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失眠症的防治干预

2016-08-10凌蕴玉许良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6年3期
关键词:失眠症患者

凌蕴玉 许良

(1.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200071;2.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200071)



失眠症的防治干预

凌蕴玉1许良2

(1.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上海,200071;2.上海市中医医院,上海,200071)

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等因素,失眠症的患者愈来愈多。因此失眠症的防治与干预显得尤为重要。在面对西医药长期应用的可致耐受与依赖性,本文通过论文检索发现中医在失眠症的防治干预上具有一定优势。本文将以“天人相应”思想为指导,同时把“治未病”思想贯穿始终,浅析了失眠症的防治干预,并介绍了其他特色中药防治干预。

天人相应;治未病;干预;康复。

1 以“天人相应”思想为指导

中医学认为,失眠是指机体内在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经常性入睡时间不足。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天人相应”指人体与大自然有相似的方面或相似的变化。《灵枢·邪客》:“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其主要精神是揭示在预防疾病及诊治疾病时,应注意自然环境及阴阳、四时、气候等诸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及其影响。明·许浚《东医宝鉴》说“天有日月,人有眼目。天有昼夜,人有寤寐”,故古人认为“睡眠与觉醒”是“天人相应”的结果,是自然现象的结果。通过“天人相应”的观点,可以对失眠症的防治干预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1.1顺应生物节律性《灵枢·大惑论》说:“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卧,是在阳尽而阴气所主的时间;寤,是在阴尽而阳气所主的时间,二者总是交替往复着。也就是说古人早已认识到人体内部存在着“生物钟”的节律运动。中医调理失眠症的优势在于顺应自然对人体的影响,帮助患者恢复与自然界运行变化规律相一致的生物节律性,合理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效果。

1.2阴阳消长节律性作为人体最突出的阴阳消长出入的生理特征就是“寐”和“寤”。人处于天地之间,与自然界的一切运动变化息息相关,人体内部昼夜的阴阳变化与自然界的阴阳节律变换保持同步运动。《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灵枢·口问》则说:“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阳主动,阴主静;阳主昼,阴主夜;阳气衰,阴气盛,则人体进入睡眠状态;阳气盛,阴气衰,则处于觉醒状态。由此可见,这种“睡眠-觉醒”正是阴阳变化的结果。营卫之气的运行则能体现这样的阴阳消长的节律性。《灵枢·营卫生会论》日:“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营、卫气同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营气为水谷精微中最清纯、最精华的“清者”,营气是行于血脉之中的。《灵枢·邪客》说:“内注五藏六府,以应刻数”。也指出营气按照一定的时间性在人体内运行。而卫气则是水谷精微中刚悍的“浊者”,卫气运行在脉外,散布于全身。《灵枢·卫气行》说:“昼日行于阳二十五度,夜行于阴二十五度,周于五藏”。说明卫气在人体的循行具有一定的规律,即白天行于体表,夜晚则行于内脏,又与营气相合,共助五脏之精,涵养五脏之神。营气在体内“应刻数”的运行规律,及卫气有规律的行阳入阴,形成了人体昼夜的正常作息,营卫之气在体内的运行受自然界阴阳变化的制约,因此,导致觉醒与睡眠自然昼夜节律保持一致[2-3]。

可以说,在“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治疗失眠,能顺应人体有节奏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利于充分调动体内、外的抗病积极因素;增强药物之效能,诱导紊乱的睡眠.觉醒节律尽快恢复正常[4]。

2 以“治未病”思想贯穿始终

中医的“治未病”理论强调“未病先防”,主张通过各种措施做好预防,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手段,从而阻止其向疾病转变。同时还包括了“既病防变”和“病愈防复(康复调护)”两方面。

2.1未病先防《灵枢·逆顺》说:“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维方式早已确立。失眠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由于情志变化,根据治未病的思想情志的调节在失眠的防治干预中是十分重要。

2.1.1情志干预古人云:“先睡心,后睡眼”,睡觉前首先要自我调节心理平衡,保持乐观的心情,避免七情刺激。有研究表明[5]许多失眠患者遇到挫折或不能有效控制情景时,不能把焦虑等情绪减小到最低程度,也不能把挫折转化为发展的动力,而是把一些不能忍受或者使自己感到痛苦的冲动、情感体验排斥于个人意识之外,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像这类人是过度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存在着一定的防御机制缺陷。对于这类人,我们可以让他们先正视自己失眠的原因及诱因,告诉他们失眠是可通过心理、行为的调节恢复正常的。同时指出心理、社会因素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并传授正确的应对方式和心理防御方式。

2.1.2社会支持对于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不稳定等不良情绪,恐惧失眠的人,家人朋友和社会大众都要表示关心、体贴。多与其交谈,掌握心理状态。同时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并介绍成功的实例,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大量研究证实[5-6],良好的社会支持可降低个体对应激过程的认知评价,使个体在面对压力情境时所承受的伤害程度减弱。这就大大降低了患者失眠的可能性。

