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法对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6-08-11郭红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23期
关键词:盆底功能生物反馈

郭红霞,孙 璐,仲 艳

(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江苏 沭阳 223600)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法对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

郭红霞,孙璐,仲艳

(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江苏 沭阳 223600)

[摘要]目的观察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法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盆底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将80例子宫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遵循常规围术期治疗、护理及盆底肌锻炼,治疗组于术后3个月时加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2次/周,30 min/次,共行10次治疗。比较2组术后6个月时盆底功能及性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治疗组术后6个月盆底肌力等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 h尿垫试验漏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性生活质量问卷中生理因素评分、情愿因素评分、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子宫全切术后联合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全切术;盆底功能;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

子宫全切除术是当前妇产科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方式,其是将子宫体及子宫颈完整切除,约30%的子宫切除术手术指征为子宫肌瘤,其次为子宫腺肌病[1]。由于手术切除范围较广,对患者盆底解剖结构造成了改变,术后势必影响患者的盆底功能,甚至有可能导致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2]。而通过手术方法治疗盆底功能障碍复发率较高,且损伤较大。近年来,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在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领域取得了理想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上述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盆底功能的康复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行子宫全切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本院近期接受子宫全切除术治疗,年龄30~50岁,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急性盆腔炎症、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者;子宫肌瘤合并有宫颈癌者;滴虫性、真菌性、淋菌性、细菌性阴道炎者;术前即存在盆腔脏器脱垂或尿失禁患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意识障碍或精神异常无法配合术后治疗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年龄30~48(42.3±6.7)岁;子宫肌瘤18例,子宫腺肌病11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5例。对照组40例,年龄32~50岁(43.1±7.2)岁;子宫肌瘤16例,子宫腺肌病13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3例。2组年龄、基础疾病及手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组均行经腹子宫全切术。行下腹正中或中线旁纵切口,探查盆腔,充分暴露术野。提拉子宫,处理圆韧带,根据病情及患者年龄以及卵巢正常与否,决定卵巢去留、处理附件,打开膀胱子宫腹膜反折,分离并推下膀胱。打开阔韧带后叶腹膜,处理子宫血管和子宫主、骶骨韧带。切除子宫后取出。缝合阴道断端和盆腔腹膜。缝合切口后结束手术。术后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措施,包括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去枕平卧,术后48 h后拔除导尿管。术后3 d内给予液体补充,术后6 h开始饮水,24 h后进全流质饮食,注意维持酸碱平衡等。术后即指导患者开始盆底肌锻炼,有意识地收缩盆底肌肉20~30次,每次3~5 s,每日3次,坚持练习3个月。治疗组于术后3个月时应用广州杉山经法国引进的PHENIX系列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生物反馈和电刺激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姿势,医者将消毒完毕并均匀涂抹导电膏的阴道探头插入患者阴道内,按照仪器操作说明进行治疗方案选择,通过探头传感器以监测患者盆底肌肉收缩情况,医生按照反馈情况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肉收缩和放松练习。同时采用低压电流对患者盆底肌肉进行适当刺激,从而加强相应肌群收缩。治疗2次/周,30 min/次,共行10次。

1.3观察指标

1.3.1盆底肌力评价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采用手测肌力法[3]测试2组患者的盆底肌力,方法: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检查者位于患者右侧,将示指和中指轻轻置入阴道内,并指导患者按给予的提示进行收缩阴道,测得盆底肌肉收缩力,按收缩质量、保持时间及收缩次数不同分别记为0~5级,正常人一般在4级以上。见表1。

表1 盆底肌力测试分级

1.3.2尿失禁评价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采用1 h尿垫试验[4]对患者膀胱收缩肌功能进行评价,试验开始前无需排尿,安放好已称重的尿垫或卫生巾,15 min饮水500 mL,散步和爬楼梯30 min、下蹲起立10次、原地跑步1 min、剧烈咳嗽10次、弯腰在地板上拾小物体5次、洗手1 min。完成上述动作后,测量尿垫或卫生巾增加的重量。

1.3.3性生活质量于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采用女性性生活质量问卷[5]对患者性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价,该问卷共测量情感、生理及性伴侣3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性生活质量越高,反之则越差。

2结果

2.12组手术前后盆底肌力等级比较术前2组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盆底肌力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较3个月时盆底肌力等级明显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手术前后盆底肌力比较±s,级)

注:①与术前比较,P<0.05;②与术后3个月比较,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手术前后1 h尿垫试验结果比较术前2组1 h尿垫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1 h尿垫试验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时较3个月时明显减少(P<0.05),且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手术前后1 h尿垫试验结果比较±s,g)

注:①与术前比较,P<0.05;②与术后3个月比较,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2组手术前后性生活质量问卷比较2组术前各项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生理因素评分、情感因素评分、总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组术后6个月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后3个月及同期对照组(P均<0.05)。见表4。

3讨论

表4 2组手术前后性生活质量问卷比较±s,分)

