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教练速成记
2016-08-12
只要在这里接受为期一周的培训,95%以上的学员都可以顺利通过考试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辉辉/北京报道
下午4点多,张鹏出门上班。他供职于北京一家规模不大的健身俱乐部。5点之前,他到达健身房,为迎接陆续到来的健身会员做准备。
20岁出头的张鹏,如今的工作称得上体面而舒适。谁又能想到,就在半年前,只有高中学历的他,还是南方一家机械制造厂流水线上的一名工人。
“工厂里的活太苦太累,赚钱又少。”张鹏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于是,2016年农历新年过后,他跟着表哥踏上了北漂路,希望能在北京找到好的发展机会。
一次偶然的机会,体形较好的张鹏被一家健身机构的老板看上了。经过短暂的培训后,他成了一名持证健身教练。
在中国的健身行业里,像张鹏这样的健身教练并不在少数。
“健身教练是一个类医生的职业,应该对其专业性有一定的要求。”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中心职业技能鉴定管理部主任罗军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
健身教练是一个类医生的职业,应该对其专业性有一定的要求
然而,这个行业的从业者有真正运动健身专业基础的人不太多。一些人甚至只经过7天的所谓“专业培训”,考取一些五花八门的证书,便可以堂而皇之地成为指导大众健身甚至康复训练的“专业人士”。
7天速成
因为之前对健身没有任何的接触和了解,在上岗之前,张鹏必须到培训机构接受培训。
他咨询的五六家健身教练培训机构,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培训周期短。
张鹏最终选择的培训学校位于北京市大兴区,该校称自己是中国最早最大的私人健身教练培训学院。本刊记者了解到,在这所称有4000多名学员的培训机构里,共有初级、中级和高级3套课程体系,每套课程体系的授课周期依次为1~3个月。
张鹏最终选择了时间最短、费用也最低的初级课程。一个月后,他这个零基础的学员就完成了作为健身教练的全部培训,正式成为健身房里的“专业人士”。
广州市某健身学院的老板陈宇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他在2014年开办了一家健身学院,经过当地体育行业特殊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审核认证,专门从事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以下简称国职)的考前培训。
陈宇介绍,考证培训的周期是2周,其中有3天的理论教学和4天的实践教学,此外还有1周的实习时间。也就是说,实际教学时间是7天。
这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本刊记者咨询北京一家号称是中国健身教练培训第一品牌的培训学校时,其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家机构是国家体育总局的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培训试点单位,与国家体育总局有合作关系,上课的老师有负责国职鉴定的考官。只要在这里接受为期一周的培训,95%以上的学员都可以顺利通过考试。
而国家体育总局2001年颁布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中规定,初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必须经过不少于150标准学时的培训——按照每天8~9个标准学时计算,至少要培训17~19天。
专业水平不高,但商业能力不低
做健身教练4个月以来,张鹏在指导客户进行健身时,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有时候跟客户解释不清楚一个动作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能那样”。
这也是许多速成式健身教练的通病,因为他们普遍没有接受过长期系统高水平的培训。
本刊记者对北京市多家健身教练培训机构的调查显示,几乎没有一家机构的培训周期超过3个月。
这带来的结果是,张鹏觉得在培训机构学了很多课程,“而每个课程都只能了解一点皮毛”。
在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周爱国看来,这是极其危险的。他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在大学里,一个体能训练方向的学生,至少要经过两年、几百个学时专业系统的理论学习,“这些是不可能靠短期培训完成的”。他强调,做健身指导需要系统地学习功能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生物力学和营养学等专业理论知识,然后才是各种各样的训练技能。
周爱国曾作为评委参加过全国健身教练职业技能大赛山东赛区的选拔。在比赛现场,他就感觉到来自商业健身机构的教练理论基础不太扎实,专业水平偏低,但商业能力却很突出,“尤其是与人沟通的能力较强,而且很大胆,不管对不对,什么都敢说”。
“这种速成的短期培训,学习者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作支撑,在实践中就很难根据每个健身者的身体差异,提供准确的锻炼指导意见。轻的会影响训练质量,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学员身体损伤。”对此,周爱国显得颇为担忧。
