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画大家谭涤非:“萌老头”爱萌画

2016-08-10肖凌霄

藏天下 2016年6期
关键词:芋头花鸟画国画

文/肖凌霄 振 青



国画大家谭涤非:“萌老头”爱萌画

文/肖凌霄 振 青

谭涤非在画室 徐丰山 摄

谭涤非,1935年生于长沙,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国著名花鸟画家,曾任贵州国画院花鸟画创作室主任。

谭涤非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大型展览,在丹麦、英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亦有展出和收藏。

自1979年以来多次参加出国画展。

1984年参加香港“集古斋”举办的“中国现代书画展”。

1985年作品《梨花月夜》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绘画名作展》,并为日本福山市博物馆收藏。同年有作品两幅为英国伦敦申曼云画廊收藏。

1991年11月香港《经济与文化》杂志撰文《磨难铸画才》专题介绍其作品,作品数次载入香港汉荣书局《中国当代书画选集》、《华夏千家书画集》、《情系中华》画集,并在台湾中正纪念堂展出。

1993年作品《鹰击长空》为毛泽东母校——长沙第一师范的美术馆收藏。

1994年参加“当代中国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作品赴台北展出。

1997年参加“中国当代牡丹画精品展”,并被聘为评委。

1999年入选中国文联主办的“中国当代牡丹书画艺术大展”,作品载入画册并被中国文联收藏。同年3月15日《中国书画报》彩色版撰文介绍其作品。

2000年,《收藏》杂志第十期介绍其作品。

2015年11月17日,在贵阳美术馆举行“谭涤非首个画展”,共展出100余幅国画作品、30幅水彩画,跨越了30余个春秋,内容丰富,极富韵味。

先后应邀参加“当代著名书画家精品展”获优秀奖。

参加中央电视台“建台四十周年书画展”,作品为该台收藏。

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当代扇面书画展”,全国当代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九、第十一届花鸟画展,海峡两岸名人书画展,全国首届花鸟画展并两次获文化部国画优秀奖。

入选《中国当代书画名家集》、《当代画坛四十家》(中国文联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名家翰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艺术名家精辟》(天津美术出版社)、《美术中国画名家》(荣宝斋出版社)、《国画名家经典画库》(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书画名家》(中国文联出版社)、《华夏墨韵——中国画经典作品花鸟篇》(河北美术出版社)、《中国当代水墨名家》(西泠印社出版社)、《水墨丹青四大家》(中国工艺美术出版社)等集子。有个人专集《谭涤非花鸟画光碟》(九洲音像出版社)、《谭涤非画集》(北京美术出版社)、《荣宝斋画谱(谭涤非个人专集)》出版。

撰写包括《(王渔父花鸟画选集)序言》等十余篇学术论文,入典《世界名人录》。

2002年获国家人事部书画专业委员会“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荣誉称号。2005年受聘于北京亚视文化研究院终身院士,同年获中外名人研究院“中华百业杰出创业人才”荣誉称号并获终身成就奖。2010年,受聘北京“宋庄国际书画院”终身院长职务。同年8月获中国诗书画学会、中国传统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金石杯诗书画大师成就金奖,同时被授予中国诗书画大师称号。2014年入选诗书画社“中国艺术百年”。2014年10月受聘担任中国人民艺术博览馆副馆长,并担任首席艺术家。

享誉国内外的花鸟画泰斗级大师谭涤非一点也不像八旬老人。他精神矍铄,条理清晰,幽默风趣。站在镜头前,谭老略显局促紧张,好不容易被抓拍一张,却没有照到正脸。“哎呀,可惜了,”摄影师小声惋惜。他听到了,说:“没照到脸啊,那就不要脸嘛!”一如孩童般淘气。

谭涤非与老伴住在贵阳市贵乌南路已有10余年,过着平淡清净的生活。除了偶尔出门逛书店、寄快递,或超市购物,他很少出门。每天坚持围着自家茶几桌快走半小时,是他雷打不动的必修课。豁达,淡泊,保持童真,谭老虽已至耄耋,却仍神思敏捷,腿脚灵便,佳作频出。

