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3号异育银鲫健康高效精养技术
2016-08-10关磊黄盛鹏
○关磊 黄盛鹏
中科3号异育银鲫健康高效精养技术
○关磊黄盛鹏
中科3号异育银鲫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经多年研究重点培育出的异育银鲫第三代新品种,其具有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遗传性状稳定、不易脱鳞、发病率低、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等优势,是近年我市重点养殖推广的鲫鱼新品种。本文就中科3号异育银鲫池塘健康高效精养试验技术进行总结,供参考。
一、养殖条件
(一)池塘条件
水源丰富,水质应符合国家渔业用水标准(GB11607-89),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池塘四周无阻挡光线和遮风的高大树木和建筑物,保证有良好的光照条件和有利于风浪作用增加池水的溶解氧。池塘水深以1.5~2.0m为宜,塘埂宽实无渗漏,池底基本平坦,淤泥不超过20cm;根据池塘养殖实际产量配置增氧、投饵等机电设备。
(二)清塘消毒
可排干池水的池塘放干水后清除过厚淤泥,将其暴晒15天左右,用100kg/亩生石灰进行干法清塘。无条件干法清塘的池塘,则以实际水深计算,每亩1m水深施用生石灰120~150kg兑水全池泼洒,杀灭有害病原和敌害生物等。
(三)施放基肥
投放苗种前一周池塘保持水深1.5~2.0m,注水时进水口设置筛绢过滤,以防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池中,并使用250kg/亩有机发酵肥料陪水,为刚入池的苗种提供充足的生物饵料。
二、苗种投放
(一)苗种选择
放养的鱼苗要求规格整齐、体表光滑、鳞鳍完整、体质健壮、无伤无病。苗种入池前用鲢、鳙鱼种试水,证明水质无毒后再投放鱼苗。鱼苗下塘时需用3%的食盐水浸浴10min进行消毒处理后再下塘。
(二)搭配放养
合理的品种放养搭配有利于提高水体利用率、鱼获产量及养殖经济效益。本试验采用精养模式,以中科3号异育银鲫为主导养殖品种配搭混养少量鲢、鳙,具体苗种放养情况见表1。
三、饲料投喂
表1 试验塘苗种放养情况
科学合理的饲料投喂方式不仅可提高养殖品种饲料利用率、降低饵料系数和养殖成本,而且也可有效降低水质败坏及鱼病爆发风险。中科3号异育银鲫对饲料蛋白质含量要求较高,精养选用粗蛋白为33%左右的全价配合饲料。待驯食成功后根据“四看”、“四定”原则进行饲料投喂。日投饵量要根据水温、水色、天气和鱼类吃食情况而定。在水温超过15℃开始正常投喂,日投饵量按其体重的2%~3%为宜,一般每天投二次,上午投饵量在40%,下午投饵量在60%;当水温到达25~30℃时为中科3号异育银鲫快速生长阶段,日投饵量提高到3%~5%,投喂次数增至每天4次,分上、下午各两次(上午7:00、10:00,下午15: 00和17:30);当水温高于32℃以上时控制投饵量。
四、日常管理
一是做好水质管理。精养过程中注意水位、水质的变化情况,每月全池泼洒1次生石灰以沉降有机悬浮物及杀灭水体病原体,并调控养殖水质pH为弱碱性(7.0~8.0)。定期使用EM菌及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环境,降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定时开启增氧设备及加注新水,保持养殖水体中溶解氧在3mg/L以上,以提高养殖鱼类的生长速度及改善水体水质。二是做好巡塘管理。坚持每日早晚巡塘工作,主要巡察养殖水体水质变化及鱼类异常情况,并定期监测水质。三是做好生产记录。每日将天气情况、水质调控措施、投喂及药物使用情况、池鱼投放、生长、发病及捕捞情况等全过程都应如实做好生产记录,为科学养殖管理提供依据。
五、病害防治
目前,在追求高产高密度养殖环境下,普遍导致养殖水体长时间处于溶解氧不足或缺氧状态,水质恶化,致病菌大量滋生,加之投喂过量不当,鱼类发生肠、肝、胆类综合症较为频繁,机体免疫抗病能力下降,一旦鱼体发病在进行治疗已无法起到良好效果。真正有效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一是通过定期对池水、底质进行消毒、杀虫、底改和调水,保持“肥、活、嫩、爽”的养殖水质;二是通过采用科学投喂方式及定期使用VC、三黄粉、大蒜素等药物拌料投喂保健措施,使鱼体肝胆等器官得到修复,以维持较好的消化吸收、免疫抗病等机能减少鱼病发生。而针对发生的鱼病应及时诊断治疗,控制病害爆发风险。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中科3号异育银鲫虽有较强抗病能力,但对常用水产药物的耐受能力低于四大家鱼,因此,用药须严格控制用量,防止药物中毒死亡,尽量使用高效、低毒药物。
六、效益分析
经10个月养殖,苗种养成达到商品鱼规格捕捞上市,中科3号异育银鲫平均尾重达450g,最大尾重可达630g。一般可亩产中科3号异育银鲫1350kg,鲢鱼300kg,鳙鱼150kg。中科3号异育银鲫按我地销售价每千克16元计算,每亩产值21600元;鲢鳙亩产产值3100元;费用支出包括塘租、苗种、饲料、渔药、电费、人工费等共计19400元,每亩纯利润5300元。
七、技术小结
中科3号异育银鲫健康高效精养技术通过合理放养与科学管理,尤其对投喂方式、水质调控与预防保健等做了较为科学细致的管理工作,有效降低养殖成本和病害发生风险,大大提高饲料转化率、水产品品质和养殖效益,是值得应用推广的精养模式。
(通联:514071,广东省梅州市渔业技术推广与疫病防控中心电话:13560996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