行车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斯纬

文:余海峰 图:王震蒙、薛征征

编者按:连云港神鹰碳纤维自行车有限责任公司一直专注生产碳纤维自行车车架和整车,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绩。公司立志让更多普通消费者骑上碳纤维自行车,打破行业格局,为碳纤维自行车在我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6年5月,我们来到连云港市,拜访了公司总经理张斯纬先生。

Q:记者,A:张斯纬

Q: 我们注意到贵公司进入自行车行业的时间并不长,又是一家专做碳纤维自行车的企业,感觉在行业中比较与众不同,所以想了解一下公司的实际情况?

A: 我们鹰游集团原来主要是做纺织产品的,生产自行车的初衷是因为我们在2005年起开始生产碳纤维材料。它本来是一种原料,我们想把它做成产业链,也就是碳纤维的下游应用。当时我们考察了一下市场,觉得自行车行业是一个朝阳行业,符合运动、健康、环保理念,所以2010年就开始建设碳纤维自行车厂,生产ZGL品牌碳纤维自行车。

Q: 在很多产品中,您为何偏偏选中自行车?

A:因为自行车对碳纤材料品质的要求很高,结构很复杂,对五通等部件的技术要求高,如能做好自行车,再做其他产品应该不会很难。比如现在羽毛球拍也是碳纤维材料做的,但难度不能与自行车相比。应用碳纤材料的不光是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还有其他很多产品,比如汽车上也有碳纤材料做的零件,这些都是我们产品发展的方向。

2009年,我们把集团生产的碳纤材料送到南方的很多自行车企业去测试,得出的结论是不能使用,这让我们很失望。但我们没有退却,而是下决心用这些材料,自己来做自行车,希望通过制造终端产品来验证我们的碳纤材料到底能不能应用在自行车上。

别的企业不敢用大陆生产的碳纤材料,主要是出于对材料品质的担忧,而我们做自行车的目的,就是想通过事实来证明我们的材料是经得起考验的,这是我们生产自行车的初衷。

Q: 目前做碳纤维自行车的企业很多,竞争也很激烈,作为一家新入行的企业,难度是很大的。

A: 近两年,自行车市场情况不太乐观,同质化比较严重,铝合金、碳纤维自行车都出现了同质化问题,行业进入洗牌过程,我们也直接感受到了其中的寒意。所以就必须努力把自身的优势发挥出来,让消费者认识我们的品牌,认识我们碳纤维自行车的优点,体验出我们产品的与众不同之处。

碳纤维自行车因为价格、配置、材料等原因,过去的定位比较高,使得这个消费群体相对较少,我们希望碳纤维自行车能被更多的普通消费者接受,能在行业内兴起一个“黑色革命”,从而实现用碳纤维自行车来替代铝合金自行车,就像当年铝合金自行车取代钢制自行车一样。从效果来看,几年下来,现在行业里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趋势,只是还不是很明显。

Q: 据行家说,普通消费者如果有了骑碳纤维自行车的体验,他或许就会弃铝合金自行车而使用碳纤维自行车。

A: 用碳纤维自行车取代铝合金自行车有个过程,一方面消费水平要提高,另一方面生产厂家的成本要控制,还涉及到相关的配件等方方面面因素。我们推出的一部分价位在3 000元以内的碳纤维自行车,整体性能要比铝合金自行车高出一截,虽然现在还做不到和铝合金自行车一样的价位,但相信通过努力,逐步会做到。如果按照这条路走下去,我想碳纤维自行车的市场需求量一定会稳步增长的。

Q: 一般自行车零件整车的加工可以批量化,一天就可出几千辆、上万辆,运用自动化生产后,效率会更高。而碳纤维自行车却是用碳布一块一块贴出来的,每天产出量很小,后期处理也很特殊,不是一般设备能够完成的,所以这恐怕就是碳纤维自行车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A: 因为生产碳纤车架的工序特别多,而且都是手工操作,难以使用自动化设备,所以要保证品质,成本自然就上去了。

2014年我们的自行车厂搬到新

自行车产业很大,很复杂,不是我们原来所想的那样简单。进入这个行业以后,我们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也找到玩车的乐趣。的厂区,形成如今这样比较齐全的规模。工厂主要分3大部分:碳布、车架、整车生产。我们的原料、加工工艺、品牌都是自己的,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据了解,自行车行业还没有一家企业自己能够做碳布,都以进口为主。因为碳纤维材料定位比较高,主要用在高精尖的设备或者产品上。而随着碳纤维应用范围的越来越广泛,产量越来越大,成本也会越来越低。

Q: 进入自行车行业后,当自己做了产品,您觉得跟进入之前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A: 自行车产业很大,很复杂,不是我们原来所想的那样简单。进入这个行业以后,我们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也找到玩车的乐趣。如果能把产品做成了,我就会很满足。

Q:您以前对自行车生产有过了解吗?

