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泉州本土濒危技艺之“佛妆服饰”传承

2016-08-11李静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西部皮革 2016年5期
关键词:泉州刺绣服饰

李静(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泉州本土濒危技艺之“佛妆服饰”传承

李静
(泉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福建泉州362000)

以泉州南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妆服饰技艺”为研究对象,考察其脉络、历史、传承概况及抢救措施等,并对其制作工艺做了系统梳理和考究。挖掘本土闽南文化资源,传承闽南传统手工技艺。

佛妆服饰;濒危;技艺

图1(从左至右)妆饰、帽饰、服饰

1“佛妆服饰技艺”概述

闽南地区宫庙随处可见,随之衍生的神佛头像雕刻、纸帽制作、服饰刺绣技艺在民间代代相传。按照学术概念,佛装,即佛所披着之衣[1]。在闽南地区多根据当地民间信仰定义佛装,例如关公袍、神明帽等。佛妆,则指神像面部翻新重新化妆,剃面等含义。从事“佛妆服饰技艺”的人用闽南话叫“妆佛仔”指神明有关的手工艺,包括妆饰、帽饰、服饰等范畴(见图1)。其技艺均为家庭作坊式生产,从业人员只有几十人,属于濒危艺种,急需做好传承保护工作。“佛妆服饰”得到了政府的大力宣传,享受扶植政策,加快培育市场意识,近几年得到一定发展,产品远销东南亚及台湾地区,是其庙会、庆典之不可或缺的艺术之作。

说到这些传统技艺,洪梅镇新林村55岁的老师傅陈进胜,他的佛妆服饰技艺是业内翘楚。陈进胜的“关平像”作品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2013年,佛装服饰技艺被确定为泉州市十大濒危艺种之一。考虑到长远的发展以及对技艺的传承与保护,陈进胜决定申请南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正在审批。作为抢救保护类的濒危艺种,老手艺从陈进胜之父亲目前已传到第三代。其作为法人代表的南安市艺圣佛具工艺厂并授予泉州市传统工艺美术传统保护单位。

图3捏粉线

2“佛妆服饰”工艺制作

2.1原辅材料

1)粉线:粉线料是由老粉+骨胶调和成稠糊状,软硬程度以不流淌、不变形为宜。

2)纸板:多采用用进口硬纸板,比市场上要贵。

3)面料:佛装服饰价格昂贵关键在于材质,面料是重点之一,用料讲究,其面料多数为丝型面料,主要有锦类、缎类、绸类、纺类、绒类等丝型织物。较早所选刺绣用料,都是本地所产的“泉缎”即刺桐缎,后刺桐缎失传,未再生产,即选用江、浙产的丝缎,红色为主,次为素色,其它颜色较少,质地多样,根据顾客的需求选取贵重的真丝或各类色丁面料。

4)辅料:金葱线多从江浙和南京等地购买,丝绒线则采自苏杭。

2.2制作流程

依靠工艺改进与坚持传统手工并进,陈进胜的佛装服饰系列产品深受港澳台和东南亚等地客户的喜爱,作品多次在国内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获奖。

2.2.1硬质冠帽制作技艺

图2所示,做成一定硬质冠帽,需经过制坯子、凿样子、走铅丝、捏粉线、漆金箔和组装装饰共计六大环节。

(1)脱胎,根据具体角色头型的大小,通过“泥塑造型”、“石膏翻模”和“纸质脱胎”的制作程序做出纸质头盔的主体造型。这样的立体制作方法对“纱帽”、“相貂”和“武士盔帽”等盔头样式均可采用[2]。通过内、外脱胎制成的各类基础形状,统称为“纸质盔”。

(2)凿样子,用凿刀将这些额子的基本形状加工出来的过程叫“凿样子”。将所凿部件的形状、花纹,绘制在黄板纸上,后用夹子将绘制好的黄板纸牢固地固定在凿板上。用右手握住凿刀凿刻,将废弃的部分凿掉即形成平面的镂空形状。“凿样子”一次最多可以凿5至6层,但如果层数多了,就要以左手握住凿刀,右手用锤子敲打凿子的后端,将镂空废弃的部分凿掉。

(3)走铅丝,是加固平面镂空形状“额子的”所有边沿线的方法,其作用是增加牢固性。将适合长短的16号铅丝用绵纸以乳胶包裹起来并烘晒干燥。将铅丝从“额子”的反面顺延边沿线以及所有镂空花纹的边沿线,用骨胶,或乳胶,或热溶胶加以固定。为了增加牢固,铅丝固定边沿线后,从正面还可贴一层薄布,将边沿超出大概10MM的部分以及镂空多余的部分折返到反面粘贴起来。“走铅丝”形成的边叫“铅丝边”。