寄情于萌画

画如其人,谭涤非的画也和他的人一样,色彩明亮,充满萌味,让人愉悦。

在谭涤非的作品《耄耋图》里,一只可爱的小猫蹦蹦跳跳,两眼盯着飞舞的蝴蝶,似与其嬉戏玩耍,充满了动感和情趣,惹得观众直呼“好可爱的小猫啊”。“猫、蝶”与“耄、耋”谐音,其意显而易见。

“我就喜欢画可爱的小动物,不喜欢画凶恶的动物。”“萌老头”谭老直言不讳,圆圆的脸和眼睛流露出几分孩童的天真可爱。谈话间隙,他突然抱起一个大糖盒给大家发糖:“吃糖,吃糖,很甜!”然而他并不吃,只是喜滋滋地看着大家吃。那副模样,简直“萌”劲十足。

谭涤非的画里,阳光、木屋、公鸡、溪水等是常见的元素,色彩鲜明、亮丽,几乎没有冷色调,明快、积极、开朗。

白菜、猫狗、蘑菇、芋头、茶壶、藤萝、鱼龟等是他的画中常物。画中元素常常极简洁,许多画里,要么只有鸡和白菜,要么只有茶壶与芋头,要么只有鲇鱼和龟,甚至是可爱的小猫和飞舞的蝴蝶。这些素材都是他生活常见,简单,朴实。大白菜他就曾种过,小鸡他也曾养过,就连寿桃,原物也来自于他家附近的那棵桃树,常有小鸟站在枝头。所以,他画的寿桃,特色鲜明,独树一帜。

最新创作的两幅作品中,有一幅画中大片泼墨荷叶下躲着五只避雨的鸳鸯。观者好奇:为什么只画五只鸳鸯?“岂止只有五只,还有好多只,都躲在荷叶下面,你们没看见!”他又呈现出一脸淘气。

豁达待磨难

这么喜欢画阳光的画家,人生却充满坎坷与曲折。

谭涤非1935年生于湖南长沙,幼时随家人迁到贵州定居。谭母乃大家闺秀,曾学过国画。自幼受家庭熏陶,谭涤非也喜欢画画,从小就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他上初中时,班上有一位“天才”同学,水彩画画得非常漂亮,同学都是他的“粉丝”,谭涤非也跟着学习。从此,他以画国画为主,以水彩画为业余爱好,常出去写生,一直坚持到现在。

因为历史的原因,谭老曾经历磨难。但他不忘初心,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白天劳作,晚上画画,并一直坚持,终于等来光明。

“20年的苦难,如今想起来,我把它当做人生的好老师,我要感恩。”提及过去,谭老平和地笑言,是苦难磨练了他,让他坚强地面对以后的人生风雨。

谭老的人生经历都浓缩在了他大大小小的上百幅画里。《冷月无声蛙自语》、《蔬香图》、《墨荷》、《园趣》等等,一幅幅充满生活情趣与意境的花鸟画,无不是他用心去画、讲述心声的媒介。《蔬香图》素材很简单:两株带叶子的芋头和三个正在冒芽的小芋头、一棵大白菜、七朵小蘑菇以及一只站在芋头枝上的小虫。就是这样的一幅图,简约却不简单地寄托了他特殊的人生感情。画有题款:“余家山居,种蔬数畦,以供使用。夏秋瓜熟,闲步园中,忆及前贤,拾而作图……”然后讲述古人关于芋头的故事。谭涤非以前曾住在贵阳扶风山,当时因为工资低,生活艰苦,他和家人就在后山的空地上种菜种豆糊口。生活的艰辛困苦,难掩其坦然豁达的人生态度。

