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赛艇的“前转换”和“后转换”技术分析

2016-08-11冯丽滨

大科技 2016年16期
关键词:滑座赛艇桨叶

冯丽滨

(白云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广东 广州 510000)

赛艇的“前转换”和“后转换”技术分析

冯丽滨

(白云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广东 广州 510000)

作为一种专业的体育运动项目,赛艇对于运动员的专业技术有着极高的要求,运动员必须在训练过程中,掌握并熟练相应的技术,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在赛艇运动中,“前转换”技术和“后转换”技术是赛艇周期性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赛艇技术的难点,对于教练员而言,应该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方法加强训练,确保运动员能够熟练掌握。本文主要对赛艇的“前转换”和“后转换”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赛艇专项技术的训练提供一些参考。

赛艇;前转换;后转换;技术

1 前言

赛艇(rowing)是奥运会比赛项目,主要是由一名或者多名桨手坐在专业舟艇上,背向前进方向,以肌肉的力量,结合桨与桨架,通过简单的杠杆作用划水,推动船艇前进。通常来讲,赛艇运动的比赛场地多设置在自然水域中,包括江河湖泊等,在良好的自然环境中进行公平公正的竞技,不仅极具观赏性,而且可以强化运动员的肌肉力量,提高心血管与呼吸系统的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平衡。由于赛艇运动能够极大地提升运动员的肺活量,因此也被称为肺部体操。赛艇运动的赛道长度固定为2000m,包括6条或者8条宽度为13.5m的赛道,为了保证比赛安全,在赛道两侧还留有相应宽度的安全警戒水域。

伴随着赛艇项目的迅速发展,运动员的身体能力在赛艇运动中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合理的技术动作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运动员能力的发挥,关系着运动员对于力量的应用。从某种意义上看,赛艇运动员能否在比赛中取得优秀的成绩,与教练员的赛艇技术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相关,尤其是在一些高水平的赛艇竞技中,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对于比赛结果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练员必须加强对赛艇运动员专项技术的训练改进,保证良好的训练效果。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对于赛艇技术包括了:桨入水(提桨)、拉桨、按转桨以及推桨四个周期性的动作,这四个周期性动作构成了赛艇技术,每一个技术动作的连贯都会对其艇速造成影响,而前后转换动作是技术中的两个难点,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

2.1 研究对象

从我区输送到广州市赛艇队的4名优秀运动员,对其专项技术的训练进行跟踪研究,4名运动员参加训练的年限为5年。其相应的技术数据见表1。

表1 运动员有关技术数据对比

2.2 研究方法

对专项技术训练成果的研究,主要采用数据对比法以及观察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对运动员技术动作细节的分析,了解其对于技术的掌握程度,并结合相应的比赛成绩,研究具体的训练成果。4名运动员连续三年的比赛成绩见表2。

表2 运动员专项成绩对比

3 结果

结合上述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到,专项技术对于运动员成绩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身体条件差异不大的情况下,运动员对于专项技术的掌握越熟练,用力越合理协调,则成绩也就越好。对此,教练员应该加强对于赛艇专项技术的教学工作,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4 讨论

对于“前转换”和“后转换”技术,教练员应该结合运动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对技术动作进行分解,对其中的关键点和难点进行详细讲解,以方便运动员的理解掌握。

4.1 前转换技术

所谓前转换技术,就是提桨入水的动作,指从准备状态将桨叶入水,拉桨开始的瞬间动作。前转换技术动作的准备姿势包括了坐姿与手臂动作,运动员应该保持坐姿端正,肩背自然,将重心略微上提,带有一种“提髋虚坐”的感觉。同时,应该将手臂伸直,呈放松转台,确保转完桨(桨叶垂直水面)距离水面较紧(约在一个桨叶的宽度内)。

前转换技术动作开始时,以准备动作为基础,继续收缩腿部,将重心平稳移动到脚蹬与滑座之间,确保滑座与前止点的距离在10~15cm左右,双手放松,顺势将桨柄向前、向上动作,实现桨叶下落入水。在进行相应动作的同时,应该进行提膝、贴髋,使得滑座继续向前运动,直到达到前止点,此时,桨叶已经完全插入到水中,可以迅速蹬腿拉桨。在技术动作中,要求桨叶入水轻快,实现“入水接蹬”(即借由蹬腿实现桨与水的接触)。入水动作是系列动作相互协调、连贯作用的结果,具有快速连贯的特点,要求的并非单纯的速度或者爆发力,更不是蛮力。在入水前,无论是推转桨、重心移动还是蹬腿、桨叶入水,都应该尽可能做到简单有序,避免出现多余的动作,确保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在回桨时,运动员应该能够感受到滑座向船尾平稳移动,速度与船体的行进速度保持一致;而在比赛过程中,快速划水时,还应该对滑座与中心的移动速度进行控制,不能任其自然。在实际比赛中,为了减少运动员的消耗,减缓滑座向船尾移动的速度,许多国家都对比赛用的赛艇进行了改造,确保了滑轨前后呈水平状态,同时适当抬高了脚蹬架的位置。

