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2016-08-10刘洪周
刘洪周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医院中医科(丹江口 442000)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刘洪周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一医院中医科(丹江口 442000)
摘要目的:探究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的效果。方法:连续选择78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咀嚼片和奥美拉唑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比效果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生活质量(SF-36表)各项目评分均比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脾虚胃热型慢性胃炎效果优于传统西药治疗方案。
主题词胃炎/中医药疗法半夏泻心汤/治疗应用
慢性胃炎是一种以胃脘疼痛、反酸、恶心为主要表现,发病率较高的一类疾病。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属脾虚胃热型,故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具有调和寒热、健脾益气之功效[1]。我院对比分析中、西医药物治疗效果,现将具体结果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连续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7月入我院诊断为慢性胃炎患者共78例,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于2000年制定的《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中医证型及临床疗效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38例,其中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2.6±9.4岁;平均病程4.5±1.7年。治疗组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39.8±8.5岁;平均病程4.6±1.5年。两组一般资料具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铝碳酸镁咀嚼片和奥美拉唑胶囊治疗,两餐间及睡前口服铝碳酸镁片(国药准字号H20103300),0.5g/次,1.5g/d;奥美拉唑胶囊(国药准字号H43020820)20mg,1d2次。
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组方包括:半夏、黄芩、白及、炒枳实各10 g,黄连、干姜各3g,党参15g,甘草6g,大枣6枚。并随症加减,反酸甚者加乌贼骨15g;肝郁加佛手15g;肝郁化火,烦躁易怒者加夏枯草15g;胃脘刺痛者加白芍20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6g;乏力明显改党参为人参6g。中药统一由我院中药房代煎,1次150ml,1d 2次,两组均1个月1疗程。
疗效标准对比分析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取胃痛、胃脘痞闷、反酸、纳呆、嘈杂、口苦口干6个症状,根据症状从无、轻、中、重分别用0~3分标记。
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分) 包含生理功能( 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 BP)、活力(VT)、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社会功能(SF)和总体健康(GH)8个维度,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疗效判定标准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胃镜下疗效的差异,其中中医证候疗效判定,痊愈为疗效指数≥95%;显效:95%>疗效指数≥70%;有效:70%>疗效指数≥30%;无效: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胃镜疗效取黏膜红斑、糜烂及出血三个程度,显效为胃镜检查正常或重度变轻度;有效为重度转为中度,或中度转轻度;无效为无改变或加重。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各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均较前降低,且治疗组降低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SF-36评分改善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F-36各项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目评分均较前升高,且治疗组升高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胃镜下疗效比较胃镜下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1 中医证候积分改善的比较
注: 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SF-36评分改善的比较
注: 组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注:χ2=6.131,P=0.013
表4 胃镜下疗效比较
注:χ2=3.772,P=0.052
讨论慢性胃炎隶属中医“胃脘痛”范畴,病位在胃脘,发病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中医认为,脾虚胃热患者多表现脾阳虚,应攻补兼施,寒热并用,半夏泻心汤为仲景所创,具有调和寒热、健脾益气之功效。
半夏泻心汤方中半夏、黄芩、黄连、干姜调和寒热,党参健脾益气,白及解毒敛肌,炒枳实行气消胀,甘草调和药性,兼补中[3]。张辉凯[4]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与本研究基本相符。但其仅对于症状积分及综合疗效进行比较,中医证型未予说明,存在一定不足。铝碳酸镁作为新型抗酸药,能迅速中和胃酸,使pH值维持在3~5之间,持续时间久,且能吸附和结合胃蛋白酶活性,从而起到保护胃黏膜作用。奥美拉唑作为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质子泵抑制剂,具有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特点,对胃酸及蛋白酶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故本研究将铝碳酸镁及奥美拉唑作为对照药物。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及SF-36表各项目评分均比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胃镜下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5],半夏具有镇吐、抗肿瘤作用。黄芩被称为“中药中的抗生素”,抗菌效果显著,能有效抑制多种细菌及真菌繁殖。慢性胃炎发病机制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失调,攻击和防御因子紊乱密切相关。精神因素如焦虑,可降低神经调节能力,降低保护胃功能,黄芩中 “黄芩苷”和“黄芩素”有抗焦虑效果。党参擅固中州,富含多种增强脏器功能的化学成分,如菊糖、微量生物碱、皂苷、淀粉等,显著提高机体免疫力。甘草可抑制胃酸分泌,对胃肠平滑肌痉挛有较强缓解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飞叶,王丽,石灯汉,等.慢性胃炎中医证候归类的流行病学研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2):95-98.
[2] 牛红星. 养胃汤结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临床疗效[J]. 陕西中医,2015,36(10):1352-1353.
[3]张维酸,刘喜明,刘润兰,等.路志正“调升降”学术思想探源[J].中医杂志,2012,53(22):1908.
[4] 张辉凯.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7):107-108.
[5] 江育明,张广武.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12):53.
(收稿2016-04-02;2016-04-21)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8.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