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字幕的微课教学效果对比分析与建议
2016-08-10王亚盛刘晓华
王亚盛 刘晓华
(威海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系,山东 威海 264210)
有/无字幕的微课教学效果对比分析与建议
王亚盛 刘晓华
(威海职业学院 信息工程系,山东 威海 264210)
摘 要:视听觉理论研究认为微课视频中加字幕会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调查发现,多数学生喜欢有字幕的微课。分别组织4个班级的高职学生学习有字幕、无字幕的微课并测试学习成绩,对测试成绩的直观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后认为,微课视频中有、无字幕对学习效果影响不一致、不显著或基本没有影响,并对微课设计制作是否加字幕提出了三点建议。
关键词:微课字幕 视听觉测试 成绩单因素 方差分析 显著性
对于微课教学视频中是否加字幕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基于人的听觉视觉原理研究认为,微课视频中加字幕对教学效果产生副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微课视频中加字幕有利于学生对微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我们在开展微课程建设过程中,对该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应用对比试验,并提出了微课视频是否加字幕的三点建议。
一、微课视频中加字幕的现状分析
(一)微课视频中加字幕的现状
1.加字幕微课作品的数量统计
通过对浙江、江苏和深圳中小学微课网站中随机抽样30集微课进行观看,对新浪教育网站中20集本科慕课进行观看,未发现作品中有加字幕的情况。但是,在对2013、2014和2015三届的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作品中抽样42集观看后发现,微课视频中加字幕作品为25集。另外,我们承办的2015年山东省级数字媒体技术与微课制作培训班中,参加学习的教师完成的31部微课作品中有11部作品加字幕。
2.加字幕存在的质量缺陷
对加字幕的质量进行分析后发现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缺陷:
(1)字幕的字体、颜色不显现,与视频中重点内容的文字表述对比度不足,不易识别,容易产生混淆。
(2)因编辑软件(Camtasiastudio、会声会影等)的字幕功能限制,导致字幕位置安排不适宜,遮挡了视频画面中的内容,影响观看效果。
(3)每次字幕出现的字数太多,使学生难以快速识别和阅读,导致听觉效果受到影响。一般每次出现的字幕文字8~15字比较合适。
(二)加字幕的理由分析
1.受到影视剧的启发和影响
通过与部分制作微课的教师沟通交流发现,多数教师受到电影、电视剧的影响,几乎所有的电视剧、电影都有字幕。因此,认为在微课视频中加字幕,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同时发挥作用,能够强化学习效果。部分教师由于没有很好地掌握加字幕的方法,对比感到遗憾。
2.多数学生认为加字幕有利于学习
通过对1592名在校生进行微课教学相关的25个问题问卷调查统计发现,有88.94%的学生喜欢有字幕的微课视频,喜欢听课、不喜欢字幕的仅有5.53%[1]。
二、视觉与听觉的关系及应用
(一)人的听觉效果优于视觉
1.人的视觉听觉基本原理
当学生在学习微课视频过程中,画面中呈现出相对复杂、陌生的图像、图片信息时,伴随教师的语言讲授比应用文字表述的教学效果更佳。基于人的视觉听觉基本理论,这是因为人的听觉记忆力优于视觉记忆力所导致的。视网膜工作方式是积累性的,当光量子达到一定数量、感光细胞的兴奋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引起神经节细胞的兴奋而进行视觉记忆。而听觉刺激的换能过程则无需能量积累,不同振动频率的声音刺激能引起不同长度纤毛的摆动,并直接将信号传递至听神经而产生听觉记忆。
2.部分学者研究试验情况
张司邈[2]通过试验研究验证了听觉记忆略优于视觉记忆。聂文英、吴汉荣[3]等人试验研究表明,视觉信息对听觉信息不但具有空间指导性(听觉的空间定位),而且有时间指导性,从而达到信息内环境的稳定性。王淑珍、朱思泉[4]研究认为:视觉与听觉具有交互作用,对来源于时间和空间一致的声音信号与视觉信号,可提高人对物体的分辨能力;而来源于空间和时间分离的两种信号则会降低动物和人对物体的分辨能力。
(二)综合分析与疑惑
1.综合分析结论
对人的听觉视觉原理和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实验结论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在微课视频中:
(1)当通过图像、视频表述某一内容时,再配合教师语言讲解,由于视觉听觉的交互作用使其教学效果最佳。
(2)当通过图像、视频表述某一内容时,如果有教师的语言讲解,再加上字幕,就会导致两部分差异性很大的视觉内容同时进入人的视觉系统,一是加大了视觉系统的信息处理量,二是由于对两部分视觉信息的交替观看导致视觉信息的不连续。这样势必影响视觉信息的接受与处理效果,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3)当没有图像表述,只有教师进行语言讲授时,如果加上字幕,则出现视觉听觉同时传递相同信息内容。加字幕后的学习效果没有不加字幕的学习好,其原因有:①这时的视觉内容中不含有空间、时间和形态信息,这种视觉信息不能对听觉产生指导性、交互性作用,只是增加了大脑的信息处理工作量。②听觉记忆优于视觉记忆。③教师语言讲授中伴随情感、语调和肢体语言,使内容更加丰富,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字幕既缺乏图像的形态内容又缺乏语言的情感,导致学生接受和理解较差。
2.产生的疑惑
既然理论研究和试验结果都说明在视频中加字幕不能强化学习效果,为什么目前的很多影视剧中都加字幕呢?为什么多数在校生都喜欢加字幕的微课视频呢?为此,我们针对微课教学情况进行应用性对比试验予以分析和验证。
三、微课中加字幕对比试验分析
(一)试验方案设计
1.微课视频选择设计