A:做自行车我是从零开始的,至于生产工艺,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学习、掌握。比如一开始我们研究的重点是如何用一块块不同形状的碳布把车架拼出来,后来又研究如何来减重。

Q: 做自行车给您带来的最大的乐趣是什么?

A: 我们的产品通过了权威机构的认证。

自行车是一种交通工具,不是随便做做就能成功的,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按自行车标准进行研发、生产,从一开始就考虑产品通过测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让碳纤维自行车获得SGS认证。以前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对产品结构的研发上,现在则更多考虑如何设计出理想的车型,这些都是我很感兴趣的事。

Q: 一个企业若要长期生存,需要产生效益,目前你们企业处于何种状况?

A: 刚开始投入阶段,包括厂房、设备都有一定的投入,运作几年,目前已经盈利,不用集团注资了。公司很注重按照长期发展的模式运行,包括企业需要有良好的造血功能,也就是产品开发能力。

我们进入行业非常晚,起初对产量也没有设置很高的目标,比如一年要达到多少量,只是想先按照自己的想法,把样品做出来,再一步步完善,把它做得精致一点。目前要达到台资企业的水平,差距还很大,要好好向先进的企业学习,不断进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摸出门道,在这条路上开发出自己喜欢的产品。

在产品推向市场以后,我们发现市场需求挺大,但由于时间短,我们目前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和一些知名品牌相比差距很大。但我们会按照既定的思路走下去,相信会越做越好,越做越大,我的目标一定会达到。

Q: 请问您的目标是什么?

A: 做3 000元的碳纤维自行车,让碳纤维自行车得到普及!

Q: 市场上的碳纤维自行车一般在10 000元左右,和你们相差7 000元,请问你们的车质量有保证吗?

A: 我们的车是可以经得起任何国家检测机构的检验的。

Q: 那差别在哪里?

A: 由于主要部件车架是自制的,所以这方面我们有优势。我们的出发点是,不要把碳纤维自行车的价格定得那么高,使消费者产生敬畏,造成一部分人买不起,而要向市场提供平民化的碳纤维自行车。

碳纤维自行车目前对很多厂家来说,是创造利润的产品。大家认为,不要把价格压得很低,但我觉得要让这个车型变得更大众化一些,让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碳纤维自行车,这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集团生产的碳纤维材料的品质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的,因为有这个优势,所以我们把它用在了自行车上,这是我们的自行车产品能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原因。在做碳纤维过程中含金量最高的是技术,而材料只是一个方面。

Q: 此话怎么解释?

A: 比如现在最好的碳纤维是200 元/kg,做1辆自行车1 kg材料就够了,而成品车架的价格却要几千元,所以材料本身的成本并不高,高的是制作工艺。完成一副车架需要大量的手工劳动,还要经过比较复杂的处理,所以这跟金属车架完全不同。

Q: 这可能就是碳架为什么居高不下的原因。

A: 我觉得企业保持一定的利润是应该的,但不能太高,否则就会把一大批消费者拦在门外。当然除了普及型的产品,比较高价的,上万元的产品我们也有,主要是满足用车比赛的高端客户。

Q: 您这样做也许会改变整个行业碳纤维自行车的价格体系。

A: 我知道行业里面一定有不喜欢我的人,他们怕我把价格搞乱,但我依然会坚持。让更多人骑上碳纤维自行车,这有什么不可以呢?

我现在一心一意地做碳纤维自行车,工厂全部产品都是碳纤的,这跟很多企业是不同的,这样就能让我们全身心投入到碳纤产品中,把它做精做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Q: 您为何对碳纤维自行车这样情有独钟?

碳纤维自行车目前对很多厂家来说,是创造利润的产品。但我觉得要让这个车型变得更大众化一些,让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碳纤维自行车。

A: 我在欧洲,曾发现很多人骑的都是碳纤维自行车,但在国内,大多数人依然在骑铝合金的自行车,甚至更便宜的自行车,对碳纤维自行车望而却步,所以我就是想让这些人都能拥有一辆碳纤维自行车。

Q: 现在离实现这个“让更多人骑碳纤维自行车的梦想”还有多远?

A: 现在只是走出了第一步,目前公司一年生产车架4~5万只,其中大多是OEM产品,我们自己消耗20%~25%左右。这部分产品充实市场以后,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用上了我们的产品。

尽管目前数量不多,但我们感觉还不错。就像欧洲企业那样,小而精,年销量并不大。

Q: 生产3 000元的碳纤维自行车,企业还有利润吗?

A: 其实3 000元的产品只是我们众多产品中的一部分,我们还有其他价格相对较高的品种,包括比赛用车,总体上说,我们的产品是有利润的。

Q: 也就是说贵公司使得碳纤维自行车的产品线更加丰富,低、中、高档产品都有,可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A: 是的。

Q: 除了以上原因,你们还有什么优势让生产成本降下来?

