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共性关系研究

2016-08-12宋凤琴中共海盐县委党校浙江嘉兴314300

新丝路(下旬) 2016年5期
关键词:红船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宋凤琴(中共海盐县委党校 浙江嘉兴 314300)



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共性关系研究

宋凤琴(中共海盐县委党校 浙江嘉兴 314300)

摘 要: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人文基础,两者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型体现,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创新,都起着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作用。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种理论成果存在共有的发展性、继承性、创新性和人文性等共性关系,本文以此主线,分别从哲学、伦理学、历史文化学、语言逻辑学的角度试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深入有序的理论剖析。

关键词:红船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性关系

【DOI】10.19312/j.cnki.61-1499/c.2016.05.036

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探讨和明确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性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发展的客观需求。

一、国家意识形态的持续升华:融合与发展

在面对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深刻变化时,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积极引领主流社会思潮,有效抵制敌对政治思潮,合理调整多元化社会意识冲突,促进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从哲学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探讨两者意识形态方面的融合性、发展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归属

意识形态(ideology)一词最早由18世纪末法国哲学家德斯蒂·德·特拉西(Destutt de Tracy)作为一个科学术语被提出,意在建立一个新的能够对思维和感觉作科学分析的学科,又称“思想的科学”。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意识形态概念经历了由思想科学和观念学说到思想本身的转变,马克思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序言中把意识形态归纳为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总和。汉语大辞典明确定义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哲学、政治、宗教、道德是它的具体表现。笔者认为,按照意识形态主体和所反映思想内容的不同,意识形态可分为国家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和个人意识形态三个部分,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意识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

国家意识形态是政治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思想和传统文化三者的有机统一,政治意识形态是国家意识形态的核心,经济发展思想和传统文化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两翼。红船精神是重要的建党精神,它既是党的先进性之源,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意识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政府和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是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标准,两者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因此,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政治意识集合下的观念形态,又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2.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态融合及发展

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意识形态方面的融合性,此种融合建立在意识形态终极目标的一致性基础之上,由红船精神的具体内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导向聚合集汇而成的一个统一体,是一种“和而不同”式的融合。两者融合性的显著的表现是对国家利益最大限度的遵从和服务,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作为意识形态影响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利益的判断,它们不仅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实现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首先,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我国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渗透于艺术思想、道德观念、政治法律思想、宗教观点和哲学观点等各个领域,始终存在着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即主流意识形态,与反主流意识形态、边缘意识形态不同,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高度的融合力、较强大的传播力和广泛的公民认同,并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的变迁,经济基础的变化提高,发生着相应的变动及提升。其次,两者都是整合各种社会思潮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思想武器。当某种思想或观念可以称之为武器的时候,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在维系各种社会存在时所发挥的文化力量。无论是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民族危难和社会危机时刻,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赋予人们精神振奋的意识形态认同感。最后,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现代社会中,可能存在若干意识形态,但是一个社会要想保持稳定,不至在各种利益与理念差异的斗争中分裂,必须要有一个主流意识形态来整合全体社会成员。意识形态同样需要“建设”,通过一个“建设”的过程以便造就广泛的信仰,维持其主流性,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置疑的应该被包含在这一伟大的建设工程中。

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发展性,这一发展性区别于教育学意义上的动态学习理论,注重在意识形态的历史动态演变环境下,形成各自的意识形态思维结构,达到对社会主义情感能力的思维认知和协调发展,是在全开放的思维条件下,两种思想形态实现跨时空的精神衔接。两者发展性的主要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意识形态延续,正因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这一意识形态上的同质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后者是前者意识形态发展的另一种形式或者说后者是前者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崭新表现。第一,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各自不同而又本质相通的意识形态思维结构。意识形态本身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存在差异,这就表明形成于不同实践环境的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彼此构成特有的意识形态思维结构,但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意都在于充分发挥价值导向、教育激励、凝聚归向、斥异扬弃、规范约束等各方功能,实现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以人为本。第二,两者都具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前瞻性和理性情感表达。目前,中西方之间的较量,在本质上仍属意识形态的争鸣。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意识形态积极致力于在全世界推广民主与自由的普世价值,旗帜鲜明的表明自己的意识形态倾向,而作为大一统环境和中国特色价值体系环境下的中国意识形态表达也不甘落后,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恰恰是民族自信的觉醒与重塑,是意识形态多元背景下的理性情感表达。第三,两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意识形态引导作用。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国民对意识形态发展模式的质疑、冲突与困惑也与日俱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链接起现代与传统意识形态的未来与过去,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一意识形态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从红船精神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表明中国传统意识形态的进步和复归,更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持续升华。