(4)捏粉线,是在各种形状的“额子”上面进行各种立体线状造型的方法。图3所示,用手挤压“粉线喷具”的内胎,使粉线料从喷嘴中挤出,同时握住喷嘴,像画笔一样将挤出的“粉线”在盔头“额子”的表面勾勒出各种花纹图案。

(5)“贴金铂或银铂”。“贴金铂或银铂”是将捏好粉线、刷好土红的“额子”进行基础颜色装饰的方法。先将其表面刷一层清漆,待清漆微干,贴金铂或银铂。在传统的盔头内侧刷一层生漆,有防腐、防潮、防蛀和增加牢固性等功效。

(6)组装。传统盔头是“纸质盔头”与“额子”、“绒球”和“腊珠”等各个部件的组合。组合安装的主要方法就是“绑扎”,采用漆包线或零铜丝将各个部件绑扎起来,要连带“铅丝边”一并绑扎,绑扎的线头尽量隐藏,绑扎的点视情况而定,有的只需几个点即可。

总之,盔头制作的步骤及顺序,没有什么硬性规定,制作者觉得方便就行。但总的原则要注意份量;工艺上要干净细腻、色彩明亮;其次还要注意与木偶头部的安装方法。

2.2.2佛装制作技艺

“靠”是武将的服装,由古代的铠甲演变而来,袖子处紧窄,前后衣长均及足,与铠甲不同的是经过改良用于戏剧的靠没有了厚重的护体铁片和铜镜,而是在丝绸制成的“靠”上绣以鱼鳞纹或丁字纹等图案,用以看起来像真正铠甲的甲片。靠可分为靠身、靠旗、下甲、三尖等,整体造型与真实铠甲相似,经过改良的靠整体呈现武将粗犷豪迈且威风八面的气势以及铠甲坚固且精美的视觉效果。

以靠为例,分析佛装服饰的制作步骤:确定尺寸、开料、印花、刺绣、篦浆、劈剪和后道。

(1)确定尺寸:佛妆服饰作为一个特殊的种类,不像现代服装中的大批量生产,一般是个人定制,根据神明佛像的尺寸差异,所以制作之前要根据所提供的信息确定好成衣尺寸。

(2)开料:即类似于现代服装制作中的排版排料。开料要严格按照尺寸要求,对于衣片中不断开处要紧靠布料双层对折线,缝份放量大小要准确,先排大后排小,一些零部件如领子)飘带等尽量排好位置,以使得材料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提高利用率。

(3)印花:佛装服饰都有较为固定的传统花样,随着社会发展,改良后的戏服花样在不脱离传统佛装服饰规制的情况下形式更加多样 (常用花样有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两者按其构成形式都属于连续式纹样,现在佛服上的印花一般都是通过机器印上的。

(4)刺绣:工艺是传统戏剧服饰制作过程中最复杂漫长的一道工序,也是最能体现戏服制作工艺区别的一项传统技艺。泉州刺绣又称“刺桐绣”,品种繁多,有金葱绣,乱针绣,绒线绣,打子绣,发绣,熟绣和剪绒绣等[3]。金葱绣是泉州刺绣的特长,在戏服中应用最多。而乱针绣和剪绒绣两种创新刺绣技法的出现,使刺桐绣工艺又有了新的发展。泉州刺绣的针法多样,仅用于绣花的刺绣针法就有平针、斜针、转针和接针等10余种。金苍绣品的制作工艺流程有画稿,将图画在稿纸上;打孔,沿画稿上线条刺出细密小孔;绷布,将缎布绷在木框上;印图,用颜色粉浆搽过图纸,将图印在布上;金葱平绣,用金葱线勾绣,或绣荔枝跳,或龙鳞迭甲,绣出色彩丰富的图案;金葱凸绣,用棉花堆缝图形,用金葱绣出荔枝跳,或菠萝绣,或龙鳞迭甲,形成构图饱满的图案;上浆,在绣布背面均匀涂上米浆;组装,将绣片裁剪成形,缝制成品等多道工序,特种针法有荔枝跳、菠萝凸、三叠线和龙鳞迭甲,由课题组考察拍摄的金苍绣的图样(图4)。

(5)篦浆:就是在绣花片上上浆。首先要检查面料是否干净整洁,确定辅料齐全,然后固定好绣片,接着上浆,主要是为了调整面料硬度,袍服需要硬度较高的面料以体现出挺括的效果,上浆后裁剪方便,有利于粘衬布,另外领子、蟒袍下摆等需要加厚的部位也得篦浆。随着工艺的发展,贴裱的材质由衬布取代棉布,最后需要整体熨烫。

