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逃脱”艺术
2016-08-11魏广香
魏广香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师生的互动过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然而在我们的政治课堂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成了课堂的主角。这样达不到既定教学目标,又累坏了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我发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度的“偷懒”,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自我展示机会,教师不再是主角,而是导演,这样或许会收获意外的精彩。
一、在导入上“偷懒”
好的导入不仅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师生迅速进入角色状态,而且能激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课开始前,如果教师能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便可以使整堂课“未成曲调先有情”。因为教师的适度“偷懒”,把更多的思维空间留给了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被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主体意识能得到尊重和强化。如我在讲《面对经济全球化》时,采用了学生播报《新闻联播》的形式导入新课,使课堂导入变得简约而不简单。
二、在讲解上“偷懒”
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降低了教学效率,加重了教师负担,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讲解中要适度“偷懒”,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懒老师可能会成就成功的学生,要少讲、精讲、深讲。可以在重要知识点上举行活动或游戏,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
三、在小结上“偷懒”
课堂教学总结是在一堂课结束前,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课堂用到的知识点、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的总结。好的总结能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好学习过的内容,且对学习的知识起到画龙点睛的归纳作用。当教师上完新课后,学生的课堂知识已由深变浅、由难变易,但这时学生的知识是肤浅的。而且随着下课时间的临近,学生的注意力由高度集中逐渐分散。教师必须组织好教学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巧设疑问、推波助澜、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讲解《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这一课中我设计了“创意比拼,归纳提升”的活动过程,让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传承地方文化。通过活动知识升华,将文化的传承主体回归课堂。感悟传承文化要从实际出发,提升传承者素质,要有创新精神。
四、在作业上“偷懒”
政治课不一定每天都有作业,但收缴一次作业,就会让老师案前“堆积如山”,因为政治老师“受众”面广,往往带的班多人多。而且大多数教师采用的都是“教师布置学生做,学生做完教师阅”的方式,所以批改作业、试卷就成了老师日常工作的一项沉重负担。如果能在批改作业上“偷懒”,变换一下作业的批改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评价作用,既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也能促进学习效率提高。第一,自批自改。对于较简单的题目,学生完成作业以后,自己对照参考答案进行评阅,教师适当进行抽查检查批阅情况。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强学习信心。第二,互批互改。同学之间互相进行作业批阅,学生不仅是被评价的客体,更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让学生在查错、纠错、改错中强化认知,“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政治课堂上“偷懒”是指教师“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适度“偷懒”既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要求,也是解放政治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偷懒”艺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作为政治教师学会“偷懒”,任重道远,你我同行!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回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