二、廉政伦理价值的高度统一:继承与重构

自古以来,政党廉洁,政治清明才是一个国家和人民的真正福祉。历史实践表明,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在中国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成功运用,两者所体现的廉洁性、公共性以及服务性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制定国家政治伦理规范的精神基础。从政治伦理学的角度探求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有的廉政伦理取向,理顺两者的继承规律和价值演变有其现实必要性。

1.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廉政伦理取向

廉政伦理是指公共权力组织机构或政党团体在处理国家公共事务时应当遵循的基本伦理维度,包括公正伦理、契约伦理、关怀伦理、幸福伦理等基本内容。廉政伦理是国家政治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在社会公共领域中调解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规范社会公共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政治以伦理为基础,具有道德价值;伦理以政治为目标,具有政治功能,政治思想与廉政伦理常常形成一种交互贯通的共生态。

一个国家的政治结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政治行为和政治理想都体现出一定的廉政伦理要求,不同的廉政伦理要求又反映出不同的廉政伦理取向,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廉政伦理主张意在充分实现和维护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民生利益,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和政治稳定。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社会主义廉政伦理观有其具体表现。《廉政准则》就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提出了必须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在党员和人民群众中发挥表率作用、必须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必须弘扬党的优良作风等原则性要求。而且,这与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完全一致的。深化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党员干部提升自身廉政伦理修养,学廉、思廉、崇廉、倡廉,保持无产阶级主流廉政伦理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体信仰与追求。另一方面,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是包含廉洁从政这一基本内容的廉政伦理思想,其实质是不同社会发展时期以崇尚廉洁的社会价值取向为内核的政治伦理。加强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公民廉政教育,强化公民廉政认知,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廉洁的社会价值氛围,树立健康积极的廉政伦理取向。

2.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政治继承和重构

继承是指一个对象直接使用另一对象的属性和方法,也指按照法律或遵照遗嘱接受死者的财产、职务、头衔、地位等,被普遍用作法学术语。伦理学意义上的政治继承主要指政治伦理思想、伦理关系、伦理制度的持续运用和传承。在世界伦理思想史中,政治继承大体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血缘继承,如形成于奴隶社会初期的嫡长子继承;第二种是民主继承,如古希腊发展起来的城邦政治;第三种是宗教转世继承,如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活佛的产生。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两种政治伦理思想,存在特定政治上的延续性和伦理观上的继承性,可纳入民主继承的范畴。一是指导伦理思想的政治延续。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以马克思主义伦理观为指导,寻求不同层面的政治认同、价值认同以及道德认同。红船精神伦理化的突出表现是建党精神和公民意识的政治伦理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对大众伦理生活和社会伦理秩序的深刻塑造;二是自身伦理观上的内容继承。红船精神所主张的革命首创精神,艰苦奋斗理念,忠诚为民思想,集中反映了以人为本的革命伦理观,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立党为公等内容最大程度地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置于革命理想实现的首要位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红船精神不谋而合,是对红船精神伦理内容的具体化。

重构是个标准的信息学概念,也被用于数学和物理学,是通过调整程序代码改善软件的质量、性能,使其程序的设计模式和架构更趋合理,提高软件的扩展性和维护性。它试图在不改变“软件之可察行为”的前提下对软件内部结构进行一种调整,以提高其可理解性,降低其修改成本。社会科学中的重构是指一种社会事物或社会关系在原有相关性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部理念提升或外部形式演变。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同属社会主义廉政伦理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红船精神的伦理重构。首先,伦理思维的重塑。社会主义民主体制是新廉政伦理思维的基础,伦理的非独立性决定了伦理思维会随着权力体制的变化而变化,稳定的社会体制环境才有稳定的伦理秩序。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诞生于完全不同的新旧权力体制之下,社会民主程度不同,经济基础不同,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伦理思维是对红船精神伦理思维的重塑。其次,伦理理念的提升。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红船精神的伦理理念更多体现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革命理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服务对象则是人民的、大众的、国家的、社会的伦理理念,从红船精神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伦理主体范围扩大和伦理内容深化的发展过程。最后,伦理形式的演变。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曾言:“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精神与价值观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以同样的思想承载表达了不同的感情色彩,精神没有具体的量度,价值观则呈现了意识空间的形状和尺度。红船精神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演变是伦理形式或形态的演变,它们所调节的伦理关系由起初的革命者与敌人的角色关系逐渐转变为人民内部关系,伦理形式也由单一化转向复杂化。

