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新认识教育对象 让教育走向多元化

2016-08-10柳小明

启迪·教育教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教育者对象

柳小明

每一个孩子都是富有创造力的生命,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发现他们的天赋。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能够看到和发现每一个生命拥有的价值。人的千差万别恰恰构成了人丰富多彩的创造力基础,而教育的任务恰恰应该是把人的各种各样的能量发掘出来,而不能像商品生产线,把自己的产品造成一个模样。

一、从时代看教育对象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会发现受教育者每一年、每一批的不同,作为教育者要重新认识教育对象,让教育走向多元化发展,让受教育者能得到个性化的指导,追求个人发展的全面化。师道尊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当然必须高标准严要求的律己,不知不觉我们也高标准严要求的育人。古代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被当做经典,教育学生要勤奋好学;当代童第周、徐悲鸿在国外刻苦求学的经历被收入语文课本中广为传颂;现代四好少年的提倡为学生找到了新的目标。这些榜样、这些目标的提出其实本没有偏差,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教育对象的环境与年龄差异。小学与中学,城市与农村,男生与女生,不同的群体要求要有所不同,如果不分对象、不分层次地让不同的孩子去适应统一的教育标准,那么只会空留口号,效果不佳。

小学重习惯,中学重方法;城市学生早慧,个性化强;农村学生踏实,迁移性差;男生有偏于中庸的趋势,女生则偏于强势;这些存在于教育对象中的差异性需要引起教育者的关注,如果教育者紧盯成绩对学生的后续性学习会有很大妨碍。

说到“勤奋好学”, 大班至一二年级学生如果能做到上学不迟到、会整理书包、能记住老师每日的要求、上课始终看着老师等等,则更贴近学生实际。小学中年级阶段,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及时订正,上课会的问题就举手,每天有复习时间,这样的标准会更细化。高年级的学生要求侧重于上课能将重点做好笔记,回家主动查阅与课内有关联的课外知识,在预习中能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按这样的要求检验学生也更有标准。对于男女生要求也有侧重不同,中低年级男生要求每天有固定的作业时间,中间不打岔;高年级则可以要求每天能说一件学校的新闻,发表自己的评论;女生在中低年级阶段,要求每天有时间花在自己感兴趣的事上;高年级则要找到自己的爱好,每年有达成的目标。让教育去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让教育走出统一化、标准化的误区,关注每个生命,开掘每个生命的能量,帮助每个受教育者对自己建立起足够的自信与自尊,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的发展。

二、从建构看教育定位的发展

教育走向多元化,不但是指教育对象的多元,更是指教育方法的多元。对于打基础的小学阶段,老师常常要求学生背诵很多名篇、好词佳句、定理,有时错一个字、甚至错一个标点都要订正,直至丝毫不差。其实这大可不必。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如果他知道解题的思路,公式定理只是走向成功的工具,没必要常把工具带在身边徒增负担,只要知道哪里能够找到就行了。如果他有深刻的思想要阐述,朴实的话语一样能震撼人心,读书破万卷吸收的是思想、是语感、是表达方式,而不是一个一个汉字。

课堂上对学生们进行教育的目的,是想方设法把学生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要告诉学生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学生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教育者要重新定位教育目标,让教育与国际接轨,让教育更适应人的全面发展。

三、从观念看教师视角的转变

教师的职业定位比较多元,既是知识的引领着,又是生活的指导者。既要严,又要爱。教师兢兢业业,生怕一个疏忽造成学生成长路上的波折。教师的慧眼总是不断地在发现问题:小张作业字迹难看啦、小王不团结同学打架啦、小陈上课插嘴啦等等。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早熟”,越来越自我,班级难管理,学生难教育常常是一线教师挂在嘴边的话。虽然每位教师都知道,哪怕是那些被现行教育的公认标准认为是智力水平最低的孩子,实际上也有特殊才能,但放在普通学校、普通学生身上,我们的老师总是想方设法将学生身上的缺点改正过来,再想方设法去弥补孩子的短处。在这样的观念之下,学生不仅在教育中被放在了被动的位置,而且往往被挫伤了学习的兴趣,甚至会产生不可改变的对于教育的抵触心理。

努力发现孩子的长处,激发的是孩子的自信;专门注视孩子的短处,激发的是孩子的自卑。老师们如果尝试换一种思维方式,发现每个学生的长处,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那么我们的学生将会越来越爱学习本身,我们的教师将会越来越专注教书育人本身,我们普通的老百姓将不会羡慕国外的教育,因为我们有能力培养出与国际接轨的人才。

时代在变迁,教育观念在变革,教师也在不断反思中进步,多元化的教育元素需要教育者打开眼界,活跃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更深刻地了解教育本身的内涵,将眼光放长远,将视野放开阔,将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放大,多为受教育者的将来考虑,多为受教育的大众考虑,多为民族的未来考虑。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教育者对象
神秘来电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