选择高职通识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中的“公式与统计函数的应用”、“数据分类汇总”两集微课作为试验,每集微课都制作成加字幕和不加字幕两种版本。这种选择具有以下特点:
(1)普及性。《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几乎所有高职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门通识课程,可选择的试验学生不受专业限制。
(2)相对独产性。该课程不受学生中学阶段课程的影响,且选择的两集微课之间不存在密切的逻辑关系,使试验更具有独产性、可信性和科学性。
(3)难度差异不大。这两集微课的学习难度基本一致,在同一个班级中进行两集微课教学试验,以此避免由于学习难度差异导致的试验结果不可靠、不科学等问题产生。
2.学生的选择与试验方案
选择2014级技工班和2015级高中生源班进行试验,他们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基本相同,试验数据更加可靠可信。高中生源2个班级,初中生源技工班2个班级,以便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同一个班级分别学习一集加字幕和另一集不加字幕的微课,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微课教学试验方案
3.测试题设计
针对每集微课中的所有教学焦点分别设计了10个进阶式测试题,以检测学生学习微课后的记忆、理解效果。测试题包括4个选择题、4个填空题和2个简答题。在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产刻进行15分钟闭卷测试。
(二)试验实施结果对比分析
1.测试成绩对比分析
测试成绩如表2所示,通过表2初步分析可以看出:
表2 测试成绩对比分析表
(1)第二次成绩普遍高于第一次,这是由于进行第二次观看微课及测试过程中,多数学生的重视程度高于第一次,个别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过程中还进行简单记录。
(2)相同内容的有字幕和无字幕微课分别在两个基础基本一样的班级观看测试,其成绩差异性不大,第一次观看测试差异性大于第二次。
(3)第一次测试成绩中施工与计网两个班级平均成绩差5分,有字幕的教学效果好。国贸与计应两个班级平均成绩差4分,无字幕的教学效果好。两级数据的结论正好相反,到底是有字幕教学效果好,还是无字幕的教学效果好呢?
2.单因素方差分析与配对样本T检验
将4个班级的8次测试成绩分为4组,采用先进的SPSS2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确定其差异性水平,可以得出更加科学的结论。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单因素方差对比分析结果
按照表3的分级对比测试成绩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得到的sig(双侧)p值分别为0.145、0.408、0.064、0.844,均大于0.05,差异性不显著。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四级对比分析的测试成绩数据的方差齐性的显著性系数都大于0.05,说明每级中的两个班级测试成绩数据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具有可对比性,可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2)4级测试成绩数据的总体对比分析和逐个配对对比分析,得出的差异性P值都大于0.05,说明每级中两个班级的测试成绩之间的差异性都不显著或者说基本没有差异。
3.综合分析结论
通过试验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综合结论:
(1)在教学条件和学生身体正常情况下,微课视频中加字幕和不加字幕对学习效果影响不大,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加字幕。
(2)在试验中,由于我们采取特殊技术方法设计字幕,确保字幕的字体、字号和颜色与背景对比度效果、质量,同时不能遮盖有效画面。如果字幕的制作质量较差,其教学效果就会显著低于不加字幕。
四、几点建议
1.根据调查数据看学生喜欢有字幕的微课,但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如果要加字幕,就一定要保证字幕在字体、字号、颜色等方面的质量水平。否则,就不要加字幕。
2.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图示说明应该使用编辑软件中的标题功能加文字进行说明,一般不要用字幕功能加文字说明。
3.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方法是影响微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设计制作微课应按照微课“导入、知识点或技能点的引出、讲解与剖析、结论、简单应用、总结、进阶诊断与安排”7个基本教学环节,重点进行策划、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设计,不要在字幕方面花费精力。
参考文献:
[1]王亚盛,丛迎九.微课程设计制作与翻转课堂教学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12:15-17.
[2]张司邈.视觉记忆与听觉记忆的比较研究[J].考试周刊,2015(4):83-84.
[3]聂文英,吴汉荣,等.视听功能整合效应同步诱发电位的初步研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5):321-323.
[4]王淑珍,朱思泉.视觉和听觉的关系[J].国际耳鼻咽喉头颅外科杂志,2007(7):199-200.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2015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教学系统研究与推广应用,项目负责人:时秀波,项目编号:2015049。