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监测中有机污染物分析的特点

2016-08-11刘小桃

大科技 2016年13期
关键词:持久性环境监测有机

刘小桃

(郴州市环境监测站 湖南郴州 423000)

环境监测中有机污染物分析的特点

刘小桃

(郴州市环境监测站 湖南郴州 423000)

环境监测中,有机污染物是重要的监测对象,实际监测分析中主要包括样品采集、保存,样品前处理以及检测等多个环节。本文探讨了环境监测中主要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方法与特点,并提出相关的分析方法。

环境监测;有机污染物;分析;特点

1 引言

在工业生产、污水处理以及垃圾填埋等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有机污染物(VOCs),而这些污染物如果进入周边环境中,将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甚至随空气流动,逸散到各个地方。因此,必须加强相关监测、分析技术的研究,以期有效发现环境问题,及时予以治理。

2 环境监测的内容和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环境质量监测的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改善和创新。环境监测需要遵循以下流程:资料的搜集和取样调查,对监测进行规划设计,还需要事先去踩点,对于样品的运输和储藏也是很重要的,对数据分析处理后需进行系统评价,最后还要根据监测结果写一些与之有关的报告。

在我国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越演越烈。世上万物都有循环,而环境也有自己的自净能力,它可以通过一些生物作用(如: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去完成净化过程。只是由于现在人们不断地排放有污染的物质,过度的砍伐和破坏环境,导致环境的自净能力已远远不能承载这些重负,环境质量不断下降,环境污染问题出现,并转而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威胁。

当前,可以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生态等多种手段对环境进行监测。实际监测对象不仅限于工业污染源,还包括对于环境行为的监测。环境监测是衡量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我们走向美好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项具有进步意义的技术。

3 水质中有机污染物分析特点

水质中有机污染物成分分析,主要为天然有机物、人工合成有机物两种。在环境监测领域,有机污染物监测可以说是最复杂、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具有样品前处理复杂,目标物含量低、干扰因素多,样品分析周期长等特点。

3.1 水质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测定水质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较多,较为常用的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光谱法等。以气相色谱法为例,该法是利用不同物质在两相中具有不同分配系数,使物质在两相中多次分配实现分离的一种技术,该技术检测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离效率高,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对多组分的同步分析,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电子俘获检测器是较为常用的两种仪器。

3.2 水质有机污染物分析前处理

分析样品分析前应对其进行处理,去除基质中的干扰物,提高精确度和灵敏度。水质分析前样品处理基础有以下方法:①液—液微萃取法发展较早,其流程见图1,但是该技术重现性较差,无法实现自动控制和现场分析;②顶空法操作简单,适合分析挥发性有机物,但灵敏度较差;③固相萃取适合自动控制和现场分析,但步骤繁杂,有机物损失严重,重现性较差,不利于分析挥发性有机物;④吹扫捕集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无需溶剂,机体干扰性较小,可实现分析过程的自动控制,但仪器复杂、昂贵,不适合现场分析;⑤固相微萃取技术利用相似相溶原理,对待测物进行提取、富集、进样和解析的一种分析技术,能与气相、气质、液相色谱仪联用,对灵敏度的提高和应用范围的扩展十分有利。

图1 液-液微萃取法

3.3 水质有机污染物分析

固相微萃取技术,是重要的样品前处理方法,该方法具有有机溶剂使用量少,对待检物选择性高、装置简单、检测方便快捷等优点。

(1)实验仪器和条件分析。检测时,实验仪器可选择GC-2010气相色谱仪、固相微萃取装置,微萃取头配置100μm,7μm膜厚的PDMS和85μm膜厚的PA型萃取头;气相色谱设置温度为700℃,然后以30℃/min的速度,升高至170℃,保持4min后,再按照同样的速度升温至280℃,保持8min;检测器温度控制在300℃,氮气柱流量控制在1.0mL/min;氢气控制在47mL/min;空气则控制在400mL/min;进样时间控制在0.75min。

(2)样品准备及处理。取待测样品40mL插入萃取针,将涂覆有吸附剂的纤维头伸出并进入样品中心位置,45℃水浴加热,搅拌60min,完成萃取后退出纤维拔出萃取针,随之在气相色谱仪进样口解析5min。

