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次搬家难舍“房客奶奶”,环卫工夫妇善举获赞“中国好人”

2016-08-12海戈

妇女生活 2016年8期
关键词:环卫工夫妇奶奶

海戈

14年前,一位八旬老太成为一个环卫工家庭的“房客”。两年后,无依无靠的她再也掏不起房租。环卫工夫妇非但没嫌弃老人,反而义务赡养老人安度晚年。10多年间,他们经历4次搬家,始终对老人不离不弃,并举债为老人治病。这对环卫工夫妇的善举感动了万千网友,他们也因此入选“中国好人榜”……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清贫之家住进“房客奶奶”

2002年3月5日上午,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居民张海琴家的门被敲响了。张海琴打开门,只见门前站着一位满头银发、浑身透着利索劲儿的老太太。张海琴诧异地问:“老人家,您有什么事儿?” 老太太操着浓浓的当地方言,用恳求的口吻说:“闺女,听说你家有多余的房子,能不能腾出来一间租给我住?”张海琴这才明白,眼前这位衣饰整洁的老人是来租房的。

当时张海琴一家三口住着一个小院,有间放杂物的房子正好可以腾出来,收点租金也能贴补家用。于是,她爽快地说:“倒是有间屋子空着,您要是满意,我就打扫一下。”随后,张海琴领老人看了那间房,老人挺满意,和她谈好价格后,准备第二天就搬过来住。送走老人后,张海琴开始打扫房间。

张海琴是一名环卫工人,丈夫唐玉宝在一家效益不太好的企业上班,儿子成成刚满9岁,一家人日子虽然过得清贫,却充满了温馨。中午,丈夫下班回到家,张海琴对他说了有位老太太租房的事,唐玉宝爽快地说:“咱俩的父母去世早,住进来个老人也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嘛!”

第二天上午,那位老人租了辆人力车拉着几件家具停在了张海琴家门前。张海琴帮着老人往家里抬家具,老人带来一张床、一张桌子、一个柜子、两个箱子,还有做饭的炊具等。张海琴帮着老人安顿好,老人慈爱地说:“闺女,我这孤老婆子以后就给你们添麻烦了。”张海琴忙说:“看您老说哪里去了,咱们住在一起就是缘分!”

老人住进家没几天,张海琴便弄清了老人的身世。老人名叫汪梁英,时年80岁,因为没有生育能力,她一生无儿无女。3年前,汪梁英相依为命的老伴患了重病,她把赖以生存的老屋卖掉,筹钱给丈夫治病,但丈夫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此后,汪梁英靠着微薄的积蓄以及100多元钱的低保生活。

老人的身世让张海琴夫妇唏嘘不已,此后,他们对汪梁英视若亲人。刚进家门时,老人自己做饭,因为年事已高,去一趟菜市场不易,张海琴总是替老人把菜捎回来。有时张海琴饭做多了,就端给老人,不让她再开伙做饭。相处时间长了,张海琴看到老人喜欢干净,房间打理得一尘不染,头发梳得一丝不乱,衣服几天一洗,举手投足透着大家闺秀气质,对老人就多了份敬重。下班后,张海琴经常陪老人说说话。她了解到,汪梁英出生于大户人家,早年上过女子中学,算是有学问的人,虽然晚景不堪,却透着对人生的达观。有时张海琴心里有解不开的疙瘩,给汪梁英一说,总能得到老人的开解。

家里多了位奶奶,最开心的还是张海琴的儿子成成。刚上三年级的成成,最喜欢听汪奶奶给他讲故事,汪奶奶不但有讲不完的故事,还会背很多诗。最让成成佩服的是,汪奶奶还能把诗编成故事讲给他听。在成成心里,汪奶奶的学问比老师还大。汪奶奶进家之前,爸妈工作忙,很少接送他上下学,每当他看到同学被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接走时,就羡慕得不行。家里住进汪奶奶后,他也很快享受到了这种待遇。

2002年9月的一天下午,临放学前,一场大雨不期而至。这样的天气,成成从没期望父母会来接他,妈妈虽然是环卫工人,对工作却极其认真,从来不会脱岗;爸爸的工厂离学校远,也赶不来。看来,只有自己冒雨回家了。放学铃响了,学校门口挤满了接孩子的家长,成成挤出人群,正要冒雨回家。“成成,奶奶来接你了!”听到这熟悉的声音,成成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循声望去,只见汪奶奶打着一把老式油伞向他招手。成成激动地跑过去,汪奶奶赶紧用伞给他挡雨,又从包里拿出雨衣,让他穿上,然后祖孙俩一起往家赶。

此后,成成经常能看到汪奶奶在校门口翘首以盼的身影。为此,成成还写了篇作文《家里来了汪奶奶》。由于作文写得感情真挚,老师还把他的作文当作范文在班上读。汪梁英知道这件事后,高兴得流下了眼泪:一生无儿无女的她,没想到垂暮之年还能享受到天伦之乐。

