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6-08-10吴华群
吴华群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4)
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
吴华群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中山 528404)
摘要:在分析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具有知名度高、区位与交通优势明显、生物资源丰富、森林景观资源多样、山水资源奇秀、人文资源丰厚等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现阶段生态旅游活动发展现状及生态旅游开发者与环保人士沟通交流不够、规划设计和服务设施不完善、管理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和透明性等终止原因基础上,提出了树立正确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互惠发展理念,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并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生态旅游规划,健全机构、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实行生态旅游规范化管理,改善生态旅游管理手段等消除先前负面影响,实现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佛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现状;发展;对策
自然保护区除依法保护具有代表性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以外,还肩负有对人们进行自然保护宣教和在不影响保护目标前提下开展考察和旅游等活动[1]。生态旅游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先提出[2-3],1991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4]。1995年1月全国第一届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在西双版纳召开,其后生态旅游研究研究与报道逐渐增多。1996年,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全球环境基金(GEF)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一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率先开展生态旅游。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是成功典范,其“小众”生态旅游2000年前后不仅每年创收30~40万元,还得到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际组织和国家林业管理部门的认可,“王朗生态旅游模式”在全国得以大力推广。但是,随着2006年商业集团介入和地方政府旅游战略调整,保护区管理权力骤减,生态旅游开发理念和策略越来越偏离初衷,资源和环境的压力逐步增大,保护区与地方政府、保护区与旅游开发商、旅游开发商与当地居民的矛盾日渐突出,逐渐成为制约王朗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瓶颈[5]。武夷山、神龙架等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保护区,也逐步被地方政府接管。在生态旅游为自然保护区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随着近年来生态旅游在许多自然保护区的商业化和规模化运作,自然资源和保护物种受到较大破坏,影响严重,甚至已出现不堪重负的现象[5]。因此,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存留及发展方向便成为一个新问题,摆在当地政府和保护管理者面前。
1佛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优势条件
1.1旅游资源知名度高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35 000 hm2,是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质量最高、生态系统最完整的区域之一,也是秦岭大熊猫繁衍生息的希望所在。先后获得全球重要保护意义的A级保护区、秦岭大熊猫野外研究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绿色环球21、全国示范性自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环保杰出贡献单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国际生态文化交流教育基地等光荣称号。佛坪自然保护区以大熊猫为代表的野生动物、森林景观等生态旅游资源在国内外尤其是陕西省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1.2区位与交通优势明显
佛坪自然保护区位于秦岭(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群的核心位置,是大熊猫秦岭亚种[6]中心分布区,野生大熊猫分布密度居全国之首[7],被誉为“野性天堂”和“天然基因库”,交通便利,距佛坪县城约40 km,距旅游主要客源地西安市、咸阳市、汉中市等皆200 km以内,通过G108国道、西汉高速、2017年即将通车的西成高铁可以直接或通过约30 km县级公路到达,尤其是西安至佛坪乘高铁只需约40 min。
1.3生物资源丰富
现已查明区内分布有野生植物235科755属1 802种(表1),其中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红豆杉Taxus chinensis、独叶草Kingdonia uniflora)、二级保护植物12种,列入陕西省地方重点保护植物73种;有脊椎动物29目82科227属440种,其中兽类68种、鸟类319种、两栖爬行类38种、鱼类15种,其中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e)、羚牛(Budorcas pardus)、朱鹮(Nipponia nippon)等10种、二级保护动物51种[8-9]。
