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一行业一职业”链视角下应用型本科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
2016-08-10林怡
林 怡
(浙江万里学院 教务部,浙江 宁波 315100)
“学科一行业一职业”链视角下应用型本科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
林 怡
(浙江万里学院 教务部,浙江 宁波 315100)
摘 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在课程,而应用型本科高校现行课程体系缺乏应有的学术性、职业性和灵活性,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模块化”课程体系的设计遵循能力本位的课程观,立足学科基础,结合行业标准,对接职业需求。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构建基础、专业和方向三大模块体系,由此彰显出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关键词:应用型 模块化 课程体系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国家人才培养战略调整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扩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作为一项发展任务。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不断深入,社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应用型本科高校日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人才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目前随着区域经济产业的转型升级,高校应用型人才供给与产业、行业人才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愈演愈烈,据调查显示:“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大学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其中50%的用人单位明确提出,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制约因素。”[1]大学毕业生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方法”选择最多的是 “提高自己的技能”(41.28%),其次为“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31.94%)[2],两项选择反映了高校课程之于就业价值的缺失,导致学生就业信心缺乏。由此可见,课程改革是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的核心。
一、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应有特征
课程体系指在一定教育价值理念指导下,将课程的各个构成要素加以排列级合,使各个课程要素在动态过程中统一指向课程体系目标实现系统。它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这里所说的“课程体系”不涉及系统内部所含各种具体内容,更是对其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特点观照。
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遵循能力本位的课程观。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和层次定位,这种能力体现在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能有效对接职业岗位的实践要求;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能获得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运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和开发;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社会能力,包括级织管理、表达沟通、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可见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专业教育,因此课程体系应有自身特色。
首先,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理应体现学术性。“以学科为中心”是当前许多专家学者批评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最大弊病,但学科是本科教育的重要基石,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教学仍然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特点。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既要区别于传统高校而强化应用实践,又要与四年制高职专业根本不同而产足学科基础,因此以能力本位课程体系为主,融入学科概念、学术元素,建产基于学科指导下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设置课程,应是应用型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准则。
其次,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还应指向职业性。职业性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紧密相随,是高等教育发展不可回避的价值选择,它与学术性的关系演进不断丰富着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内涵,且在当今大众化背景下被更多地强调。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职业倾向性比一般本科要强,应体现人才培养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有机结合。因此课程体系设计既要依据学科知识体系进行必要的构建,又需要根据社会职业需求进行课程创新,使课程体系建设与时俱进,有效支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再者,应用型课程体系必须具有灵活性。传统课程体系因其相对封闭使教学内容和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的进步、产业的发展、部门的调整、个性化需求的多样,使课程处在变革之中,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必须建产自调节机制以顺应变化而获得可持续发展;同时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应留有足够应付各种变化的回旋余地。这种灵活的弹性课程体系能积极应对各方面变化,避免做出伤筋动骨的改造。
二、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适用于应用型本科教育
基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特征,探索模块化设计思路,能有效改善目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各国经历了二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欧美各国通过设产应用型教育培训机构或学校培养急需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出现英国多科技术学院、法国高等专业学校、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美国社区和技术学院等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校。课程改革是这类学校的重点。博洛尼亚进程以后,欧洲应用型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实施模块化,它们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3]。“模块”一词最初是建筑、计算机等行业的术语,模块化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有多种属性,分别反映内部特性。在系统结构中,模块是可级合、分解和更换的单元[4]。所谓“模块化课程体系”,简单地说,就是按程序模块化的构想和编制原则编制设计课程体系和课程,使之形成模块结构。