儿子与汪奶奶这么亲,张海琴夫妇甚感欣慰。看到汪梁英手脚越来越不利索,他们就劝她不要做饭了,他们做饭多添碗水就行了。汪梁英不愿白吃白喝,要交伙食费,张海琴执意不收。汪梁英就不定期买些鸡鸭鱼肉之类的东西,说是给孩子补补身体。张海琴清楚,这是老人出于自尊所做出的举动,就欣然接受了。

免掉老人房租并义务赡养,

4次搬迁都带上老房客

转眼两年过去了。有段时间,张海琴看到汪梁英情绪低落,以往吃饭时还说说笑笑,那几天饭桌上却很少说话。在她的开导下,汪梁英艰难地开了口。

原来,汪梁英住进张海琴家两年来,手里的积蓄已经花光,仅靠100多元低保过日子的她,再也交不起每月80元的房租了。她觉得自己不能在别人家白吃白住,可她连个亲戚都没有,又能去哪里呢?所以,她内心很纠结。看着汪梁英老泪纵横,张海琴赶紧给她擦拭眼泪,并安慰她说:“以后房租就不用交了,家里再难也不缺你这几个钱,你给咱家看看院子就行。别担心,有我们吃的,就不会让你饿着!”张海琴的话让汪梁英吃了颗定心丸,她的神情也舒展开了。唐玉宝很赞成妻子的做法。

虽然张海琴免了自己的房租,自尊而又好强的汪梁英总觉得自己给东家添了麻烦,便用行动减轻内心的愧疚。她除了看家,陪着成成做功课外,还经常在外边捡些废品带回家。日积月累,废品积攒多了,她就让张海琴卖掉,换些钱让家里改善生活。

2006年3月初,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传来:政府准备改造城中村,张海琴家这一带面临拆迁。在饭桌上,张海琴和丈夫没少谈起这个话题。张海琴发现,每当他们谈起拆迁的事,汪梁英都神情黯然,扒拉几口饭就悄悄走开了。

很快,传言变成了现实,拆迁办的人上门做起了工作。汪梁英明白这些人的来意后,不由得一脸愁容,一个人关上房门,坐在床上发呆。几天后,张海琴正在家里歇班,一个邻居过来给她报信儿,说:“你快去看看吧,你们家老太太在外边掉泪呢,不知谁惹了她。”张海琴听了,心里挺着急,赶紧出门去找汪梁英。

顺着邻居的指点,张海琴看到汪梁英坐在一个花坛边的长椅上,正用手绢在拭泪,她心里一紧,赶紧过去坐到汪梁英的身边,细声劝她回家。哪知汪梁英看她来了,泪又掉了下来:“我这孤老婆子让你们受累了,你们别管我了,让我去养老院吧!”听着汪梁英这没头没脑的话,张海琴一时有些纳闷,再联想到此前汪梁英饭桌上的表现,她突然悟出:原来老人听到拆迁的消息,怕他们不要她,才说出这样的话来。想到这里,张海琴急忙安慰汪梁英:“看您想哪儿去了,咱娘儿俩还没处够呢!如果您觉得我和玉宝对您不好,我就送您去养老院;如果您想跟着我们过,我就给您养老送终!”听了张海琴的话,汪梁英揪着的心一下放松下来,乖乖地牵着张海琴的手回家了。怕触动汪梁英敏感的神经,此后,张海琴夫妇再也没有在家里提过拆迁的事。

很快,拆迁的日子到了,和其他拆迁户一样,张海琴一家在外面租好了房子。搬家那天,为了给汪梁英留个念想,汪梁英租房时带来的家具尽管已很破旧,张海琴仍原封不动地给她搬到了新租的房子里,并特地给她留了个向阳的房间。汪梁英高兴得眉开眼笑。

张海琴做环卫工收入微薄,唐玉宝的企业效益越来越差,随时面临着下岗,家里的开支只能量入为出。然而,不管日子如何艰难,张海琴也不让汪梁英生活上受半点委屈,她隔三岔五买些豆腐、洋山芋、百叶等老人爱吃的菜。每次做饭前,她都要征求汪梁英的意见。

房东一家对自己不离不弃,汪梁英的心也和唐家人的心紧紧连在一起。2007年春天,读初二的成成给父母说,学校组织春游,每人要交120元的费用。当时家里的积蓄都交了回迁房的补差款,张海琴觉得这120元够家里几天的生活费了,就不愿让儿子参加春游。成成理解父母的难处,但不能和同学们一起游玩,他还是非常失落。

春游前的一天,成成课间休息时,同学告诉他,学校大门口有位老奶奶找他。成成赶到校门口,一眼便看到汪奶奶在铁门外向他招手。隔着铁门,汪梁英从内衣里掏出一个手绢,从里面拿出一堆10元的钞票,递给成成说:“这是你春游的钱,赶快交上去!”懂事的成成不愿要汪奶奶的钱,汪梁英佯装嗔怒,说:“你要不接,奶奶就待在这里不走了!”成成这才接过了钱,春游也终于能成行了。过后,成成才知道,这些钱是汪奶奶攒了几个月的零用钱。张海琴知道后,心里也暖暖的。

此后10年间,张海琴又搬了3次家,汪梁英一直跟着他们,老人的那套旧家具也始终没有丢弃。

举债为“房客”治病,

十余年主雇情深谱写大爱

4次搬家,张海琴都带着汪梁英,让邻居们很是不解。每次搬家前,都有邻居劝张海琴:“汪老太这么大年纪,身体又有病,百年之后还要为她料理后事,还不如趁搬家把她甩掉算了。”面对邻居的劝告,张海琴这样回答:“赶老人走,她很有可能露宿街头,良心上实在过不去,何况我们一起生活这么多年,她已经是我们家里的一员,我们不会丢下她的!”