表1 佛坪保护区动植物资源
1.4森林景观资源多样
据《佛坪县志》记载,佛坪保护区内的森林自清末明初后未受大规模砍伐,为原始次生林,植被分布主要受海拔高度和地形地势的影响,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从低到高可划分为四个垂直分布带[10-11]:落叶阔叶林带,海拔980~2 000 m之间山谷和山坡,主要乔木树种为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s)、锐齿栎(Q.Aliena var.acuteserrata)、牛皮桦(Betulaalbo-sinensis var.brevipetiolata)等,林下分布巴山木竹林;针阔混交林带,海拔1 300~2 000 m之间山脊和海拔2 000~2 500 m,主要乔木树种为红桦(B.albo-sinensis)、牛皮桦(B.albo-sinensis var.brevipetiolat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华山松(P.armandii)、秦岭冷杉(Abies chensiensis)等,林下1 800 m以下分布巴山木竹,1 800 m以上分布秦岭箭竹;亚高山针叶林带,海拔2 500~2 904 m,主要乔木树种为巴山冷杉(A.fargesii)、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等,林下分布秦岭箭竹;高山草甸和灌丛,分布于海拔2 500 m以上光头山、黄桶梁、鲁班寨等山顶。不同海拔高度的不同植被构成不同的森林景观,同时春夏秋冬景象各异,可满足多样的旅游景观需求。
1.5山水资源奇秀
佛坪保护区位于秦岭南坡中山亚区,相对高差1 924 m。区内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奇峰对峙,怪石嶙峋,滩流湍急,瀑布成群,移步换景,美不胜收。光头山、黄桶梁、鲁班寨等山峰分布有第四纪冰川遗迹和高山草甸,擎天柱、龟石、鹰嘴石、观猴台、狮子岩等因山势奇石而得名。区内有东河、西河、大城壕、吕关河四条主要水系,均为汉江支流金水河的发源地,终年碧水长流,水体景观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其中黑龙潭瀑布颇为壮观,水从山间飞泻而下直入龙潭,溅起白浪数丈,势若万马奔腾。黑龙潭上下是一串罕见的瀑布群,仅1 km的距离,垂直落差达500余米。还有玉皇瀑布和娘娘谭、老君潭、饮马池、龙潭、白龙池涌泉等景观。
1.6人文资源丰厚
中国古代曾几度兴衰的社会经济和灿烂的中化文明均在该保护区留下了众多遗迹,成为今日供人们观赏、研究的人文景观。著名蜀道之一 “傥骆古道”在佛坪保护区由黄桶梁经华阳沟至财神岭,长约20km,遗迹犹存;东河废城聚落始于唐朝,鼎盛时期近万人,沿途留有蒸笼场、骡马店、火地坝、牌坊沟、三星桥、三官庙等遗址,见证了当年的繁华,不仅可成为现代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更对研究古代秦蜀之间交通往来、文化交流、商贾经济、政治军事以及这一地区的宗教历史提供了详实的历史遗迹;“花房子”、“石城堡”及众多古旧庙宇遗址既可供参观游览、凭吊怀古,也能让游人从中了解陕南山区人文历史,体味原始质朴的乡风民俗。
2佛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与中断过程及其原因分析
2.1生态旅游发展与中断过程
佛坪保护区生态旅游(科考)起步于1995年,当时年接待外来科考及旅游人员0.3万~0.4万人,年收入3万元左右,因交通、基础设施等原因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和规模。2005年前后,佛坪县政府投资1 000万元修通G108国道至凉风垭水泥道路,推动支持佛坪保护区加速发展生态旅游,保护区2006年开始编制《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2008年1月获国家林业局同意批复,自此佛坪保护区按“小批量,大间隔,高档次”原则开展以观赏野生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后来受大熊猫爱好者和自然资源保护人士的强烈反对,以及媒体和大众的普遍关注,2012年10月国家林业局下文停止生态旅游活动。
2.2生态旅游中断原因分析
2.2.1生态旅游开发者与环保人士沟通交流不够目前针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且无法达成统一,市场主义者站在市场角度,更多注重生态旅游市场化、经济利益化和产业发展多元化,主张先开发再保护或边开发边保护,忽略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资源破坏的不可持续性以及生态旅游是保护性旅游和可持续性旅游;以部分动植物专家为代表的保护主义者则站在自然、原始的角度,更多地注重原生态、净土和乐土等自然发展状态,反对一切形式的开发、利用和资源共享,忽略了保护的最终目的和保护者(当地政府、社区居民、保护工作者)的发展。为了保障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保护,以旅游促保护,并进行有效宣传和沟通。
佛坪保护区是野生大熊猫种群保护的一面旗帜,也是佛坪县旅游资源的精华所在。佛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事关当地政府与民众、保护区及其主管部门、社会公众。地方政府出于通过佛坪保护区生态旅游带动县域旅游愿望,在有关程序未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不健全情况下大力推介佛坪保护区生态旅游,给广大民众造成“无序”开发印象;保护主义者从基因保护和物种保护的高度反对佛坪自然保护区有可能破坏自然资源的生态旅游活动,导致因保护区生态旅游倡导者与反对者交流、沟通、论证不及时、不深入,形成针对佛坪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观念碰撞与对立,而佛坪保护区及其主管部门则只能在原本生态旅游意愿不够强烈、社会舆论不利情况下,选择保守。