对于教练员而言,在进行前转换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培训时,应该为运动员示范正确的入水动作,明确相应的动作标志:入水点远,切入角度小,水花小而且向上,桨叶完全没入到水中。对于运动员的不规范动作或者多余动作,应该及时纠正,确保其能够熟练掌握相应的动作要领,明确动作的关键所在。

4.2 后转换技术

后转换动作属于周期性划桨动作的一部分,主要是指拉桨结束环节,桨柄在运动员拉力的作用下,向下、向前做连贯的弧形运动,在实际操作中,就是桨叶出水,推桨,运动员上身复位前倾,滑座启动。与前转换技术相比,后转换动作的要点包括三个方面:

(1)推桨出水:应该确保拉桨到位,在确保桨叶撑住水面的同时,将桨柄向下方和前方做弧线运动,即桨叶垂直出水后,于空中实现平转。

(2)上身复位:指运动员上体由后倒恢复前倾的过程,这个动作需要在桨叶出水的同时进行,而在完成上身复位动作时,应该保持重心,避免重心的移动。

(3)滑座起动:滑座起动与上述两个动作是紧密相连的,当前两个动作得到正确完成后,滑座的起动就可以做到连贯平稳,桨手只需要对滑座移动的速度进行控制,确保其与赛艇速度同步即可。

在实际操作中:①必须确保出水的圆滑,在保持拉桨高度的同时,确保在拉桨结束完成前,重心能够保持在桨柄后侧,前臂与桨柄处于同一个用力面,以前臂和手腕的力量压紧,完成向下以及向前的弧形运动。需要注意的是,在桨叶出水动作中,必须避免多余的动作,如转肩、耸肩以及绕肘等。教练员应该对正确的动作进行示范,要求运动员细心观察,记住正确的动作标志:桨叶呈弧状直接跳出水面约一个桨叶的高度,出水干净,同时确保“水堆”能够快速划过桨叶下边缘。②需要确保上体复位的迅速。上体复位动作紧接在拉桨动作后半部,运动员需要确保后倒肩轴的垂直线落在中心后面,利用按桨牵制和制动的惯性,使得肩轴得以回到中心点,之后立即将肩轴移动到重心前,完成身体的前倾。在上述动作过程中,需要扣紧膝盖,以固定滑座。最为常见的错误动作,是没有扣紧,使得滑座出现了小幅度的移动,进而导致拉桨后部重心降低,无法实现有效复位,而依靠勾脚尖或者下拉桨的方式来实现上体复位,则会给后续的前倾动作以及滑座启动、回浆等动作造成影响。另外一个比较常见的错误,是在上体复位后,没有及时进行前倾,导致滑座起动时肩轴垂线仍然处于重心线上,给后续的推桨入水、重心平移等动作造成了阻碍。

与此同时,教练员应该关注运动员的接受能力和技术基础,引入综合训练手段,促进其专项能力的提高,确保其能够在训练和比赛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结合相应的训练实践,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对于一些初学者,应该注重动作的示范引导,对相应的技术动作进行规范,打好基本功,避免运动员形成错误的动作习惯。

(2)应该对相应的技术动作进行规范,通过严格的训练,引导运动员打好基础,为取得专项成绩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3)应该认识到,技术的形成并不能瞬间完成,而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教练员应该对训练计划进行合理安排,避免盲目性,为运动员提供一个转变和提升的空间。

(4)在进行专项技术训练时,应该抓住核心环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对核心问题进行解决,这样,其他问题也会迎刃而解,运动员的技术水平也得到有效提升。

5 结论

赛艇的前转换技术和后转换技术是专项技术中的两个难点问题,很容易影响运动员对于其他技术动作的掌握。对此,教练员应该从赛艇技术的全面性与整体性等方面着手,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结合周期性循环动作的特点,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结合正确的动作示范,在强调前后转换技术动作的同时,引导运动员把握不同技术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从而使得运动员能够熟练掌握技术动作,得到良好的提升。

[1]张国培.试析赛艇划桨动作周期中抓水技术的重要性[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8):42,38.

[2]陈春梅.初练赛艇如何掌握赛艇技术[J].现代职业教育,2015(21):134.

[3]龙波.青少年掌握赛艇专项技术初期训练方法探讨[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6):115~116.

[4]徐云波.对赛艇前入水技术研究和分析[J].成功(教育),2012(6):271.

[5]沈刚.浅谈赛艇的“前转换”和“后转换”技术[J].读与写(下旬),2013(7):246.

G861.4

A

1004-7344(2016)16-0025-02

2016-5-21

猜你喜欢

滑座赛艇桨叶
基于量产德国某大型立式加工中心需求对滑座安装工装的设计
赛艇队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与分析
立式捏合机桨叶结构与桨叶变形量的CFD仿真*
基于WSN的风机桨叶运行多平台监测系统设计
卧式加工中心滑座的动态特性分析与优化*
某加工中心滑座的动态特性测试与优化
赛艇运动中运动员身体悬挂技术的运用
自动化橡胶密封圈装配装置
直升机桨叶/吸振器系统的组合共振研究
赛艇LW2×竞速结构研究——以2014年世锦赛和世界杯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