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喻修辞

2016-08-12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湖心亭残荷银饰

记叙文阅读之

【阅读前言】

在记叙文中,语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文中的修辞手法,定能为文本增色不少。

比喻就是一种常用且常见的修辞手法。写作时,若能恰当地运用比喻修辞,对事物的特征进行一定的描绘和渲染,就可以使事物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即学即练】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素颜如雪

□李 娟

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着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万籁俱静,只听得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他在舟中,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

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味。

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的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如一树清寒的梅。

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的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书。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

读唐诗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

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

(选自《北京青年报》2014年1月24日,有删节)

【专项训练】

1.请从修辞的角度出发,品析文中的画线句子。

解题思路:此题很容易捕捉到文章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从字里行间就可看出这种修辞手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同学们可参照“这句话运用了xx修辞手法,把xx比作xx,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或表达了作者对xx的……思想感情)”的形式答题。

【拓展练习】

2.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解题思路:回答这类题目,需要同学们先通读全文,然后简要地概括相关的事件。

3.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举例简述你心目中的“素颜如雪”。

解题思路:这类题目并没有标准答案,同学们只须结合自己心中所想的进行回答即可。

猜你喜欢

湖心亭残荷银饰
残荷听雨
《湖心亭看雪》教学小结
湖心亭看雪
留得残荷听雨声
银饰
听雨的残荷(节选)
残荷新爱
苗族银饰——大山深处绽放的美丽
如何使氧化的银饰翻新
漂亮的“银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