2.2.2规划设计和服务设施的不完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是以不影响保护目标为前提的旅游,因此在规划设计和服务设施建设上都应遵循这个前提。佛坪保护区位于秦岭大熊猫保护区群的中心,分布有大量的珍稀野生动物。但是,佛坪自然保护区在生态旅游规划和服务设施建设达不到要求的前提下进行了生态旅游尝试:一是没有在《佛坪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佛坪保护区生态旅游详规》;二是在交通主干道上没有设置动物通道,只在旅游小区设有旅游线路提示牌;三是指示牌、宣传牌不精不够,基本服务设施(宣教中心、服务大厅、食宿场所等)未完善。规划及服务设施的不完备导致旅游活动管理困难、旅游安全及旅游质量难以保障,既未能达到上级管理部门及行业要求,也不能满足游客需求。
2.2.3管理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和透明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本质是“小众”旅游,具有旅游功能、保护功能、社区发展功能和宣教功能。这些功能既对立又统一,既有排他性,又有兼容性,管理水平要求高,需要系统、完备、行之有效并严格执行的管理办法,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系统性,即从对游客的宣传开始,到入区、旅游,直至旅游活动结束离开保护区,每个细节都必须有详尽的管理措施;专业性,即游客在保护区内的所有行为都要接受专业指导、讲解和约束;透明性,即游客在保护区内的所有行为要接受外界监督,切实做到公开透明。佛坪保护区开展以观赏野生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时,由于在管理系统性、专业性、透明性方面尚存在明显不足,导致有的游客为观看野生大熊猫而偏离规定线路,干扰熊猫正常活动,而管理人员和向导也未从法律法规、野生动物生活习性等方面对其进行知识普及和规劝,放松管理,同时,一些社会人士和保护主义者仅凭媒体不尽全面的报道,而对保护区生态旅游活动做出片面推断,提出质疑等,把生态旅游活动置于保护的对立面和舆论中心。
3佛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建议
生态旅游既是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任务之一,在目前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额度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建设需要,旅游收入成为自然保护区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经费来源的情况下,更是保护区增强自养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缓解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和当地居民及当地政府紧张关系,减少冲突,减轻管理压力的有效途径[12]。因此,生态旅游是佛坪自然保护区协调保护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3],但生态旅游管理应该改变过去一般旅游景区接待大众旅游的落后方式,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消除先前不善管理带来的负面影响。
3.1树立正确的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互惠发展理念
只有在保护和提升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基础上的生态旅游才是健康、可持续的,也才能得到社会普遍认同、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在目前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事关区域国土生态安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自然保护区自身生存、上级主管部分管理绩效等情况下,佛坪保护区生态旅游必须充分顾及并满足各方需求。主要参与方包括地方政府、当地民众、动植物专家学者、自然保护人士、保护区管理部门、保护区工作人员等等。以地方政府、当地民众为代表的参与者侧重于更多的市场利益;以动植物专家学者、自然保护人士为代表的参与方希望最原始的保护;保护区工作人员希望既不受制于地方政府的主导又不受制于专家学者干扰,在自然保护区条例下自主开展的生态旅游;保护区管理者侧重于在法律法规框架下平衡各方关系。因此各方参与者需要进行多方位沟通,在包容和协调中寻找一个均能接受的“理念”, 共同遵循这个“理念”。既以环境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探秘、生态认知和科学考察等为主的旅游方式。
3.2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并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生态旅游规划
根据社会经济以及保护区资源环境变化状况,重新制定《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新规划制定过程中,不但要体现当地政府、保护区的利益和需求,更要听取旅游规划专家、动植物学家、环保人士、游客、导游等意见和建议,还要吸取国内外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生态旅游小区严格划定在缓冲区、实验区之内,旅游人员不得进入核心区;合理设置旅游线路,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和宣教性,既要满足游客近距离接触自然需求,又要尽可能不干扰动物生存、繁殖与活动,还要确保游客安全;根据生态旅游小区面积、旅游资源状况、野生动植物数量、分布、活动等,按“小批量,大间隔,高档次”原则,并参照有关研究结果,通过网上预约、购票等,限定游客人数和类群;交通主干道设计要预留动物通道,线路设计要以自然步道为主,避开熊猫交配场所、产仔洞穴、迁徙通道等敏感区域;旅游服务等建筑或设施,应尽可能选用可拆卸和重复利用,对原生态环境破坏和影响小的材料,同时在满足服务需求条件下应尽可能数量少、建筑面积小,避免建设永久性建筑,且建筑风格和式样要与周边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3.3健全机构,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实行生态旅游规范化管理[14]
根据生态旅游以及保护区资源与游客特点,借鉴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成立保护区管理局下属生态旅游公司或机构,明确责、权、利;制定科学规范、操作性强、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的旅游管理制度,明晰职责,落实责任,使生态旅游工作日趋制度化、规范化。