注:①与术前比较,P<0.05;②与术后3个月比较,P<0.05;③与对照组比较,P<0.05。

盆底功能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盆底器官脱垂(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UI),其中以POP最为常见。据相关文献统计,在20~59岁女性中,POP发生率约为30.8%[6]。导致POP发生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月经状况、怀孕、阴道分娩、肥胖、慢性咳嗽、慢性便秘、职业压力、先天因素和早期的子宫切除等[7]。近年来随着子宫全切术的广泛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妇科疾病得到治愈,但同时因手术过程改变了女性盆腔解剖结构,对周围神经组织也造成了损伤,因此不可避免地成为诱发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8]。有研究证实,在子宫全切术中对盆腔器官、骨盆神经丛、子宫主韧带、骶韧带及相关结缔组织造成的机械损伤是引起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9]。尽管现代临床通过改变手术方式、提高手术质量等多种方式来减轻手术损伤,但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仍高达47.4%[10]。这对子宫全切术术后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困扰。本研究对2组患者术前后的盆底肌力、尿失禁实验及性生活质量水平进行了调查,结果2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平均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提示子宫全切术对大多数患者的盆底肌力均造成影响,甚至诱发尿失禁,对术后性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十分重视,因子宫切除术患者年龄一般较大,若不能及时治疗,错失了非手术治疗时机,且随着年龄增大、激素水平下降,盆底功能会逐渐下降,症状也越来越严重,此时则只能选择手术治疗,同时会带来更多的社会卫生问题。因此,对于子宫全切术患者不论患者术后盆底功能状态如何,均应及时尝试应用非手术疗法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目的,这对降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保障妇女身心健康、提高妇女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目前研究发现,对患者进行常规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同时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治疗,可有效唤醒盆底神经、肌肉,使阴道更好地恢复到术前大小、敏感状态,从而提高盆底肌力,有利于预防、治疗子宫全切术后盆底障碍性疾病的发生[11]。

生物反馈疗法是传统主动收缩训练的现代模式。医者于患者阴道内放置肌电探头,将不易被察觉的盆底肌肉收缩产生的肌电变化转化为视觉信号,使医生和患者均可从监视器的荧幕上看到肌肉的收缩。患者可根据医生提示和屏幕上的反馈信号学会如何正确收缩适当的肌肉,错误动作也可及时地得到纠正,这种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可使医生、患者更客观地了解后者盆底肌肉功能状况,并使训练者迅速、正确地掌握训练技巧,从而大大提高治疗效果[12]。而在这种主动训练的同时,常常配合“低频电刺激”被动收缩训练,可在患者主动收缩盆底肌肉的同时刺激特定盆底肌肉更好地完成有节律的收缩和放松动作,提高其被动锻炼效果,进而达到增加肌力的效果。该方法十分适合子宫全切术术后盆底肌力功能下降的患者,因大部分术后患者盆底肌肉均十分软弱无力,或是无法找出正确肌肉群,可通过这种联合治疗方法帮助其尽快适应“无子宫”状态下的盆底环境,事半功倍地进行盆底肌群锻炼,从而达到改善盆底肌肉群功能、治疗盆底功能障碍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证实,治疗组无论从盆底肌力水平、尿失禁实验还是性生活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同时也较术后3个月时的各方面状态有了显著进步,而对照组单纯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术后3个月与6个月时各方面指标变化并不明显,提示盆底功能随着时间进展并无明显改善,这与患者年龄增大、术后损伤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对子宫全切术患者进行尽早的盆底功能训练和治疗应“尽早、足量、全程”,以减低盆底功能持续降低、最终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可能性。本研究治疗组患者于子宫全切术术后3个月时开始联合应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此时手术对盆腔环境造成的损伤基本消除,且患者恢复稳定,最有利于进一步开展盆腔功能训练。连续治疗10次后,治疗组盆底肌力等级得到明显提升,漏尿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时生理因素评分、情愿因素评分、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提示术后生物反馈训练、电刺激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盆腔功能状态,对改善其术后性生活水平有明显价值。

综上所述,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较为普遍,尽早开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治疗有利于降低术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这对改善患者性生活及生活质量水平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黄静.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后对盆底功能的影响[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2(7):17-18

[2]Abdel-Fattah M,Barrington J,Yousef M,et al. Effect of total abdominal hysterectomy on pelvic floor function[J]. Obstet Gynecol Surv,2004,59(4):299-304

[3]周坚红. 妇产科常见疾病诊治指南[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57-159

[4]马乐,朱兰. 妇科泌尿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27-229

[5]郑良成,田辉荣,谢培增. 医学生存质量评估[M].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1124-1126

[6]胡雪峰. 改良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女性盆腔器官脱垂的效果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6):72-73

[7]周江妍,黄欧平. 盆腔器官脱垂手术现状思考——女性盆底解剖及盆腔器官脱垂诊断评估模式[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5,31(4):281-283

[8]沈叶群,王金矿,张玲. 子宫全切与次全切对性生活质量及盆底功能影响的对照探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7):1898-1899

[9]李颖. 子宫全切与次全切对女性性生活质量及盆底功能的影响[J]. 中国伤残医学,2015,23(9):89-91

[10] 朱晓敏. 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进行盆底肌肉锻炼效果观察[J]. 吉林医学,2015,36(9):1866-1867

[11] 王陶然,蒋丽君.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研究进展[J]. 北京医学,2015,37(6):578-579

[12] 王秀芳,赵国华,郭玲. 生物反馈治疗对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及尿动力学的影响研究[J]. 中国性科学,2015,15(6):37-39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23.031

[中图分类号]R713.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8849(2016)23-2595-03

[收稿日期]2016-02-18

猜你喜欢

盆底功能生物反馈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的有效性探讨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高龄初产妇顺产与剖宫产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对比分析
第二产程长短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
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的效果分析
产后盆底肌肉训练对盆底肌肉张力的影响及对盆底功能的作用
三种不同术式行非脱垂子宫全切术后对患者盆底功能及性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