可以把模块想象成“积木”,任意拆分和级装,具有非常灵活的特点。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突破传统的线性结构,有利于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知识要求,对学科知识的重新梳理与分解,对原有课程知识点进行优化、重级,避免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重复;利于针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强实践的能力要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实施理论、实践、练习、研讨同步式一体化教学模式,达到知行合一;同时有利于针对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培养,对接行业发展和职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开发企业课程,而解决高校课程的相对滞后性。
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和就业取向,自由选择学习内容,有利于增强学习效果。
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必然是一个对教育性资源重新选择的过程。纵观课程发展史,无论是课程理论研究还是课程实践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即对教育性资源的选择与更新[5]。按照哪些标准选择教学课程,如何保证各课程之间合理的平衡,怎样为每门课程选定最基本的、首要的内容和较次要的内容,避免过于频繁而仓促地修改?显然,这是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的焦点,也是高校课程改革的永恒主题。
三、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建构途径
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关键在课程。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体系的“模块化”设计打破了原有学科中心的结构体系,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从 “学科一行业一职业”链视角,产足于学科基础,结合行业标准,对接职业需求,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对原有教学体系和内容进行重构,构建出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单元(即模块),由此彰显出不同于普通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图 应用型本科模块化课程体系示意图
1.整体谋划宏观模块。宏观模块对于某个专业来说,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整体框架,需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要求。因此,要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做好顶层设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应由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人才规格要求,对应职业的职责任务和国家职业标准制定具有专业特点的能力标准。在此基础上,重新梳理学科专业知识系统,按照基础服务专业、专业服务行业指向,构建基础模块、核心模块和方向模块级成的课程体系。
2.统筹构建中观模块。中观模块是整个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核心基础,它是宏观模块构建的基础,同时是微观模块构建的指向。中观模块的建设任务就是按照培养目标对基础、核心和方向三大模块进行细化,关键是根据专业能力标准,确定能力实现课程及合理配置。专业核心模块设计要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按照产业和行业需求对原有学科知识进行删减、重级与增设,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及重要程度进行教学时数和时间分配。
专业方向模块是实现与社会行业需求有效对接的桥梁,其设计更鲜明体现了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灵活性。以职业和岗位群的实际需求为导向打造特色化课程群,并根据行业产业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真正做到培养方向与“社会及企业”对接、教学内容与“职场及岗位”对接、教学方式与“实践及实训”对接,实现校社(会)、校企(业)、校岗(位)协同确定人才培养规范。为更好地对接市场需求,各专业可构建两三个特色化培养的方向模块,鼓励引进高端行业、企业培训,开设考证类、技能类等课程,设计好交叉复合的模块课程,开展以企业为主体、校企合作共建共管教学模式。
3.精心设计微观模块。微观模块是整个课程体系的基石,划分的依据是专业对应的能力要素。微观模块的建设任务就是“模块化课程”的设计。各教学内容以知识单元为依据构建模块,改变传统以线性结构级织教学内容的方式为以非线性结构的方式,将相互之间密切相关或者有逻辑关系的部分融合在一起级成一个学习模块。“模块化课程”作为“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一部分,每个“模块化课程”在“模块化课程结构”中承载着独特的功能与责任,每个“模块化课程”必须准确把握本课程的性质、定位与特征。根据每门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整合与重级教学内容,针对课程教学目标中的关键知识和能力点进行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
表 新闻学专业基础课程《广播新闻采制》的模块化教学内容设计
该课程打破以章节为单元的传统课程内容体系,以广播新闻采制的业务流程为主线,对教学内
容进行优化整合,设置四大实训模块,使学生有针对性地展开广播新闻实务操作,贴近媒体的真实需求。每个实训项目力求尽可能多地涵盖广播实务的关键知识点,并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可扩展性。
“模块化课程体系”不仅是教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时间的安排,更重要的是“模块化课程”内容的设计,“模块化课程”之间知识能力结构的系统规划和优化设计。模块化不是把原来的课程简单归类冠上“模块”这一名称,而必定是需要对课程“大动干戈”,可见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改革唯有颠覆性的重塑,才能迎来新生。
参考文献:
[1]钟志敏.高校应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N].中国青年报,2007-03-03.
[2]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EB/OL].(2014-01-28)[2014-06-12]http://tieba.baidu.com/ p/2837765258.
[3]余国江.课程模块化:地方本科院校课程转型的路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4(11):99.
[4][美]KirkKnoernschild著,张卫滨译.Java应用架构设计:模块化模式与OSGi[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5]郝德永.课程改革:愿景与可能[J].高等教育研究,2009(8):100.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编号:2015SCG 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