(3)实验结果。取混合标准溶液,配置二份等浓度的平行水样,在同样条件下进行检测,分离时间为25min,水质中的五种有机物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得到了较好的分离(见图2),分别为萘、邻苯二甲酸二甲醋(DMP)、蒽、邻苯二甲酸-2-(二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

图2 固相微萃取所含有机物标准样品色谱图

(4)该联合方法实验结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分析如下:①萃取头影响。萃取头的固相涂层可分为极性涂层、非极性涂层和中等极性混合型涂层,分别适用于极性半挥发性有机物分析、非极性或弱极性化合物分析;②萃取时间影响。其他条件相同时,萃取时间分别设置为10~60min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物质萃取率逐渐上升,但30min后上升速率较慢,而60min后基本达到平衡,可将60min作为萃取时间;③萃取温度。其他条件相同时,实验在25~65℃范围内进行,发现萘萃取量随温度上升而下降,而蒽和DMP在45℃之前的萃取率上升明显,但超过45℃后萃取效率下降;DEHP和DOP随温度升高萃取率上升;④离子强度的影响。经验证,离子强度对萘、蒽、DOP和DEHP的影响不明显,对DEHP影响较大,但若不增加离子强度,其检测结果也不会受到影响。

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

所谓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的是能够持久存在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主要由食物链累积而成,会对动物、人类的健康造成有害影响。此类化合物具有高毒性、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远距离迁移性四大特性,可通过空气、水、土壤及食物链进行广泛传播,在空气、水体、土壤和生物体中均已检测到POPS的存在。水是POPS在环境中迁移转化的重要介质,其在水体中可通过迁移、吸附、沉降等作用及食物链,对不同种类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及生殖产生影响。

4.1 持久性有机物的特性

4.1.1 高毒性

持久性有机物往往难以降解,滞留的时间长,且具有较强的毒性,即使在低浓度时也能对生物造成伤害,对人类的健康危害较大,大多数的POPS具有致癌、致畸性、致突变性的“三致”效应,能够十扰人体系统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雌性化”现象。

4.1.2 持久性

环境中的POPS对光解、化学分解等不敏感,常规物理化学等处理方法很难将其从水体中去除,可残留数十年,或更为持久。

4.1.3 生物累积性

POPS具有高亲脂性特征,因此可以在生物脂肪组织中累积,在生物体内累积,并且通过在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下,在高级捕食者体内成几何倍数累积,甚至达到中毒浓度,危害人类健康。

4.1.4 迁移性

POPS可以通过风和水等介质远距离传播,由于POPS的半挥发性,使得它在常温下就能够挥发到大气层中,但同时也因为这适度的半挥发性使得它们不会一自留在大气层中,而是重新回到地球,从而导致POPS随大气做远距离迁移,甚至在远离污染源的北极圈也都发现了POPS的痕迹。

4.2 持久性有机污染监测分析

各种各样的天然或人工介成的有机污染物正以极快的速度进入环境,水环境的质量对人类有着重要的影响。POPS对水环境的污染愈发严重,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污染扩散。

环境监测技术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水平不达标,又谈何解决污染现状,因此对水环境中POPS进行监测就必须要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在实践中,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来实现POPS的去除,将有毒有害的物质转化为无毒或者低毒的物质,从而达到消除或减弱POPS的目的,包括光催化氧化法、电解氧化法和微生物修复技术等。

5 结语

总而言之,环境监测技术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监测技术,能够有效帮助控制环境污染的进一步恶化,使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环境监测技术在很多方面还是很不成熟的,这需要在以后的运用和监测中去改进和创新,为了构建健康的生存环境,满足社会和发展的需求。

[1]吴珣,施建勇,何俊.有机污染物在完好三层复合衬垫中的扩散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5(S1):56~57.

[2]赵晓丽,毕二平.水溶性有机质对土壤吸附有机污染物的影响[J].环境化学,2014,33(2):256~261.

[3]狄鑫,孟昭福,杨淑英,等.改性塿土对土壤有机污染物苯酚运移的阻滞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2015(11):249~255.

X830

A

1004-7344(2016)13-0296-02

2016-4-18

刘小桃(1983-),女,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及质量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持久性环境监测有机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湖北省持久性有机物(POPs)产排特性分析
具有授粉互惠关系的非自治周期植物传粉系统的持久性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如何养一条有机鱼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