图4金苍绣图样

(6)劈剪:即把排版放过缝份后的衣片裁剪出来。需用手工裁剪,不同于现代服装企业中的裁刀机器能多层同时裁剪将裁剪出来的面辅料衣片进行缝合,制成成品。

(7)后道:即后整理,是佛妆服饰制作过程中最后一道工序,需要在服饰成衣上加缝各种饰件,如系带、亮片、珠子等,最后进行大整烫并叠放好。佛妆服饰通常不能下水清洗,一般都是反叠,避风保存。

2.3技术改进

运用现代科技在佛装服饰制作中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例如刻一朵花,以前要先做出模板,在纸板上依模板而画,然后才刻纸,整个流程要花上20分钟,现在用激光刻花只要十几秒。手工刺绣与机器刺绣并用:机绣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但无法替代手工刺绣的活灵活现的美感,关键的部位采取手绣的传统工艺,保证佛装服饰的传统制作工艺。可以说陈师傅的佛装服饰技艺传承具有工艺改进与坚持传统并举,传统经典与现代革新结合的特点。

3“佛妆服饰”历史渊源

据笔者查询,关于佛妆服饰的起源尚无定论。经推断,笔者认为佛妆服饰形制上源于魏晋南北朝,宋代闽南地区繁盛时期,文化大革命几近消失,现代濒临抢救的历程。“佛妆”可追溯至契丹贵族妇女冬季使用的一种独特的美容护肤术,既是契丹所处的严酷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以及其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下的产物,具有护肤美容的物质实用效果[4],也与契丹人崇佛、礼佛的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密切相关,表达了信众皈依福田的宗教信仰,满足了辽人崇佛礼佛的精神需求。

唐末五代两宋时期[5],福建民间信仰已形成了以神抵和祠庙为中心,又与儒家意识形态、国家礼制、朝廷封赐和地方社会紧密联系的形态和体系。唐宋时期福建民间声势浩大的造神运动是这一时期民间祀神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元时代,泉州已拥有“泉南佛国”的美称,宗教佛堂、祭祀仪注遍布各处,至今一直保留着宗教活动及所衍化的各种民俗,为金苍绣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泉州的宗教礼仪,如佛诞等;民间活动,如婚庆喜事、高龄老人的驾鹤归西等;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对礼仪尊崇的态度,反映了当地人民尊重传统文化的品质。不仅表象为将其作为“文化符号”对待,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尊重优秀传统文化,保持传统祭祀仪典的内涵。如此超脱现实的礼性,在祈福信仰之时,也体现了个人价值、家族价值以及社会价值,且深深渗入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中,被各个阶层所接受,成为泉州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文革后期,泉州文化得以复苏,传统佛装服饰进入了改革阶段。作为泉州佛装服饰的制作工艺基础的金苍绣等在清末民初,绣铺曾多达数十家,著名的“得春堂”便是开设于此时,然而在如今电脑绣花冲击下,泉州手工刺绣队伍开始大大萎缩,甚至无法找到得春堂绣铺的旧址。佛装服饰趋向于工业化,现代平整而华丽的电脑织绣节省了人工刺绣的工时,作为刺绣底的罗缎也被现代光鲜的化纤布料所取代,然而替代不了的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20世纪以来我国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服装制作工艺,六十年代的破四旧使相当多的服装师傅们改行,八十年代的工业化进程也使不少中装裁缝进入了现代化工厂,同时师传徒的传承方式,这必然限制了对中式服装工艺人才的培养,再加上如今民间服饰工艺传人的年事已高,所以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对传统民间袍服工艺进行保护、抢救与传承。因此寻找、收藏、保护民间服饰和寻觅、探访具有代表意义的传统袍服工艺传人,并把他们的“手艺”记录下来得以保留与传承,延续传统袍服的工艺特色,对这部分无形文化遗产进行保留和挽救是现在急需做的工作。

4“佛妆服饰”传承谱系

陈进胜的这门手艺也是师从祖辈,从其祖父一代就开始做这一行,至少有百年历史。陈进胜告诉记者,他父亲陈白渊原是泉州工艺美术厂的工人,因为做工艺出色被泉州市评为青年技术标兵。陈进胜说,1957年,他父亲进入泉州工艺美术厂,当时那里汇集了泉州顶尖的工艺大师。因悟性高、工艺出色,陈日渊被国家木偶大师江朝贤等人收为弟子。陈进胜出生于1960年,耳濡目染下,也深深喜欢上工艺美术。他的童年没有游戏、玩乐,有的是画笔、纸板和刻刀。除了上学,他所有的休闲时间都泡在父亲的作坊里。他自己跟父亲一样喜欢工艺美术,8岁时开始跟父亲学艺,传承了父亲衣钵。陈进胜的两个儿子接了他的班,一个负责做纸帽,一个负责刺绣。有两个儿子的接班,陈进胜对这一手艺的传承更有信心,他的纸帽和刺绣产品远销台湾和东南亚地区(图5)。