2012年下半年,唐玉宝下岗了,他和妻子一样,也当起了环卫工,两人月收入加起来刚过3000元。儿子成成面临高考,上大学的费用又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张海琴和丈夫感到了沉重的压力。同年8月,一个好消息传来:因张海琴夫妻义务照顾孤寡老人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张海琴入选了“中国好人榜”。这个消息无疑给张海琴夫妇增添了克服困难的决心和动力。

可汪梁英毕竟年事已高,因糖尿病引起了并发症,腿和脚上的皮肤开始破裂,连走路都困难。自己帮不了房东一家的忙,反倒成了累赘,这让自尊心颇强的汪梁英很是愧疚。时间一长,她产生了寻死的念头。

张海琴发现,有几天早上,一向准时起床的汪梁英却赖起了床。她以为老人身体不舒服,就在老人床前问长问短,汪梁英就是不说话,还一个劲儿流泪。张海琴端饭喂她,她却紧闭嘴巴。张海琴情真意切地说:“您有什么事情咱们一起商量,若是晚辈做不到的,您提出来我们改正!”在张海琴的再三劝说下,汪梁英才开了口:“闺女,看家里这么难,我身体又不好,帮不了家里的忙,还让你和玉宝受累,老天咋不收走我这老婆子啊!”听了汪梁英的话,张海琴才明白老人的心思,她笑着说:“您别这么说,咱娘儿俩的缘分长着呢,咱家有吃有喝的,您就放宽心吧!”

安抚住了汪梁英,张海琴和丈夫把为她治病的事儿提上了日程。他们趁休息的时候,带汪梁英走遍了淮安市的大小医院。

2014年3月中旬,张海琴夫妇带汪梁英来到淮安市一家医院求诊。汪梁英腿脚皮肤开裂,已不能行走,唐玉宝背着她上楼下楼。住院期间,张海琴和丈夫轮流照顾汪梁英,为汪梁英送饭喂饭,擦屎端尿,照顾得无微不至。然而,汪梁英总觉得住院花费太高,自己又没有医保,这个清贫的家会被她拖垮,她一直嚷着要出院。张海琴不同意,她就耍小孩脾气,喂饭也不吃。

得知汪奶奶在医院闹脾气,成成主动要求过来送饭。在这个家里,汪梁英最听成成的话,一老一少感情非常深。成成给奶奶喂饭,还安慰她不要心疼钱。听了孙子的话,汪梁英乖乖地张口吃饭了。

同室病友看到汪梁英被照料得这么好,一直夸她有福气。汪梁英没有隐瞒,把自己和张海琴一家的关系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病友听后,简直不敢相信她的话,都不禁感叹道:“就算是亲儿子儿媳也难以做到这一点啊!”

张海琴为汪梁英治病花了7000多元后,却不见好转。看着老人痛苦的样子,张海琴心急如焚。一天,她接到一个电话,是汪梁英住院时的一个病友打来的,病友给张海琴提供了一个信息,说有家医院对治疗汪梁英的病有独特的方法,可以试一下。随后,张海琴就带着汪梁英找到那家医院。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汪梁英的病渐渐好转,但走路却大不如以前方便了。

为了给汪梁英治病,张海琴花了上万元,有些钱还是借来的。为了缓解经济上的窘迫,张海琴和丈夫下班的路上捡起了废品,每月能有一二百元收入。无论日子如何艰难,他们在汪梁英面前总是乐呵呵的。

2015年11月7日,是汪梁英93岁寿辰,张海琴夫妇特意在酒店为老人庆生,亲戚邻居坐满了七大桌,大家都为老人献上真挚的祝福。同时,他们也没忘记给张海琴夫妇敬酒,大家都称赞他们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

如今,94岁的汪梁英仍在张海琴家安享晚年。最让张海琴夫妇欣慰的是,民政部门在核实汪梁英的情况后,决定对老人加大资助力度,让好人有好报。

环卫工夫妇14年如一日照料“房客奶奶”的事迹感动了万千网友。网友“青青子衿”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张海琴的事迹并不惊天动地,但正是这种平凡善举最为感人,因为它折射出了人与人之间超越血缘的大爱。向张海琴一家致敬!”

〔编辑:刘波〕

猜你喜欢

环卫工夫妇奶奶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给奶奶按摩
夫妇自编曳步舞,快乐感染数百万人
奶奶喊你吃饭啦
可敬的环卫工阿姨
环卫工何以如履薄冰
奶奶驾到
环卫工休息室缘何“环卫工免进”
我家也有奶奶等
邀请了多少对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