北京浩沙健身俱乐部总经理吴承翰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坦陈,他们招聘健身教练是看外形,只要长相好、身材棒,有没有专业基础不太重要。
在陈宇看来,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健身教练的极度紧缺不无关系。“我们这里很多学员还没有结束学习,没拿到职业资格证,就被健身房预订了。”
证书的生意
为了更好地推销自己,让更多人选报他的私教课程,张鹏不得不去考各种各样的证书。他深知,很多证书只是听着名头大、能唬人,并没有多少含金量,“但客户就认证书,我们也没办法”。
证书问题也是健身行业典型的乱象之一。
据罗军介绍,健身行业目前除了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人社部颁发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还有不少五花八门的证书。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还有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家健身专业人员认证、中国专业健身教练证书、AASFP亚洲体适能教练证书等名目繁多的健身教练证书。
罗军透露,还有一些机构把培训证书代替职业证书使用。“商业机构的培训证书只能作为一个人参加过该项专业的培训证明使用,不能称其为职业证书。”
然而,无论是国际的还是国内的,无论是职业证书还是培训证书,目前中国健身行业尚无一项强制性准入资格证书。即便是以“国字头”吸引考证者的国职证书,也只是一种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认证,而非准入类职业资格要求。
这些证书的含金量如何暂且不论,但一些人从这些证书中发现了“生财”机会。
罗军告诉本刊记者,随着“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推进,一般的职业资格认证都要按照考培分离的原则,把培训的部分交给市场进行运作。
因此,一批以考证培训为主的培训机构应运而生,陈宇在广州的培训学院就属此类。
“我们的国职初级证的培训费用是3580元,中级证是4180元。2015年,我们的结业学员超过600人,仅此一项的收入就有210万~250万元。”陈宇告诉本刊记者,按照目前的形势,2016年其培训人数将超过1000人。
前述记者咨询过的号称中国健身教练培训第一品牌的培训学校,此项服务的收费是每人3400元。其招生人员介绍说,北京校区的培训机构每年都会开设12期培训班,每期70名学员。也就是说,这一培训机构每年在国职培训方面的收入超过280万元。而在全国,该学校有6个这样的校区。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瞭望东方周刊》透露,有些发放类似证书的事业单位,甚至靠着考证培训和考务费,把证书做成了一门生意。
中国健美协会秘书长古桥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其中国专业健身教练证书的培训委托给各地的大专院校或商业机构。一些机构同样会打着“健美协会委托机构”的名号大肆宣传。
各自为政的培训
正常情况下,这个行业应该有一套可参考的课程标准。现实却是,体育主管部门、发放资格证书的人社部门和行业协会各有各的培训体系。
古桥介绍说,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中国健美协会开始构建健身指导员的培训和管理体系,经过7年多的努力,最终编制出了一套统一的教材、教学大纲,制定了统一的训练方法。但是,这个培训体系目前只是在健美协会内部使用。
而体育总局的职业鉴定机构是要根据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标准对报考者进行专业水平的考核和鉴定。
各个商业培训机构则各行其是,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课程体系,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教材大纲。
本刊记者接触到的多名业内人士认为,正是因为健身行业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缺乏统一的评价体系,才导致目前健身教练行业整体水平偏低。
“这也是国家推动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认证的重要原因。我们希望通过职业资格认证,发挥评价体系的指挥棒作用。”罗军说。但他坦陈,由于目前健身教练的国家职业资格还不是准入类资格,其引导作用有限。
一位要求匿名的体育部门官员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透露,现在有些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人,因为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身形保持较好,便可以借此毫无阻碍地进入健身教练行业。“对于一个专业要求比较高的职业,这是不正常的。国家应该提高健身教练的准入门槛,提升健身教练群体的专业水平。”
周爱国则认为,未来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健身教练,还需要依靠专业化的体育教育,“可以是大学体育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教育。”他认为,既然国家认为健身教练是有专业水平等级的技术职业,就应该按照专业技师的培养方式,专业系统地进行人才培养。
据了解,目前专业的体育院校中,只有极少数学校开设了体能训练或健身教练的专业方向,普通大学的体育学院几乎没有开设相关专业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