三、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整合:创新与转化

任何一种精神或价值观都有自己的实践依据和理论渊源,建立在长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础之上的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实践的产物,也是我国优秀传统历史文化时代发展的结果,有着较为深厚的理论根基。从历史文化发展的层面,对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传统文化溯源,总结两者的创新点和文化转化观是思想理论发展的需要。

1.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文化溯源

文化不能游离于其他因素之外独立呈现,文化塑造精神,文化同时也指导价值观,所有当代和现代文化都离不开传统,此种传统并无国界之区分。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形成,与其说是一种文化结果,不如说是一个文化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受四个方面的深刻影响。第一,传统民族精神的熏陶。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丰厚历史文化的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孕育出伟大的民族精神,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伟大抱负、忧患意识和英雄气概,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前途、人民大众命运的的深切关注,而且把忠贞爱国、兴国图存的光荣传统升华到了民族自立、自新、自强新高度,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因此,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的成果,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第二,西方民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西方民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红船精神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现代民主意识的觉醒加速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进程,同时,又都吸收了西方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成分,一定程度上来说,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马克思主义精神中国化的具体成果。第三,优秀地方文化的集中汇聚。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各个民族文化的融合及发展,是优秀地方文化的集成汇聚。红船精神诞生于浙江嘉兴,与嘉兴地方特色文化不可分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没有明确的地理区域,但它以发轫于先秦时期,具有鲜明伦理色彩的儒家道德理想以及价值追求为蓝本,可见齐鲁文化的身影。第四,当代社会思潮的现代碰撞。社会思潮不等同于学术思想,但每一种社会精神或价值观都能从中找到思想资源。当代中国确实存在着中诸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邓小平思想),老左派思潮(毛泽东晚年思想),新左派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民族主义思潮,民粹主义思潮,新儒家思潮等八大社会思潮,这些社会思潮有些在红船精神之前,有些在红船精神之后,都曾掀起思想领域界的波澜与交锋,直至今日,仍未停止。各种社会思潮间的碰撞为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沃的社会土壤。

2.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创新及转化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表现,不断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并包含着共有的文化创新意义。文化创新使得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焕发生机、历久弥新。首先,坚持有所扬弃的文化态度。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传统历史文化的创新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立足我国历史文化实践,坚持了否定之否定的批判性继承,表现出理性创新的文化态度。其次,秉持时代精神的文化追求。相对于单纯的文化继承,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反映出各自时代所要求的坚定信念与文化原则,始终致力于向传统文化中注入时代精神,以时代精神及要求充实和提升传统文化,摈弃空谈,科学实用。最后,彰显博采众长的文化轨迹。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传统文化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的必然历程。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注重对本国各民族文化的合理继承,还注重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成果,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资源给养,为我所用。彰显了博采众长、取长补短的文化成长轨迹,是建立在尊重文化多样性和倡导文化交流基础上的新文化过程。

文化发展的形式在于文化转化。红船精神与社会主核心价值观作为两种不同形态的文化形式,既是对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总结,又是对传统革命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有效转化。文化转化使得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满活力、日益丰富。在生物学中,转化是某一基因型的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基因型的细胞的DNA而使它的基因型和表型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着眼于文化生态的衍生效应和文化的生命力特征,将现实文化转化为一种文化力量,一种历史资本,一种文明优势。一方面,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转化为全体国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力量,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道德力量;另一方面,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力量,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力支撑。此外,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一种经过长期历史实践筛选和证明了的文化资本,文化储蓄,符合人类共同价值的要求,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具有克服现代病、治疗现当代顽疾的作用,也有人格塑造、情感熏陶、心理慰藉的作用,体现了多元文化型态中主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显著优势。

四、执政语言逻辑之人文体现:严谨与关怀

执政语言是执政党在政党活动中使用的各种语言的总称,包括有声语言、无声语及体态语,它是执政党进行政治活动的主要工具,不仅承载着丰富多样的政治内容,还表达着执政党各种各样的政治观点和政治诉求,具有艺术性、人文性、严谨性、实用性等特点。科学的运用执政语言,遵从语言逻辑是任何政党科学顺畅执政的理论保障。

