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2016-08-11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16年7期
武功今已立,文德愧前王。
——[唐]李隆基《平胡》
远在中国古代,师父传艺前都会指着“武”字对弟子讲解:“武,止戈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武之人拿起兵器之前应该先学会放下兵器。换句话说,弟子要先通过打杂来锻炼心性,心性稳定后才能登堂入室。由此可见,“武”与战争是密切相关的。
下面,且看“武”字的演变过程:
观图可知,甲骨文的“武”为上下结构:上边是一个“戈”(表示武器),下边是一个“止”(表示脚印)。止戈会意,表示仗戈讨伐、武装示威的意思。示威讨伐者必有行动,所以“止”便有了行动的意思;威慑者须示以武器,因此“戈”的意思就是武器。金文的“武”字把“止”移到“戈”下,已经有了楷书的雏形。篆文的“武”则又回到了甲骨文的上下结构,但止戈会意的基本结构却并未发生改变,楷书则进一步演变成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武”。
在汉语中,“武”的本义是威猛、勇猛。许慎在《说文解字·戈部》中对“武”进行解释时,曾引用了这样一段话:“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戟兵。故止戈为武。”“止戈为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关于战争、武力的一种抽象道德观念。因为在古人看来。“善战、善胜、善于对待战争、善于制止战争”都可以称为武。
因此,“止戈为武”这一词语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