A: 做碳架的整个产业链都在我们自己手上,我们可以完全把控,另外相比于其他企业,我们是专一生产碳车的,采购量较大,这也有一定的优势,当然前提是我们的价格下来了,品质不会下降。

我们用的碳纤维材料是集团下属的另外一个厂家生产的,它的生产难点主要会涉及很多方面:物理、化学、纺织、机械等。我国早就开始研发这种材料,但仅仅停留在实验室做少量试制,或者仅满足特定需求。我们的优势在于集团是做纺织机械起步的,碳纤维是一种像丝一样的材料,生产过程有点像纺纱一样,这样就有了我们的用武之地。生产碳纤维的机械设备是国外对我们技术封锁的设备,而用这些自主研发的设备我们做出了碳布,便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最近几年我们出品的碳纤维的品质也在不断提升,从最初的T300(初级),到现在的T700(中级)和T800(高级),集团也是国内第一家能够产业化生产T800的企业。做碳纤维产品最难的一点是要具有能够持续生产的能力,或者叫规模化、产业化。有的企业虽然可以生产碳纤维,但一年只有几吨的量,而我们目前一年可以生产上千吨的量。

Q: 今天我们在厂区内走了一圈,感觉规模挺大,还留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A: 目前除了自行车以外,我们正在研发很多新的产品,为今后的发展留下了很大空间,您看到的空地将来会全部利用起来。

Q: 对于公司未来发展,您是怎样打算的?

A: 自行车在我们集团不是主流产业,但我们仍然会尽心尽力地做好这个产业。和纺织产品不同的是,自行车产业是终端产品,按道理说利润应该很可观的,但现实不是这样,说明市场竞争很激烈,企业处于微利或无利运行,大家做得很辛苦。

刚开始我们对行业不了解,只是觉得做事情如果要跟着别人的脚步走,那永远会比别人慢半步,作为后来者,我们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我们的战略出发点是:充分尊重市场运行的规律,确定个性化发展目标,把我的想法跟市场情况结合起来,绝不跟在别人后面走。这样的发展目标充分考虑了市场和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所以我们运作起来才可以游刃有余。

约定俗成的东西如果不能打破,那行业不会有更大的进步,企业运作也可能非常吃力。

Q: 您是希望走出一条新路,打破原来的格局,才有可能后来居上,做的更好。

A: 约定俗成的东西如果不能打破,那行业不会有更大的进步,企业运作也可能非常吃力。

Q: 您的父亲是一位在连云港非常知名的企业家,也是集团的创始人,在他的光环下成长,您的感受如何?

A: 我父亲是我国恢复高考以后的第一届大学生(77届),学的是机械专业,我是常州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的,所以我们俩学的专业都一样。

在别人眼里,我可能就是个“富二代”。父亲已经为我打好了基础,我可以在此基础上坐享其成。事实不完全这样,开发制造自行车产品是我自己操作的,我父亲只是向我们工厂提供了材料。

Q: 能否简单地介绍一下您父亲在连云港的创业经历?

A: 父亲祖籍在江西,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连云港纺织机械厂,1991年开始担任该厂厂长。当时厂里只有200多人。到2000年企业改制,由国有企业改成民营企业,父亲带领他的团队,把产品门类从机械制造延伸到纺织、家纺产品,这几年又生产了碳纤维原料,做了房地产业。

父亲不管做什么,都要力争在行业里面排名前三,比如我们的纺机,在行业里面是排名第一的,产品出口到世界30多个国家。我们的毛毯做得比较大,很受欧洲、中东市场欢迎。

我们利用自己生产的面料直接做成产品,如浴袍、床上用品,出口到欧美日国家地区的大型超市,中间没有任何代理商,在同类产品中销量排名第一,产品非常好销,目前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了。虽然现在市场普遍不景气,大家感觉一片萧条,而我们的产品却是供不应求。整个集团去年的销售额达30多亿元人民币。

目前父亲和我在工作上是有分工的,我主要负责集团事务和自行车业务,父亲主要负责材料研发生产。

Q: 除了自行车以外,您平时还喜欢哪些运动?

A: 我和家人都喜欢打乒乓球,为此我们在家附近办了一所乒乓球学校,请了优秀的专职教练来学校任教,学生的成绩还不错。有的曾经取得过少儿组全国冠军,有的小朋友进入了国家二队。

Make More People Ride Carbon-Fiber Bicycless

猜你喜欢

车架碳纤维生产
某轻型卡车车架设计开发
基于ANSYS升降穿梭车车架力学分析
碳纤维/PPS热塑性单向预浸带进入市场
悉尼大学开发出可保护碳纤维性能的回收工艺
预应力碳纤维材料加固研究概述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满世界做车架日本篇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