采用管路柜集成组装,将EPCU、IPM、IRM、停车制动、撒砂装置、踏面清扫、升弓控制等模块安装在制动柜中,方便操作和检修。

文人画明志

谭老喜欢古文,尤其唐诗宋词。他的画作不仅有生活趣味,还有唐诗宋词的优雅意境。

贵州省写作协会副会长、资深媒体人涂万作在《谭涤非画意人生》中说,涤非先生的画作,原本就是形象化了的唐诗宋词。“他通常以画面上的诗文跋语,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人生及艺术的执着情怀,其作品亦融诗、书、画、印于一体,不仅画面清新典雅,文墨飘香,还使主题得到应有的升华。”

不论是花草石木、蔬果藤蔓,还是飞禽走兽、苍松劲柏,谭涤非的画中,总有一股绕不开的文人气质。贵州民族大学文化传播系教授顾朴光点评:“他的画不燥不火、不华不浮,没有一丝俗气,倒是有很重的文人气。”

《百合》一画中,谭涤非题到:“绘画怡养性情,涤烦襟,释燥心,去欲念,而迎静气,乃臻佳构。”贵州省书协副主席马宏明评此画此语“清淡空灵,不失士人画风韵”。他还说,谭涤非是纯粹的文人画家,“在为花鸟传神、写意之际,其时是写出其文人格调,写其心境、神思,写其风骨,写胸中块垒,他的画作无论穷款繁款都传递出如此消息,特别是繁款中的文字读本令人遐思,真有余音绕梁、回味无穷之慨”。

谭涤非画中的文人气,还体现在他化诗句为笔墨,通过深思熟虑后的构图,来反映诗中的意境。“北宋词人柳永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我反复咀嚼,试图用绘画去表现诗中的韵味。”他以此题材作画,一叶扁舟摇曳岸边,酒醉之人已经酣睡,画面无人,只有一只酒壶、两个酒杯,衬托着天边忽隐忽现的残月。诗人无尽的忧思,消散在画家的墨色里,余下淡然、高渺的意境。

樱花、牡丹之类的素材很少出现在谭涤非的画中。他坦言,这些素材太艳丽,像浓妆艳抹的女子,而国画重雅,讲究意境,越是简单的东西越能表达意思,像水仙、石头、梅花,都是一些清高的象征体,所以他喜欢把它们画进画里,而且多数是黑白的水墨画。

悟道悟人生

画即人生,人生即画。谭涤非的画做到了与生活的高度融合,可又高于生活,达到了对人生的一种高度提炼与感悟。

历经磨难后的谭涤非,对世间万物有了通透的认知,作品趋于淡泊,温婉,于简单质朴中寓深意,于淡泊宁静里抒情怀,轻松惬意,看似简单而又不简单。譬如茶壶和芋头相组合,茶壶本意清高淡雅,暗含禅意,芋头则代表了普通平淡或清苦,两者结合,清雅而不落俗套,与谭涤非淡泊人生的精神追求相契合。

谭先生晚年的画作,很多人都说趋向于宁静,悠远淡雅的意味越发浓厚。这与他晚年喜爱饮茶品茗、参茶悟道有关。从贵州国画院退休后的他,开始接触茶道,不仅常常以茶会友,创作时还把茶道画进画中,在作品中加以茶壶、花卉的搭配来体现禅意。

“品茶可以悟道,感悟人生。”他说,其实茶与儒释道是融会贯通的,都讲究宁静淡泊,因此,他喜欢从茶道中追求禅意。在其名为《冷月无声蛙自语》的国画作品中,皎洁的月光下,风轻云淡,一枝翠竹悬空垂下,一条小溪悠悠流向远方,旁边两只青蛙轻轻跳着,给人无尽遐想。

一阵禅意袭来。

GUOHUADAJIATANDIFEIMENGLAOTOUAIMENGHUA

猜你喜欢

芋头花鸟画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浅析唐代壁画中的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香糯芋头花样吃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秋食芋头正当时
国画欣赏
盛夏须防芋头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