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政府干预人口数量的合理性

2016-08-12姚湘梅

企业文化·中旬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新常态

姚湘梅

摘 要:长期以来,中国的人口增长与政府政策息息相关,而如今人们已意识到生育权应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国家政策对人们生育意愿的影响已经明显弱化。而不管是我们过去限制生育的计划生育政策,还是如今鼓励生育的全面放开二胎政策,都是基于发达国家的理论和经验得出的,而并非切实的研究中国人口特点的结果。事实上,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大趋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颈部的必然结果,我们只有尽早、尽快的适应它,并且以此为契机,提高人口素质,摆脱依靠廉价劳动力堆积的人口红利的路径依赖,争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再创辉煌。

关键词:新常态;转变发展方式;放开二胎;人口质量

一、从“马尔萨斯陷阱”到“低生育率陷阱”——中国人口政策总是围绕在数量的调节上

笔者认为,不管是过去限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政策,还是现在的全面放开二胎政策,都是一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线性思维模,认为人口多了是负担,会分薄人均资源占有率、加大社会生存压力和就业压力,而人口少了则意味着劳动力少、社会抚养比会偏高以及国内市场的日益狭小。

中国过去选择控制人口数量的计划生育政策,除了历史上的原因外,也是受了“马尔萨斯陷阱”此类人口理论的影响。按照马尔萨斯的理论,人口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而粮食是按照算数级数增长,人口的增长必然会加剧包括粮食在内的资源的稀缺性,从而引发战争、饥荒和疾病,最终使人口减少到资源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与社会的农业发展水平相适应。当时中国很多学者都认同这一观点,

事实上,我们仔细研究会发现,中国接触到马尔萨斯理论的时候,马尔萨斯理论已经诞生了快200年,而包括英国在内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早已经通过近代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跳出了马尔萨斯陷阱。可以说,马尔萨斯理论在当时已经是一种过时并且缺陷十分明显的理论,用过时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后果。虽然当时的中国经济发展刚刚起步,资源尤其是资本极为短缺,但并没有非常有力的研究能证明马尔萨斯陷阱这种风险的存在,即使存在,中国要跳出马尔萨斯陷阱肯定比一两百年前的英国要容易得多。

二、放开二胎政策遇冷意味着中国济增长不能再依靠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才是顺势而为

首先,放开二胎政策的遇冷与我们旧的经济增长模式是息息相关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增长意味着资源的大量浪费,而庞大的人口数量则使人均资源越来越稀缺。而且,即使是放开二胎,人们尤其是女性仍然感到自己没有获得自由的生育权,事实上,不管是过去只生一个的计划生育,还是现在的全面放开二胎政策,都忽视了妇女的生育权。前者是把妇女的生育权掌握在国家父权的手中,后者是把妇女的生育权部分下放到了家庭父权的手中,而作为生育主体的妇女却从未有过发声的权力。可以说,生育孩子对于中国女性来说,更多的是义务的履行而非权力的实现。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日益觉醒,很多职业女性对事业的重视度在提高,而生育孩子会面临很多职业上的危机,如受到排挤,升职无望,事业家庭很难兼顾等,因此很多职业女性对于生育孩子并不热衷。

其次,中国人口增长的减少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育成本提高,孩子的养老功能弱化和孩子的高质量培养等因素导致了人们的生育意愿有了显著的降低,这预示中国今后的经济增长不能再依靠人口的数量优势,而必须转向提高人口质量。人口质量包括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人口素质决定了劳动力的质量,而人口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低端产业逐渐失去了竞争力,决定中国能否在高端产业获得竞争力关键是劳动力的质量,提升劳动力质量就必须在教育、培训和科学研究上下功夫。 既然要提高劳动力质量,即提高人口的素质,那么人口的数量是否还需要继续控制?中国享受了这么多年的人口红利骤然失去,当然很难一下子适应。但是这么多年通过扭曲要素市场价格,以廉价劳动力获得的高速经济增长,随着新常态的到来注定一去不复返。而面对新常态下,增长动力由出口转为国内消费的情况,要增加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完全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和科学研究逐步实现,并不一定要再增加人口的数量。中国的经济,不能再打“人海战术”了。

综上,全面放开二胎虽然能够在一定时期内缓解中国的人口减少问题,但不能阻止中国人口减少的长期趋势,而且不能够改变中国的人口结构问题。如今令中国政府头疼的如人口老龄化和男女比例失调等人口结构问题,恰恰是过去的计划生育政策造成的,如今要用新的政策去填补旧政策的坑,无论如何都给人一种早知如今又何必当初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政府干预人口数量政策的不合理性,生育权应逐步回归到人们自己的手中。

参考文献:

[1]陈友华,苗国.意料之外与情理之中:单独二孩政策为何遇冷[J].探索与争鸣,2015(02).

[2]武康平.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J].理论经济学,2015(08).

[3]薛继亮.延迟退休和放开二胎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J].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2014(06).

[4]王红茹.2020年后将现新趋势:中国或实现自主生育[J].中国经济周刊,2016(27).

[5] 张欢欢,石震.系统思维下全面放开二胎的合理性探析——对生育政策线性思维的补救[J].学园:学者的精神家园,2015(31).

[6]苏凤仙.论我国放开二胎政策的原因[J].西部皮革,2016(38).

猜你喜欢

新常态
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常态”(纵横)
美国人口中的“新常态”
“新常态”下,社会定力弥足珍贵(焦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