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公益性场馆运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8-12刘雯倩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问题及对策

刘雯倩

摘 要:公益性场馆是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软实力,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各地来看,公益性场馆的运营并不理想,需要从体制机制、政府扶持、市场化运作等方面进一步创新路子,激发发展活力,以促进公益性场馆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益性场馆;管理运营;问题及对策

公益性场馆是指由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由政府相关主管部门主导运行、不以营利为目的、面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博物馆、纪念馆、体育馆、文化馆等公共文体服务设施。近年来,各地都高度重视公益性场馆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场馆建设呈现出急速增长的态势。这些场馆对于完善城市功能、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公益性场馆的管理运营在体制机制、场馆利用、市场化开发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现实困难和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场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大多数公益性场馆主要由行政或事业主管部门管理运营,由于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各场馆不同程度地存在管办不分、效能不高、开放不够、活力不足、监督机制不健全等行政化现象,影响了场馆的发展活力。同时,受权属关系和运行机制的制约,各场馆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分散状态,在管理运行中缺乏横向联系和资源整合共享,各场馆管理模式单一,场馆利用方式趋于同质化。

场馆功能单一,开发利用效率不高。公益性场馆经营管理者缺乏提高利用效率的积极性,存在不求发展壮大、但求平安无事的消极意识。有些场馆为了节约成本,尽量减少对外开放,惠民作用发挥不充分。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标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一些公益性场馆提供的服务内容相对陈旧单调,活动项目少,服务方式落后,导致一些场馆对群众吸引力不强,场馆利用率不高。

场馆运行维护成本高,市场化运营难度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兼顾。运行成本高是困扰公益性场馆尤其是大型场馆管理运行的突出难题。各公益性场馆随着年限增加,其维护费用大幅度增加,运行成本也逐年提高。高昂的运行成本造成政府财政负担重,场馆管理难度较大。而公益性场馆尤其是体育类、演出类、会展类场馆,要实现健康持续发展,仅仅依靠财政扶持远远不够,需要加强自身造血能力来提高经济效益减轻财政负担。目前,由于上级政策规定公益性场馆在管理运行中首先要保证社会公益性,场馆市场化运作缺少政策上的支持,各公益性场馆主导经营性项目开发的能力比较弱,市场化经营很难实现突破。

可以说,公益性场馆管理运营中的这些问题,已经制约了场馆功能的充分发挥和可持续健康发展。在新的历史发展背景下,公益性场馆要担当起传承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满足“以人为本”的时代理念,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正视现实,进一步探索公益场馆的发展规律,积极拓展和创新发展路子。笔者认为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把握好公益性场馆管理的方向。加强公益性场馆管理必须把握好几个原则: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前瞻规划。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三是坚持分类指导,多元发展。同时,公益性场馆管理要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和聘用人员数量,避免“建立一个场馆、成立一个机构、养一批人员、拨一笔经费”的现象。

完善场馆管理绩效考核,提升场馆管理活力。针对场馆“重建设、轻管理”、监督考评机制缺失的问题,应就公益性场馆管理运行加强评估监督和绩效考核,保证场馆持续稳定发展。一是加强场馆管理政策指导。制定出台加强公益性场馆管理运营的意见和管理办法,为解决场馆运行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政策和制度支撑。二是健全完善场馆管理绩效考核机制。探索实行场馆管理绩效考核与财政补贴挂钩,制定场馆绩效目标任务,通过任务完成情况落实补贴资金,以此提升场馆管理内生动力。

有效利用场馆功能和资源,力求公益性与市场化运作互动双赢。增强场馆的生机活力,实现场馆综合效益最大化,必须创新场馆设施的运行机制,统筹兼顾好公共服务与市场运作两条路径,发挥互补优势,使场馆使用更具效率。首先,要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确保公益性。公益性场馆作为向社会公众平等地提供广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应始终坚持公益性的定位,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最大限度向广大市民提供优质公益服务。其次,要拓宽市场化运作渠道,激发场馆运营活力。在确保社会效益优先、最大限度提供社会服务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场馆资源,完善和丰富场馆配套服务项目,提高市场化运作水平。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保障场馆可持续发展。在资金投入方面,应采取政府投入为主、社会融资为辅的多元投入保障机制,保障公益性场馆的正常运转需要。一要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场馆运营经费需求。切实增加对公益性场馆建设运营的投入,将场馆运营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确保开展公共服务所需经费充足。同时,拓宽投资渠道,完善社会化运作机制。制定和完善鼓励捐赠和赞助公益场馆的各项配套政策,鼓励社会捐助,广泛利用社会资金和民营资金,通过控股、参股、联营、合作等方式吸引各方资金参与到公益性场馆的建设和经营中去。二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公益性场馆管理在政府投入和资金保障上要坚持绩效管理,在确保场馆职能有效履行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前提下,改革财政投入方式,变“养人”为“养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场馆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各类场馆的财政投入,应该建立科学的补贴标准,在对场馆运行进行严格评估测算的基础上确定补贴数额,减轻财政支出负担。

参考文献:

[1]卢飞.重庆市公益文化场馆改革探索[J].商场现代化,2009(24).

[2] 陈立旭.从“公益性文化事业”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N].中华读书报,2008.11.26.

[3] 无锡市关于公益性场馆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锡政发[2008]171号,2008.06.27.

猜你喜欢

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中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工会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全面预算管理在房地产企业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探究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