2.2既病防变《素问·热论》篇中有明确论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二日阳明受之……三日少阳受之……四日太阴受之……五日少阴受之……六日厥阴受之。”可见疾病的传变,《难经》中也提出这一观点,并明确指出防传、防变的原则。有许多失眠患者对于失眠认识不足,存在求医误区。如时间越久,症状无法改善者,其心理负担会越重,就会产生忧郁悲观,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于这类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给予一些非药物治疗方法。

2.2.1改善睡眠环境[7]1)光线:就寝时最好看不到任何光线,不宜开灯就寝。窗帘也可选用暗色系。2)温度和湿度: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人的睡眠,保持在22 ℃最理想。冬天以19 ℃为适宜。湿度维持在50%~60%。3)空气:室内空气应保持清新,经常通风换气。4)睡眠寝具:合适的枕头应高度、硬度和弹性均适宜。

2.2.2改变不良睡眠习惯[7-8]保持睡前平静、安静,睡前用脑、情绪激动焦虑、说话、过度娱乐等都会使神经中枢处于兴奋和紊乱的状态,从而影响睡眠。睡前忌食,忌饮酒、饮茶和咖啡。饮食会增加胃肠道负担,造成消化不良。而茶中含有咖啡碱,咖啡含有咖啡因都能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易引起兴奋,不易入睡。而酒多饮也可使精神兴奋,且易成瘾,损伤肝肾。睡觉忌当风,对炉而睡。人在睡眠状态下对环境适应能力降低,容易感染风寒或引起疮疖等病症。

2.3病愈防复(康复调护)疾病初愈,虽然症状消失或减轻,但此时邪气未尽,正气未复,气血未定,阴阳未平,必待调理方能渐趋康复。对于失眠初愈患者也要做好一定的康复调护。

2.3.1生活康复指导规律生活,起居有常。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虽不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要定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7~8 h/d。晚饭后可进行0.5~1 h的散步或其他活动(如内养功[9]),但避免剧烈运动,可促进消化帮助睡眠。放松疗法,睡前可以听听舒缓的轻音乐充分放松人体的肌肉和神经[10],给身体“松绑”以促进新陈代谢,调节机体功能和血液循环。既可以有催眠效果,又可避免产生杂念而转移到听音乐上来,使人舒适入睡。

2.3.2饮食康复指导睡前要喝杯牛奶或吃个水果,牛奶和水果中含有色氨酸,能使人产生疲倦感,有利于睡眠[11]。但忌太甜的东西,因为甜品易使人紧张。

2.3.3健康教育宣教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一定的健康教育,要让家属多关心患者,多和患者进行交流,让他们面对失眠不焦虑不恐惧,对于可能使患者失眠的不良情绪进行心理干预,自我调节,或由家人进行疏导。让他们有战胜失眠的信心[12]。

可见以“治未病”为核心,重视未病先防,有病早治,已病防变,病后调护,不仅符合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也有可能成为降低现代社会疾病发病率的重要方法。并将其视为防止干预失眠的指导思想,贯穿予养生保健和预防、治疗、康复疾病的整个过程中。

3 其他中医特色防治干预

3.1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失眠的机理在于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针灸常取穴有[13]百会、四神聪、太冲、太溪、内关等。百会、四神聪分别为督脉经穴和经外奇穴,具有醒脑安神、镇静益智的作用;太冲、太溪分别为肝、肾二经的原穴,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太冲与内关配合,可疏肝理气、镇静安神;太溪具有滋阴降火、安神补肾的作用,配合三阴交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诸穴配合,共奏调节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使其归于“阴平阳秘”之效,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达到治疗失眠症的目的。同时可以联合推拿治疗失眠可以加强刺激作用,提高疗效[14]。

3.2耳穴治疗中医学认为,“耳者,宗脉之所聚也”。通过耳穴贴压刺激耳部穴位,可使经脉循行,调和气血,疏通经脉,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有研究表明[15-17]采用中医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疗效确切,操作简单,而易被患者接受。耳穴压豆刺激通过末梢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相应区,从而减弱或抑制了原有的病理兴奋灶,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趋于平衡,从而达到睡眠时的抑制状态。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3.3足部治疗人的足部遍布穴位,这些穴位通过经络与五脏六腑密切联系,它们是人体五脏六腑在脚上相应的投影。采用配方中药浴足[18-19],一方面可以通过泡洗揉搓脚部给足部穴位一些良性刺激,起到促进气血运行、舒筋活络、调和脏腑、使人体阴阳恢复平衡。另外,由于浴足后足部的气血运行加快,能引导头部和上身的血下行至足部,起到“引火归元”的作用,从而达到宁心安神、加快入睡、改善睡眠的功效。同时还可以配合足部按摩,按揉双侧涌泉穴,强健肾精[20]。

