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尺度、低水头船闸闸室消能工研究

2016-08-11余彬陈亮

珠江水运 2016年15期
关键词:模型试验

余彬+陈亮

摘 要:随着船闸的大型化发展,大尺度、低水头船闸越来越多,本文针对大尺度、低水头船闸闸室出流特点,采用物理模型试验,重点研究了无槛、连续低槛及间断高槛消能工消能效果,多方案比较了各消能工布置下船闸充水过程停泊条件,试验表明:连续低槛、间断高槛均能满足闸室停泊条件要求,并提出了两种消能工布置原则。

关键词:低水头 大尺度 闸室消能 模型试验

1.前言

近年来随着货运量的发展,对枢纽通过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大量枢纽面临扩能改造,为满足通过能力要求,新建或改建的二、三线船闸尺度,在此类船闸中大部分船闸为中、低水头。本文以北江孟洲坝枢纽二线船闸为依托,对大尺度、低水头船闸闸室消能工进行了系列研究,分析比较了各类消能工消能效果及停泊条件。孟洲坝枢纽是集发电、防洪、航运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一体的综合性低水头枢纽。是北江干流最上游的一个梯级,已有一线船闸布置在枢纽右岸,尺度较小,不能满足北江航运发展,因此,建设孟洲坝枢纽二线船闸是完全必要和十分及时的,新建的孟洲坝二线船闸与一线船闸同岸布置,其有效尺度为220m×23m×4.5m(闸室有效长×宽×门槛水深,下同),船闸运行最大水头8.0m,设计充泄水时间小于10min,设计拟采用侧墙长廊道分散输水系统,设计通航船舶为1000T级,各部位特征尺寸见表1,输水系统布置见图1。

该船闸水头较低。但平面尺度大(23m),采用较为简单的分散输水系统,对闸室消能工布置及消能效果要求较高。因此,针对此类船闸的特点对闸室消能工进行研究,保证船闸高效、安全的运行十分必要。

2.模型设计

模型按重力相似设计,比尺为1:30,模型与原型各物理量换算关系见表2。

船闸水力学模型范围包括:原型上引航道、船闸闸室、输水系统及下引航道,总共模拟原体1100m长左右,满足试验相似性要求。为便于观察阀门廊道段流态,输水廊道主要采用有机玻璃和聚氯乙烯塑料板制作。闸室两侧墙上部由玻璃框架、下部为塑料板框架装配而成。塑料板和有机玻璃。模型使用塑料板及有机玻璃与原型混泥土糙率相比略大,糙率引起的缩尺效应有一定的影响,本文以输水系统水力学整体模型为基础的前提下,对无槛、低槛连续及高槛间断消能工进行研究。

3.试验工况

试验采用最不利水位组合工况:上游水库正常蓄水位(最高通航水位)53.32m~下游最低通航水位45.32m,设计最大工作水头8.0m。针对该水位组合工况,阀门采用tv=4min~7min双边匀速开启,6min、7min单边连续开启,试验全面观测了各消能工布置下闸室充、泄水流态;测量了1000T级船舶停于闸室各部位船舶系缆力,船舶不系缆自由漂移等,分析比较了各类消能工消能效果及船闸闸室停泊条件。

4.模型试验成果分析

4 . 1消能工布置及流态观测

4.1.1无槛方案

闸室内不布置消能工,水流对冲消能,闸室布置图见2。

从闸室横向水面看,双边阀门开启充水时,充水初期,支孔出流较小,水面较为平稳,闸室两侧水面略高于闸室中部,横向比降较小;充水中后期,支孔流量逐渐增大,支孔出水水流汇集于闸室中部,水流交错碰撞后,在闸室中部翻涌而上,在闸室中形成水花和漩涡,闸室中间水面较两侧高,形成中间高,两侧小的横比降。在船闸阀门单边开启充水时,随着流量的增大,支孔流速增大,且由于闸室无任何消能工,支孔出流的射流直接冲到另一侧闸墙,翻涌而上,充水侧则无明显翻涌,闸室水面非充水侧明显高于充水侧,横向比降大。

4.1.2连续低槛方案

根据无槛方案输水过程闸室流态的特点,试验在两侧出水口各布置一根连续消力梁,根据目前国内外船闸闸室消能工研究成果和类似船闸试验研究经验,消力梁槛高拟定为0.6m(出水支孔高度的2/3),宽0.6m,对于消力槛的平面位置进行了距孔口1.0m、1.2m、2.0m三种方案比较,连续消力槛布置图见3。

经平面位置多方案观测比较,连续槛消能闸室水流出流特点为由于消力槛的阻挡,水流与消力槛碰撞消能后,部分水流反弹至消力槛内侧与槛内水体摩擦消能,而从消力槛顶端翻涌出流的水流,沿闸室横断面,沿程扩散,损失,与闸室水体交换,翻涌而上。

三种平面布置下流态呈以下特征:

距闸墙1.0m方案:由于两侧消力槛离支孔较近,支孔出流经消力槛碰撞消能后,水流反弹,大部分水流从消力槛内侧涌出,闸室两侧翻涌激烈,横向比较为两侧高,中间低。

距闸墙1.2m方案:充水初期,消力槛内水域出流量稍大,但由于出流流量不大,水面平稳,横向比降较小。随着阀门开度的增大,在充水中期,在消力槛后方约4m的水面出现小范围紊动,在充水后期,随着闸室水位的升高和出流量的减小,紊动强度及范围逐步减弱直至消失,闸室水面逐渐平稳。整个充水过程中,除消力槛后局部水域紊动外,闸室水面较平稳,闸室水流条件较好,未观测到泡漩和漩涡等不良水流现象。试验分析认为,在充水初期,闸室支孔出流流速小,消力槛对水流的拦阻作用小;在充水中期,支孔出流流速逐渐增大,水流达到消力槛时,部分出流从槛顶上方流向闸室中间,部分水流经消力槛消能反弹后从消力槛内侧流出,反弹水体在向上出流时与消力槛上方水流交汇,在消力槛后方水面涌出,两股水流的相互作用,使闸室横向出流更趋均匀。

距闸墙2.0m方案:阀门双边开启充水中后期,闸室中部水面涌高大,出流集中在闸室中部,横比降大,闸室中部出现紊动和漩涡。试验分析认为:随着消力槛与出水支孔距离的增加,消力槛对水流的调整和消能作用减弱,支孔出流大部分从消力槛上方冲至闸室中间,使闸室横向出流分布不均,闸室横向比降较大。

猜你喜欢

模型试验
反推力装置模型试验台的研制及验证
水工模型试验对泵闸结构的优化与改进
引导式落石拖挂网落石冲击模型试验研究
台阶式短加筋土挡墙行为特征的离心模型试验
建渣土工袋挡土墙室内模型试验
滑行艇喷溅阻力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巨厚坚硬岩浆岩不同配比的模型试验研究
微型桩组合结构抗滑机理模型试验研究
落石碰撞法向恢复系数的模型试验研究
电渗—堆载联合气压劈烈的室内模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