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山短尾猴等级下的温馨

2016-08-11庞奎海夏东坡

森林与人类 2016年7期
关键词:母猴猴王离群

庞奎海 夏东坡

在安徽黄山风景区南麓的浮溪村,生活着一群神秘的精灵,它们体型庞大,尾巴短小,面部宽阔,动作敏捷,神态可爱,因它们常年居住在深山老林,很长时间以来曾被当地人当作“野人”和“怪兽”。这群丛林精灵就是黄山短尾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安徽大学灵长类研究团队建立野外观测站,长期跟踪、研究这群猴子的基本习性和社会行为,它们的神秘面纱也逐渐被揭开。

黄山短尾猴又名藏猕猴、藏酋猴等,是中国特有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分布在中国的四川西部、甘肃南部、湖北西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南部、贵州东北部、广西北部、广东北部、湖南西南部、江西东部和福建西北部等地。它们栖息于海拔600 -1550米之间的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选择的栖息地必须有溪水源和悬崖峭壁,植被以山毛榉植物为主,因此常年食用一些青岗栎、竹子等嫩叶嫩枝以及果实等。除了取食时在树上,它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地上活动,属于地栖杂食性动物。

黄山短尾猴是典型的群居型动物,每群约30-40只不等,群体由多个成年雄猴、多个成年雌猴以及它们的后代组成。和其他猕猴属动物一样,黄山短尾猴群体中的雌性终生生活在出生群,而雄性则在性成熟后迁出出生群。从这点来看,它们与人类社会中的“女大当嫁”有点类似,不同的是嫁的一方是成年雄性,与人类社会的“入赘”相近。雄猴一旦成年就会选择远离自己的群体,进入到别的的家庭去磨练、结婚生子直到死亡,而其他家庭的雄猴也会来到这个家庭,这种关系是相互的。

黄山短尾猴的离群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成年雄猴进入到新的群体中以后,会在中途消失一段时间,然后回来开始进行“猴王争霸赛”。这点与人类社会很多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处,比如出国留学历练等等。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雄猴的离群一方面防止了近亲繁殖,另一方面是促进群体间基因的交流。同时,离群还可能有助于群体间的生存经验传播。例如,2005年“高鼻子”通过猴王争霸赛胜出,坐上了猴王的宝座,来到新的群体,它看到一些自己从没有见过的食物(比如香蕉),开始无动于衷。但是,它看到同群的成员一片一片撕开香蕉,津津有味地食用后,自己也改变主意,所有的香蕉都归它自己享用了。

大部分短尾猴是采取打斗的手段来竞争猴王的。一旦成为猴王,它就具有各种优先权,比如食物资源、领地范围、交配机会等。

正因为如此,猴王争霸是非常激烈的。黄山短尾猴属于季节性繁殖的物种,每年7月-12月是属于交配期,1月-6月则属于产仔期。为了获取更多的交配机会,猴王争夺一般发生在雄猴即将进入发情期的时候。一场格斗下来,皮开肉绽是常事。在黄山,最为激烈的应该是1992年夏天新迁入的“高山”与原猴王“独眼龙”以及二猴王“黄毛”的争斗过程。格斗的结果是“高山”眼睑上划了一道血印,而“独眼龙”和“黄毛”身体多处受伤,最大的伤口有20-30厘米长、10-15厘米深。猴王虽然拥有一定的权利,但也有一定的义务,它是群体的核心,也是维持群体稳定的基石。猴王的任期一般都是1年-2年,造成猴王下台的原因可能是频繁的交配使得猴王体力透支,很容易在格斗的情况下被年轻个体取而代之。猴王争霸赛虽然激烈甚至惨烈,但是历程很短,最长不过一个月。一旦新的猴王产生,群体便会严格遵守自己的地位,该干什么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也绝不敢越雷池半步。从这个角度来讲,维持严格的等级制度也是维持群体稳定的关键因素。

当然,猴王的产生也不完全都是经历激烈的战斗,有些猴王也会主动退位。这种情况下,原猴王在群体中的地位并不是一落千丈,而是退居至第二位,成为新猴王的助手。

如果在春季产仔期观察黄山短尾猴,你会看到很多母猴怀里都抱着一个小宝宝,小宝宝具有用四肢抓住母亲肚皮的本能。刚出生的小猴子最初几天都依附在母亲身边,吮吸着母亲的乳头。几天后,母猴才允许其他的猴子与小猴接触。3个月后,母猴会允许小猴在离自己3米左右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它们有时候独自玩耍,有时候摆弄石头,还有的时候咬自己的脚趾头。同时,会有许多雌猴和雄猴围绕在母猴身边,为其理毛、触摸来讨好母猴。它们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呢?

其实,在产仔期,短尾猴的重心转移到这些新生幼儿中,尤其是新出生的雄性小猴子。有时候你会看到许多成年的雄猴,花各种心思讨好母猴子,就是为了抱一下雄性小猴子。它们对待小猴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有时候你会看到两个猴子同时将一个雄性小猴举起来,一起舔其生殖器,其实这种行为是短尾猴社会中的一种友好行为,能够促使短尾猴社会更加稳定。

猜你喜欢

母猴猴王离群
挑选新猴王
《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挑选新猴王
跨越物种的母爱
离群数据挖掘在发现房产销售潜在客户中的应用
离群的小鸡
斗猴
应用相似度测量的图离群点检测方法
一种基于核空间局部离群因子的离群点挖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