3.4中医心理治疗近年来,还产生了一种很有特色的中国本土的中医心理治疗失眠技术—TIP睡眠调控技术[21],它是建立在低阻抗学说和意念导入学说的基础上,把中国的导引、气功疗法与西方的催眠疗法进行融合,使患者处于低阻抗的状态,从而更好的进行中医心理治疗。通过营造“低阻抗状态”、采用低阻抗意念导性记忆与病因追溯技术、意念导入性分析领悟技术[22]或意念导入性认知治疗技术[23]、意念导入性睡眠调控技术、按临床表现分类进行对症分析和认知治疗、按人格类型倾向分类和睡眠信心等问题进行认知治疗以及巩固治疗来实现。该技术具有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基本特点,值得我们在临床上与其他特色方法共同应用,更好的防治失眠。

4 展望

综上所述,以中医“天人相应”思想为指导,并将“治未病”思想贯穿始终进行对失眠症的防治干预具有相对优势,没有西药的依赖性和毒副作用。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人们的工作压力,精神负担等越来越重,失眠患者也在不断增多。我们可以借助一定权威的睡眠质量评价指标和一些高科技的仪器如多导睡眠监测仪等,及早对人们身体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并制定科学合理标准化的干预防治方案,更好落实“治未病”思想,将有失眠倾向的患者或有轻度失眠的患者导向健康的状态。虽然中医在失眠症的防治中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目前中医的防治干预方法比较局限也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今后可以结合多个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睡眠质量评价指标,对于接受防治干预的患者进行一定的疗效评价。开展大样本,随机化的临床研究,有效制定出科学合理标准化的干预防治方案以及系统的评价指标。同时对于顽固难愈的失眠可以研制无依赖性和无不良反应作用中药特色产品,结合非药物治疗争取减少患者西药使用甚至完全停药。总之,希望在防治与干预中能将失眠症患者最少化,把健康最大化。

[1]王心东,王杏,张风梅.基于络病论治失眠症[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12):95-96.

[2]蒋俊,严谨,尹明.浅谈黄帝内经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15(12):22-25.

[3]齐向华.立足中医特色,开展失眠症防治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10):2044-2045.

[4]许良.浅论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对失眠症康复预防的指导意义[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7,13(10):776-777.

[5]杨秋兰,侯东强.失眠症患者防御方式、社会支持及个性特征的调查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5,5(8):4-6.

[6]苏鸣新.门诊抑郁、失眠患者社会支持评定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362.

[7]焦磊.改善睡眠呵护健康——养生保健防治失眠症[J].中外医疗,2008,27(20):112.

[8]尹晓彤.浅谈失眠症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医临床研究,2012,4(6):106-107.

[9]张瑞领,李惠红.内养功防治失眠症治疗中的临床护理观察[J].河北医学,2014,20(7):1209-1211.

[10]姚爽.音乐疗法合并耳穴埋豆治疗失眠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4,7(6):142-143.

[11]邓晓玲,王秀香.对失眠患者的生活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0):152-154.

[12]张秋华.对失眠患者的生活干预[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10):152-154.

[13]黄珠晶,秦丽君.失眠症的综合防治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0):4784-4785.

[14]柯红.针刺联合推拿治疗失眠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5(6):67-68.

[15]李平安,王海腾.柏子仁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30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1):44.

[16]张丽娟.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40例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23(5):706-707.

[17]张文宇,张容.用中医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223.

[18]汪建英,蒋志容等.中药浴足疗法对失眠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2,9(11):32.

[19]朴鲜琼,王旭东.恶性肿瘤患者失眠的中医干预方法[J].中医临床研究,2014,6(9):115-116.

[20]黄彤,周庆云,李晓玲.中药足浴结合足底按摩对失眠症患者睡眠治疗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7-8.

[21]汪卫东,李桂侠,洪兰,等.失眠症的创新中医心理治疗-TIP睡眠调控技术简介[J].世界中医药,2014,9(2):253-260.

[22]闵妍,张鑫,汪卫东,等.低阻抗状态下的意念导入性分析领悟技术[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33(3):217-219.

[23]汪卫东,张静霞,马彦,等.催眠状态下的意念导入性认知治疗[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6):817-819.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Insomnia

Ling Yunyu1,Xu Liang2

(1.AffiliatedHospitalofShanghai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ghai,200071;2.ShanghaiMunicipal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hanghai,200071)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the pace of life and work pessure are increases.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patients suffer from insomnia.So it’s very important for people to prevent and intervene insomnia.Western drugs can cause insomnia tolerance and dependence.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trieval,we find that Chinese medicine has some advantages in th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insomnia.The paper is guided by the thought of “Correspondence of human body and nature”.Running through the essay is the idea of “prevention of disease”.It analyzed the 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of insomnia and introduced other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thods.

Correspondence of human body and nature; Prevention of disease; Intervention; Rehabilitation

凌蕴玉(1991—),女,汉族,上海,基地规培研究生,研究生在读,中医内科(失眠方向),E-mail:lingyunyu1224@163.com

许良(1963—),男,汉族,上海,主任医师,中医内科(失眠方向),E-mail:xuliang1963@sina.com

R256.23

A

2095-7130(2016)03-166-170

猜你喜欢

失眠症患者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药结合艾灸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宁神定志汤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为了患者 永远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