1.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语言逻辑梳理

(1)宏观逻辑

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语言艺术的体现,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指号,还符合自然语言所具有的符号性、指谓性、交际性三大特征。奥斯汀对言语行为作了划分,塞尔又对此作了改进,他认为言语行为可以分为话语行为、命题行为、语旨行为、语效行为,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属于命题言语行为,但又会由于运用主体的不同产生特殊的语旨语效。从语形来说,红船精神简洁凝练,是单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稍显冗长,归为复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连同社会主义一般价值观被包含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内,互有交叉重叠(如图1);从语义(语旨)来看,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站在同一理论发展线上,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之亦然),红船精神都起了语言桥梁、言语解说的作用(如图2);从语用(语效)来讲,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政治话语权,是宏观执政语言的精华部分。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图2 发展线

(2)微观逻辑

理论上来说,执政党的政治语言逻辑有赖于特定的语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因素、国际形势、国内情况、政治需求等主客观因素乃至无数其他相关因素。构成语境的单个语言因素称之为语境因素,各语境因素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从属关系、递进关系、动宾关系以及对称关系,个体语境因素可以有特定的语义指征,也可有不同的语言目的,即“话外音”。红船精神各语境因素是由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构成的并列式语言(如图3),可用集合形式:A:{a,b,c,d……}表示,abcd代表的语词都是红船精神的语言要素。

图3 语素逻辑分析图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2个语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并列语境因素与集合的关系,与红船精神略显不同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语词又划分为三层递进语境关系(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用符号表示即M:{A:[a,b,c,d……]→B:[e,f,g,h……]→C:[i,j,k,l……]}。此外,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语境因素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一方面,红船精神主要从个体或政党层面来进行语言阐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具有语言主体与客体的一致性(如图3①号线所示);另一方面,红船精神所包含的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理想遥相呼应,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治理彼此相衬(如图3②③号线所示),属于语言逻辑的自然耦合。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种语言逻辑的关联性恰到好处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政治语言艺术的充分把握。

2.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语言风格和人文诉求

从现代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红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深刻揭示了个体、国家、社会、自然之间的话语权关系,表现出了理性严谨的鲜明政治语言风格和家国天下的强烈人文关怀。严谨性是执政语言的首要特征,严谨的执政语言往往象征着廉洁负责的执政主体,执政语言严谨与否是衡量执政主体政治品格的最直接标准。执政语言的严谨性包含语言态度的严肃谨慎,语言结构的细致严密,语言内容的清晰完善。执政语言的严谨性主要依赖于两个条件,一是语言逻辑的科学性,二是语言行动的客观性。人文关怀是执政语言的核心特征,一个没有人文关怀的执政主体不可能成功掌管文明和谐的国家,人文关怀精神是现代执政主体必须的政治素养,是执政语言人文诉求的简练表达。执政语言的人文性、关怀性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来实现。第一,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追求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有机统一。第二,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第三,关心人民的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等多层次需求。第四,尊重人的创造力和自由全面发展。

红船精神形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是不折不扣的建党精神,同时也反映出早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意识和执政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语言成熟期的显著标志。两者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执政观的指导下,面对相对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客观艰巨的执政任务,经深思熟虑做出的历史抉择,是经中国革命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检验过的真理性判断,具备语言逻辑的科学性和语言行为的客观性。红船精神一开始就大力提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奋斗和勇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全力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充分体现了对人性、个体价值、以及人的创造力的高度尊重,两者的语言实施对象都包含人民群众,强调通过个体对国家及社会的积极奉献,和国家对个体的多层次尊重及满足,进一步完成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最终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理想,这既是执政语言理性严谨的高度展示,又是人文关怀精神与执政语言艺术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胡建成等著.红船精神及其当代价值(M).杭州市:浙江人民出版社,2011.06.

[2]韩震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研究(M).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3]程伟礼,杨晓伟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形成(M).上海市: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2.

[4]余玉花,杨芳主编.公共行政伦理学(M).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5]马佩主编.语言逻辑基础(M).郑州市: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09.

[6]姚炎鑫:《“红船精神”形成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浙江档案[J],2011(6).

[7]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本质规定性及路径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5):43-44.

[8]李晓东.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性质与基本精神[J].山东社会科学,2007,(7):11.

基金项目:嘉兴市党校系统第八批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X2013039

作者简介:

宋凤琴,女,汉族,山东人,中共海盐县委党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国民德育及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

猜你喜欢

红船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红色寻宝 感悟“红船精神”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红船精神如何推进文化校园建设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