图5传承脉络

5“佛妆服饰”业态现状

目前,南安艺圣佛具工艺厂主要生产纯手工传统纸板、粉线按金纸帽、及制作纯手工刺绣官将系列战甲。旗下员工40多人,初具规模。目前采用师徒传授的方式传承工艺,基本上以家族传承为主。这一点是佛装服饰做的比较好的。

参加展览方面,佛装服饰技艺陈进胜的“关平像”作品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2014年在莆田工艺城举办“第九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获“百花奖”优秀奖。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扩大佛妆服饰行业的影响力,增强行业竞争力的同时,更加地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关于佛妆服饰的销售状况目前以东南亚及台湾为主。显然此工艺对于两岸文化交流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跟境外只是销售为主。产品推荐的平台尚未建立关于技艺文化传承与传播,未走进校园活动。也教少有捐赠和公益行为。可见,在未来的佛妆服饰技艺的传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6抢救保护措施及建议

据泉政办﹝2013﹞196号文(《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关于泉州市抢救保护传统工艺美术濒危品种技艺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佛妆服饰属13项抢救保护性艺种之一。佛装服饰艺种历史悠久,地方特色鲜明,文化艺术价值较高,享有较高社会声誉。虽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从业人员年龄偏老,后继乏人,濒临失传。由此,在保护方面,必须通过政策和资金帮扶,恢复开展作坊式生产经营,并带徒授艺培养后续技艺人才而得到传承保护。

保护抢救的首要在于保存和记录,要搜集整理传承谱系、技法流派、名家名作、典藉记载、传统图谱、艺诀秘传、行规习俗等图文、视频资料,建立保护档案并作永久馆藏。今日的佛妆服饰订单依然以海外为主,纸帽和刺绣产品远销台湾和东南亚地区。除了老艺人手头在进行的几件绣品,基本没有其它作品,由于平时是有订单才做,做完后交付,手头没有遗存作品。民间艺人手头有一些传统经典的图谱,但她们并未认识到这些东西的价值,随意放置,破损、残缺严重[6]。

首先,政府要建立专项的基金,尽量征集散落民间的佛妆服饰作品、传统图谱,有机会回购一些精品,作为展示和传承之用;向老艺人订制各类题材的精品,保存和记载这门手艺;政府要与专家、学者联合,进行详实的田野考察,以文字、图像、影音的方式最全面的记存这门手艺,目前,笔者正在做这项工作。另外,一直面临着招工难题。如果能够由政府出面,创设一些优惠条件,促进双方的合作,形成双赢的局面,对佛妆服饰的生存状况的改变,将是事半功倍的有力措施。

其次,对于东南亚及海外地区,闽南佛妆技艺的传播平台有限。希望政府搭个平台,让他们这种传统工艺有一个更大的展示交流机会。希望我们南安能建一个佛具传统工艺市场,应该会有很好的市场空间和产业发展前景。这些传统的工艺是南安的宝贵财富,完全可以把这些资源整合成一个大产业。建在我们南安石井码头一带,因为那里有泉金航线,这样从台湾来的客商就可以在第一时间,采购到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对于促进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意义也非同寻常。

最后,建议我市组织申报我市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申请工艺美术行业的经费补助。同时落实省工艺美术大师带徒补贴,以及对承担抢救保护濒危品种技艺的泉州工艺美术大师和民间名艺人,实行师徒双向补贴,还有,努力与我市有关部门衔接,争取省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专业本科学历人员纳入人才基金补助,鼓励更多高层次人才参与到濒危艺术保护中。

[1]陈悦新.佛衣与僧衣概念考辩[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142(2):49.

[2]崔荣荣.中国古代冠帽解析[J].艺术设计研究,1999,(1):31-32.

[3]郑黎.技礼并存的泉州金苍绣艺术[J].民族艺术2009,(1):97.

[4]梁霞.佛妆对中国古代女性面部妆饰的浸染[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1):48-50.

[5]何绵山.浅谈福建佛教的特点[J].宗教学研究,1996,(2):67-71.

[6]张西昌.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3.

Inheritance“the Craft of Buddha Makeup Apparel”in Quanzhou

LI Jing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ing,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Quanzhou 362000,China)

Researches“the craft of Buddha makeup apparel”in the city of Quanzhou NanAn,studies its context,history,heritage and rescue measures,and describes its production process or skills.Excavations the Native MinNan cultural resources,inheritages the assets of the valuable cultural,inheritages the traditional handicrafts.

the apparel of buddha makeup;endangered;craft

2014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JAS14039)项目资助

李静(1981-),女,山东潍坊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鞋服类艺术设计研究。

猜你喜欢

泉州刺绣服饰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雪人的服饰
清新唯美的刺绣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