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盘查
2016-08-11韦星
韦星
“干什么的?”一辆警车靠近我,民警摇下车窗问。
我说,“玩的。”对方说,“这有什么好玩的?”。
然后,两个人从车上下来,一个拿了我的背包,另一个负责监督我。
拿过我背包的民警,“呼啦啦”把东西翻出来检查。最后,他发现了我的记者证、工作证,态度立马好很多,“哦,《南风窗》啊,很有名啊,我大学的时候经常看……”
但他说,出于职责要求,他还是把我带到了耿马县河外边防派出所。在向领导汇报“逮”到我的时候,他的领导说了一句,“哎呀!人家记者采访,又没犯事,你们把他带来干嘛?”
然后,这两个年轻民警,一个劲给我说“对不起”,说边防要求比较严一些,发现陌生人都会盘查。我说“没关系”,就走了。
这是今年3月的一天晚上,发生在云南耿马县河外边防派出所附近。那会,我是到云南采访边民婚姻,住在边防派出所旁边的一家宾馆里。
晚上,没事,我就出来散散步,看看大妈大姐跳广场舞。晚上9点多,大妈大姐都收摊回去了。但我一个人,这么早睡,不习惯,到处转悠。
转悠时,我把相机、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都装在我背包里。因为宾馆的条件一般,且我不熟悉当地民风,担心东西放在宾馆招贼,所以带在身上。
散步到晚上10点多的时候,路边,就遇到了开头的一幕。
这是出于职责需要也好,或仅仅怀疑就盘查也罢,我都乐于配合和接受,毕竟没干亏心事,但有一种盘查,我无法接受。
有次,在贵州省安龙县采访“不合格干部召回制度”。在某单位,办公室主任在我出示记者证后,他左看看,右瞧瞧,还把我的记者证对着窗外照进来的阳光,看了看。
但看了半天,他还没有把记者证还给我的意思,且反复端详—这一切,还都是在我在场、当着我面的情况下进行的。
我憋不住了,说“同志,你到底接不接受采访?不接受你就说。另外,你认为记者证是假的,也可以上中国记者网查,或你认为我是假的,也可拒绝,但你反反复复端详,且当着我的面,对我是不尊重的。”
对方这时才尴尬地说,“哦,不好意思,那我复印一下”。然后,他对着记者证拍照、拿去复印。
面对我的批评,这位同志基本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也改正了。但遇到一些保安,可能麻烦比较大。
一次,我到成都市锦江区公安分局采访。门卫的保安看了我的记者证后说,“现在假证那么多,谁知道是真是假啊?”当时,我气得半死,但还是憋住了。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辨别能力,也懒得登陆什么网站核实什么真伪,反正他认为可能是假的,他就不放你进去。
上面举的,都是一些比较“硬性”或不客气的盘查例子。但我最怕的,是“软性”的盘查。
所谓软性盘查,就是你去采访的时候,对方客客气气“请坐”,还倒茶,陪你聊。然后,他拿着你的记者证交给下属,他下属拿着记者证到隔壁房间去……其实我知道,他是拿去复印或到官方网上核实了。
但这些出于职责需要,又不失礼的表现,我可以理解,内心也可接受。因为我本身就是真记者,坦坦荡荡采访,没有什么私人的利益在里面,所以,不要说核查一遍,就是核查十遍、二十遍都可以。
问题就是,对方了解了你要问的问题,并且也核实了你的真实身份后,通常就没有正式的“下文”了。
他们不会回答或协调相关部门来回答你的问题,对方核实你的身份后,就是想请你吃饭、喝酒、住宿。
但这不可能的,我家有饭吃,有地住,我长途跋涉到你这里,肯定不是为了吃饭、喝酒、住宿。所以,很大程度上,他们所有这些的努力都是徒劳的。记者也不会因此就停止采访。
对记者而言,你接受采访就接受,不接受直接说,你模凌两可、似是而非,又不肯明说到底接受不接受采访,你会让我感觉:你在故意耽误和浪费我的时间。
当然,还不是问题的核心。核心是一些单位负责人拿着我的记者证去复印,然后就拒绝采访了。似乎只是证明:我来过了。
对这种要求,一来我确实不好拒绝,怕还没开始采访,关系搞僵了,对方更不会配合采访。但不拒绝嘛,我也害怕“背黑锅”。
有件事是个同行遇到的。他每次去某地采访,那个部门的女领导总是板着个脸,感觉“他好像欠她不少钱一样”。
后来,这个同行通过内部才知道:他每次去采访,负责对接他的工作人员总复印他的记者证,然后将他的记者证复印件附在一堆发票上,美其名曰:某报某记者的招待费。招待费包括吃饭、住宿、按摩、送礼……事实上,这个记者一口饭也没吃人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