3.4改善生态旅游管理手段
在一些生态旅游敏感区域或地段,设置监控设施,对生态旅游活动及野生动植物实现有效管理和保护;通过摄影、摄像和3D虚拟现实等最新数字科学技术,结合声、光、电、文字和讲解等讯息,实时向每一位游客传递保护区各个区域动植物最为详实的情景,指导旅游活动安排。
致谢:感谢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何祥博给本文写作中的大力支持。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Z].北京:1994-10-09.
[2]查尔斯·R.戈尔德耐,J.R.布伦特·里奇,罗伯特·W.麦金托什.贾秀海,译.旅游业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陈希,李林.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现状及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5):14008-14010.
[4]钱澄.对生态旅游开发的法律保障[J].中国环保产业,2002(11):15~17.
[5]连玉銮,李晓川.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王朗模式—终结抑或超越[J].商场现代化,2008(28):312-313.
[6]Wan QH, Wu H, Fang SG.A new subspecies of giant panda (Aliuropoda melanoleuca) from Shaanxi China[J].Journal of Mammology.2005,86(2):397-402.
[7]赵雷刚,刘红彩,王纳,等.佛坪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现状及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15(5):68-70.
[8]刘诗峰,张坚.佛坪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M].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9]宋小民,吕江鱼.陕西省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及管理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15(5):89-94.
[10]岳明,任毅,党高弟,等.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J].生物多样性,1999,7(4):263-269.
[11]岳明,党高弟,辜天琪.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垂直带谱及其余领近地区的比较[J].武汉植物学研究,2000,18(5):375-382.
[12]张玉钧,石 玲,贾亦琦.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及潜在风险[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3,7(1):7-10.
[13]王世国,王素芬.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发与管理初探[J].陕西林业科技,2007(2):89-92.
[14]何晓军, 代拴发, 牛琼华.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管理现状与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08(3):111-115.
收稿日期:2016-02-18
作者简介:吴华群(1973-),女,陕西安康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旅游规划与旅游文化研究等工作。
中图分类号:S759.94,F59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17(2016)04-0091-05
Ecotourism in Shaanxi Foping Nature Reserve: Status and Development
WU Hua-qu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Zhongshan Polytechnic, Zhongshan, Guangdong 528404)
Abstract:Foping Nature Reserve is characterized with its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rich biological resources, diversity of forest landscape, beautiful landscape, etc.The current ecotourism development status, insufficie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elopers and environmentalists , inadequate planning , design and service facilities, lack of systematic and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were elaborated.New conception and measures like establishing mutual beneficial development between ecotourism and natural resource protection, formulating scientific, reasonable, feasible and forward-looking plan and building institutions specifying responsibility, duty and tasks concerning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Nature Reserve; ecotourism; present situation;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